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行业研究 >> 文章正文

煤炭行业:区域能源供应地全面融入长三角

加入日期:2019-12-23 23:36:47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23 23:36:47讯:

  摘要

  以焦煤为主,产能较优质。安徽省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煤炭保有量居全国第8位,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省内生产煤矿43座,120万吨及以上生产煤矿数占88.37%,单井平均产能318万吨,居全国首位。

  融入长三角,经济增速快。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大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所有城市。安徽省经济落后于其余两省一市,但近年来增速较快,刺激了能源需求,煤炭产需缺口逐年增加。从长三角区域产业结构上看,采矿业是安徽的优势产业。

  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安徽省煤炭资源丰富,与西部、北方省份相比,距长三角较近。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考虑电力输送,共有4100万吨煤(含电)输出到省外,约占安徽煤炭产量的36%。

  淮南矿业:拥有东部储量最大整装煤田。公司是华东地区最大煤炭企业、安徽最大国企,企业以煤、电、气三大能源为主业,物流、金融、科研技术等多产业协同发展。拥有现代化大型矿井12座,控股、参均股电厂25座,500多公里天然气管线,在建江苏滨海、芜湖长江LNG内河接收站。

  淮北矿业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公司。公司以煤炭和煤化工产品生产为主,集电力、建筑建材、医药、机械制造、农林养殖、商贸旅游为一体,多种经营、综合发展。煤炭和煤化工(焦化)业务为公司主要营收和利润来源。

  皖北煤电:新型煤化工促进转型发展。公司以煤炭业务为主业,同时发展煤化工、物资贸易等业务。公司矿井区域分布较广、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种多样,市场竞争力较强。煤化工主要产品产销率整体保持较高水平,加快由传统煤化工向精细化工、军品化工、化工新材料转型。

  投资建议:安徽省煤炭资源以焦煤为主,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矿井平均产能全国领先。近年来省内煤炭消费上升,产业结构不断完善。作为长三角地区的能源供应地,在全省整体被纳入长三角后,将迎来发展机遇。建议关注股息率较高的恒源煤电和东部稀缺煤焦一体化标的淮北矿业

  风险提示:1)受宏观因素影响,可能出现煤炭消费端钢铁、化工、电力等用煤需求低迷导致煤炭消费量和煤价出现大幅下降;2)随着安徽煤炭行业产能优化推进,可能出现煤炭去产能超预期,导致产量进一步大幅下降,影响企业利润;3)国家提出降工商业电价,煤炭价格或有所下降,可能导致煤炭、电力企业出现亏损或亏损扩大;4)新能源技术出现替代煤炭部分需求,导致煤炭需求下降,煤炭开发利用不及预期。

  01

  安徽以炼焦煤为主,产能优质

  1.1 开发历史悠久,以炼焦煤为主

  安徽省是华东地区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截至2016年,安徽省煤炭保有量为352亿吨,全国排名第8位,占全国保有量的1.82%。但安徽省煤炭资源开发历史长,开发强度大,保有资源中已利用191亿吨,尚未利用资源量仅有161亿吨。安徽省内99%以上的煤炭资源集中在皖北的淮北煤田和淮南煤田。作为我国十四大煤炭基地之一的两淮基地,由于开采历史悠久,已经接近衰老期。

  安徽省产煤以炼焦煤为主,占资源总量的99.13%,焦煤品种齐全,煤质具有一定优势,普遍具有低-中灰,特低-低硫,中高-高热值的特点。

  1.2 产能集中两淮,去产能力度大

  (1)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

  从地区看,安徽省煤矿产能集中在淮南市、淮北市、阜阳市、宿州市、毫州市五市,其中淮南市与淮北市的产能占全省产能的64%。

  从企业看,安徽省内重点煤炭企业包括淮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南矿业”)、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淮北矿业”)和皖北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皖北煤电”),三家企业分别位居2019年全国煤炭企业煤炭产量50强第14、第23、第29位(按2018年产量排名)。淮南矿业、淮北矿业与皖北煤电2018年省内产能分别为5010万吨/年、4016万吨/年和1495万吨/年,共占全省产能的78%。省内其他产能主要集中于中煤矿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体来看,安徽省省内煤炭产能集中在两淮地区。

  (2)去产能成效显著,平均产能全国领先

  根据安徽省政府印发的《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安徽省计划省属和地方煤炭企业关闭煤矿21对,合计退出产能3183万吨/年。截止2018年底,已超额完成该目标。2019年,继续退出煤炭产能165万吨/年。

  煤矿结构方面,安徽省以大、中型煤矿居多,截至2018年底,安徽省内生产煤矿共43座,其中500万吨/年及以上煤矿7座,120-500万吨/年煤矿31座,30-120万吨/年煤矿5座,120万吨/年及以上生产煤矿数量占比达88.37%。

  平均产能方面,安徽省煤矿全国领先,43处生产煤矿产能1.34亿吨/年,单井平均产能318万吨/年,居全国首位。截至2018年底,全省煤矿均达到三级以上安全生产标准化,其中,16处煤矿被国家煤监局认定为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矿井。

02

  融入长三角,产业有互补

  2.1 长三角一体化,安徽将全面融入

  长三角城市群(以下简称“长三角”)处于东亚地理中心和西太平洋的东亚航线要冲,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根据2016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的规划范围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之内,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浙江省的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金华、舟山、台州,安徽省的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滁州、池州、宣城,共26市。2019年,长江三角洲经济协调会第19次会议宣布,长三角扩大至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所有城市。截止2018年底,一市三省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2亿、经济总量21万亿元,分别约占全国的1/27、1/6和1/4。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同发展持续推进。

  2.2 安徽相对落后,近几年增速较快

  从区域发展来看,长三角地区的不平衡性较为突出,安徽省整体落后于其他两省一市。2018年安徽省GDP为30006.82亿元,位居三省一市末位;人均GDP为4.77万/人,分别仅为上海、江苏、浙江的35.35%、41.43%、48.37%。2018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数量达6323.6万人,城镇化率低于长三角区域的城镇化率水平。但是,从近几年GDP增速看,安徽经济增速超过江浙沪。

  2.3 区域产业互补,安徽矿业有优势

  从产业结构来看,2018年安徽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638.01亿元、13842.09亿元、13526.72亿元,三大产业结构之比为8.8:46.1∶45.1,工业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部门,安徽尚处于工业化前期,在生产要素与产业结构方面与后工业化阶段的上海以及工业化后期的江苏和浙江具有明显的互补性。

  从区位商指标(LQ,又称“地方专业化指数”,表示某一区域产业集聚水平及专业化生产程度)来看,采矿业是安徽省最具优势的行业。

  近年来安徽省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8年全年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2.6%;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9.5%,2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增长16.6%。

  2.4 安徽煤电化一体,区域能源基地

  (1)储量较多,距离较近

  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相对缺乏,仅安徽资源较多,其余省份的资源储量低,经济可采的煤炭资源基本枯竭。长三角地区煤炭消费依赖进口与调入。安徽省与西部、北方省份相比,运输距离近1000公里以上,区位优势较明显。

  2018年安徽省原煤产量11529万吨,其中约有85%用于省内消费,15%输出到江苏、上海、浙江、湖北、湖南等地。如果考虑电力输送,共有4100万吨煤(含电)输出到省外,约占煤炭产量的36%。

  (2)皖电东送,输电量大

  2014-2018年安徽省发电量总体上升,2018年达2734.49亿千瓦时,其中2-11月输出电量514.0亿千瓦时,输出率达20%左右。

  早在2005年,安徽就作出了“皖电东送”战略决策,规划建设一批大型电站,建设连接华东主网的500千伏东中西通道,建设“淮南-皖南-浙北-上海”特高压输电通道。“皖电东送”工程于2013年9月25日投入正式运行,通过利用淮南丰富的煤炭资源,加强煤电基地建设,变输煤为输电,使淮南成为华东地区的能源基地。截止19年3月,这条电力高速通道已累计向华东输送电能1139.7亿千瓦时。

  2019年12月1日颁布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支持安徽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依托两淮煤炭基地建设清洁高效坑口电站,保障长三角供电安全可靠。”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