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用区块链思维改进证券监管

加入日期:2019-11-22 4:07:5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1-22 4:07:54讯:

  著名上市公司獐子岛又一次出现扇贝死亡或者逃跑事件。这个历史上曾经被称为“海上大寨”的上市公司多次因为无法战胜自然灾害饲养的扇贝经常死亡或者逃跑而引起投资者广泛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证券监管机构还是证券交易所都试图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的基本情况。坦率地说,这是一种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它既无法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发现问题的症结,同时也无法从会计资金流动角度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监督管理仍然采取“中央集权”监督管理模式,证券监管机构通过调查上市公司的基本信息,发现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股票交易不会损害外部投资者的利益。

  然而,无论是内幕交易还是操纵市场,都是资本经营问题而不是资产经营的问题。因此,如果试图通过调查资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发现资本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无疑是缘木求鱼。

  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非常特殊。如果用传统的资产经营管理模式来监督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活动,那么,不可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在茫茫的大海中,即使证券监管机构聘请专业第三方鉴定机构对上市公司的扇贝经营情况进行鉴定,也无法了解上市公司的真实情况。这是因为上市公司的商品只不过是资本经营的手段或者资本经营的“道具”,上市公司从事的是资本经营,而证券监管机构试图通过资产经营调查,了解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情况,证券监管机构当然不可能了解事实的真相。

  当然,证券监管机构“刺破公司的面纱”,了解上市公司的资产经营情况,有助于戳穿谎言,纠正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如果不了解资本经营的特点,那么,证券监管机构很难发现上市公司弄虚作假的秘密。

  资本经营是上市公司股权经营。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通过关联交易或者内幕交易,将上市公司资金从上市公司转移到相对人的手中。因此,对资本经营进行调查不能采取传统的中央集权模式,通过建立统一的资金监管机构,由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资金进行调查,发现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资本监管应当采用区块链思维方式,让上市公司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之间形成一种信息相互交叉监督的体制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上市公司造假现象。

  区块链的核心价值就在于去中心化。证券监管机构不可能了解上市公司所有经营状况,当然也不可能了解上市公司的资本运作情况,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有关询问只不过表明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披露的信息感到困惑,并不能说明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的信息充分掌握。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不能代替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也不能代表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情况,投资者不能把投资的希望寄托在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的身上,投资者必须充分意识到,能够体现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资本经营情况的是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而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就是一个区块链,投资者应当通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了解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及上市公司各环节之间的交易情况,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现上市公司资金流动的渠道,也才能了解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可能蕴藏的风险。

  区块链网络通过信息的传递,让上市公司投资者充分了解上市公司的内部情况。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都是上市公司的“外部监督者”,只有上市公司的股东才是上市公司区块链参加者。然而非常遗憾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绝大多数股东并不能真正控制上市公司,能够控制上市公司的是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之所以出现如此奇特的现象,就是因为在上市公司的内部出现了“内部人控制”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人和实际控制可以通过关联交易,牢牢地控制上市公司的经营,掌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情况,通过实际控制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从而达到内幕交易或者操纵市场价格的客观效果。各国证券法律普遍把内幕交易和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操纵行为区分开来,这样做的目的或许是为了更好地发现上市公司股票交易中存在的问题。但是,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实际控制人经营)与上市公司资产经营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证券监管机构对上市公司的资产经营进行监管,并不能解决上市公司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可能会通过各种投资机构进行复杂交易,并且将自己隐藏在复杂交易的背后,从而使上市公司的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无法了解事实的真相。

  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出路就在于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通过区块链网络技术,建立去中心化的监管模式,让上市公司的每笔交易都能追根溯源,让上市公司的资本经营始终处于透明状态。

  区块链的价值在于去中心化,但是,区块链的本质在于密码交易。换句话说,在每一个交易主体之间,存在者一个不为外人所知的交易密码,只有掌握交易密码,才能发现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或者上市公司操纵市场行为的秘密。各国证券监管机构总是千方百计地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交易密码,试图通过分析交易密码,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资本经营状况,进而了解上市公司的内幕交易、操纵市场行为以及关联交易中出现的问题。

  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应当具备区块链思维,掌握区块链网络技术,发现实际控制人交易密码,了解实际控制人交易的所有信息。如果只是从资金的流向入手,试图在浩如烟海的会计原始凭证中发现内幕交易、操纵市场和关联交易情况,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市场非法交易的问题。只有掌握区块链思维方法,并且运用区块链网络技术监督管理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减少或者杜绝我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内幕交易、关联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

  首先,证券监管机构应当改变传统的中央集权监管模式,充分利用区块链网络技术,对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进行有效的监管。证券监管机构和证券交易所可以助于大数据,确定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只要了解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情况,那么,就可以对他们进行编码,然后利用编码技术,在证券监管机构内部对“享有”编码的交易者资金流动和交易情况进行监督控制,一旦发现实际控制人通过特殊的方式进行交易,譬如通过暗号或者密码交易,那么,就可以立即发现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调查取证,在证据确凿情况下对实际控制人操纵市场或者内幕交易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

  事后处罚措施固然有效,但是,如果能够防患于未然,利用区块链网络技术,及时发现实际控制人的交易情况,那么,就可以防止中国资本市场出现大面积的非法交易情况,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内幕交易、关联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就会借助于区块链网络技术立即在证券监管机构的屏幕上反映出来,证券监管机构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有关情况,并且通过问询、调查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实际控制人的交易信息,必要的时候将违法行为人移交司法机关严厉惩罚。

  其次,区块链网络技术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发布、搜集、整理的技术,也是一个数据库管理的技术。区块链网络技术实际上是数据库信息准入、信息筛选、信息识别的技术。其核心价值就在于,如果出现了非密码交易,也就是出现异常交易,那么,整个区块链就会发生断裂,信息搜集系统就会立即对区块进行排查,及时发现有关异常信息,并且采取措施加以整合,确保不正常的信息或者虚假信息不会出现在区块链之中。

  证券监管机构应当认真研究区块链网络技术,通过分发密码或者在证券监管系统内部对实际控制人进行编码,利用大数据分析系统,及时了解被编码的实际控制人资金流向,了解实际控制人关联交易、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行为,及时发现违法现象,迅速作出处理,防止实际控制人的交易行为扰乱市场秩序,给外部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

  证券监管机构未雨绸缪,对于那些采购和销售环节资金难以控制的企业实行严格审批制度,支持他们在中小企业板块或者在地方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拒绝他们在全国性的证券交易所挂牌经营。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已经多次拒绝餐饮企业申请挂牌上市,拒绝批准资金无法监控企业成为上市公司,这说明我国证券监管机构已经具备了区块链的意识。但是,要想真正确保我国资本市场公平运行,还必须充分利用区块链网络技术,建设信息相互交叉印证的监管系统,借助于区块链网络随时发现证券违法交易现象,将违法行为人绳之以法。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