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桂浩明:商誉减值有多可怕?贺宛男:退市都有看点

加入日期:2019-2-2 8:46:5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2-2 8:46:59讯:

  导读:
  刘柯:哪些因素将左右节后A股
  贺宛男:科创板落地上市 退市都有看点
  皮海洲:科创板与注册制赋予市场三动力
  郭施亮:科创板是否会分流A股资金?

  黄湘源:商誉爆雷与高溢价并购密不可分
  宋清辉:希望易会满以创新思维发展A股
  曹中铭:证券业兼并大潮开启?

  应健中:新掌门人从2615点起步
  杨德龙:慢牛可期,拥抱A股“黄金十年”


  桂浩明:商誉减值有多可怕?
  ■申万宏源证券
  自去年以来,商誉减值问题就困扰着股市,每每成为行情下跌的推手。即便到了现在,这个问题似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时下,又有一些上市公司公告将提取大额商誉减值准备,以至其股价大跌,并且拖累了大盘。

  作为公司的一种财务处理方式,商誉减值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并且也是被普遍使用的。企业溢价购置的资产,如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从而对溢价部分形成对冲的话,在财务上就要进行相应的商誉减值。当然,这种减值并不影响公司即期的现金流,即便因为提取了减值准备而导致当年出现亏损,在本质上也只是体现在记账形式上。从这个角度来说,商誉减值实际上是对公司以往溢价收购所产生损失的一种财务处理,而不管是否进行商誉减值,这种损失都已经是客观存在的。

  在一般情况下,公司在开展经营活动中,难免会有不同规模的资产购置行为出现,而一旦是溢价购置也就很自然地会形成相应的商誉,而这就带来了以后出现商誉减值的可能性。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来看,既然是企业经营活动中经常会出现的事情,似乎也不值得大惊小怪。而现在商誉减值之所以会引起轩然大波,主要还是与前几年一些上市公司盲目进行收购兼并,甚至是跨界且高溢价进行,由此形成了商誉畸高的不合理局面。而在经济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所购并的资产又未能及时足额地产生效益,这样就形成了很大的商誉减值。特别是那些跨界收购影视、游戏、广告等轻型乃至无形资产的公司,当初的收购价明显偏高,在市场环境发生变化后,所买入的资产根本无法兑现在被收购时所承诺的业绩,作为收购方的公司也就不得不进行资产减值。而问题还在于,如果说在去年,资产减值问题刚开始大规模暴露时,一些企业还试图尽可能缩小其规模、淡化其影响,以避免对公司业绩造成太大的冲击。但是到了后来,一方面是这种减值风险为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关注,另一方面严峻的经济形势下企业所面临的商誉减值压力越来越大,这就让一些上市公司大股东对商誉减值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转变,产生了一次性亏足的动机,以至于在商誉减值过程中不考虑实际情况,尽量加大减值的规模。如此一来,虽然当年的财务指标会很难看,但倒也为以后轻装上阵打下了基础,在某种情况下(譬如减值被冲回)还有利于今后业绩的提高。而这种状况的出现,使得当前一些上市公司所进行的商誉减值动作显得有点夸张。这种“让我一次亏个够”的做法,从表面来看似乎还是符合财务上的“谨慎性原则”,但其背后还是包含着利润操纵的某些色彩,而这种做法无疑加大了股市的波动。近期商誉减值对股市所造成的影响之所以这么大,其中一个原因就在这里。

  应该说,对于商誉减值,投资者需要有一个理性、客观的态度。作为以往收购失误的代价,减值是既成事实,客观上在上市公司以往的报表中也可见端倪。进一步说,对于那些在资产中商誉占比较高的公司,投资者需要有所留意。但是,到真的进行减值时,也不必过于恐慌,毕竟商誉减值对公司当前的经营一般不会带来大的问题,而且合规合理的减值,对于公司今后的发展也是有正面作用的。不能说公司搞了商誉减值就一定变成了问题公司,更不能认为进行了商誉减值,公司的财务就肯定恶化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分析,商誉减值不是洪水猛兽,并不是那么可怕。可怕的是没有搞懂什么是商誉减值,当初把公司的高价收购行为视为利好,现在又把减值看作是灭顶之灾盲目追涨又盲目割肉,这才是股市操作的大忌。(金.融.投.资.报)
  



  刘柯:哪些因素将左右节后A股
  春节前A股整体表现让人失望,由于节日因素以及空前绝后的业绩爆雷,指数波澜不惊之下个股却惨淡下跌,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

  那么节后A股可能会怎么走?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市场的走势?

  首先从中短期因素看,中美贸易摩擦的谈判具体进展是最关键的。虽然节前中国高规格代表团赴美谈判,也释放了不少偏暖的消息,但最终达成一致还需要时间。中美之间能否实现共赢,从经济层面影响资本市场比较大,如果不能尘埃落定,始终是制约A股向上的一大因素。此外,还时不时冒出“华为事件”这样的黑天鹅,更是让A股悬念丛生。要知道,如果中美科技领域再出什么“幺蛾子”,维系A股目前为数不多的热点会再受波及。

  第二是新任证监会主席走马上任。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新主席可能还要熟悉一下资本市场,新主席上任以后任务比较艰巨,科创板和注册制要加速推进,股权质押危机还不能轻视,此外二级市场的活跃度和估值情况怎么去扭转?已有的IPO堰塞湖怎么有效缓解?严格监管要不要继续加码?千头万绪。这些问题都得一一解决,但怎么解决市场还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从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管理层释放的利好看,可能新掌门人也不希望市场跌得太难看,这是一个好消息。

  第三是科创板与注册制试点的进度。现在科创板的规则已经在征求意见了,投资者50万门槛和两年以上的投资经验,上市头5天不设涨跌第6天开始实施20%涨跌停板,欺诈上市公司责令回购,限售更严,中介“看门人”责任更重等细节逐渐浮出水面,不出意外春节后很可能成行。科创板对A股的长期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影响,毕竟它携带着注册制而来,从上市源头对A股目前的交易制度形成冲击。现在它又伴随着退市惩戒新规和上市交易制度创新,将对现在A股的定价原则形成更大的冲击,一大批滥竽充数甚至是中庸的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价值重估。市场对此担忧还是比较大的。

  第四是可持续性发展的热点的形成,这是A股中短期人气能否有效提升的重要因素。从去年年底开始,的确有不少游资抢先发动了局部个股行情,如5G龙头东方通信,燃料电池龙头全柴动力等短期表现非常强悍,但始终难以扩散形成大的板块效应,主力资金也一直处于观望状态。再加上临近业绩披露时间,题材股很难迈过业绩这道坎,更是让人有所顾忌。最近前期炒高的题材股大幅回调,就是市场情绪的另一种宣泄。

  第五是假期外围股市的表现。现在全球都在关注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议,其有关加息、缩表的声明将对全球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美股不少重要公司最近又要公布业绩,市场波动可能会加剧。大家都知道,A股一般都是不跟涨但大概率会跟跌,所以春节大假期间如果外围股市表现不好,则A股可能很难走出独立行情。(金.融.投.资.报)
  
  


  贺宛男:科创板落地上市 退市都有看点
  但发行人保荐人及中介一旦违法违规,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似未完全到位
  随着春节前证监会和上交所发布科创板的一系列法规文本,科创板是什么样子,谁可以投资科创板?如何上市?如何交易?如何退市?如何持续监管?所有这一切多已揭开面纱露出真容。但相关参与者,特别是第一责任人(发行人)、第二责任人(保荐人)和其他相关责任人(律师、会计师、资产评估等中介服务机构),一旦违法违规该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似乎并未完全到位。或者说,他们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与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相比,还显得太轻太轻。

  笔者非常欣赏科创板的五项上市标准和四项退市规范。

  在发行上市方面,打破以往规定三年盈利方可上市的规定,引入市值、营收、现金流、研发收入等差异化上市指标。特别是研发收入,规定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研发投入合计占三年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注意,这是三年的研发营收比都不低于15%!问题是,市值30亿元、40亿元的企业,最好也要有定量的研发比,科创板既然定位于“世界科技前沿”,没有较大的研发投入,又何来科技前沿!

  在退市规范方面,引入市场指标退市、财务指标退市、信披和公共安全重大违法退市、以及其他合规指标退市。如财务指标,一是主业“空心化”,即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源于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贸易业务或者不具备商业实质的关联交易收入,有证据表明公司已经明显丧失持续经营能力,将按照规定条件和程序启动退市”;二是净资产为负,已经资不抵债了,还交易什么?且无需连续三年,一年“空心”或负资产即可ST,两年退市。在其他合规指标方面,只要有一年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或否定意见审计报告,即可退市。

  科创板的上市和退市都很有看点。问题是,如果不符合上市标准却上市了,或者股票退市归零,投资者的损失谁来承担?所谓的第一、第二和其他责任人又该分别为投资者承担哪些责任?

  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注册的,如尚未发行,证监会5年内不接受发行人上市申请;如已发行并已进入二级市场交易,则可责令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从投资者手中购回本次公开发行的股票,若交易价低于发行价,按发行价购回,如交易价高于发行价,按交易价购回,这一条规定得好!但对保荐人及其他中介机构呢?无非是“采取3个月至3年不接受相关单位及其责任人员出具的相关专项文件”,以及对“相关责任人员采取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而已。

  退市了,特别是因严重信披欺诈和重大违法退市的(投资者是受骗者),所谓的法律责任也是大同小异,对发行人和实控人,5年不接受上市申请,保荐人等中介“3个月至3年……”“市场禁入……”。

  这里的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包括首发(IPO)、再融资和定期报告。如“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构成重组上市,申请或者披露文件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被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者被人民法院作出有罪生效判决”;又如“上市公司披露的年度报告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根据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认定的事实,其相关财务指标已实际触及退市标准”;均应退市。但投资人只能认赔,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呢?答案如上。

  还有盈利预测未达标,未达标20%,警告,未达标50%,三年不给再融资,投资人的损失呢?无解。

  甚至如“利用控股、控制地位,侵害上市公司财产权利,谋取上市公司商业机会,损害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合法利益”;“违反向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股东作出的承诺”,“控股股东资信恶化”,包括质押股份占其所持股份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且出现债务逾期或其他资信恶化情形的等等,如果不如实披露,最后爆雷阵阵,责任人也就“通报批评”、“谴责”、“禁入”,投资人则“盈亏自负”。

  ……说到底,科创板的相关法规文件还是把融资者作为主体,把投资者作为“陪衬”。顺便提一句,既然规定只有50万资金、24个月投资年限的自然人才能投资科创板,怎么又为了“网上申购新股的普惠度”,仍保留“持有1万元以上沪市流通市值的投资者便可参与网上发行”呢?不到50万的中签者到时是否只能卖出不能买入?(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科创板与注册制赋予市场三动力
  一是制度创新动力;二是企业上市动力;三是个股炒作动力,科创板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相对应的是,科技创新公司在A股市场也会受到炒作。当然,也会让风投机构和保荐机构受益。

  1月23日,中央召开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会议指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举措。要增强资本市场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着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要稳步试点注册制,统筹推进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等基础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股票发行上市制度。

  这次会议的召开,不仅表明高层对科创板设立并试点注册制这件事情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表明,科创板的推出在上交所与证监会夜以继日的努力工作下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相关的标准细则也在春节前落地。如此一来,科创板正式推出的时间将早于市场预期,这也与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日前有关“科创板越早推出越好”的表态相吻合。

  那么,科创板带着注册制正跑步赶来,将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影响?或者说,会给市场带来哪些动力与压力?个人以为,主要表现在这些方面。

  就动力而言,主要有三:一是制度创新的动力。科创板本身就是一次制度的创新,而注册制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又是新生事物。所以,科创板是一个制度创新的场合。大凡在A股市场不敢推出来的制度,都可以在科创板拉出来走几步看看。比如,亏损企业上市问题,同股不同权问题,VIE架构问题以及注册制等。当然,我们期待的改革创新不限于此,还希望有更多方面的创新。比如,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完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及关联方持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三分之一,首发流通股的持股比例不低于总股本的50%。限售股的锁定期不低于3年,重要股东的持股锁定期不低于5年,且业绩亏损公司,限售股不得上市流通。严格退市制度,且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让科创板的制度改革能造福投资者,而不是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二是企业上市的动力。与A股市场IPO条件相比,科创板极大地放宽了企业上市的条件,增加了对科技创新企业的包容性。包括未盈利企业与同股不同权等企业都可以上市融资。如此一来,这就有更多的企业可以满足科创板上市的条件。这些企业上市的愿望也就更加迫切。如此一来,保荐机构与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也积极为企业服务的动力就更足了。可以说,科创板给出了一个大饼,很多的企业与中介机构都可以从中分一杯羹,这也使得这些企业与中介机构充满了动力。

  三是个股炒作的动力。科创板的设立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相对应的是,科技创新公司在A股市场也会受到炒作。比如,近期A股市场对5G、软件、芯片等股票的炒作,基本上就是对科创板概念股的一种炒作。不仅如此,科创板的设立也会让风投机构受益,同时也会让保荐机构受益。如此一来,A股市场也会对相对应的个股以及券商概念股进行炒作。毕竟,科创板的设立赋予了这些个股以炒作的动力。

  就压力而言,主要表现为一点,即融资压力。在科创板推出之后,企业上市的动力很足,大量的公司都希望到科创板上市。根据中金公司发布的研报称,2019年上半年之前或迎来首批科创板上市公司,初步预期2019全年在科创板上市企业或在150家左右。这一数量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2018年A股市场105家IPO公司的数量。由此带给市场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一点,投资者需要有清醒的认识。(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科创板是否会分流A股资金?
  科创板对A股绩差股以及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构成一定的资金分流影响,但资金本身具有逐利性,对于具有持续赚钱效应、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而言,其还是留得住资金。此外,足够优秀的公司,始终具有资金吸引力,分流影响有限。

  近年来,关于科创板的市场讨论不少。然而,科创板的推进速度却非常快。近日,市场期盼已久的科创板征求意见稿正式出炉。言下之意,则是科创板距离正式推出的时间又近了一步,这无疑成为国内资本市场又一标志性事件,被看作国内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

  从此次科创板征求意见稿内容分析,主要强调了几方面的亮点。其中,部分内容符合市场预期,但部分规则却略显谨慎。例如,对于前期市场热议已久的T+0交易制度改革的预期,征求意见稿与市场预期有所差异,实际上科创板仍将延续T+1交易制度,市场预期的T+0交易再度落空。又如,科创板涨跌幅限制的约束,虽得到了适度地放开,但并未如市场预期放得更开。从实际规则分析,科创板的涨跌幅限制放宽至20%,但对新股上市前5日不设置涨跌幅。由此一来,与当前A股市场非ST股票10%的涨跌幅限制相比,还是略显放宽,但仍不至于大幅放宽,对科创板股票上市后的价格表现还是略有约束,但也属于一种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不过,征求意见稿中还是体现出科创板的制度亮点。例如,支持VIE,允许同股不同权制度,对尚未盈利的优质成长企业,提供了一定的制度改革空间。又如,对于投资者准入门槛,则设置为前20个交易日,每日股票资产均值不低于50万,且需要两年交易经验等。此外,则在减持锁定期、信披制度以及退市机制等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约束限制,为科创板市场的发展提供出更完善的配套补充。

  对于投资者而言,比较关心的问题,一个在于科创板的投资者准入门槛。作为资本市场改革与创新的试验田区,科创板本身的投资吸引力以及制度优势会更优胜于其余市场板块。若投资者准入门槛设置过低,可能会分流A股存量流动性,但准入门槛设置过高,可能就会像新三板市场那样流动性稀缺,投资活力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在于担忧科创板扩容后,可能会成为第二个新三板市场,对于这些年来高速扩容的新三板市场,因缺乏有效的优胜劣汰效率,上市率显著高于退市率,反而大大降低了市场的投资吸引力。因此,作为试点注册制度的科创板,其退市率几何、优胜劣汰功能发挥几何等问题,无疑影响到未来科创板的投资活力,这更可能成为A股施行注册制度的参考样本。

  此外,近年来A股的限售股堰塞湖泄洪压力,同样引起了市场的高度关注。受此影响,作为市场制度改革的试验田,限售股堰塞湖问题确实需要做好提前应对准备。在征求意见稿中,拟进一步延长部分股份的锁定期,尤其是对三年锁定期后仍然没有盈利的高管团队,会有进一步延长锁定期的约束。但是,参考A股的情况,对于锁定期的约束以及后续的减持问题,仍然需要有更进一步的约束规范;而对持股成本不对称、信息披露不对称的问题,更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从热议探讨到科创板征求意见稿的出炉,实际上意味着科创板距离正式推出已经为时不远了。或许,随着征求意见期的结束,科创板将会随之到来,届时将会对国内资本市场带来实质性影响。

  于A股而言,既然科创板亮点不少,难免分流市场存量资金,但从政策定位分析,科创板或许会是资本市场的增量改革,且与现有的市场板块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过,从实际影响分析,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中长期的积极影响,但中短期分流股市资金的影响仍然存在,只是分流资金的多少而已。换一种角度思考,假如科创板积极引入颇具潜力的高成长企业,且市场整体定价不高,可预见的前景较好,届时有望从一定程度上提升科创板企业的投资吸引力,为市场带来一定的增量流动性补充。此外,则需要充分衡量其他板块的承受能力,并通过强化不同板块的定位特色,提升其他板块上市公司的分红能力、增持与回购频率预期,增强自身的抵御能力,从一定程度上降低科创板分流存量流动性的影响。

  不过,科创板落地后,对A股的绩差股以及流动性较差的股票构成一定程度的资金分流影响,但资金本身具有强烈逐利性,对于具有持续赚钱效应、持续盈利能力的上市公司而言,其还是留得住资金。此外,市场中足够优秀的上市公司,始终具有资金吸引力,科创板对这类上市公司的分流影响有限。(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商誉爆雷与高溢价并购密不可分
  商誉爆雷同三年前高溢价并购的密集发生是分不开的。如果能够正视商誉之类公允价值并不见得怎么公允的问题,把关注商誉的心思转移到关注主业和促进改革上,更好地在发掘和创造公司价值上下功夫,则又何愁发现不了投资价值的雨后彩虹?

  商誉爆雷,已成当前股市的一大祸害。商誉爆雷之所以比较集中地反映在2018年上市公司年报披露之际,同三年前高溢价并购的密集发生是分不开的。有关统计显示,2013年和2014年间,A股上市公司的商誉还在4000亿元以下,从2015年开始,直到2018年三季报,商誉就已经分别节节攀升到6514.8亿元、1万亿元、1.3万亿元和1.45万亿元。建立在估值泡沫基础上的商誉,原本充其量就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或利益输送。在此基础上被计入收购方当期财报的商誉无论再怎么光鲜,实质上与其说是未来收益的良好预期,还不如说是早晚要付的租金。不是不付,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一切都销。在业绩预期大多未达承诺预期的情况下,商誉爆雷现象的出现也是不奇怪的。

  证监会发布有关商誉减值的《上市公司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文》的时候,似乎预计到了商誉爆雷的风险,但也只能从信息披露的角度去要求上市公司进行减值测试。尽管差不多同时一些参加财政部商誉及减值咨询会议的大部分会计准则咨询委员都认为,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应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不过,会计准则委员会目前并没有采纳这个意见。这一方面是商誉减值成为一种无法避免之天雷的外部制度性原因,另一方面,业绩调节机制的存在,也是成为某些上市公司在明知商誉减值无法避免的情况下要么不亏,要亏就干脆来个一次性亏个够的内在利益动机。商誉爆雷和业绩“大洗澡”就这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交织在一起,成为2018年报披露期间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目前条件下,如果不能进一步推进更深层次的改革,从根本上消除商誉减值风险,交易所再怎么用问询的方法及时跟进监管,也未免是盲羊补牢,岂能不犹为晚矣!

  一次性商誉减值虽然给当年年报业绩造成了一个巨大的窟窿,但是,如果并没有让上市公司伤筋动骨,也不无可能会使来年的业绩增长性变得分外地好看。不过,这种所谓的由坏变好,毕竟是相对而言的,未必是真正的好的必然表现。如果造成上市公司业绩乏善可陈的内在原因,除了商誉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实质性的改变,那么,这种增长性也是缺乏可持续性的。说穿了,上市公司绩效提高的根本出路还是需要寄托在自身主业的发展壮大上,商誉调节之类充其量不过是旁门左道,纵然不无可能讨巧得了一时,也不可能讨巧得了一世。

  从市值管理的角度来看,市值的一次性较大减值,当然也有可能会为后市市值的相对大幅度回升拓宽一定的空间。不过,这同样也不可能过于机械地一概而论。对于主业具有较好发展前景且公司治理基础也较好的企业来说,现在的退一步,或有可能会等于今后更好的进两步,甚至进步的幅度还会更大一些,也更可观一些。而对于业务凋零结构涣散人心不振的企业来说,回光返照不过为利益中人提供一个减持套现跑路的机会罢了,投资者要想分享一点成长性红利,则无异于水中捞月,怎么也不可能不是痴心梦想。

  目前,科创板即将开始试点注册制,主板的发行制度改革在证监会新主席领导下也有可能会更顺利地向对接注册制更靠近一步。直接融资机制的市场化进步,不仅有可能极大地压缩借壳上市的空间,同时,也必然将使得商誉越来越“英雄无用武之地”。这对于喜欢借壳资源炒作和估值泡沫之助来制造商誉者也许未必是好事,而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则不失为由以往的不务正业重新回归实体经济主业的一个转轨变型的大好机遇。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更是在投资理念上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一课生动的再教育。

  坏事固然可以变好事。但是,这种转变不仅需要一定的时机,也是需要有一定条件的。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把希望寄托在商誉减值,就同当初把希望寄托在商誉增值上一样的靠不住。弄得不好,反而不无可能会被炸了个粉身碎骨。就此而言,靠商誉还不如不靠的为好。不过,如果能够正视商誉之类公允价值并不见得怎么公允的问题,把关注商誉的心思转移到关注主业和促进改革上,更好地在发掘和创造公司价值上下功夫,则又何愁发现不了投资价值的雨后彩虹?说到底,雨后的彩虹不是商誉爆雷给爆出来的,而是雨后出的太阳给映射出来的。而这个给市场带来彩虹的太阳,无论如何也决不可能是什么商誉或商誉减值,而必然是也只能是在改革的促进和推动下,伴随着上市公司治理改善和业绩提高所一起带来的价值创造和价值提升。(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希望易会满以创新思维发展A股
  2019年的第四周,中国有两个关注人数均在亿以上的掌门人情况发生了变动,一个是中国男足国家队主教练里皮宣布离任,另一个是中国证监会主席有所调整,易会满成为了新一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离任了。中国足球和中国股市之间没有关系,共同表现是成绩都很差,一个是经常踢不赢,一个是经常涨不动;两者近年来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换帅频繁。2013年到2019年,中国足球已经经历了三次换帅,所得成绩一直不好,任命新主教练只是时间问题;证监会在这段时间里也经历了三次换帅,A股出现过大涨但更多时间是大跌。

  曾经带着不同球队夺得世界杯冠军、欧冠冠军、亚冠冠军以及大量冠军荣誉的里皮,在执教中国足球的的这两年多时间里,似乎被中国球员折磨得没有多少脾气了。里皮的掌门经历,说明中国足球搞不上去,教练还真不是主要问题。掌舵A股的,目前而言还没有类似于足球界中里皮那样的世界级大牌教练,因此我们还不敢断言A股涨不上去的原因到底是教练不行,上市公司不行,还是这届的股民不行。

  肖钢、刘士余上任之时,人们都对其给予了厚望,因为他们的前任都未能在就职期间向市场交出一份有分量的成绩单,股民们自然希望新上任的证监会主席能够做些什么,以此推动A股走进慢牛市场。然而A股常常事与愿违,这两任证监会主席任期内均经历了不同形式的熊市。这两次不同形式的熊市,暴露出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大量问题。

  笔者在三年前提到,“前证监会主席肖钢在2016年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上承认了诸多问题,例如交易制度、市场体系不完善,监管制度不适应,而且证监会监管存在有漏洞、监管不适应、监管不得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实际上已经存在证监会二十多年之久,问题与现实产生的矛盾也令资本市场摇摆不定。我们希望新任证监会主席能够处理、化解、消化这些问题,这样才能让投资者们恢复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证监会的此次换帅是否真的化解这些问题,需要时间的检验。”

  三年时间已过,“新任”证监会主席成为了过去式,刘士余在任期内做了许多工作,积极处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市场治理、监管、制度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可是这些努力对根深蒂固的问题而言,三年的时间太短、不足以发生质的改变,更何况股民、机构和金融媒体所看重的成绩单在于股市上涨了多少、人均赚了多少钱,而不在于资本市场对宏观经济到底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因此,刘士余的努力更多的是被人们不断吐槽,在刘士余离任消息传出、尚未经官方证实时,A股连续两个交易日走高,或许又是资金欢庆的方式。

  毫无疑问,迎接易会满就任证监会主席的是一片掌声,其传奇一般的履历或许会给人们带来许多遐想,例如推动A股来一次牛气冲天的逆袭。也希望他能够继续在证监会主席这一位置上继续这种传奇。他面临的任务同样不轻松,要做好科创板以及试点注册制的工作,要做好完善资本市场交易制度工作,要做好上市公司监管工作,要做好投资者保护工作,要做好投资者教育工作……每项工作我们用几个字就可以概括,但放在他的肩上,需要数年甚至更多的时间才能有所成效。

  易会满也面临着极大的压力,外部贸易环境恶化、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债务风险增加、房地产市场调整、投资情绪减弱等方面的风险,在影响宏观经济的同时也在影响A股市场。这些不利因素多少都会令A股承压,易会满届时可能也不得不为这些因素而“背锅”。

  希望易会满能够在新的岗位上,发挥出其过去34年在工商银行的独特魅力,不断优化我国资本市场制度,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希望易会满能够积极推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创新思维稳定A股、发展A股,使A股更好地发挥出资本市场的作用。也希望广大股民朋友、机构、金融媒体,能够多支持证监会的工作,要相信证监会的一系列工作都是要将我国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好,要让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我国实体经济,更好地实现藏富于民。(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证券业兼并大潮开启?
  在沪深所有上市公司中,证券公司属于一个独特的存在。券商虽然隶属于金融行业,但与银行、保险又有明显的不同。客观上,证券公司主要扮演着中介的角色,不仅为上市公司服务,为投资者服务,也为开展资产管理的投资人服务。如今,这一行业的发展正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证券业发展步入寒冬
  券商上市公司的业绩最能反映整个行业的状况。2018年三季报显示,34家A股券商实现营收同比下滑12.29%,实现净利润同比下滑32.91%,且34家上市券商全部出现下滑。其中,净利润同比下滑超过五成的有12家券商。去年四季度市场仍然低迷,券商业绩同样差强人意,12月份的经营数据显示,35家券商净利润同比下降22%。其中,四季度更有多家券商出现亏损的情形。券商的业绩也犹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自2015年上证指数上摸5178点以来,A股市场即步入漫长的调整中,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券商而言,无疑会面临着重重考验。2014年、2015年股市牛气冲天的时候,为了抢占市场份额,也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多数券商开始大举招人,券商行业也进入了跑马圈地的时代。然而好景不长,随着近几年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监管趋严,IPO发行规模锐减,再加上股市行情不振,券商行业亦再次出现降薪潮、裁员潮。

  相对于10多年前,目前券商行业所面对的寒冬,其实更应该称之为“暖冬”。10多年前,由于券商行业频现违规违法事件,国内券商曾经历了一轮整顿潮。包括南方证券在内的三大券商或被撤销,或被关闭,或被收购。不仅如此,券商行业还常常出现行业性亏损的问题,券商生存与发展的环境其实是较为恶劣的。

  此后,在证监会不断推出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等创新举措下,券商也更重视公司治理与规范运营,国内券商才逐渐走出困境。即使是这几年股市处于低迷期,行业性亏损也没有出现。

  除了因市场持续低迷,整个券商行业步入业绩的寒冬外,对于某些中小券商而言,其今后将要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环境,关系到券商的生死存亡,比目前的业绩不佳、盈利下滑更加严峻。笔者以为,这才是某些中小券商真正的“寒冬”。

  证券业并购大潮开启

  包括子公司在内,目前国内有百余家券商,然而,市场蛋糕只有那么大,有券商多占了,就必然有其他券商少吃。从近几年来的数据看,券商行业的营收有向头部券商集中的态势。

  数据统计显示,33家可比上市券商中,2018年营业收入前五名券商占比43.68%,较2017年提高2.52%;净利润前五名券商占比56.18%,较2017年提高6.96%。而从长时间周期看,从2011-2017年间,营业收入前五与营业收入前十的券商市场份额分别从29.12%上升至44.33%,从45.59%上升至63.79%。

  营收向头部券商集中,必然会挤压中小券商的生存空间。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股市的牛熊无关,却与券商本身的市场份额、占有率、实力密切相关。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营收向头部券商集中的态势将会愈演愈烈,到那时,实力欠缺的中小券商将迎来真正意义上的“寒冬”。

  显然,与头部券商在综合业务上的“大而全”相比,中小券商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而其出路主要有两条,其一是放弃“大而全”的战略,收缩战线,精耕细分市场,走专业化之路。如果能将细分市场做专、做精、做深,未尝不是一条生存之路。其二即是被大券商收购或与之合并。广州证券被中信证券收购,走的即是第二条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广州证券的东家,越秀金控在亏本57亿元后决定将旗下的核心资产广州证券出售给中信证券的。

  今后,券商行业中的强强联合,或头部券商收购中小券商将成行业趋势。此前,国泰君安的整合、申万证券与宏源证券的合并,都已露出端倪。此次中信证券收购广州证券,即使不能称之为标志性的事件,但至少也意味着证券业的并购大潮已经开启。对于券商行业而言,这或许仅仅只是开始。

  最终目标是走出去
  券商投行没有实力,就不会拥有话语权与定价权,在这方面我们是交了不菲的学费的。当年四大行中的工行股改时,被高盛说得一文不值,大肆进行唱空。而在高盛成功入股后,又不厌其烦地唱多工行,最后高盛从工行赚走72亿美元。这既是国际著名投行的普遍嘴脸,也是一家拥有话语权投行的敛财之道。

  在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中,证券业是不可忽视的一环。此前对于外资券商进入A股市场,我们采取了逐步放开的策略,允许其在合资券商中的持股比例不断提升,及至目前的51%,从而能够实现绝对控股的地步。而截至目前,外资控股的第一家券商瑞银证券已经诞生,也凸显出证券业对外开放的程度。

  在我们把外资券商“请进来”的同时,国内券商也应该勇敢地“走出去”。事实上,如果国内券商只能混迹于A股市场,即使一直处于头部券商之列,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同样是不会拥有任何话语权的。没有话语权,就不会有全球资本市场的资产定价权。

  国内券商通过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的方式逐步走出去,并能够在美国这样的市场成立一家绝对控股的券商,“走出去”才算初显成效。通过走出去,通过学习境外著名投行的经验,经受境外市场的风险与考验,才能提升竞争能力与抗风险的能力,才有可能成就像高盛这样的著名投行。如果国内券商能够培育出几家全球知名的投行,不仅能够提升A股在全球资本市场的影响力,在今后再碰到工行这样的悲剧,我们才不会被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那时的中国资本市场,又将迎来新的格局。(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新掌门人从2615点起步
  还没有熬过春节,上周中国股市的掌门人换帅了,前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换岗至供销合作总社,工商银行的前掌门人易会满任第九任证监会主席。至此,中国的四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的行长们都到中国股市上转了一圈。

  每任证监会主席在任期间都给历史留下了许多事件、也留下了许多经典名言,当然也留下了功过,对过往的事件、名言、功过,从不同的角度来评价,结论会不太一样,但股民们心里还是有一杆秤的,大道至简,那就是在你的任期中能不能挣钱!

  当然每个人在股市中能不能挣钱,不能一概而论,股市从来并不能保证让每个人都赚钱。股市历来是买者自负,我赔钱了我活该,问题是当市场几乎所有人都赔钱了,那这个市场就是一个具有系统性风险的市场了,股市只有融资功能,没有财富效应,这市场注定就玩不下去了。

  评价一年股市的战绩可以用年K线,那么评价为官一任能否造福一方,可以用证监会主席K线。比如说已经卸任的刘士余前主席,2016年2月20日上任,接盘时上证指数开盘颇为吉利:2888点,当日涨幅2.35%,刘主席任期上,最高摸到3587点,最低2440点,刘主席黯然卸任之时,上证指数收于2601点,根据这四个数据,刘士余K线为:带699点长上影线、161点下影线,实体为287点的长阴线。看着这根K线,你看看,这三年不到一点时间中,赚钱有多难,一个没有财富效应的股市,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已经成了市场的应对策略,那这市场的意义何在呢?

  股市永远面对的是未来,过往的赚赚赔赔都化成了一根根K线,而未来永远是值得憧憬的。证监会新任主席易会满的起步从上证指数的2615点起步,上任第一周上证指数的上下空间还不到100点,一周时间不能说明问题,一月、一季度、一年……总会逐渐说明问题。

  由于市场积弱已深,此次证监会主席换帅,市场的兴奋劲不如前一届上任,前一届上任当日,股市大涨2.35%,而此次证监会新主席上任,当日以小跌收盘,市场的疲态可见一斑,这是其一;其二是当下市场还面临着化解股权质押风险的艰巨任务,尽管最新数据表明,这一年来股权质押的规模从6万亿元降到了2万亿元,但留到后面几乎都是难啃的骨头,解决这个风险,既要讲技术,又要讲艺术,还需要用时间换取空间,这个任务还是比较艰巨的;其三,推出科创板和进行注册制试点,这已经成了一项国家战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这个艰巨的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也不能像以往创业板和中小板那样成为圈钱的工具,所以,对证监会新主席而言,可谓任重而道远。

  春节即将来临,对投资者而言,在操作上春节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春节之后,春季行情能否再现,前一任证监会主席曾经告诫过市场:股市的春天即将来临,现在熬过了冬季,期待在新一任股市掌门人的领导下,股市能产生财富效应!最后祝朋友们新年快乐!恭喜发财!(金.融.投.资.报)
  


  杨德龙:慢牛可期,拥抱A股“黄金十年”
  新春佳节即到,狗年行情收官,大家都期待猪年诸事顺利,让我们一起积极拥抱A股“黄金十年”!

  未来十年将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入高质量增长的阶段,加上通过减少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前提,A股有望迎来长牛慢牛行情,我把它称为A股的黄金十年。现在A股的黄金十年已经启动三个月,即从2018年10月19日开始,A股已经正式启动“黄金十年”。虽然后来上证指数再次创新低到2440点,但是像券商、5G、黄金等板块已经走出底部,实现40%以上的涨幅。A股市场在未来十年将会出现震荡上行的态势,“黄金十年”也是广大投资者能够真实获益的十年。

  近日,证监会采取多项措施,鼓励引导资金入市,易主席上任之后多箭齐发刺激股市回暖,提振投资者的信心。“新官上任三把火”,采取多个措施引导长期资金入市以及鼓励短期交易,都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这些方面包括:一、实施逆周期调节,放宽证券公司投资成份股、ETF等权益类证券风险资本准备计算比例,减少资本占用。进一步支持证券公司遵循价值投资理念,加大对权益类资产的长期配置力度。二、指导交易所完善融资融券交易机制,取消平仓线不得低于130%的统一限制,扩大担保物范围,进一步提高客户补充担保的灵活性。三、扩大QFII、RQFII投资范围,进一步吸引长线资金入市,吸引外资入市。

  之前银保监会负责人表态,将进一步提高险资配置权益类资金的比例,鼓励长久期的险资入市。现在保险行业整体上持有A股市场资金占可投资资金的比例只有11%左右,和上限30%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一旦险资能够入市配置优质股票,无疑将会成为A股市场上行的重要推动力。险资作为长期资金,它的入市对于稳定市场预期,提高蓝筹股的估值会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也会有力提升机构投资者的占比。

  央行相关负责人回应了市场关注的八大热点,透露2019年货币政策与资管新规监管思路。2018年央行通过多轮定向降准、MLF等操作,共释放资金近6万亿元。虽然这些资金基本都传导到实体经济,但从银行体系的反馈看,针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等重点环节薄弱领域,银行依旧存在不敢贷不愿贷的现象。因此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让资金从银行体系能够更顺畅地传导到实体经济,成为央行今年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目标,即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提出的打通资金到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今年央行货币政策方面将保持宽松的整体基调。一开年,央行即启动全面降准,降了一个百分点,降准力度超过以往,加上逆回购的资金,1月份央行向市场释放的流动性超过1.5万亿,有力支持了经济的发展,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今年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将采取有效的措施,要建立健全信用货币体系,使资金真正能够支持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特别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

  2018年社融数据显示,存量同比增长9.8%,达到历史低位,全年社融增量同比少增3.14万亿元。社融规模反映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所获得的资金。社融增速的回落,主要有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在金融去杠杆的背景之下,一些高杠杆的国企和民企在去杠杆,另一方面政府城投融资平台减少了融资的规模。实体经济方面,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特别是基建投资增速较低,减少了融资量。金融方面,社融的下降主要由于表外融资下降明显,尤其是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今年社融增速可能会有所回升。

  近日多家公司业绩爆雷,引发市场广泛热议,交易所在第一时间向相关公司发问询函或关注函,来核查这些公司是否存在违规现象。只有加强监管,增强市场规范性以及防范风险,才能够防止出现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

  市场方面,整体上已经逐步探明底部进入到筑底回升阶段,我们认为事实上上证指数在2018年10月29日探到2449的底部后已经开启一波慢牛行情,未来十年将是A股市场的黄金十年。虽然后来上证指数二次探底到2440点,但是像券商、白酒、黄金、5G等板块已经走出底部,震荡回升,特别是近期以金融、食品饮料、家电为代表的优质白马股异军崛起,带动整个市场回升。一些白马龙头股的股价离高点仅有10-20%左右的距离,说明市场风格继续有利于白马股。

  今年虽然A股市场大幅下挫,但是外资却大量流入A股市场。据统计,整个1月份外资流入A股资金量高达610亿元,创下月度新高。1月31日一天,外资流入A股的资金量创下单日新高,外资流入比例最高的公司都是在消费类的行业和金融类的行业,包括家电、食品饮料、银行,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外资的大举流入,说明当前A股已经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加上险资入市,养老金入市,机构资金在A股的占比势必会不断增加,这将改变过去炒消息炒题材的投资风格,逐步转向价值投资,一些真正代表行业发展前景的龙头公司将有长期表现。

  再次强调,未来的牛市也只属于优质白马股,一些垃圾股和题材股将无缘牛市,甚至可能会继续被边缘化。所以建议投资者一定要转变投资理念,坚持价值投资,回到基本面研究,真正做好公司的股东,从而分享中国股市未来的“黄金十年”的机会。(杨德龙,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