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1-21 6:19:33讯:
运行百日,十多家申报企业缘何止步?推行市场化发行定价,机构询价的结果为何会“一波三折”?整体向好的业绩表现中有哪些潜在风险?
2019年11月20日,“科技为擎·创赢未来”第一财经科创大会在北京召开。在会上,第一财经科创研究中心重磅发布《注册制平稳运行第一财经科创板百日运行全景报告》。报告立足于市场和企业的视角,全面覆盖科创板IPO的全流程,对企业申报、审核推进、定价发行、新股交易和持续监管环节做了详尽的数据统计与分析。
报告指出,在过去的百天里,科创板企业申报进入常态化,审核与注册工作高效推进,发行定价接受着市场的调节与约束;新股在上市后基本能够较快实现有效定价,板块成交额与换手率领跑A股,市场情绪更趋理性;配套制度不断完善并落地,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的成长性优势明显。但同时,科创板企业经营风险不确定性大,业绩表现分化明显,这也值得引起市场关注。
“报告中梳理了亏损企业的申报和审核情况,这在科创板推出之前是不敢想象的。在此前,这类亏损的医药生物企业至少还要培育五年才敢上市。”对于当天发布的科创板百日运行全景报告,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周海晨对其中的亏损企业上市印象深刻。
根据上述报告统计,2019年6月10日,泽璟制药成为第一家选择上市标准五(预计市值40亿元以上)的企业,公司2018年归母净利润亏损4.4亿元。此后的三个月里,先后又新增5家企业选用上市标准五进行申报。目前,泽璟生物已通过上市委审议,正在履行证监会注册环节。此外,过去连续三年亏损的在审企业累计已有9家,都处在不同的审核阶段。
多元化的上市标准,充分体现了科创板发行上市制度规则的包容性。自2019年7月22日至10月29日,科创板开市运行满100天,科创板受理申报企业数量累计达166家。伴随申报企业的审核进度推进,不同股权结构、特殊投票权、盈利模式有别的科创企业,其在A股的上市路径也更加明晰。
大幅回落的企业申报数量,也引起了市场的讨论和关注:科创板未来是否有充裕和可持续的供给?在梳理与统计之外,上述报告也指出,除了要通过体量和规模形成集聚效应,科创板更需要通过市场运行及配套制度,支持科创板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出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核心竞争优势明显的科创龙头。因此,配套制度是否合理有效、企业发展是否持续向好、市场环境是否健康稳定,都更值得关注。
此外,本轮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是以推行注册制试点为主线的系统性改革。科创板先行先试,新三板深改与创业板改革将改革推向新阶段。
目前,科创板下一步发展方向明确,将继续坚守科创定位,鼓励和支持“硬科技”企业。展望增量供给,科创板与创业板未来可能在发行上市条件、板块定位和准入门槛上有所区别,形成差异化的错位发展;这将有助于资本市场的内部层次更加丰富,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整体能力。而从当前新三板深改方案中的制度创新来看,新三板挂牌与科创板上市标准的理念相通、注册制的核心一脉相承;而转板机制等制度创新的突破力度超预期,这都为科创板的增量供给渠道增加了一种可能。
科创板的审核坚持以信息披露为核心,这个过程能更直观呈现注册制的改革方向、科创板的定位边界。同时,审核过程中所形成的标准和结果,影响着市场对板块的认识、对上市路径的选择安排;也是至关重要的“入口关”,是决定板块运行和市场发展的基础。
受明确的规则约束,审核的过程和周期可预期。运行百天,高效已经成为科创板注册制审核的鲜明特点。从审核问询回复的情况来看,9月中下旬的企业回复明显提速,推动交易所发行上市审核也全面加快。截至10月29日,上交所审结上会的企业累计达到106家,同期审结率64%。预计前期存量大量消化后,审结率会保持在更高水平。而到今年年底,目前在审的绝大多数企业应审结完毕,年底前可以提交注册的申报企业家数有望超过100家。
在证监会注册程序阶段,企业用时相差较大,但整体也伴随前端发行上市审核的提速而加快。注册批文下发的高峰期是今年7月,主要以首批上市企业为主,单月有20家通过注册审核。其次是10月,单月有16张注册批文下发。
科创板发行上市审核与注册环节,审核通过率较此前保持平稳,审核保持有序退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企业主动撤回申请和注册材料、上市委行使否决权、证监会不予注册等都有案例出现。分化的审核结果,有助于市场各方从不同方面加深对注册制审核的认识理解。
从目前实践情况来看,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是注册制审核的前提。从当前审核问询的情况来看,除了发行人自我评估、保荐人核查把关之外,交易所主要针对企业核心技术水平、先进性程度、研发投入等情况进行重点问询,其目标是让企业充分披露科创属性与核心技术竞争力等。在目前已终止和被否决的企业中,泰坦科技、木瓜移动、海天瑞声等,可能都是因此折戟。
符合发行上市条件,是发审机制的根本,也是科创板注册制下需要进行审核判断的环节。从否决企业的实践来看,同业竞争、独立持续经营能力、关联交易、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性、内控有效性等都是审核机构重点关注的领域。
坚持以信息披露要求为中心,科创板将此前诸多隐形上市门槛,转化落地通过信息披露去完成,以真实、准确、完整,和充分、一致、可理解的信披要求去约束。这也减少了审核判断的动作,进一步强化审核结果可预期。
就在11月19日,科创板申报企业祥生医疗公布了发行定价,最终确定的50.53元/股低于主承销商投价报告估值区间下限。这是科创板新股首次打破投价报告的估值区间。
在科创板市场化询价中,询价对象限定为基金公司等7类专业机构投资者,以此来提升定价约束和定价专业性。但截至运行百天,完成发行报价的51只新股中,机构有效报价的区间(有效报价上限~有效报价下限)曾出现明显收窄。
第一财经上述报告统计,首批上市的25家企业中,有效报价区间幅度的平均值为1.5元。但在首批之后,尤其进入10月之后,有效价格区间基本都收窄至0.1元之内。其中,长阳科技成为第一家询价区间幅度为0.01元的企业,即“多出一分钱就被剔除”。7月25日首批之后完成发行的26只新股,有效报价区间幅度平均值仅有0.14元。
但科创板发行定价,也在接受着来自市场的波动和约束。在此之前,由于科创板新股的“赚钱效应”、申购竞争加剧、市场对询价规则更为熟悉等影响,机构为提高“入围率”而依赖投价报告推算定价。但目前,新股供给正在全面提速增量,上市后走势整体有所回落,市场情绪更加理性。这都在影响一级市场机构报价的逻辑。
10月31日招股的卓越新能,其有效报价下限43元、上限46.77元,有效报价区间幅度为3.77元。是在安集科技之后,机构有效报价幅度最高的新股。11月6日,昊海生科在上市后6个交易日出现破发,上市仅两个交易日的久日新材也在同天出现破发。次日,容百科技破发。当前科创板新股的询价已经出现了分化,机构报价也更为谨慎。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