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个股点评 >> 文章正文

涨停敢死队火线抢入6只强势股

加入日期:2019-2-18 14:56:2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2-18 14:56:21讯:

  


  平高电气:特高压腾飞,配网护翼,业绩确定性高增长
  投资逻辑
  特高压:建设浪潮再起,有望带来业绩爆发期;在“新基建”稳增长背景下发改委规划共计9项12条特高压工程,特高压建设获得大规模重启,我们估算规划的工程涉及金额约为1900余亿元,该规划加快了后续特高压核准进度且使得业绩确定性更强,配套建设的交流特高压项目超预期。2018-2019年是特高压核准大年,2019-2021年将是设备厂商交货大年。从公司层面看,技术实力+品牌优势+国网背景使公司逐步成为交流特高压GIS龙头,公司为交流项目中最受益标的,我们统计了近些年中标份额,估算目前公司市场份额稳居第一约为45%,目前公司特高压项目在手订单约为32亿元,加上后续新增订单总额有望达到75亿元左右。此外,平高中标GIS单价在最近两次招标中出现了强劲回升,叠加铜、铝等大宗下行趋势下,特高压实现规模生产后毛利率有望提升34%
  布局配网:完善产业布局,有效支撑业绩持续性;目前电网投资结构优化,配网投资仍有万亿空间,并且“世界一流城市配电网”、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增量配网试点等因素都有望催化配电网投资加速;公司于2016年收购了国际工程、通用电气、平高威海、上海天灵以及廊坊东芝布局配网业务,目前公司通过EPC、租赁等形式切入省网项目,扩大业务量来提升业绩贡献,已拿下浙江省、甘肃、山东省50亿输配变电大项目,在配网投资加速补欠账、省网招标比例提升的趋势下,我们认为公司作为国网系质量体系管控严、产品序列全的龙头公司在配网业务会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新增长:背靠国网国际化平台,海外业务保持双位数增长;我国占据了特高压技术和标准制高点,特高压已走出国门。公司先后与日本东芝跨国公司合资合作成功组建多家中外合资公司,建立了完整的海外营销网络,努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及欧洲、美洲、澳洲等新市场区域。公司海外订单稳定增长,目前在手订单约80亿元,预计两年海外营收增长达到18%。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18/19/20年归母净利润2.84/5.74/8.88亿元,增速分别为-55%、102.2%、54.7%。看好特高压大规模建设高潮重启给公司带来的巨大订单弹性,并且配网业务向上将有望强化业绩持续性;给予公司一年目标价13元,对应2020年20倍PE。  
  风险提示
  特高压项目核准不达预期;配网投资不达预期;公司应收账款天数、经营现金流风险;海外政策环境和汇率波动风险:
  


  


  环旭电子:立足SiP重回增长通道,未来可期
  环旭电子回归增长通道,看好19年业绩重拾升轨
  环旭电子公司是电子制造服务(EMS)领域的大型设计制造服务商,主营业务主要为国内外的品牌厂商提供通讯类、消费电子类、电脑类、存储类、工业类、汽车电子类及其他类专业服务。2018年上半年,由于原材料的涨价和汇率影响,前两季的利润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但随着被动元器件的不合理涨价减缓,以及公司新产品的推出,2018年下半年两个季度的营业额和利润都回归了正常的增长趋势。2019年1月30日,环旭电子发布2018年度财务会计报表(未审计),显示18年度环旭电子营业收入共335.5亿元,同比上升12.94%;营业利润13.9亿元,同比下降11.41%;净利润11.8亿元,同比下降10.21%,我们认为,公司已经从上半年的影响中走出,公司有望重入增长通道。  
  EMS行业领先企业,深耕SiP技术立足市场
  公司作为EMS行业的领先企业,竞争对手主要有鸿海精密、深科技等公司,而EMS行业作为持续发展的产业拥有广阔的市场,目前环旭电子在国内产业中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五,有足够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公司在SiP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则为村田制作所、TDK等公司,公司深耕SiP行业,拥有规模、客户、技术等优势;上游产业为被动元器件,目前环旭电子已脱离其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业绩转好。下游产业为消费电子等行业,拥有大而多样的发展空间。  
  新时代合作布局多个地区,有多重发展潜力,未来可期
  公司主动调整经营发展节奏,在18年获得了一些新的客户,将消费电子作为2019年拉动公司增长的主要动力。公司与高通、中科曙光等大厂合作,在微小化集成电路方面提供技术,与大厂的合作将帮助公司拓展业务与发展。同时,公司在海外的墨西哥等地也有设厂,未来还将计划在华南惠州以及东南亚地区设厂,以满足公司业务需要,预期建成后未来业务会持续增长。随着5G通讯、消费电子、UWB技术、汽车电子等产业的发展,公司将会有持久的未来发展动力。 
  业务及盈利预测
  根据我们对公司主营业务通讯和消费电子业务的分析,以及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判断,我们预计公司2019-2020年EPS为0.71元/股,0.98元/股,给予2019年25XPE,目标价17.75元,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被动元器件价格上涨;SiP业务发展不足预期;5G通讯等产业发展不足预期;美元升值下的汇兑损益和出口压力;产品产能释放不足预期



  


  恒瑞医药:业绩符合预期,新药集中收获期贡献业绩
  公司业绩
  公司2018全年实现收入174.2亿元,同比增速25.9%;归母净利润为40.7亿元,同比增速约26.4%;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8.02亿元,同比增速22.6%;每股收益约1.1元,业绩整体符合预期。 
  点评
  整体业绩符合预期,肿瘤和麻醉增速较高,造影及制剂出口有所放缓:肿瘤线同比约29.23%,麻醉线同比约29.25%(预计布托啡诺超预期),造影线同比约22.67%,制剂出口同比约2%(预计与FDA新ANDA获批有关)。收入环比改善,Q1-Q4收入端单季同比分别为21.7%、22.9%、26.2%、以及31.6%。我们预计季度收入环比改善的原因主要与传统品种超预期及新品陆续获批有关,例如新药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19K(2018.5.8获批)、马来酸吡咯替尼片(2018.8.12获批)、白蛋白紫杉醇注射剂(2018.8.27获批)。另外,预计股权激励费用(预计约3.12亿)、肿瘤药增值税调整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加大等因素对于整体业绩产生部分影响。  
  吡咯替尼如期上市贡献业绩;重磅品种PD1获批在即,临床适应症较多优势较大:乳腺癌小分子新药吡咯替尼该品种已于8月份获批,销售峰值有望达到30亿。另一重磅创新药品种PD-1目前申报生产并处于优先审评序列中,我们预计近期有望结束审评审批并获批上市。目前国内已有两家外资和两家国产PD-1获批上市,公司有望第一梯队获批上市。公司PD1在做临床数量预计超20个,今年有望报产多个较大适应症,进度较为领先。  
  研发费用投入持续加大,临床早期潜力品种值得重点关注:公司全年研发费用约26.7亿元,占收入比例约15.3%,同比约51.8%。下半年SHR0302获批FDA临床、SHR1702、INS068、SHR1701等获临床批件、SHR1210联合阿帕替尼FDA三期临床等。我们预计新进临床品种当中不乏重磅新药,建议关注处于临床中的CDK46、PD-L1/TGFβ、PD-L1等新药进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创新药集中上市销售贡献业绩,以及国内外优质仿制药陆续获批,业绩稳定增长,我们维持公司“买入”评级。我们预计2019-2021年EPS分别为1.42/1.79/2.24元,对应PE分别为45.3/35.9/28.8倍。

  风险提示
  仿制药带量采购存在不确定性。创新药后续研发进展存在不确定性。海外仿制药及创新药品种临床及获批存在不确定性。抗癌药零关税进入中国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预付、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等项目的变动存在不确定性。

  


  


  诺普信:回购彰显信心,发展趋势向好
  公司披露回购预案,拟使用自有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回购金额1-2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7.5元/股,拟回购股份占总股本比例为1.46%-2.92%。  
  回购彰显信心,发展趋势向好
  回购计划彰显公司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公司现有业务主要是农药制剂和田田圈农资分销平台,我们认为公司两块业务发展趋势逐渐向好。1、监管力度加强,公司市场份额有望提升。公司是中国农药制剂行业龙头,据农药协会统计,17年公司制剂收入国内第一,接近第二名第三名之和。但是市场份额仅4%,行业格局分散主要由于行业监管力度较低,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新版农药管理条例18年7月正式执行,未来监管逐步加强,利好规范经营的龙头公司。参考复合肥龙头公司和国外农资企业,我们认为公司市场份额存在1倍以上提升空间。2、成本降低,制剂毛利率有望见底回升。环保执法方式调整,农药产能陆续释放,原药价格有望企稳回落。农药协会12月价格指数104.14,较11月小幅回落1.4。原药价格回落利好制剂行业盈利回升,公司目前制剂毛利率38%左右,近10年来低点,未来盈利将企稳回升。3、控股经销商整合效果逐渐体现。18年下半年,公司通过输出管理,强化控股经销商资金和存货等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我们预计控股经销商净利率将逐渐提升。良好的示范效应将促进公司田田圈战略推进,降低公司开拓其它优质经销商的难度。经销商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又将进一步增强公司销售渠道的价值。  
  此外,4季度是农资行业回款期,预计公司4季度现金流也将大幅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原药涨价幅度超预期,控股经销商盈利略低于预期,下调公司盈利预测,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4/4.1/5.35亿元(前值为4.2/4.9/6.3亿元),EPS为0.38/0.45/0.58元,当前股价对应18-20年PE为14.4X、12.1X、9.3X。公司是制剂行业龙头,行业监管加强公司显著受益,市场份额有望大幅提升。控股经销商整合效果显现,田田圈战略稳步推进。参考可比上市公司,给予公司2019年20倍PE,目标价8.97元(前值为11.5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农药原药大幅涨价,收购经销商进度低于预期



  


  广联达:业绩符合预期,云转型与收入高增长兼得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全年共实现收入29.04亿元,同比增长23.24%。归母净利润4.39亿元,同比下降7.06%。  
  造价业务云化转型顺利推进的同时实现了收入的高速增长。造价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25%,在云化转型的同时,实现如此之高的收入增速,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五年磨一剑”——云算量新品的顺利推广以及2019年清单库更新预期对业务的促进。公司进一步扩大了工程造价云转型的业务范围及区域范围,用户转化率、续费率及应用率均持续提升,2018年末云转型相关预收款项余额达4.14亿元,较期初净增加约3亿元,云化转型进度基本符合预期。  
  施工业务整合完成,静待“时间的玫瑰”绽放。在逐步克服了上半年业务整合带来的影响后,工程施工业务全年同比增长近18%,完成收入近6.6亿元,重点产品夯实应用价值并形成了系列解决方案。从行业层面来看,需求迫在眉睫+供给进步显著。公司正在一条正确的赛道上做着正确的事,随着施工业务线组织、产品及渠道深度整合的完毕,增速有望开始逐渐回暖,静待“时间的玫瑰”绽放。  
  复原利润增速接近20%。若将预收款净增量复原加回表观收入和利润值后,可估算出2018年复原收入约32亿元,相同口径下同比增速约28%,复原净利润约7亿元,相同口径下同比增速接近20%。  
  投资建议:市场维度上,从造价走向十倍空间的工程施工,产品形态上,由传统套装软件步入“云端”,是我们坚定看好公司的核心逻辑。预计2019-2020年EPS分别为0.33元和0.36元,“买入-A”评级,6个月目标价30元。 
  风险提示:云化转型进度低于预期;施工业务复苏情况低于预期。





  精测电子:全年业绩同比+73%,OLED检测系统与AOI光学检测系统等强劲增长
  2018年全年业绩2.89亿元,同比+73%:公司发布2018年业绩快报,预计实现营收13.9亿元,同比+55.2%;归母净利润2.89亿元,同比+73.1%。其中,Q4单季度实现营收5.10亿元,同比+34.7%,归母净利润0.98亿元,同比+87.9%,扣非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87.8%。从公司四季度业绩表现,我们认为两方面因素值得重点关注。1:Q4单季度营业利润、净利润业绩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体现公司18Q4毛利率水平较17Q4有较大提升;2:单季度业绩增速受大订单确认收入影响或有波动,重点关注更长周期业绩表现。回顾公司18Q3的单季度表现,其三季度业绩增速(+18.07%)远低于收入增速(+62.86%)。这和公司Q4业绩增速远高于收入增速情况相反,这体现大订单确认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认为,公司在“光、机、电、算、软”具备出色的垂直整合能力,在OLED检测系统、AOI光学检测系统等板块销售实现快速增长,公司将持续实现业绩快速发展。

  公开发行可转券申请获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募投3.75亿元强化主业:公司公开发行的可转债于今年一月份获批。根据可转债的申请文件,本次募投产品为公司近期新投入市场的产品,主要为自动化线体与检测设备组合的大型成套设备,可涵盖Array、Cell和Module制程,与公司之前主要产品具有互补性,客户可根据需求采购不同种类的单个检测设备或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成套检测系统,或者出于更新或升级产线需求采购单个检测设备组装至成套检测系统上。公司预计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8.04亿元,年利润总额1.53亿元,项目投资回收期为6.86年(含建设期,税后)。

  面板产链仍大有可为,半导体、新能源产业链有序推进:面板检测方面:面板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期,根据已披露公开资料,三年内京东方、华星光电和惠科电子等国内平板显示行业大型厂商将新增产线约23条,新增投资金额合计超过6,500亿元。随着公司新产品不断推出及渗透率持续提升,OLED检测和AOI的设备将成为重要增长极,面板产业持续增长可期。此外,已达产产线仍然存在升级改造等需求,由此带来的设备需求是公司业绩的又一有力支撑。而公司在半导体检测以及新能源检测方面也陆续开始拿订单、进样机,预期将成为公司未来业绩重要组成部分。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面板领域,公司AOI设备、demura产品逐渐放量,产品结构持续向价值更高的前制程延伸,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布局半导体与新能源检测。我们上修对公司的业绩预测,预计2018/2019/2020年的净利润2.89/4.07/5.18亿元,对应EPS为1.77/2.49/3.16元,对应PE为34/24/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面板产线投资进度低于预期,半导体检测设备拓展低于预期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