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逐利的聪明“钱”!外资VS内资争夺A股的战役早已打响!

加入日期:2019-6-14 20:03:3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6-14 20:03:37讯:

  开头,我们先看一个故事:

  1987年,56岁的张忠谋在台湾创办“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台积电,开创了半导体专业代工的先河。在他之前,芯片厂商既要做设计,也要制造芯片,张忠谋创新了这个模式,台积电专注芯片的代工生产环节,成功分享到了产业发展的红利。

  基于这一创举,张忠谋也被台湾人称为“半导体教父”。

  创立7年之后,台积电于1994年登陆台湾证券交易所。

  1996年,台湾股票首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首次纳入比例为50%,2000年,纳入比例提升至65%,同年12月继续提升至80%,2005年5月,台湾股票全面纳入新兴市场指数,纳入比例提升至100%。

  上市初期,台积电几乎由100%由台资持股,台湾金融机构以及其他台资机构和散户等,是台积电的股权持有者。

  到了2000年,台积电的外资持股比例就超过了40%,其中:境外金融机构持有1.46%,境外法人持有29.5%,境外证券投信基金持有10.15%,境外自然人持有0.72%。

  2006年,外资持股比例达到73%。。。。。。外资一路增持,到了2018年,台积电的80%的股权掌握在外资手中。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台湾,几乎失去了这家引以为傲的半导体公司。

  随着外资持股比例上升的,还有台积电的市值,从2009年开始,台积电的股价加速上涨,10年时间涨了5倍,大幅跑赢同期的市场指数。

  台积电在台湾成立,以此为基础一步步壮大,台湾的投资者却没有分享到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反而让外资抢占了“先机”,实在令人惋惜。

  下注A股17年的三股外资势力

  观察我们国家的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进程一直在进行中,尤其是近几年,在广度和深度上,更是在不断的拓展。

  早在2002,为了吸引外资参与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国家向一部分满足特定条件的境外投资机构批准一定的外汇额度(美元),允许他们在额度内投资规定范围的金融产品,这类机构被称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也就是俗称的QFII

  最早的时候,QFII的额度仅有3.5亿美元,而截至目前,顶尖财经Choice数据显示,QFII获批额度超过千亿美元,达到1057.97亿(折合人民币超过7000亿元),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目前获批的QFII机构共有290家,有一些比较出名的,如:香港金管局、瑞士银行、耶鲁大学、高瓴资本等。

  与此同时,在今年1月份,中国外管局正式宣布,QFII总额度将1500亿美元增加至3000亿美元。

  对于QFII来说,他们使用的是美元。

  还有另外一只外资,叫R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来,他们也是外资,只不过使用的是人民币资金。

  RQFII是在2011年落地的,允许境外机构投资者以人民币投资我国证券市场,起步金额200亿人民币。

  顶尖财经Choice数据显示,截至目前RQFII获批额度已超过6000亿人民币,达到6773.32亿,获批机构合计251家。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与此同时,2018年6月,我国彻底放松了对QFII和RQFII的外汇管制,意味着通过这两个渠道进来的外资,可以自由进出。

  而在昨天的陆家嘴论坛上,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更是向外资抛出了一份“大礼”——“ 推动QFII、RQFII改革,研究适度放宽甚至取消QFII额度管理。

  这意味着,外资通过QFII和RQFII这两个渠道进入A股,将不再受到金额限制,加上外汇管制的取消,可以说,外资投资A股,基本没有后顾之忧

  2014年和2016,我国则分别开通了沪港通和深港通,一方面,符合条件的投资者可以买卖标的范围内的港股,更重要的则是,外资可以通过沪深港通下的陆股通,买卖标的范围内的A股。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从数据上看,自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两个渠道流入的资金合计达到7221.07亿元

  QFII、RQFII和沪深港通,构成了目前A股市场上的外资势力,三者合计资金规模超过2万亿人民币,约战A股当前总市值的4%

  从总量上看,外资确实无法占据主导,但在个股上,它们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

  外资“爆买”的个股,都赚了钱

  早在2014年,沪港通开通前,证监会发布的《沪港股票市场交易互联互通机制试点若干规定》中就规定:

  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个上市公司A股的持股比例综合,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的30%

  资料来源:证监会官网

  港交所方面,也有相应的制度安排,并提供具体的操作细则:

  当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超过28%,将暂停接受买盘,直到总持股比例降到26%一下;同时,如果超过30%,将强制启动卖出程序,按照“后买先卖”的原则将超出部分出售。

  资料来源:港交所

  在双方的制度安排上,30%的是上限,确实也有外资触及了某些A股的持股比例上限,也就是所谓的被外资“买爆了”。

  例如,自2018年8月1日起,上海机场曾43次触及持股比例上限,虽然此后在制度规则下,不得不强制卖出,但截止今日(6月14日),外资持股比例依然高达27.33%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从股价走势来看,自从上海机场于2015年5月19日发布公告,提示外资总持股比例达到28%的预警线以来,外资持股比例一直维持在预警线附近。

  在这接近4年的时间内,上海机场股价涨幅高达176.37%,同期的上证指数,下跌了32.72%

  资料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在这个过程中,“顶格”满仓的外资,赚得彭满钵满。

  另外一只被“爆买”的股票,则是大族激光

  资料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数据说明:公告中大族激光持股比例为深港通、QFII和RQFII三者合计

  以深港通第一次持有的2017年3月16日计算,彼时深港通的持股比例仅2.1%,到了2019年3月5日,深股通持股比例20.35%,持股比例一路飙升。

  从股价走势来看, 在这接近2年的时间内,大族激光股价涨幅达58.3%,同期的上证指数,下跌了5.78%,依然跑赢了大盘。

  资料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外资“爆买”的股票,都赚了钱,且都跑赢了大盘。

  6月份以来,外资又来扫货,我们该怎么办?

  逐利的资本,打响A股争夺战

  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都离不开那句话,“资本是逐利的”,一时离开,也只是静待时间,想要再度进场,赚钱才是最终奥义。

  比如5月份,外资连续呈现净流出局面,5月14日当天更是流出105.88亿元,创下北向资金史上第三的单日净流出额。

  可是,就在北向资金抛售大白马时,内资主力当起了“接盘侠”的角色。

  数据来源: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以贵州茅台为例,当日遭北向资金抛售逾11亿元,但A股主力当天却净买入1.5亿元,五粮液中国平安伊利股份格力电器等大白马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无论内资和外资,无一不是逐利的,在这轮“抄底”VS“抛售”的对决中,两者无疑都看重大白马的确定性和未来的收益率。

  问题是,站在“精明的外资”角度商,他们更看重哪些资产呢?

  从行业的角度看,无疑是金融类+大消费板块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具体到个股上,沪股通目前持股比例最高的是:上海机场方正证券首旅酒店欧普照明伊利股份,持股比例分别为27.33%、17.25%、14.16%、14.12%、13.33%;

  深股通持股比例最高的则是:华测检测大族激光美的集团聚光科技、小天鹅A,持股比例分别为18.20%、16.03%、13.97%、12.78%、11.01%。

  一眼能看出来,清一色的大消费和金融类个股。

  与此同时,外资尤其看重公司的盈利能力

  资料来源:招商证券,顶尖财经Choice数据

  从数据来看,QFII持股和陆股通持股的ROE明显高于A股的平均水平,尤其是QFII,其重仓股的ROE 水平明显高于A股平均,说明了外资倾向于选择高盈利的公司

  最后,不管外资还是内资,其实都在打响A股核心资产争夺战,他们的原则也很简单:

  按照自己的原则,坚定不移的买入,并持续持有,珍惜自己手中的每一份筹码。

  那么,在A股持续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又该何去何从呢?

  一万个人心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或许,答案就在每个人心中。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