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桂浩明:春季行情提前启动了吗 李志林:该如何定位

加入日期:2019-12-21 8:28:46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21 8:28:46讯:

  导读:
  贺宛男:靠吃补助难以诞生伟大公司
  桂浩明:春季行情提前启动了吗
  李志林:本轮行情该如何定位
  郭施亮:大幅提升违法成本迫在眉睫
  皮海洲:如何有效保护投资者是一道难题
  应健中:从火爆行情看可转债盈利模式
  文兴:3000点与个股孰轻孰重?

  宋清辉:机器取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
  曹中铭:投资者保护难题亟须破解

  贺宛男:靠“吃补助”难以诞生伟大公司
  进入12月,对科创板上市公司来说,发布最多的便是喜获政府补助的公告。笔者粗略统计,至少有16家公司收到名目繁多的政府补助,占科创板现有67家上市公司的近1/4。

  如12月17日,传音控股公告称:“7月1日至本公告披露日,累计收到各类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共计9004.52万元”。补助共十大类19项,如“重庆市渝北区政府扶持奖励款”3074万元,“研究开发补助款”813万元,“自行开发的软件产品增值税返还”共3笔1871万元,“工业稳增长补助款”共2笔1130万元,“知识产权专项资金”278万元等等。

  又如,山石网科12月13日公告称,收到各项补助2107万元,其中包括上市奖励费600万元,而其今年前三季盈利不过2125万元。

  更有前三季亏损4150万元的安恒信息,一下子收到政府补助2224万元的大礼包。

  还有更喜庆的交控科技。12月3日公告称,7月22日至12月2日收到12项补助共1356万元;紧接着,12月14日又公告称,12月4日至12月13日,再收到补助款692.95万元。

  前三季盈利仅1542万元、比上年同期大减80%的天准科技,终于收到1813.6万元的补助款……
  还有铂力特心脉医疗乐鑫科技沃尔德、芯源微、当虹科技、航天宏图安博通、卓越新能、建龙微纳、致远互联等科创板公司,相继收到补助、纷纷发布公告。随着政府补助源源入账,相关公司的股价也由跌转升。十来天前,科创板最多时曾有10家公司破发,如今只剩下杰普特、久日新材、昊海生科、祥生医疗4只了。再一看,这4只破发股迄今均未发布补助公告,兴许再过几天,补助公告一来,股价刷刷地就起来了。

  可以预计的是,随着年底临近,还有更多的科创板企业将陆续公告收到诸如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上市奖励之类的政府补贴。

  客观地说,鉴于目前已上市的科创企业多是各地扶持的重点和明星企业。如果受益于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支持,通过补助和补贴获得技术上的创新突破,那么初期补贴有一定必要。问题是,科创板的定位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主要服务于符合国家战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科创板不是补贴板,我们已有的阿里、腾讯、百度,有听过哪一家是靠补贴补出来的吗?同样,我们将来一定会有能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市场认可度高的科技创新企业,难道会在政府补贴的暖房中脱颖而出?

  有媒体曾报道,上交所受理的百余家科创企业,近三年内大多获得过政府补助,其中近七成获政府补助超千万元。最多的和舰芯片,2016年至2018年分别获得政府补贴款13.78亿元、20.78亿元和17.58亿元,累计金额超过50亿元。相关信息显示,7月23日已被终止。

  同样,安翰科技2016年至2018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6478.20万元、2119.45万元和3990.10万元,占其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72.00%、1150.25%和43.31%。11月25日也被终止。

  还有苑东生物,2016年到2018年获得的政府补助分别为2608万元、3180万元和6002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比重分别为40%、41%和40%。也于8月29日宣告终止。

  所以,对科创企业来说,第一,补助金额不能太高,公司对政府补助的依赖性不能太强。理由很简单,补助是有时效性的,一旦补助政策发生变动或公司不能达到补助政策的要求,就会对这些企业的净利润造成很大影响,股价就会“坍塌”,投资人就会遭受损失。

  第二,政府补助属于“非经常性损益”,这是会计常识。可是,我们在不少科创企业的财报中,似乎连这样的常识都可以不予遵守。如刚上市不久的卓越新能,2016年到2018年取得的政府补助金额分别为4369万元、9062万元和9634万元,当期利润总额分别为5176万元,6174万元和13964万元。如果不计政府补助,其三年取得的经营利润当为807万元、-2888万元和4330万元。纵然按最好的2018年的盈利状况,扣除约5%所得税,每股收益也不过0.40元。若按该公司发行价42.93元,发行市盈率高达107倍,可现在我们看到的却是38倍。

  容百科技不是因为区区一两百万不该计入研发费用等问题,而收到四份监管函吗?诸如政府补贴不合规为什么不闻不问?莫非是类似的公司太多?(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春季行情提前启动了吗
  ■申万宏源证券
  进入12月中旬,盘整已久的沪深股市突然启动,出现了连续放量上攻的走势。上证综合指数突破3000点大关,深圳创业板指数则创出了年内高点。在历史上,多数年份都有过大盘在进入新年,特别是到了春节前后时点爆发的例子,这也被称为“春季行情”。时下距离年末还有一段时间,于是也就有人将当前的行情看作是明年春季行情提前发动了。

  分析显示,沪深股市之所以在每年的春季大概率出现行情,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年底前的一段时间,由于结算等方面的原因,一般机构投资者在此时的操作意愿不会特别强,相反更多会选择套现部分股票以锁定收益,这也就导致了这个阶段上涨行情不太容易出现。近几年来,由于一些上市公司经营困难,也往往会在这个时候披露业绩“爆雷”等利空信息。尤其是去年,因为多个公司出现了大额资产减值,对股市的正常运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甚至引发了暴跌。也因为这样,当来自上市公司的负面影响暂告一段落后,由于此时股市的点位通常已经跌得比较低,这就为反弹行情的展开创造了条件。

  另外,换个角度来说,一年之初,习惯上大家都会制定新的投资计划,同时其操作力度一般也会比较强。考虑到三月份全国两会将召开,这个时侯更容易出现利好消息,这样在春季行情的基础上还会进一步形成两会行情。于是,客观上春季行情往往也就成为了一年中最具可操作性的行情。所以在很大程度上,所谓的春季行情,通常主要是由交易行为所驱使的,而与市场基本面变化并没有太多的实质性关系。倒是春季行情之后的两会行情,更多是与政策面的趋暖有着更为密切的联系。

  按照以上分析,认为时下的股市行情是春季行情的提前发动,也许并不太准确。客观而言,这次股市能够起来,是与市场环境发生很多积极变化分不开的。譬如说,最近公布的11月份经济数据,普遍较人们的预期好,特别是采购经理人指数,出人预期地重返50%的荣枯线,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平稳运行预期的增强;还有,自11月份以来,外资已经连续20多个交易日净流入,显示出海外投资者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乐观情绪。与之对应的则是随着境内资金市场上无风险收益率的下降,社会资金向股市流动的态势也有所增强,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资金供求关系;此外中美之间达成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两国间的经贸关系将有所好转,从前一阶段不断提高从对方进口商品的关税变为逐步降低,从而给双方经济都产生良好的影响。客观而言,如果说前两方面因素对推动股市上行的作用更多是着力于中长期的话,那么后一则消息对市场的短线刺激就很突出了,成为了本次股市上涨的直接催化剂。显然,时下的市场环境的确较为有利于股市的上涨。大盘在这个时候启动,从时间的角度而言,固然可以看作是春季行情的提前启动,但在本质上它不是交易行为的产物,而是受制于基本面的因素,这一点与以往的春季行情是有很大区别的。

  当然,人们也应该承认,现在市场环境的好转还是初步的,在某种程度上不确定性仍然还是比较多的。特别是中国的实体经济现在还是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稳经济的压力很大。在这种情况下,股市显然不可能走出轰轰烈烈的大行情。所以,现时的行情更多还是对之前持续调整的一种校正,使之恢复到一个较为正常的水平,而不是由此来展开一波以价值重估为核心的大的升势。所以,尽管说这波行情接下来有可能与传统的春季行情以及随后的两会行情相衔接,但空间还是相对有限的,特别是要留意今年年初3200点这个高点附近的阻力。人们在对后市持乐观态度的同时,留一份谨慎还是相当必要的。

(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本轮行情该如何定位
  往年,A股进入11月份经“秋抢”后,股指便一路下跌。随后机构还要利用各种利空往下挖“坑”,打压出一个低点。如去年年底,大批上市公司计提商誉减值,业绩大幅下滑,引起股市接连跳水,砸出了2440点大底部。

  然而今年是例外。从11月起,大盘没有出现跳水,始终横向震荡整理。人们不禁要问:今年“冬播”时股市为何不太冷?“秋抢”行情没有涨到位就夭折
  今年的“秋抢”行情比往年小。从8月6日2733点起步到9月16日3042点,28个交易日只涨了11.3%,低于往常的涨15%以上。

  主要原因是,7月22日开设的科创板,仅交易了两三个月,个股股价就普遍腰斩。此外,从11月到明年2月,将有1.9万亿市值的大小非解禁,故吓退了投资者的做多热情。经济数据不佳,也让人们对后市忧心忡忡。

  今年“秋抢”行情成色不足,当然,没有拉高市场获利盘不多,自然也就跌不深。3个月的最大跌幅也只有6.27%,没能形成往年那种“冬播”前市场恐慌下跌的低点。

  北上资金出手买买买封杀了“冬播”的低点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止12月19日收盘,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3373亿,创了历史新高。持仓个股2067只,建仓面相当广。其中,9月份单月流入646亿,创单月历史新高;11月份净流入规模同样突破600亿,12月至今流入规模已达644亿,至月底,流入规模将超9月份的历史新高。

  令市场大跌眼镜的是,北向资金在大盘上涨时买买买,下跌时依然买买买。从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北向资金持续27天净流入,合计金额高达1048亿。这与国内机构主力资金经常性净流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北上资金连续27天净买入,是本轮上涨行情的发动者。也触动了公募基金、保险资金以及其他资金于本周纷纷建仓加仓。

  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给投资者吃了一颗定心丸
  上周末,中美双方同时宣布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已经达成,下一步双方将各自尽快完成法律审核等必要的程序,并就正式签署协议的时间、地点、形式等具体安排进行协商。

  尽管对协议内容的看法,市场人士见仁见智。但是,这毕竟是历经三四个月的贸易磋商后,中美双方达成的第一个协议,意味着中美贸易摩擦按下了暂停键,至少不会再出现升级、恶化的情况。这不仅对中国经济、外贸出口有利,而且也解除了困扰股市1年多的最大不利因素,鼓舞了新增资金入市,从而推动股市上涨,一周来市场的反应积极。

  首先,创业板、上证50、深成指、沪深3004个指数创出或即将创出今年新高。其次,成交量急剧放大。继前3周的日均成交量3676亿、3733亿、4818亿之后,本周骤增到6382亿,周二突破3000点时更是放出了7516亿的巨量。两融资金突破了1万亿,超过了今年4月高点时的水平。再次,从技术形态看,大盘连续17天收复了五周均线,连续7天收复了半年线,连续4天收盘站在3000点之上。

  市场黑马股狂奔,赚钱效应显现
  国资、险企、产业资本齐上阵,掀起“举牌潮”。2019年以来,已有超60家公司获举牌。其中,11月以来有10余家,包括博汇纸业上海临港上海银行万达信息积成电子南风股份三维丝长园集团王府井荃银高科长航凤凰南宁百货等。其中,尤以宝能举牌南宁百货的市场效应最大,11天10个涨停板,十多个交易日股价就从3.50元到10.69元,涨幅达205.4%。

  连续涨停板个股不断增多。近两周,累计9板的有万通智控;6连板股票有星期六;5连板股票有东睦股份绿庭投资、美联新材、聚飞光电;4连板股票有环旭电子南京证券风范股份耐威科技5天4板,飞亚达5天4板,晶方科技5天4版;3连板股票有彩虹股份香雪制药迅游科技亚玛顿万讯自控;2连板有华数传媒苏州银行泰晶科技共达电声暴风集团天神娱乐

  近期黑马股的主流是高科技、举牌、重组、高成长、超跌低价股。而这一两年涨幅巨大的白马股,如白酒、医药、家电、保险、食品饮料则出现了分化。可见机构调仓换股明显。这也大大激发了广大投资者提前“冬播”成长股的热情。

  大盘将往何处去?
  对于从2857点起步的本轮上涨行情,如何定性和定位?

  很多舆论认为长达10年的大牛市来了,我不敢苟同。由于明年创业板也将实行注册制,新三板启动转板,市场扩容压力仍然不小;大小非减持压力仍大,明年1月份解禁量最大;A股结构性缺陷仍未解决,会不断产生新的后遗症;中美在科技、贸易、金融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依然很激烈,不时会影响市场情绪和走势。

  我认为,人们不宜奢望明年A股进入大牛市,以免失去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敬畏之心,犯投资冲动的错误。

  明年是科技成长股年、资产重组年。但是,对涨到高位、高价、超高估值的高科技股,也要回避,。投资者应尽可能选择今年涨幅不大、股价处于低位、有股权变动、注入优质资产预期、有外生成长性、有自主核心技术、估值相对较低(30倍市盈率左右)的中低价(30元以下)的高科技股(特别是硬科技股,如大数据处理系统、云计算、智能计算平台、高端存储系统、计算产业集群、物联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装备等),以及超跌低价重组股。

  如果投资者感到选股有困难,那就不妨逢低选择515000科技ETF和512000证券ETF,做中线波段,以获取平均收益。(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大幅提升违法成本迫在眉睫
  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是A股开启长牛行情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除此以外,仍需考虑到A股优胜劣汰效率、股市投融资均衡状况以及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而A股走出长牛行情仍显得任重道远。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与壮大,以往《证券法》相关规则已经赶不上市场的发展步伐,全面修订《证券法》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首部《证券法》早在1999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至目前已有20年的时间。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证券法》也作出了相应的变化。其中,在2004年8月28日,2013年6月29日以及2014年8月31日,《证券法》先后进行了三次修正工作。至于2005年10月27日,则是迎来《证券法》的第一次修订。

  时隔多年,《证券法》再一次迎来大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证券法》修订的时间显得比较漫长。具体而言,从2015年的“一读”开始,这一轮的修订时间已经超过了4年。

  实际上,对于《证券法》的大修,确实显得任重道远。在此期间,不仅需要考虑到证券市场的变化状况,而且还需要考虑到方方面面的因素。例如,在这一轮的《证券法》修订中,就牵涉到科创板注册制的问题,取消暂停上市交易制度的问题,以及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问题。

  除此以外,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更为关心的则是国内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问题。多年来,国内资本市场不定时会发生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乃至欺诈发行等问题,但局限于以往的惩罚规则,证券法顶格处罚的金额非常低廉。举一个例子,十多年前,顶格处罚60万,或许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是,时隔多年,这一顶格处罚金额确实太少了,不足以起到震慑的作用。由此可见,对于大幅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就显得迫在眉睫了。

  对于新版的《证券法》,在违法违规成本上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其中,在处罚力度上,也较之前有着显著的提升。例如,对于欺诈发行的行为,以往是处罚力度过低,而如今处罚力度则发生了实质性的提升,处罚金额也较以往大幅提升。至于内幕交易、操纵股价以及虚假信息披露等行为,最高处罚金额也发生了显著提升,一举突破了以往顶格处罚60万的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证券法修订草案设置了科创板注册制的专节,而随着科创板的正式开板,实际上意味着注册制试点改革已经步入实质性推进阶段。在《证券法》修订内容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实际上也为未来的注册制改革保驾护航,加快国内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改革步伐。

  《证券法》大修,从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资本市场的制度短板,通过大幅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成本,以达到对违法违规者更好的震慑。与此同时,投资者作为市场重要的参与者,来到市场参与投资,更希望可以获得实实在在的投资回报,享受到企业持续成长的发展成果。但是,要让投资者安心投资,更需要通过严刑峻法来保护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并积极引导上市公司采取现金分红、股票回购等举措,来更好实现回报投资者的目的,这也是投资者保护的重要体现。

  站在中长期的角度分析,随着《证券法》的实质性修改,将会为国内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保驾护航,并进一步规范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秩序,长期积极影响也将会逐渐展现。未来《证券法》的正式出台,对国内资本市场来说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新的里程碑,而完善成熟的法律法规保驾护航,则是A股开启长牛行情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除此以外,仍需考虑到A股优胜劣汰效率、股市投融资均衡状况以及上市公司持续盈利能力等因素,而A股走出长牛行情仍显得任重道远。(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如何有效保护投资者是一道难题
  能够普惠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制度一直都没有推出来,面对上市公司尤其是退市公司“老赖”一般的嘴脸,投资者很难得到赔偿,如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A股市场的第一难题。

  继17日上证指数站上3000点之后,本周后三个交易日仍然在3000点上方运行,这也意味着此次站上3000点并非“一日游”。

  那么,股指是否就此与3000点告别了呢?目前市场所面临的基本面显然没有这么乐观。因为就2020年的宏观经济来看,舆论方面还在为要不要“保6”而争论不休,这也意味着明年的宏观经济形势还不足以支持股市走出一轮大的牛市行情。

  就A股市场自身的因素来说,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比如,A股始终都还是一个注重融资的市场,融资的压力是A股市场始终都需要面对的。这其中包括明年在创业板引入注册制,以及在新三板实行转板制度,这都是围绕融资而进行的。

  其实,为融资服务本身还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症结在于A股市场的IPO制度本身就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以至A股市场的新股发行得越多,带给股市的问题就越多。最明显的就是限售股问题。因为IPO公司股权结构设计的不合理,每家公司上市,都会给市场带来不少于首发流通股规模3倍的限售股,4亿股股本以上的公司上市,带来的限售股规模甚至是首发流通股的9倍,1家公司发行,相当于是4家公司甚至是10家公司上市。于是伴随着新股发行的步伐,大量的限售股源源不断地流向了市场,A股市场因此沦为限售股股东的提款机。

  为了公司能够上市,不少企业甚至弄虚作假。对于弄虚作假上市的,虽然也有企业因此退市,但总体处罚偏轻,让造假者有利可图。虽然正在修订的《证券法》加大了处罚力度,比如,发行人不符合发行条件,以欺骗手段骗取发行核准注册,尚未发行证券的,处以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罚款;已经发行证券的,处以非法所募资金金额百分之二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但这样的处罚,对于造假者来说仍然有利可图,造假者还会前赴后继。

  尤其重要的是对投资者保护的举措远远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需要。面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投资者利益的损害,投资者很难得到赔偿。能够普惠投资者的集体诉讼制度一直都没有推出来,面对上市公司尤其是退市公司“老赖”一般的嘴脸,投资者很难得到赔偿,一句“没有赔偿能力”就将投资者打发了。如何有效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是A股市场的第一难题。

  所以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A股要想走出大牛市行情,与3000点说再见实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虽然市场对外资的进入津津乐道,但相对于A股市场58万亿的总市值,外资占的比例还是太小。MSCI今年多次增加A股权重,这是市场喜闻乐道的,但最近MSCI方面表示,因为中国A股市场存在“对冲工具缺乏、结算周期短、交易假期不同、综合交易机制待形成”等问题,暂时不会进一步将中国A股纳入MSCI指数,也即是暂缓扩大A股权重。

  正是基于A股市场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A股市场很难摆脱目前这种以横向发展为主的局面。从明年的市场来看,3000点或许会成为A股市场的价值轴心,股指将在3000点上下500点的区间内运行。

  至于当下的行情其实也没有太多的新意,正所谓年年岁岁花相似,归根到底还是新一年春季行情的发动。如去年A股从10月中下旬开始酝酿反弹,随后走出今年1月到4月中旬的一轮反弹行情。而今年则是从12月初开始拉升。究其原因还是对一年一度上市公司业绩的期待,也即“业绩浪”。这样的行情差不多每年都会上演。3000点因此有得有失也在意料之中,没必要大惊小怪。(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从火爆行情看可转债盈利模式
  眼下,市场的关注点几乎都集中在IPO、科创板扩容以及接下来将要推出的创业板注册制改革上面。这是一种市场的显形扩容,其实市场的隐形扩容也很厉害。一般而言,对于隐形扩容,大家的眼光似乎都盯着股票的解禁,而忽略了市场的再融资,而当下上市公司再融资方式主要是发行可转换债券。

  今年可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说创下历史最高纪录。今年以来,可转债募资金额合计2559.34亿元,较2018年全年增长225%。10月底发行的浦发银行可转债,规模高达5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市场波澜不惊,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本周发了11个可转债,发行总规模为138.73亿元,市场对可转债的申购热情不减。目前可转债中签率在0.01%-0.1%之间。由于个人投资者申购可转债无需股票市值,也无需资金,只需要股票账户就可以申购,且最高上限可达到100万元,中签了保证交款即可,一个账户满额申购可获1000个编号,算下来可转债的中签概率要比新股高很多。

  近期,可转债走势很火爆,几乎是上市一个炒一个,即便未来的转股价远远大于当下的市价,上市后照炒不误。比较典型的是浦发银行,转股价为15.05元,而现在的市价为12.44元,如果看好浦发银行,市价买入比买可转债以15.05元转股要便宜得多,但浦发银行可转债硬是从104元炒到如今的107元。转股是一个远期方案,现在炒高可转债到时转股期咋办?总有办法,降低转股价是一个过去经常采用的办法,反正这种选择权在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在资本运作上又多了一个路径。

  其实,采用可转债进行再融资给了上市公司一个利益输送。不信大家可以去观察一下近期可转债的上市,那些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和实际控制人,手中的原始股筹码还在手中,获得可转债发行批文后,大股东按比例获配大笔可转债,没有限售期可以一并上市,这10%的获利等于送钱给大股东,而且是快速套利。所以近期出现了可转债上市,大股东清仓式抛售的现象。顺丰控股就在近期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深圳明德控股发展有限公司在上市之日减持其所持有的顺丰转债3500万张,占发行总量的60.34%,大股东清仓式减持收益约为1.75亿元。这钱来得也太快了。顺丰控股不是个案,而是当下可转债上市的标准操作方式和盈利模式。

  如果做一个有心人,仔细去研究当下发行可转债的公司,去查一下这些公司大股东的股权质押情况,会发现这些公司多多少少都有大股东股权质押的情况,少则10%,多则30%。对这些上市公司而言,这也算是纾困的一个手段,可以快速来钱。问题是股权质押的风险并不在上市公司,而是在金融机构了,大股东将股权质押给金融机构时已经拿到了真金白银,如果再给其输送利益,这也太过分了吧?

  当下的可转债市场是一个大股东大块吃肉、小股东跟着喝汤的市场,不过有点肉汤喝喝也还是不错的,所以,对这个市场投资者可以参与,赚点小钱也是不错的。(金.融.投.资.报)
  


  文兴:3000点与个股孰轻孰重?
  如今股市分析工具很多,那些26%撞线股票都可以用那些APP分析一下,看看外资为何集中买入而且长期持有。上海机场大族激光美的集团华测检测究竟有什么特色值得研究。按笔者判断,下一个26%股票也将出现。股市不涨好股票涨,股市涨了好股票一样涨,找好股票是不是远重于股市指数点位?

  大盘近日连续放量上涨,沪指终于在万众瞩目下重新站上3000点。也不知道今年多少次上上下下看到过3000点了,反正投资者研究调侃3000点的得而复失,看到过几个版本的拼图作品,都是多次投资者奋力冲向3000点,然而又是第N次看着3000点渐渐远去而伤心欲绝、关灯吃面。12月13日突然爆发的大阳线,让压抑已久的股市人气喷发出来,不仅有了让空头缺氧的亢奋,更让笔者看到北向资金与外资的彪悍风格。两融余额在近期创出了年内新高,下半年呈现出单边上升的态势,当前余额已经高达9770亿元,两融余额创年内新高,本身就说明投资者风险偏好提升,市场信心得到了有效提振。行情风向标的券商股则全面爆发,特别是龙头券商股,其中南京证券的K线让人感觉牛市来了,出现了连续上攻,短期涨幅非常大,形成了比较强的赚钱效应。

  后续资金开始加力,新基金的发行规模在逐步上升,12月发行份额的平均数创了年内新高,表明市场信心回升之后,基金的发行量也有所提振。北上资金疯狂扫货,截止目前,今年增加资金3000亿以上,而累计已经接近万亿水平。进入到三季度,外资流入的速度明显加快,上升斜率更高,这是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之后带来的必然结果。

  这里有必要来看看外资对股市的影响,尤其需要用国际眼光来看外资的行事方式与作风。截至2018年末,美国外资持股占美国股市总份额的15%,日本占比为30%,巴西占比为21%,韩国为33%。对比A股2018年末,我国外资持股占境内流通股票市值仅为3.5%,占境内股票总市值仅为2.4%,不仅远低于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还低于韩国和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管局取消了QFII和RQFII投资额度的限制,同时不再对单家合格境外投资者的投资额度进行备案和审批,取消RQFII试点国家和地区限制。2019年三大国际指数不断推进纳入A股的进程。其中,MSCI纳入A股的比例经过三次扩容后,目前A股纳入因子已提升至20%,11月份中盘股以20%纳入因子一并纳入;标普道琼斯指数对A股的纳入因子已达到25%;富时罗素指数也将于2020年3月将A股纳入因子提升至25%。外资进入境内股市的渠道越来越畅通。

  按一般投资者的传统思维,外资对股市而言属于风险厌恶型投资者,对境内习以为常的概念炒作比较鄙视,主要以价值投资理念参与股市投资,而且是以长期投资为主。而人们常说的“北向资金”风格更为突出,经常扮演着“聪明资金”的角色,让投资者刮目相看。远的不说,只说11月初至今,“聪明资金”竟然连续以资金流入为主大举在A股市场做多。截至12月19日,北向资金今年以来净流入规模已逼近3400亿元。

  中美已成功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进一步增强全球市场信心,稳定市场预期,让投资者对外贸预期相当程度提高。加上汇率预期也出现巨大变化,自11月底以来,离岸人民币对美元自7.08升破7整数关口,这也是让外资流入有了动力。全球股市与美股已经再创新高,VIX指数降至低位,风险偏好回暖,也让这些外资与北向资金有了加速布局新兴市场的理性判断。

  有一个事件的发生,让笔者再度留意到外资进入A股市场的风格问题。继美的集团之后,截至12月18日,华测检测,QFII/RQFII/深股通投资者持有A股总数达4.31亿股,持股比例首次超过26%“预警线”。根据沪深交易所规定,外资持股临界点分别为警戒点26%、暂停买入点28%与强制减持点30%。香港交易所3月5日发布公告称,由于大族激光海外投资者合计持股比例超过28%,从2019年3月5日起深港通将暂停接受该股票的买盘。而早在2015年5月19日,上海机场也因总境外持股比例超过28%而被“限购”,这意味着华测检测成为历史上继上海机场后第四家因外资持股比例接近上限触发暂停沪深港通买入的A股。证监会规定,对于商务部规定无特殊持股限制的行业,境外投资者合计持有上市公司股份不得超过30%,单一境外投资者不超过10%(不包括战略投资)。该规定上次修订时间为2012年7月,将2006年规定外资“合计不超过20%,单一不超过10%”提高到“合计不超过30%,单一不超过10%”。

  由于上海机场是笔者很早之前就看好并长期跟踪研究的股票,因此对外资抱团扎堆买入看好的股票风格记忆尤深。外资对上海机场长期看好并持有的操作策略也得到丰厚回报。所以,以后哪些撞击26%预警线的其它股票同样值得刮目相看。那么,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假如投资也持有类似26%的股票,上证指数是不是3000点与你何干呢?假如你手中的股票不涨,而股市指数大涨,你高兴还是不高兴呢?再反过来问,假如你手中的股票一直在涨而股市指数不断下跌,你又是哪种感觉呢?如今股市分析工具很多,那些26%撞线股票我们都可以用那些APP分析一下,看看外资为何集中买入而且长期持有。上海机场大族激光美的集团和最新的华测检测究竟有什么特色值得研究。按笔者的判断,下一个26%股票也将出现。

  股市不涨好股票涨,股市涨了好股票一样涨,找好股票是不是远重于股市指数点位?再轻轻地让笔者在你耳边说一句:别激动,深呼吸,去找好股票去。(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机器取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
  近日,传闻新浪阅读裁员90%,滴滴裁员20%,京东裁员10%。临近年底,互联网公司好像又率先开始了一年一次的大裁员,有的将年初下大功夫运营都没有实质突破的业务线取消,有的甚至原地解散,把产品、测试等很多部门连锅端了。事实上,不少互联网公司前些年在资本的连番注资后实现了迅速扩张,但最终却依然没有实现盈利。在此情况下,如果不能从一级市场持续拿到投资,那么缩减人力资源成本,似乎是一种必然,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裁员。裁员,手起刀落,立竿见影。

  事实上,不光是互联网行业存在裁员潮,汽车行业早在2018年就开始裁员。截止目前,国际上有多达十多家跨国巨头纷纷提出裁员计划,预计将会有约二十多万名员工失业。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增速持续趋缓,预计这一趋势还将会延续下去。从全球经济层面来看,本轮全球经济复苏从2016年下半年开始已持续了三年多,经济持续增长的动能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波动,不会一直保持强劲;并且,复杂多变的贸易关系给制造业和全球经济带来较大的下行压力,贸易摩擦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

  由于这些大型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遍布全球各个角落,裁员很可能会引发全球连锁反应,进而使全球经济阴霾密布。尽管有多家公司表示裁员计划不涉及中国,但在此次裁员热潮中,相关中国企业仍然受到了一些波及,有许多相关企业都在节衣缩食,预备“过冬”。

  在外部经济增长放缓,我国企业用工合规成本加大的背景下,目前不少企业也都遇到经营困境,业绩增长乏力。对此,大部分企业都采取了“减员增效”的办法,在年底进行考核,能者上庸者下,这也是此轮裁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以来,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依然突出,形势不容乐观。在此背景下,预计这轮裁员潮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当裁员潮来临之时,大部分中年人群体恐怕首当其冲。他们虽然有着不错的收入,外表看着也很光鲜亮丽,但生存状态却很脆弱,对工资性收入有着很强烈的依赖。他们在经济收入还远远称不上财务自由的情况下,每个月又面临着房贷、车贷和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巨大支出,上有老下有小,一旦中年突遭失业,现有的生活平衡状态很可能会被全部打破。不过,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面对裁员,被裁员者不应该逃避、抱怨,而是应积极面对,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本领,这样即便被企业裁员,依然可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说不定还是好事。

  实际上,职场生存法则与丛林法则一样,从来都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无论是否因为企业自身出现了问题,归根结底,与其说是被企业裁员,不如说是被市场所淘汰。

  笔者观察到,裁员也是一部分公司变相裁掉高薪员工的一种手段。其实有的公司一直在一边裁员一边又在不断招新人,这种现象在市场上十分常见。若仔细观察甚至还可以发现,有不少爆出的大量裁员的公司,背后其实一直在招聘网站中持续招人。经过研究发现,用新人淘汰旧人,是一些互联网公司常用的惯用手段。另外,根据清晖智库统计,约95%出现裁员的公司,同时仍在招聘新人。

  “抢饭碗”的不止是这个快速迭代的新时代本身,还有人工智能技术。除了上述互联网行业、汽车行业之外,全球银行业也是裁员的重灾区。据清晖智库统计,截至目前,年内全球银行裁员人数已经超过70000人,其中八成以上来自人工智能技术发达的欧洲。笔者认为,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银行的利润也受到了严重的侵蚀,日子都很难过,裁员诸如客户管理和服务、营销与销售、风控和审核等操作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可替代性岗位,并利用人工智能大规模取代,也是为了应对收入疲弱的局面。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技术取代较低的岗位人员,与历史上内燃气取代马匹,当今社会背景下ATM取代银行柜员一样。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机器取代人工将是大势所趋。将来,社会上低技能职场人士的饭碗可能会岌岌可危,特别是那些重复性、程式化和依靠反复手动操作实现的熟练工种,因此,呼吁世界各国应该进一步加强成人技能教育来应对和化解这些风险。就眼下而言,大多数工作暂时还难以完全依赖机器,例如一些照顾老人和病人等方面的工作,仍然需要照料者的丰富经验和情感,机器显然无法取代人工。(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投资者保护难题亟须破解
  据媒体报道,下周高层将审议多项法律修订草案。其中,证券法修订草案亦在列。在经历了2015年、2017年、2019年4月份前后“三审”之后,证券法修订草案迎来再次审议,业界普遍预期此次审议通过的可能性非常大。若此,中国资本市场或将迎来全新的格局。

  虽然证券法修订面临牵扯范围广,涉及利益多,市场情况多变,各方观点不一,要达成共识任务艰巨等方面的问题,但投资者保护的难题需要破解。这既是证券法修订的需要,从更高的角度讲,这也是保护投资者权益和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与长治久安的需要。

  与信息披露的监管一样,投资者保护一直是资本市场的“老大难”。目前投资者权益受损,除了上市公司虚假陈述因有最高法的司法解释,在证监会作出行政处罚后投资者可提起诉讼维权外,其他的如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规行为、上市公司利益输送损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等,投资者要想维权,往往会面临着欲诉无门的尴尬境地。而且,由于地方保护等原因,投资者维权时还会面临着诸如立案难、开庭难、判决难、调解难、执行难、再审难等问题。维权难的结果,最终会导致投资者放弃维权,继而对资本市场丧失信心。

  修订草案在投资者保护上已有明显进步。比如增加证券纠纷调解机制、完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等即是如此。根据草案,对于发行人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侵犯公司合法权益给公司造成损失的行为,国家设立的投资者保护机构持有该公司股份的,可以为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持股比例和持股期限不受公司法规定的限制。该规定客观上为中证中小投资者服务中心代表投资者维权扫清了制度上的障碍。

  个人以为,保护投资者的利益,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大幅提高违规成本;二是在诉讼制度方面下功夫。如股东代表诉讼,维护的是上市公司与全体股东的利益;但如果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或实控人的行为损害了投资者利益的,投资者其实是没有维权渠道的。

  其实,多元调解机制、股东代表诉讼等制度,虽然在保护投资者方面能够发挥一定作用,但还远远不够。个人以为,上海金融法院已经开始尝试的示范诉讼机制,以及证监会提出的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等,今后在投资者保护方面将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个人以为,在大幅提高违规成本的基础上,如果能够织就一张“多元调解机制+股东代表诉讼机制+示范诉讼机制+中国特色的证券集体诉讼制度”的保护网,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保护工作才会取得新的成效。在这方面,如果目前条件不成熟,也可在修订草案的相关条款上提前预留制度空间。(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