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海南航空表示,已就波音737MAX飞机长时间停飞以及订单无法按时交付所造成的损失,正式向波音公司提出索赔。此前,已有来自中国的东航、国航、南航、厦航、山航、深航等6家航空公司提出索赔。而在世界范围内,中国仅仅是737MAX的客户之一。
各种索赔一波接一波,波音的麻烦恐怕刚刚开始。这一切都源于3月10日,埃塞俄比亚航空一架波音737MAX8飞机发生坠机,以及去年10月底印尼狮航一架同机型客机坠毁。时隔不到5个月,接踵而至的空难引发停飞是必然,引发索赔也是必然。
有专家预估,这将是近几十年最大面积的索赔。可以清晰预见,波音这次遇到的“寒流”有些大,甚至能不能“飞”过去也是个问题。这不是波音第一次焦头烂额,且殷鉴不远。2013年年初,被称为“梦想客机”的波音787在10天内连续发生7起安全事故,遭到禁飞下线的处罚。
此次事故,索赔和处罚,也仅仅是波音面临损失的一部分。因为安全事故也会直接给企业带来信誉损失,尤其是在信息传播发达的当下,影响更大,股市就是最显见的晴雨表。自坠机事件发生以来,波音股价已从出事前的420.13美元/股,跌落至最低337美元/股,跌幅近20%。
此前,波音737MAX是波音家族挣钱的主力,据波音公司财报显示,去年波音总计交付256架737MAX机型,是波音卖得最好的机型。737MAX系列每月产量达57架,每年为波音带来超过300亿美元的收入,占波音商业飞机业务“半壁江山”。
所以,波音此次遭遇的打击,堪称空前。波音面临的不是断臂救生,很可能是截肢瘫痪。要知道,因为一场安全事故,直接葬送一家企业的案例,并不罕见。远的不说,因为过期疫苗问题被退市、停产、立案调查、罚款91亿元的长春长生,就是余温未了的鲜明案例。
结合波音的教训,有必要重提安全成本。安全成本是企业在生产中,为保证一定的安全水平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以及因安全事故而产生的一切损失。在这两大成本中,前者是可控的,后者则不可控。安全经济学认为,经济利益的驱动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但同时也是事故灾害发生的重要致因之一。因此,安全同时具有增益和减损的双重功能。
飞机曾被认为是安全度最高的交通工具,然而近年来,我们时不时会看到空难发生,反而是高铁、包括普通火车在内的安全事故,很少出现。这或许不是航空公司和飞机制造商做不到,而是在短期收益面前滋生了侥幸心理,尤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只有法国空客能与波音掰掰手腕的行业格局中,更是如此。
此次接连发生空难,美国媒体追根溯源就发现,美国联邦航空局一直授权波音公司承担自家客机安全性的认证工作,737MAX系列大量安全评估就是波音自己做的,且为了追赶进度,工程师以两倍速度递交图纸。换句话说,这就是在让波音自己监督自己,出事是早晚的事。
如果737MAX确系在认证环节出了bug,不仅波音,恐怕连美国联邦航空局都难逃干系。血的教训一次又一次告诉我们,安全效益才是经济效益中最重要的一环。只看眼前一时的订单和利润,往往就是重大风险的开端。近年来,波音业绩优异,股价一路高涨。一方面是安全问题频发,一方面是收益不断攀升,这种逆向而行的不协调状态,本身就是暗藏凶险的,只是在等待一次大爆发。
值得一提的是,日前,一名法国籍埃航遇难者家属已对波音公司提起诉讼,要求赔偿至少2.76亿美元,因为2018年波音公司毛利润为1010亿美元,2.76亿美元是其一天的毛利润。这当然是个天文数字,但在生命面前,钱又算什么呢?此次折翼的波音,最该反思的是:如果可以重来,愿不愿意把钱花在安全把关上?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