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渐现业绩牛 李志林:百点长阳是否再吹进军号

加入日期:2019-3-30 8:44:1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3-30 8:44:18讯:

  导读:
  贺宛男:A股渐现业绩牛
  李志林:百点长阳是否再度吹响进军号
  黄湘源:用动态眼光看聪明资金
  皮海洲:上市公司蹭热点也应纳入监管
  郭施亮:密集减持会导致行情提前熄火

  贺宛男:A股渐现业绩牛
  3月29日,恰逢交易日的周末、月末、季末,沪深股市迎来了一个好日子,各大指数齐上涨,平均上涨约4%,两市仅260多只股票下跌,近3300只股票上涨。

  上证指数再次向3100点冲刺,深成指则第三次攻占9900点。

  进入3月以后,上证指数有三次攻破(或接近)3100点。第一次是3月7日,收盘3106点,成交5257亿元;第二次是3月21日收盘3101点,成交4039亿;第三次即3月29日收盘3090.76点,距3100点仅一步之遥,成交3867亿。差不多同时,深成指于3月12日、3月21日和3月29日三次上攻,最高分别到达9928、9935和9906点。和上证指数一样,三次成交均有所缩小,内涵却大不相同。

  上证指数3月7日第一次上攻,以中信建投、中国人保两只上市不久、业绩平平的金融股为先锋,券商、保险、多元金融等板块纷纷涨停,但终究没有业绩支撑,很快回落到2950点。第二次上攻主要仰仗概念股活跃,先是所谓的科创板影子股,继而又有“工业大麻”概念,但概念炒作从来难以持久。

  第三次即本周五是什么日子?正是一批大公司披露年报之日。通常,一些大盘蓝筹股都会在3月底发布年报,而一大批怕见公婆的丑媳妇则会在4月底成群结队地露真容。据统计,今年仅3月28、29、30日三天,就有约500家公司披露年报。虽然这次上攻3100点仍是券商打头阵,但证券行业指数已一波低于一波,从3月7日最高1644点,至3月21日最高1539点,再至3月29日最高1487点。诸如“科创影子”、“工业大麻”等概念则玩起了击鼓传花的游戏,渐渐熄火;相反,酿酒、房地产、医疗保健、食品饮料、旅游等有业绩支撑的板块和个股开始走高。

  如3月29日披露年报的贵州茅台营收增长26%,盈利增长30%,并且推出了从未有过的10派145.39元的高分配预案,致使该股当天跳空高开大涨5.85%,市值达10728亿元,继工行、中石油、农行之后,名列第四。五粮液山西汾酒、古井贡、泸州老窖今世缘顺鑫农业等酿酒股纷纷创出新高或年内新高。

  房地产行业指数当天上涨5.09%。已公布年报和业绩快报的约50家地产股数据显示,营收增长21%,净利润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50%。如股价创新高的新城控股,营收增长34%,净利润增长74%,纵然今年以来股价从23元多涨至45元多,但市盈率仍然只有9.7倍。再如创新高的金科股份,营收增长 18.6%,净利润增长93.8%,目前市盈率也就10倍。同创近期新高的招商蛇口,营收增长17%,净利润同比增长24.7%,环比增长45%,市盈率也就11.9倍;而且公司在粤港澳大湾区土地储备极为充足,后劲不小。同样,创出近期新高的旅游股龙头华侨城,市盈率9.3倍。

  绩优股“见光死”,绩差股却扎堆涨停,这通常是投机性牛市(如果也可以称作牛市的话)的一大特征;而低估值的绩优股持续走高,并被长期投资的机构所持有,这就具有“业绩牛”的品相了。令人欣慰的是,A股市场上估值较低,成长性不错的股票还可以筛选出一批。

  今年以来,深成指涨幅已逾40%,创业板指最高涨幅更达47%,而MSCI指数涨幅仅25%,甚至低于上证指数27%的涨幅。这说明A股的春季行情主要还是“资金牛”,不少好股票还处于低位。年报揭示社保和险资共同重仓27只个股,这27家公司有20家年报净利润增长,占比74.07%,可平均涨幅仅20%上下。如社保持股5173万股(占比3.2%)的华鲁恒升,营收增长38%,净利润增长147%,目前市盈率仅8.2倍。社保持股比达5.78%的国药股份(市盈率14.5)和新进的中国医药(市盈率10.6),均属估值较低、涨幅较少的品种。

  类似的个股还可以找出一大批。最后,笔者想强调的是,2018年年报,包括2019年一季报总体业绩不会很好,这意味着纵然有“业绩牛”,行情还会有反复。更何况这么多年来A股习惯于概念炒作而非脚踏实地注重业绩,真正要从“资金牛”过渡到“业绩牛”决非一蹴而就。




  李志林:百点长阳是否再度吹响进军号
  本周股市最可圈可点的是,当周四再度大跳水失守3000点,绝大多数投资者担忧大盘将进入中级调整,可能会补2800点缺口时,周五在茅台靓丽年报和分红鼓舞下,大盘再演2月25日的大涨神话,7大指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分别拉出3.82%、3.86%、3.31%、3.2%、3.77%、3.24%、4.10%的拔地长阳,一扫之前的颓势。

  上证综指又现百点长阳,这是否吹响了“春生”行情第二波的进军号呢?在我看来很有可能。至少是主力机构将大盘维持在3000点上方运行的强力宣言!

  3000点上方才能有效化解股权质押危机
  据Wind数据统计,截止今年1月底,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总规模4.7万亿。其中,不仅跌破130%强行平仓线,而且跌破成本线的达2.8万亿,且绝大多数是中小盘股。

  经过2月以来的上涨,至本周四2994点收盘,上证指数仅上涨376点,多数中小盘股涨了30—40%。就是说,质押股的股价仅仅恢复到130%平仓线的位置。且不说在3000点以下根本平不了仓,只要有几家券商抢先动手平仓,其他的质押股便会争先恐后地杀跌,把大盘再度带入危险之地。

  人们应该意识到,化解股权质押危机,正是管理层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引发本轮强烈中级反弹行情的原因之一。

  因此,往3000点下方运行是重蹈覆辙,必须往上运行到3200点、3500点,甚至更高的位置,才有可能分期分批化解股权质押危机。

  3000点上方才能顺利推出科创板本轮行情的另一个主因是为科创板顺利推出创造条件。

  作为今年资本市场的头等大事,科创板自3月18日以后正式拉开了筹备的序幕。至今已有两批17家企业的上市申报,获得了上交所的受理。

  但是,当大盘从3129点跌至2969点以后,市场对科创板的反应则比较冷淡。

  毕竟,科创板与当年的创业板开设相比,无论是上市门槛、入市门槛、交易制度、风险偏好,还是注册制试点、单股融资规模,都有很大的不同。

  市场对17家待审企业的总体评价不高,颇多市场人士进行了挑刺。或者质疑某些公司有财务造假嫌疑;或者质疑某些公司研发费用太少,只有3%左右;或者质疑募资太多;或者质疑某些企业质量还不如2010年创业板的首批28家公司。

  关键是A股在3000点以下,还未达到有效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地步。因此,必须将中级反弹行情向3000点上方拓展,形成更为鲜明的市场赚钱效应,让各类投资者的财富有了明显的增值,此时,市场才有能力在主板扩容的基础上,再去承接科创板的扩容(并且融资额还大于创业板,独角兽上市抽资的压力更大),人们才会愿意参与风险较大的科创板市场。

  A股的历史一再表明,每一次规模比较大的扩容,必须是在牛市或者强多头市场中才能得以顺利进行。

  3000点上方运行得益于外部不利因素的改善
  首先是冲击A股一两年的美联储持续加息到头了。特朗普减税政策导致的美国经济复苏,近期明显受阻,去年四季度GDP由先前预期的2.6%,修正到2.4%,最近又修正到2.2%;消费和就业不及预期;10年期国债利率倒挂。这反映了美国国民对美国经济看淡。

  在此情况下,年初还表示今年至少再加两次息的美联储,现已改调为不加息,9月底前结束缩表。美联储还在研究再次采取负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以防范10年一度的金融危机再次爆发。这对减轻中国加息压力和人民币贬值压力,并相应采取降准甚至降息的举措,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也有助于A股的上行。

  其次,去年全年压抑A股的中美贸易摩擦压力大大减轻。中美高级代表团本周五已进入第九轮谈判,下周刘鹤副总理还将再度赴美谈判,有望很快达成中美贸易协议。

  再次,新增的外资将至,也封杀了3000点下方的空间。由于近期美、欧、日股市疲软,越来越多的外资更看好全球估值洼地的A股市场。近期,北上资金作为外资中的一支“轻骑兵”,时不时地巨量杀入A股市场。5月份,MSCI将A股的占比因子由5%上升到20%,预计将有1500亿元左右的外资进入A股。

  内部因素的积极变化拓展了3000点上方的空间
  一是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良预期有所改观。去年年底时,市场各方对2019年中国经济持悲观态度者居多,认为经济下行压力巨大,GDP保6都困难,在这种负面舆论引导下,A股市场的看空气氛弥漫了整个一月份,直至春节。

  但是,短短3个月,用高层领导的话说,“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稳定运行,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市场预期得到明显改善。从前两个月的数据看,就业、物价、国际收支等主要经济指标比较平稳,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回升,消费者信心指数、制造业新订单指数明显走高,资本市场成交活跃。特别是进入3月份,日均发电量、用电量增速达到两位数,进出口、货运等增长加速”。

  其中把“资本市场成交活跃”也作为经济积极变化之一。此外,随着增值税减税2万亿,基建投资力度加大,今年GDP的预期有可能达到6.4%。

  二是市场对加快改革的预期日益强烈。本周四,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在博鳌论坛上表示:“今年将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国资改革,尤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能混则混,能独则独”,“第四批100家以上的混改试点名单将很快推出”。众所周知,改革是最大的生产力,一旦百家混改试点开展,对A股的向上推动力将是十分明显的。

  三是,进入A股的内资也将有较多增加。如保险资金、养老基金、国家队,以及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有350亿元将进入建仓期,将主要投资绩优蓝筹股,对大盘股指数的贡献较大。如周五茅台、五粮液、券商、地产等板块的启动,带动了其他中小盘股齐涨,有效提振了人气,促使各大指数飙升。

  市场平均持股成本已上升到3000点以上
  以2月25日7大指数均拉出5%以上的大阳线为标志的春生中级反弹行情,在2940—3106点的收盘指数上已有5周,累计成交22.3万亿。扣除大股东持有的股权,各类机构和个人中长线持有的股权,以及3100—5178点区间的历史套牢盘,几乎已将A股实际流通市值换手了一遍还多。而这5周,也就是25天的市场平均成本,按照五周均线的显示是在3036点。

  市场平均持股成本,就是市场在3000点新平台上稳定的基础。在一个强多头市场、强力中级反弹的市道,或牛市因素不断增多的市场,只要没有重大利空的侵扰,人们在中低位买入的中低价股,是不会轻易割肉的,而是持股待涨。那么大盘不朝着3036点上方走,朝哪走?(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用动态眼光看“聪明资金”
  用发展的观点看北上资金的短期化,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一定会有所改变的。有更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资流入A股是大势所趋,北上资金也一定会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期投资行动,为市场更好地展现“聪明资金”的风采。

  大盘一波三折,北上资金也不免随之而进进出出。这其实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只不过投资者由于对通常被称为“聪明资金”的外资在理解上过于概念化,才不免将正常的趋利避害行为也看成了不正常。

  今年以来,北上资金一直是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相较于场内资金的反复无常,北上资金加仓意愿颇高。截至3月中旬,沪股通、深股通分别净流入624.17亿元和646.33亿元,合计净流入金额达1270.50亿元。北上资金的推动,对两市主要指数自年初以来涨幅均超过20%,并成功收复3000点,可谓功不可没。如此涨幅显然超出了大多数投资者的预期,也为人们对外资作为“聪明资金”属性的认识加了不少分,北上资金的动向由此而在很大程度上也被视同为这波行情的“风向标”。

  不过,近期随着A股行情“倒春寒”的出现,北上资金数次由净流入变为净流出,特别是3月25日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出达到103.86亿元,为历史上第二大卖出规模。面对北上资金的大规模卖出,对“聪明资金”曾经寄望过深的投资者不免被吓得瑟瑟发抖。其实,如果对“聪明资金”的认识并不是太概念化,大可不必大惊小怪。

  “聪明资金”之所以被称之为“聪明资金”,并不在于懂得在什么时候买入,如果不懂得在什么时候卖出,也是算不上什么聪明不聪明的。也许在习惯于用某种固定的概念性定义框架去套“聪明资金”的投资者看来,“聪明资金”既然看重的是A股的投资价值,为什么不能在恪守价值投资理念上为我们做出榜样,反而却像A股里的散户所习以为常地那样热衷于快进快出呢?这其实也是一种误解。价值投资的要义就在于当市场价格大大低于经营企业的价值时,买入优秀企业的股票,但这也并不等于一旦买入就非得与所投资的对象厮守终身不可。如果不懂得因时制宜,因势利导,同样也是有违价值投资原则的。在某种意义上,北上资金过人的“聪明”之处,也许就在于入乡随俗。既然目前所进入的这个市场是一个不仅散户在投资者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且机构行为也在很大程度上趋于散户化的市场;那么,如果不懂得一点趋利避害,又如何保证其在选择入市时机和买入对象上所占有的优势能够得以延续呢?这尽管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有点像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散户化,其实,在笔者看来,反而倒更像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也就是说,以散户化对付散户化,在某种意义上,岂不也可以说是一种比墨守成规更聪明的策略?

  不能不看到,目前被视之为“聪明资金”的这批北上资金,其组成成份也未必是清一色的外资,与血统纯正的QFII、RQFII更不可相提并论同日而语。尽管今年以来通过沪港通、深港通渠道进入A股的北上资金已经超过去年的三分之一,但由于具体的统计无法明细到机构,其资金来源究竟是真外资还是假外资,恐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在香港,通过券商配资并不是非法的事情。不排除会有内地的金主在香港券商设立账户,并将自己的账户让给配置人操作,从而通过沪港通或深港通再进行股票买卖。尽管托管席位不难辨识相应的资金性质,但对于北上资金的鱼龙混杂也不能没有清醒的认识。披上马甲的假外资不无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北上资金的散户化行为倾向。如果仅仅因为这种行为发生在有“聪明钱”之称的北上资金身上,就把这种不无散户化倾向的行为也不加分析的一概美化为聪明之举,显然也是不必要的。

  近年来,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虽然一直在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特别是在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并获准介入MSCI之后,外资入市也有了相当可观的进展。但是,对这方面的实际进展情况目前显然也还不能估计过高。口头上所说的准入,在涉及具体事务的处理时往往会有可能被打折扣,不要说外资从进入到融入并不容易,溢出效应更是何从谈起!别的不说,外资对银行金融业的持股比例限制已放开,而我们的证券交易却还在死守几年前就规定的单一境外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0%,所有境外投资者对单一上市公司持股比例总和不得超过30%的限制。在这种规定依然还压抑着外资入市积极性的情况下,再聪明的资金也不可能一点也不顾及趋利避害的原则。近在咫尺的港台市场早已解除了对外资持有上市公司股票的相关限制,并且还取消了QFII配额制,我们对于一个在外资积极涌入的助力下不断被推高的牛市也充满期待。不过,在目前情况下,指望北上资金一味地买买买,而不懂得适时卖出和择机套现,这也是不现实的。毕竟,北上资金也不是来“抬轿”的。北上资金行为的短期化,与政策行为的短视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当然,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一切并不是不可改变的,而是一定会有所改变的。有更充分的理由可以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力度不断加大,外资流入A股是大势所趋,北上资金也一定会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长期投资行动为我们更好地展现“聪明资金”的风采。(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上市公司蹭热点也应纳入监管
  银邦股份蹭科创板热点的行为,不能等闲视之,监管该出手时得出手。因为在这种蹭热点行为的背后,至少存在两大违法违规嫌疑。首先,存在发布不实信息或虚假信息嫌疑,或者说是一种误导性陈述。其次,这种蹭热点的做法不乏操纵股价的嫌疑。

  当下A股市场,最火爆的热点非科创板莫属。只要沾上科创板概念,股价就足以鸡犬升天。正因如此,总有上市公司想方设法蹭科创板热点。比如银邦股份,近日明显有蹭科创板热点之嫌。

  由于科创板热点之火热,所以一些投资者在交易所的互动平台上提出涉及到科创板问题的诸多问询这是不难理解的。对于银邦股份,就有投资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传闻贵公司投资了科创板第一批股哈尔滨新光光电,上市科创板后业绩利润暴增,公司每股收益将达10元每股!请问是否属实”?对于这个问题,银邦股份在3月20日给予了回复:“您好,公司没有投资哈尔滨新光光电,公司正在探讨参股子公司飞而康科创板上市的可能性。谢谢。”

  银邦股份的这个回复,明显就有蹭科创板热点的嫌疑。因为就对投资者的回复来说,只需要回复上半句就已经足够了,即“公司没有投资哈尔滨新光光电”。但该公司却画蛇添足地表示,“公司正在探讨参股子公司飞而康科创板上市的可能性”,这就明显是在蹭科创板的热点了。毕竟“飞而康”科创板上市八字还没一撇,只是处于“探讨可能性”阶段,完全不需要进行信息披露,但银邦股份却在给投资者的回复中画蛇添足予以公开,其用意是很明显的。正因为有了银邦股份的公开蹭热点,所以银邦股份的回复出来后,其股价出现“秒停”,很快就封上了涨停板。

  或许是意识到自己蹭热点太过于明显的缘故,3月20日晚间,银邦股份又发出《澄清公告》表示,公司持有飞而康45%股权,不是其控股股东;对于飞而康是否会于近期申报科创板,公司尚未与飞而康其他股东进行磋商,也没有具体推进计划。显然,银邦股份试图以此来掩盖蹭热点的事实。但由于有了该公司20日的蹭热点在前,所以,其《澄清公告》并不影响公司股价在21日继续涨停。

  银邦股份为什么要主动来蹭科创板的热点?这确实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背后有何深意外人不得而知。公开信息显示,不久前,该公司第三大股东曾被强制平仓,第一大股东也曾出现爆仓危机。而股价的上涨显然是有利于化解大股东的股权质押危机的。不过,该公司蹭热点到底有何深意,只有该公司自己心知肚明。

  但银邦股份这种蹭热点的行为明显有误导投资者的嫌疑。毕竟“飞而康”科创板上市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根据银邦股份20日对投资者的回复,只是一种“探讨可能性”而已。而根据公司20日晚间发布的《澄清公告》,这种“探讨可能性”甚至都不存在,因为银邦股份不是飞而康的控股股东,也未就飞而康科创板上市的事情与其他股东进行磋商,同时还没有具体推进计划。所谓的“探讨可能性”也只是一种想当然。如此的蹭热点,误导投资者的可能性极大。

  正因如此,对于银邦股份这种蹭热点的行为,作为监管部门来说,不能等闲视之,该出手时得出手。因为在这种蹭热点行为的背后,至少存在两大违法违规嫌疑。首先,从信息披露角度看,存在发布不实信息或虚假信息嫌疑,或者说是一种误导性陈述。其次,这种蹭热点的做法不乏操纵股价的嫌疑。比如,在银邦股份蹭热点之后,其股价出现了两个涨停。如果没蹭科创板的热点,就很难有这两个涨停板的出现。所以,对上市公司蹭热点的做法,监管部门必须对其“绳之以法”,要旗帜鲜明地表明监管者的立场,绝对不能让这种蹭热点的做法蔓延。此举不仅有利于打击蹭热点所涉及到违法违规行为,而且也有利于维护正常的股票交易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虽然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顶格处罚只有60万元,对当事人缺少震慑力,但操纵市场在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30万元的情况下的罚单最高可达300万元,更何况还将面临投资者的索赔诉讼,这些惩处累计在一起,对当事人来说,还是具有一定震慑力的。因此,面对上市公司蹭热点行为,市场监管应及时跟上,不应留下空白。(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密集减持会导致行情提前熄火
  在上市公司密集减持潮的背景下,未必所有减持者因一己之利而任性变现,还有部分经营者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了阶段性变现。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在持股成本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对称的背景下,密集减持行为终究还是要让二级市场接盘的投资者买单。

  今年以来,A股市场走出了单边上涨行情。但进入3月后,市场的运行步伐明显放缓,过去三周上证指数基本上在2950点至3129点之间反复震荡。就个股表现来看,3月份依旧属于题材股活跃,权重股滞涨的行情。然而,期间却呈现出一个比较明显的市场现象,即:几乎每个交易日都会披露上市公司董监高减持信息,且减持密度与频率也达到近年来的新高。

  对于产业资本而言,有增有减利于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对市场行情把握得当,则可以为资本带来丰厚的投资利润。但是,在A股市场中,产业资本增持股票往往需要政策引导,即使有政策推动因素,对上市公司而言,未必会用真金白银大举增持乃至股份回购,更有甚者还可能会采取忽悠式增持、口头增持等策略,来拖延股份增持的时间。不过,与之相比,对于产业资本减持股票行为,往往具有主动性与自发性。纵观过去多年的市场表现,每逢行情有所回暖,都会出现产业资本密集减持现象。而今年以来股市的单边上涨,更加快了减持步伐。

  产业资本具有一定的先知先觉的投资嗅觉,在市场估值低廉时,总会有产业资本增持,而当行情明显好转,且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显著回升之际,产业资本的减持力度也会骤然提升。如今,随着产业资本密集减持潮的出现,结合北上资金净流出规模的明显提升,也意味着目前的市场点位已处于前期抄底资金套现锁定利润的位置,不少资本还是把这一轮上涨行情定义为反弹行情乃至中级反弹行情。因此,从产业资本密集减持动作来看,其并未对这一轮上涨行情抱有太高预期。

  上证指数自低点回升至今,累计最大涨幅超过25%。即使指数已经明显上涨,但市场平均市盈率却不算很高,与历史平均估值相比,目前仍然处于历史估值底部区域。但是,对于市场的走向,估值只是一个参考,而偏低的市场估值往往暗示当下市场的安全系数。不过,换一个角度思考,因A股市场被赋予了特殊的功能定位,如IPO发行常态化等现象,同样会影响到市场的核心价值运行中枢水平。10年前,A股已处于3000点上方的位置,而10年后依旧处于3000点附近,指数基本上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3000点也成为了市场中长期价值运行中枢位置。不过,10年前市场总市值偏低,上市公司总数量仅有2000家左右。如今,市场总市值稳步攀升,但背后却伴随着上市公司总数量的快速增长,如今上市公司总数量超过3600家,增长近一倍。

  2000年前后,上市公司数量仅有1000家左右;2010年前后,上市公司数量达到了2000家;2016年前后,上市公司总数量却达到了3000家。由此可见,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市场每增加1000家上市公司的用时时间在不断缩短,也许市场将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从3000家到4000家的跨越。

  需要注意的是,在上市公司数量大幅攀升的背后,仍离不开资本减持的需求。在此期间,不仅包括了上市公司董监高,而且还包括了前期参与的创投机构等各类资本。对于资本而言,资本市场无疑是最好的退出渠道,而当企业完成上市目标之后,往往意味着各类资本也到了收获的季节。

  在上市公司密集减持潮的背景下,未必所有减持者因一己之利而任性变现,还有部分经营者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采取了阶段性变现。但对于资本市场而言,在持股成本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对称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密集减持行为终究还是要让二级市场接盘的投资者买单。从某种程度上看,密集减持潮会降低市场的做多信心,而当新增流动性无法抵御资本密集减持的需求时,难免会导致股市上涨行情提前熄火。(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