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备战科创板:券商投行人才招聘、内部组织方式嬗变

加入日期:2019-2-20 3:06: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2-20 3:06:02讯:

  图片来源:摄图网

  近期,一条条券商投行对科创板人才的招聘信息中对岗位专业背景的特别要求,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背指标,找业务是券商从业人员的职业生态。

  对于备战科创板的券商投行而言,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储备项目资源,招聘科创人才……

  

招聘岗位演变:从金融、财会人才到行业专才

自2004年开始实施的保荐制,让保荐业务、保荐代表逐渐成为了券商投行的主角。

  据火山君了解,以往国内投行的主要职责是通过保荐并力争让IPO项目最终过会,所以拥有金融、财会、法律专业背景的专业人才是投行的主角。

  科创板之下,投行的招聘的专业人才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火山君注意到,最近西南地区某中型券商在某招聘网站发布了一系列公司投行部门所属科创板业务中心的招聘广告,涉及的职位包括科创板业务中心负责人、科创板业务中心业务骨干等。

  对于创板业务中心负责人的工作职责包括“制定公司科创板业务发展战略规划,建立科创板项目资源库”“开发、引进、承揽科创板项目,完成科创板业务中心年度目标计划”等;

  值得注意的是:任职要求的第一条为“具备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行业相关经验”,其次还有“具备较强的市场开拓能力,具有丰富的科创板项目资源和社会资源”等;薪资则为“面议”。对科创板业务中心业务骨干的任职要求也以“具备信息技术、金融科技、医药健康等行业相关经验”为先。

  此外,有些券商在招聘广告中虽然没有明确针对科创板专才,但在职责描述、任职资格中有所提及。例如有大型券商在最新发布的投行业务总部投行业务岗中首先明确应聘者应为“理工类相关专业硕士毕业,科创板涵盖的新兴行业相关专业优先”。

  虽然总体来看,目前通过招聘网站公开招聘科创板业务人才的券商和相关岗位数量还不多,但对相关岗位的专业背景要求更为明确。

  火山君在调研过程中发现,从一些金融猎头的反馈来看,目前市场上券商投行对于科创板相关人才的需求尚未集中体现,但对有相关行业背景的专业人才的需求肯定会大于以往。

  而这样的变化折射出科创板对于券商投行的能力范围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一级市场投资机构看来,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的不少“新玩法”对国内的券商投行而言还有不少需要适应和能力补强的地方。那么相应服务能力还不够完善的国内券商投行将如何拼转型、补短板就成了摆在各家投行面前的一个命题。

  有投行人士分析认为,一直以来,由于一些因素限制,国内投行业务更关注的是成熟制造企业,而对于那些处于初创期、尚未明确盈利模式的科创类企业关注不足,在筛选IPO项目时最关注的是公司财务指标等是否符合上市要求,而对其所处行业关注有限。

  接受采访的投行人士也普遍表示,科创板推出后,那些尚未盈利的企业也能IPO,如何定价就是个新命题。另外,不少创新企业无形资产占比大,对企业技术含金量、研发能力、长期前景等做具体评价的难度不容忽视。

  前述投行人士进一步指出,随着今后实行注册制的科创板落地,投行对科创类企业所处行业、技术路线、发展前景等方面的认识、理解就需要大大提升。相比主板市场,科创板将推行市场化发行,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尚未盈利的科技型公司的价值如何才能得到更客观、更科学的评估是摆在每家国内投行面前的课题,而这可能就需要特定的岗位来做执行。

  

投行内部组织方式嬗变:行业精耕细作

在投行保代还是稀缺资源的时代,“人海战术”曾让一些券商投行优势凸显,并在业内占得先机。

  某资深保代向火山君表示,“过去,由于业内保代数量少,对券商投行而言保代是一种资源,因为有保代就可以报项目,保代数量往往决定了报项目的多少,保代多的券商还可以挑项目做,而不少券商曾出现有项目、没保代的现象。所以当时某些券商通过四处挖保代,做大业务量,来实现投行业务的快速增长。”

  不过他认为,在注册制背景下,这种“人海战术”就不管用了,投行的专业能力和销售能力将是致胜的关键因素,而过去只做“通道”的投行在注册制下竞争力会明显下降。

  针对科创板IPO项目的新变化、新要求,在投行内部组织上由过往的项目组向行业组过渡几乎已成了行业共识。

  对此,某头部券商非银分析师向火山君表示,其实几家大券商早已在这么做了,比如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投行按照行业分组都快十年了。

  然而过去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投行内部的行业分组时常是有名无实。“我所在的券商(南方某大型券商)投行内部虽然一直也有分行业组,但是在具体操作中,实际上是谁拿到项目谁做。比如我负责的是TMT行业,但是如果我拿到了医药行业的项目我也可以做,与投行内部的医药组基本没有关系。”上述资深保代指出。

  “但在注册制下,对投行的专业能力、定价能力的要求是更高的,再像过去那样不分行业,互相之间抢项目肯定是不行的。”他表示,“科创板的公司涉及到大量硬科技,如果投行工作人员对相关行业的理解比较肤浅,专业度不够的话,那么就无法深入挖掘企业价值,所以做科创板项目必须要懂行,而投行内部进行真正的行业分工是很有必要的。”

  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也向记者表示,随着科创板的逐步落地,未来券商投行步入深耕细作行业的时代是大势所趋。譬如未来投行部门大的TMT行业里可能会分出一些细分的子行业由专人去负责,一些大型券商已经显露出这样的趋势。

  此外,在投行内部分工细化的趋势下,那些某些细分行业能力突出的投行未来的机遇也会更多。上述头部券商非银分析师向记者表示,这一趋势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在细分领域专业能力更强的投行在市场中会更有竞争力,比如华东某头部券商投行的TMT和医药行业的能力就比较强,在承揽相关项目时的竞争力也更为突出。记者注意到,去年该券商作为主承销商已完成了两个医药类独角兽的IPO项目。

  对于中小券商如何备战科创板,有资深投行人士认为,中小券商做科创板项目没有头部券商的综合性优势,要聚焦一些领域,摊子不能铺的太大,“如果中小券商投行也像头部券商那样把行业分得很细,那人力成本就会很高,而且还不一定有业务。各个券商应该在新的制度环境下做好自己,并针对性地进行组织分工。”

  

内部联动:再提高效协同

随着科创板最终落地脚步的渐行渐近,各大券商投行备战科创板的动员情况如何,是否有针对科创板专设新的部门?最近记者进行了一番多方采访。

  华南某大型券商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目前我们投行内部有按具体行业来分的团队,也有一些团队什么样的项目都可以接。总体看,内部针对科创板项目还没有什么大的调整,没有设立专门负责科创板项目的团队,但有团队开始重点关注科创板项目。”

  “现在各家券商投行对于科创板业务应该还在摸索中,而我们内部针对科创板的人员配置、内控等方面都开始建立了。”他告诉记者,目前关于科创板项目的诸如信息披露的具体要求还不太明确,所以还在等一些相关细则出台。如果现阶段有团队专做科创板,就可能会失去一些其他项目的机会。”

  他表示,“现在我们有一些科创板项目处于初期的辅导备案阶段,但还没有到具体报的阶段。”

  华东某头部券商内部知情人士也向火山君表示,目前公司投行内部没有专门为了科创板设置新的部门或者新的项目组。

  “针对科创板项目,我们公司投行内部的组织架构没有做什么刻意的调整,主要是看投行团队揽项目的能力。”某头部券商非银分析师告诉记者。

  不过火山君在采访中发现,由于科创板对券商提出了新的综合性要求,所以一些头部券商投行在实践中,加强了与内部研究所、资本市场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联动。

  上述知情人士向火山君表示,“虽然公司投行内部的组织架构没什么变动,但我们投行内部的各个业务线、质控线现在都在全面的研究科创板,并开展相关的准备工作。此外,公司的其他相关部门也有设置了牵头人员,与科创板项目进行联动。”

  “总之,为了做好科创板业务,公司不会仅仅让投行一个部门来承担全部的职责,而是进行内部多部门的协同作战。”他进一步指出。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