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4-19 0:05:53讯:
刚刚,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迎来3700亿国资巨头。
今日(4月18日),中国国新控股有限公司宣布:收购信用评级巨头---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58%的股份。战略重组签约仪式在北京举行。
图片来源:中国国新官网
大公资信成立于1994年,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据数据显示,2018年大公资信参与评级的债券数量约2400只,占比为16%,略低于上海新世纪的16.81%;领头羊则是中诚信(30.24%)与联合资信(23.79%)。
而据公开资料显示,中国国新于2010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一家国有独资公司,2016年初被国务院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确定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试点的2家中央企业之一,作为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截至2018年底,中国国新的总资产突破3700亿元,年度净利润突破70亿元。目前基本形成了“5+1”业务格局,即基金投资、金融服务、资产管理、股权运作和境外投资5大板块,以及央企专职外部董事服务保障1个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8月,因涉嫌高价售卖公司评级,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双双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并作出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以及暂停大公资信证券评级业务一年的处罚。
发生这些危机之后,大公资信的行业信誉和未来显得风雨飘摇,国资缘何还要入手?
“风雨飘摇”的大公资信
2018年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最大的丑闻无疑是,大公资信涉嫌高价卖公司评级。
2018年8月17日下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公告,决定给予大公资信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据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披露显示,2017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大公资信在为企业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
且金额巨大,动辄高达900万元的咨询费。不仅远高于大公资信提供的评级服务费用,也远高于业内一般水平。
更令人震惊的是,企业支付高额的“咨询费”后,大公迅速对其评级进行调整,经查阅资料发现:
新光控股在支付高额费用后的2个工作日,其主体评级即由AA稳定调整至AA+稳定;
三建股份在咨询服务签订后,其主体和债项评级均由AA调整为AA+。
。。。。。。
而“新光债”自从2017年下半年就由于主体流动性问题被机构投资者质疑,早已被市场视为垃圾债,却被大公资信评为AA+,市场一片哗然。
最终,新光控股集团接连“爆雷”。
2018年9月25日,新光控股集团公告,受宏观降杠杆,银行信贷收缩、民营企业融资困难等多重因素影响,新光控股集团流动性出现问题,15新光01公司债券实质性违约。
9月27日,新光控股集团及其背后的浙江女首富周晓光被列入法院“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法院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
2018年大公资信“踩雷”债券违约,并非偶然。
数据显示,自2014年以来的所有债券违约事件当中,评级机构为大公评级的违约事件高达13起。其中,2018年发生4起;2017年发生3起;2016年发生5起;2015年发生1起。。。。。。
大公资信,作为中国信用评级行业份额最大的评级机构,在最该保持独立性、专业性的评级行业,却明码标价向公司出售评级,最终导致债券“暴雷”。
据中国国新表示,其控股大公资信后,使得大公资信的股权结构从单一集中股东转变为混合所有制,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共同参与,有利于大公资信更加独立地开展评级业务,从而提供更高质量的信用评级产品。
1300亿债券爆雷后,国资巨头入局
大公资信丑闻的背后,2018年、2019年一季度国内的债券市场,可谓违约不断,天雷滚滚。
数据显示,2018年债券违约总规模高达1375.77亿元,涉及债券149只,违约规模、违约只数系2017年的3.5倍、3倍,更是超过历年违约金额总和。
而提示债券风险的信用评级,却令人唏嘘。
从2018年已经违约的149只债券来看,大部分评级相当之高,甚至不乏AAA级别债券,且AA级系违约中的最低等级。可见,债券信用评级并未真实反映其潜在的违约风险。
进入2019年,债市违约潮仍然凶猛。
据企业预警通的数据显示,2019年一季度,再新增10家违约主体,全部为民营企业,延续2018年以来民企信用风险高发的趋势。新增10家违约主体涉及违约债券29只,存续未违约债券15只,存续金额88.53亿元。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10家违约民企的最初评级依然非常“优质”,集中于AA、AA+和BBB,且AA级发行主体违约数量占比远超其他级别。
可见,此前债券评级乱象仍然在2019年踩雷不断。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中金公司的测算,2019年各种金融债券将大量到期,加上2019年内发行到期的信用债,偿还总量将超过6万亿,创出历年新高。
其中,民营企业存量债券到期金额较大,且行业上主要为地产开发、综合类和零售类,债券品种以公司债、中期票据和私募债居多,发行人主体级别主要集中于 AA+、AAA 和 AA。
可见,2018年以来暴露出中国债券信用评级虚高的问题,已非常严峻,当务之急就是要去掉“泡沫”,让评级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风险,让信用风险定价体系回归正轨。
另外,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及扩大金融对外开发,在金融业日益开放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显得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作为国资委完全控股的中国国新战略并购大公资信,而进入信用评级行业,对于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意义非同寻常。
中国信用评估行业,国际“猛狼”环视
在今天的签约仪式上,中国国新透露:
从处罚至今的9个月的整改期内,大公资信的工作重心为严格依照监管部门的要求逐项进行整改,人员和业务均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公司正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整改工作:完善公司领导管理架构,改组董事会,重新任命高管团队;调整组织结构,保障了评级机构的独立运营;严格按照监管要求终止了部分评级业务。。。。。。
从目前的人员和业务情况来看,大公资信仍然是一家正常经营的评级机构。
而摆在中国国新面前的,不仅仅是内部问题,还有严峻的外部竞争。在大公资信被严处的同时,国际三大评级机构正在组团进入中国市场。
2019年1月28日,央行发布公告,对美国标普全球公司在北京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标普信用评级(中国)有限公司予以备案。
同日,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亦公告,接受标普信用评级(中国)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开展债券评级业务的注册。
意味着,标普已获准正式进入中国开展信用评级业务。
下一步,央行将持续推进信用评级行业对外开放,支持更多具有国际影响力且符合条件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除标普,穆迪、惠誉全球信用评级机构也已经开始筹划在华独资经营事宜。
国外历经100年市场淬炼的外资信用评级机构会来到中国市场,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中国国新进军信用评级行业后,将面临的不仅仅是一群国内的“小羊”,一群国际“猛狼”正蓄势待发。
对此,中国国新今日也表明了态度:
美国“三大”评级机构进入中国市场,虽然短期内会加剧行业竞争,但中长期来看,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水平,并充分激发国内评级企业的活力和潜力,推动国内评级企业不断提升评级专业能力、国际化水平。
(文章来源:全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