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闹剧频现,损害投资者利益,须进一步加大对问题公司退市力度

加入日期:2019-12-18 8:37:0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18 8:37:04讯:

  闹剧频现,损害投资者利益,须进一步加大对问题公司退市力度2019-12-18 07:40:21评论财经股票0
  獐子岛又摊上大事了,这一次还是因为扇贝。根据上市公司发布的公告,底播扇贝近期出现了大比例死亡,初步判断已构成重大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减值风险。据测算,涉及金额高达3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獐子岛亏损3403万元。这或许意味着,2019年度獐子岛将再次出现巨额亏损。

  2014年10月,獐子岛公告因北黄海遭到几十年一遇的异常冷水团导致扇贝绝收的事项。该事件也被市场调侃为“扇贝跑了”。受此影响,獐子岛2014年巨亏11.89亿元。2017年,又因为“扇贝饿死”的原因,獐子岛亏损7.23亿元。今年一季度,獐子岛业绩出现亏损,上市公司又将“责任”推给了扇贝。加上此次上演的“扇贝死亡”闹剧,扇贝前后四次为獐子岛“背锅”。

  獐子岛发布减值风险公告后,深交所迅速下发了问询函。要求獐子岛就采捕计划、此前信息披露是否真实、准确、完整,以及11月份才抽测的原因,是否符合公司内部规定等问题作出说明。不过,从以往的惯例看,问询函到底能够从獐子岛身上问出什么来,显然还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獐子岛由于其主营业务的特殊性,且由于主要产品为扇贝,像“扇贝跑了”、“扇贝饿死”、“扇贝死亡”等只能通过抽测的方式来确定,这实际上为市场监管带来了不小的难度。而且,獐子岛上演的一系列扇贝闹剧,到底真的如其所言,还是另有原因,其实都是值得怀疑的。

  由曾经的一家机构投资者追捧的上市公司,到如今投资者纷纷用脚投票,獐子岛前后出现的巨大变化,导致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没有任何赢家。从上市公司方面看,扇贝事件导致其声名狼藉,市值大幅缩水,市场形象一落千丈,且今后还存在退市的风险。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因股价大幅下跌,导致投资者亏损严重。从市场角度讲,獐子岛扇贝事件的出现,并非仅仅只是上市公司自身的问题,也反映出市场诚信缺失,信用不彰等方面的问题。

  证监会此后的立案调查,证明獐子岛是一家问题公司。证监会的调查表明,獐子岛披露的2016年年度报告、2017年年度报告涉嫌虚假记载;獐子岛披露的《关于2017年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结果的公告》同样涉嫌虚假记载;对2017年全年业绩与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的情况未及时进行披露。据此,证监会对上市公司及责任人员进行了处罚。

  如果说2014年“扇贝跑了”是偶然发生的话,那么獐子岛前后四次上演扇贝闹剧,毫无疑问再也不能看作是偶然事件了。虽然在獐子岛此次发生扇贝死亡事件后,该上市公司今后是否会退市成为市场议论的话题,但从目前来看,獐子岛离退市或许还有一段距离。

  但作为一家问题公司,市场上认为獐子岛应该退市的声音也不少见。不过,囿于目前退市机制的缺位,以及退市制度上的短板,强制獐子岛退市,并没有任何依据。

  随着监管部门对于上市公司退市制度的完善,近些年来上市公司退市已逐渐实现常态化,不仅退市的上市公司数量增多,退市原因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性。如诞生了欺诈发行第一股欣泰电气、重大信息披露违法第一股博元投资、非标退市第一股*ST烯碳、面值退市第一股中弘股份、涉及五大安全退市第一股*ST长生等。但即使如此,A股市场上仍然存在大量的或业绩长期亏损,或财务状况严重不良,或属于僵尸企业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客观上都应该将其扫地出门。

  而且,像獐子岛这样的问题公司,个人以为同样应该属于出清的对象。A股许多问题公司,既不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也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相反,问题公司往往导致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导致市场投机加剧,并放大了市场的投资风险。对于这样的公司,应该在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加大退市力度,以从整体上提升上市公司的质量。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