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投资者保护”如何做到精准到位?

加入日期:2019-4-5 7:47:2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4-5 7:47:22讯:

  “投资者保护”上升到证监会“一把手”工程,近日证监会成立“投资者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担任组长,显见监管部门对投资者保护的高度重视。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一工作小组的成立上升到了“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未来投资者的保护工作值得期待。笔者认为,投资者保护除了加强原有的事前防范、事中监控之外,还需要配合严格落实的严刑峻法,让违法者真切感受到法律的威力,让利益受损的中小投资者真正有获得感。

  行情转暖,投资者保护不放松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超过1.47亿的个人投资者,其中大部分是证券账户资产50万以下的中小投资者,在总人数上占了绝大多数。对于这些中小投资者来说,无论是消息来源、分析能力整体上都比机构投资者低了一截,也很难比照资金雄厚的大户获得较多的专业指导,这是中小投资者天然的弱势。也正因为如此,中小投资者很容易成为股市中利益被侵害的对象,而由于目前追索成本较高,即使是利益被侵害也很难举证索赔。因此,大多数中小投资者面对自身利益被侵害,选择“用脚投票”并非不理性行为,而是符合自己成本收益比的最佳选择。

  在近期行情转暖的走势中,大部分股票都出现上涨,不仅低位买入、一路参与的投资者获利,连不少此前在高位被套的投资者也看到了解套的曙光。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小投资者将重点精力放在选股和交易中不难理解,但监管部门却不能有丝毫放松。在牛市中,围绕股价的各类炒作层出不穷,如果放松对投资者的保护,很容易埋下未来违规东窗事发的隐患,在熊市中“加倍奉还”。因此,近期行情转暖监管部门依然将“投资者保护”提到重要的位置,未雨绸缪之举值得点赞。除了遏制可能的违规行为之外,也有利于经营稳健、高度重视全体股东利益的上市公司获得长线资金更多的关注,实现“良币驱逐劣币”,真正做到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落实严刑峻法让投资者有获得感

  其实,以往监管部门对投资者保护一直在进行,证监会历年开出的罚单不在少数,但许多中小投资者的“获得感”却不是很强。其中的落差何在?首先是一些违法行为的处罚上限金额有限,违法成本不高的情况下,违法者有恃无恐。比如今年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提到的“赵薇割韭菜”事件,多项罪名合计罚款才70万元,相比数十亿元的涉案金额只是毛毛雨,很难起到实质性保护投资者的目的,反而让法规在某些违法者眼中沦为“没有牙齿的老虎”,威慑力有限。其次是受损投资者的赔偿机制,虽然此前有投保基金专项赔付欣泰电气海联讯(行情300277,诊股)等股票持有人的案例,但仍有许多股票操纵案被罚没数十亿元,受损的中小投资者却无法求偿。比如因为操纵多只股票而获得暴利的北八道集团,东窗事发被罚款55亿元人民币,但对于其操纵股价期间追高买入被套的投资者来说,这55亿元罚款和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也很难因此产生什么获得感。

  正因为如此,有关投资者保护的法律体系需要尽快完善,除了需要修改对违法行为的罚款上限外,还要善加运用罚款收入,让全体投资者能够真正获益。笔者建议,证券监管过程中的罚款所得,除了按比例扣除必要的工作成本外,都应当纳入投资者保护基金中。这个基金在目前数百亿元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可以先行赔付受到虚假陈述利益受损投资者,再对违法者进行追索。这样的话,投保基金将成为中小投资者真正的“保护神”,不仅有资金可先赔付,还可以用更专业的法律力量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效果远比力量分散的一个个中小投资者要好得多。

  中小投资者也需要自我保护

  除了相关单位和执法机构以外,中小投资者也不能有“等、靠、要”的心理,需要主动进行自我保护。首要之急,是需要将市场价格波动的自然风险,和因为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损失明确界定。对于前者,投资者应当时时刻刻有风险意识,而不是因为眼红股市上涨、别人赚钱而盲目入市。对于一些可能超出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品种,比如分级B基金、风险警示股票、科创板等,千万不可“记吃不记打”,时刻要绷紧风险这根弦,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谨慎参与。

  而对于违法违规行为带来的损失,中小投资者也不可漠视,而应当通过各种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利。比如,有一些财经媒体推出针对上市公司虚假陈述的维权行动,就是相当有意义的公益行动。除了投资者要积极参与之外,监管层也应当对此积极鼓励,对相关媒体、律师力量进行整合,发动人民群众的力量和监管机构有效结合、精准打击,让违法者无处遁形,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最大限度减少A股市场的违法乱象。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