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A股“百点纠缠”?贺宛男:退市警报响起

加入日期:2019-11-2 8:50:0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1-2 8:50:03讯:

  导读:
  贺宛男:三季报收官四类退市公司警报响起
  李志林:A股为何长时间“百点纠缠”?

  刘柯:新股发行上市要兼顾市场承接力
  黄湘源:渝农商行逼近破发早有预兆
  郭施亮:白马股批量大跌都是业绩惹的祸?

  皮海洲:证券分析师为什么喜欢吹“牛”

  曹中铭:科创板还需严监管与控风险
  文兴:对标携程模式寻找A股好公司
  宋清辉:退市常态化才能助市场价值回归
  应健中:打新收益递减大盘快见底了
  陈立峰:年末选择医药股的几个思路
  桂浩明:3000点何以阻力重重

  贺宛男:三季报收官四类退市公司警报响起
  截止10月31日,沪深3700多家上市公司三季报已全部披露完毕。据东方财富网统计,今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公司累计实现营业收入35.83万亿元,同比增长9.58%,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万亿元,同比增长7.34%。但扣除金融类上市公司后盈利约下降3%。

  上市公司盈利两极分化加速。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双增公司不足半数,一方面,今年前三季共有57家上市公司营收破千亿,比去年同期多6家;而“上市公司营收百强榜”的百家上榜企业,合计营业收入21.44万亿元,占A股所有上市公司营收的59.84%。前三季“上市公司净利润百强榜”的百家上榜企业,合计实现净利润2.28万亿元,占比更高达71.47%。头部公司对市场盈利的贡献度进一步加强。

  另一方面,前三季亏损企业443家,比去年同期多出86家,合计亏损1150亿元,同比增长62%,均创历史新高。尾部企业的数量和亏损金额都在不断扩大。*ST信威(-158.58亿元)、乐视网(-101.94亿元)、*ST华业(-50.49亿元)分列亏损榜前三。

  稍稍分析一下净利润50强,除了工业富联(净利101.85亿、列第40位)和海康威视(净利80.77亿、列第47位)以外,不是金融地产就是家电酿酒,以及两桶油等重化工企业,几乎没有高科技企业入围。看来,头部企业的结构需要有大变化,否则A股很难跟上时代步伐,当然也不可能迎来大牛市。

  笔者最关心的是,在亏损企业家数和亏损金额均创新高之时,哪些公司会面临退市厄运。

  2018年11月出台的退市新规,新增和变更了七项退市条件。包括净资产为负;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年度审计报告为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公司暂停上市后未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年度报告;股票累计成交量过低(不适用于仅发行B股上市公司);股票成交价格连续低于面值(不适用于仅发行B股上市公司);连续受到交易所公开谴责。

  三季报数据显示,四类退市公司警报正在响起,需要引起投资人的高度关注。

  第一类,两年加三季亏损公司:包括*ST信威、乐视网坚瑞沃能、*ST凯迪、*ST猛狮、*ST南糖、盛运环保等公司,这些公司前三季亏损都在5亿元以上,年内只有一个季度很难扭亏,且大股东质押比多在90%以上,重组难度极大。特别是其中的创业板公司,根据创业板的退市规则,若创业板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便会直接触发退市机制,不会经历类似主板公司那样的ST、)*ST等漫长过程,投资者务必对上述个股保持谨慎,以防“踩雷”。

  第二类:两年加三季净资产为负数公司:包括*ST保千(每股净资产-1.38、-2.07、-2.20),*ST龙力(每股净资产-0.58、-5.4、-5.92),*ST皇台(每股净资产-0.8、-1.34、-1.42)。对这些每股亏损1-2元,甚至5元多的公司,短短一季很难转正。而根据有关退市规定,连续三年净资产为负,必须退市。

  第三类,全年营业收入低于1000万元的公司。*ST毅达去年和今年前三季营收均为0,中房股份营收38.8万元,*ST仰帆为695万元,香梨股份为666万元等,均可能因全年低于1000万元触发退市。

  第四类,股价低于面值公司。今年以来,已有中弘股份、*ST华信、*ST雏鹰、*ST印纪、*ST大控因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面值被退市。*ST神城也因20日低于面值,11月1日停牌一天,即将成为第六只面值退市股。目前,*ST华业已连续14个交易日股价低于面值,该公司又是巨亏+净资产为负的“双料货”,本周五收盘虽然勉强拉升涨3.26%,但纵然拉至面值之上,也难挽退市噩运,当初*ST大控不是声称高管增持,而硬拉到1元的吗?看看现在,已跌到0.38元了。

  此外,笔者注意到,A股还有*ST欧浦、*ST锐电、*ST鹏起、*ST庞大、*ST中安等多只股票在面值上下徘徊。而截至本周五,2元以下的已达64只,如果加上上述已面值退市的股票,则已超过70家,创下新高。有媒体曾统计,今年3-4月间,当上证指数攀上3000点之时,2元以下的低价股还不足20只,从不足20只增至70只,才用了半年时间,投资人切不可掉以轻心!(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A股为何长时间“百点纠缠”?
  本周A股各指数均收出周阳线,并且连续第三个月收出月阳线,但是阳线实体都很小。记得物理学上有个术语,叫“量子纠缠”。套用一下,中国股市今年也出现了“百点纠缠”。

  从今年1月4日2440点到4月8日3288点,A股发动春季行情之后,半年多来,A股的价值中枢在2930—2950点。以此为轴心,大盘一直在上下50点范围里窄幅波动,显现“百点纠缠”。这种“百点纠缠”,实在让投资者揪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新股“堰塞湖”封杀了3000点上方空间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股市与世界股市已联成一体。然而,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金融危机发源地美国的股市,早已征服了危机前的高点,在连续10年大牛市中,100多次创了历史新高;欧债危机发源地的欧洲各国股市,经济增长仅1%都不到,但也是连续10年大牛市;日本股市10年来也从6994点涨到24448点,涨了2.5倍;德、英、法、意等国股市纷纷创历史新高,表现非常强劲;包括印度、巴西、越南等新兴国家股市,K线图上,也是一派持续大牛市的繁荣景象。

  唯独40年经济年均增长9.8%,至今仍然保持6.2%增速,在全球经济一枝独秀的中国的股市,至今连金融危机前高点6124点的半山腰都过不去,13年前的3000点竟成了“铁顶”。

  3000点的指数恐高症,首先是受到新股扩容“堰塞湖”的压制。

  今年上半年仅发行64只新股,募资613亿,所以上半年的春季行情火爆,各指数的涨幅均达到35%—40%,堪称是一波中级牛市。但是,从下半年开始,新股扩容层层加码,A股就每况愈下了。7月发新股42只,募资505亿,一个月几乎相当上半年的融资额。8、9两月,由于新股需补上半年财务数据,发行放缓,约募资100多亿。到了10月份,新股扩容再次加速,募资346亿,仅渝农商行就募资100亿,占了三分之一。10月底,有11家公司发招股书,募资438亿。其中“大块头”浙商银行126亿,邮储银行280亿,京沪高铁也将发行。12月,根据上交所年底前科创板上市公司将达到80—100家的进度表,科创板又将批量上市。

  大小非减持对指数杀伤力巨大去年是小非解禁的高潮,今年到明年则是大非解禁的高潮。

  由于新股发行时,总盘4亿股以下的公司,上市时仅流通四分之一;四亿股以上的公司,上市时仅流通十分之一。也就是说,1—3年后,原来的1只新股将变成4只或10只新股。大小非解禁的市值,4倍或10倍当年新股募资额度。

  据数据宝统计,从11月到明年一季度,将有1541亿股大小非解禁,按现有股价,解禁市值高达1.9万亿。

  机构入市资金的增加守住了2900点底线
  10月31日,央行公布了境内外机构三季度持股中国股票的数据。国家队:持股市值4.35万亿,较半年报又增加了2300亿;公募基金:持股市值2.2万亿,较半年报增加了1156亿;保险资金:持股市值1.3182万亿,较半年报减少141亿;社保基金:持股市值1658亿,较半年报增加了130亿;养老基金:持股市值122亿,较半年报增加了3亿;券商:持股市值346亿,较半年报增加了21亿;QFII:持股市值1042亿,较半年报减少了74亿;境外机构和个人:持股市值17685.54亿,较去年底的11517.35亿增加了53.56%,创了历史新高。

  做一个加法,8大机构持有A股市值共8.18万亿,占流通市值45万亿的18.2%。

  一方面,无论是境内外机构原有的持仓市值,还是新增的持仓市值,绝大多数是上证50的大盘股和沪深300的中盘股,对上证50指数、沪深300指数和上证综指,具有举足轻重的稳定作用。

  另一方面,这9个月,外资新增的市值,比去年底增加的幅度较大,为53.56%,表明外资看好作为全球估值洼地的A股的后市。

  摆脱“百点纠缠”有赖于基本面改善
  那么如何才能摆脱指数的“百点纠缠”,使A股走向良性的慢牛轨道?

  首先,要像韩志国近日主张的那样,必须在股市的定位上纠偏。即在市场定位上,是以投资为主,还是融资为主?在监管定位上,是行政管制,还是由市场决定?在发展定位上,是注重市场规模,还是追求市场效率?在A股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股市情况下,监管层应该突出后者。

  其次,在化解新股扩容堰塞湖和大小非减持堰塞湖上,要广泛听取市场各方意见,坚持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应及时新老划断,以对新股股权结构改革(控股股东比例不得超过三分之一)为突破口,一劳永逸地杜绝新的大小非堰塞湖源源不断地产生。

  再次,给A股以休养生息、修复行情的机会。既然监管层一再强调目前A股是全球的估值洼地,很有投资价值,那就不应把外资放在引进中长期资金首位,而应采取各种措施,包括放缓扩容,尤其是排除周期性传统产业的大盘股上市,以便让国内广大居民的资金踊跃入市,来填补A股的估值洼地,为他们创造财富保值增值的机会。

  最后,还有赖于基本面和政策面的的改善。如中美贸易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各项经济指标止跌回升,上市公司业绩提高,自主可控核心技术的高科技股显示其高成长性,取消印花税和大幅降低券商交易税,建立严厉打假的各项制度等。(金.融.投.资.报.)
  
  


  刘柯:新股发行上市要兼顾市场承接力
  本周一A股在区块链带动下科技股出现了一波上涨,但这种激情很短暂,随后在部分绩优白马股业绩不如预期和新股密集发行且上市濒临破发的影响下逐步下行,周五虽略有反弹,但大部分个股的表现依旧十分低迷,特别是市场热点炒作的力度开始降温。

  现在A股处于一个比较敏感的时刻,不利因素似乎占据上风。首先是新股IPO加速,上周市场已经有所反应,大盘涨不动,但似乎还不至于大跌,甚至对邮储银行和京沪高铁这些巨无霸将上市都比较麻木,但本周渝农商行的表现打破了这个弱平衡。该股发行价比H股高两倍,上市首日机构就抛售的大盘银行股在三天时间就濒临破发;紧接着绩优白马股又来凑热闹,白云机场、博通集成、生益科技、天味食品、华润三九等纷纷暴跌,原因是三季报业绩不达预期。很多绩优白马股其实业绩还是在增长,但增速“打折”,所以市场纷纷用脚投票;第三个打击是区块链题材炒作急速降温,周一大面积涨停,周二开始分化,到了周四变成了大面积跌停。

  仔细分析这几个压制A股上涨的原因,还真不是那么轻松。首先是IPO,目前市场走势疲弱,此时邮储银行和京沪高铁这样的大盘股将上市,对二级市场的压力显而易见。在这种情况下,新股炒作激情骤然降温,渝农商行上市仅三天就濒临破发,然后带动主板新股也开始出现跌停,科创板的几只新股波动更剧烈,上市第一天表现平平,第二天就以20%以上的跌幅加速下跌。IPO一直是困扰A股的重要原因,本来扩大直接融资是资本市场发展应有之意,但至在筹码供应端扩容而没有相应资金承接,供求关系失衡,市场重心就会下移,不断下跌的市场又反过来会影响IPO。A股经历了几次这样的教训,这个问题不解决,A股始终难以走出泥潭。

  其次是机构对绩优白马股倒戈,这一是因为客观上绩优白马股业绩增速不理想,但从主观角度看依旧是对IPO扩容的一种情绪宣泄,再加上绩优白马股都是涨幅很大的品种,基金等机构获利丰厚,一旦下跌就是踩踏式抛售。其实,一个季度的业绩增速并不说明问题,在A股本身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下,绩优白马股依旧是不可或缺的优质核心资产,这些公司短期的下跌是黄金坑还是真摔尚难确定。从长远一点角度看,估值不高成长良好的绩优白马股依旧是市场投资的重点,所以对于绩优白马股的“业绩杀”不用过于担心,市场中长线的信心也不会因为这种短跌而消失。

  第三是题材概念股的炒作,这代表了市场短期资金的活跃度,区块链题材炒作从周一到周四短短四个交易日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行情,很多人还没反应过来就基本结束了,追高的投资者又套在了山顶上。其实这波区块链炒作本身就很勉强,虽然周一很多人认为区块链会带动科技股来一波行情,但区块链仅仅是底层技术,关键是应用端要有实质性的优质公司出现,区块链从技术角度看不及电子信息半导体和5G实在。但是,市场对区块链的炒作如此短暂,还是显露出信心不足的问题。如果市场信心略有恢复,出现一波仅次于PCB题材的炒作行情还是可期的,但过于担心IPO加速,过于担心绩优白马股业绩爆雷对心理上影响,从而出现了拉一波就撤退的情绪化操作。此外,区块链特别是数字货币概念前期已经炒了一波,老庄借机出货也很正常。

  从以上三个因素看,最关键的还是新股IPO,不知道渝农商行三天濒临破发会不会引起重视。一方面要扩大直接融资,注册制发行改革要推进,还要兼顾二级市场的承接力,而二级市场的资金不可能短期就能改观,吸引长线资金入市是一项长期任务,市场要形成良好生态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断改革,才能建成有活力、有韧性,健康发展的资本市场。

(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渝农商行逼近破发早有预兆
  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那种为了让上市公司多圈钱,为了让参与配售或跟投的机构多得利,人为拔高的虚高估值早晚会越来越没有市场。只有当新股不败神话破灭,并由此而形成上下一致的改革共识,市场才有可能充分唤醒投资者的风险意识。

  你有打新炒新的自由,我有用脚投票的自由。渝农商行一上市就接连开板、跌停,这种现象目前虽说不多见,不过,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至少不失为对那些过于迷恋打新炒新的人们所敲响的一记醒钟。

  渝农商行上市表现不尽人意,其实在其上市之前就已早有预兆。9月10日正式启动A股招股程序的渝农商行在最终确定发行价之后,不仅没有趁热打铁马上启动申购,反而宣布延后三周发行,原因在于此次发行价所对应的摊薄后市盈率高于行业最近一个月平均静态市盈率。可是,渝农商行在这三周的时间里仅仅只是连续发布风险提示,并没有采取调整发行价格的合理方法,以避免未来其估值向行业平均市盈率回归的风险。在某种意义上,其上市后的股价下跌给新股投资者所带来的损失,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渝农商行在招股路演期间,除了炫耀其所谓全国最大农商行的亮丽招牌之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其创下了今年多项资本市场纪录的所谓定价机制创新。可是,这种美其名曰市场化的定价机制创新究竟又是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基础之上的呢?对此,不妨归结为三大逻辑:其一,难以为继的高估值。渝农商行的发行价为7.36元,对应的发行市盈率为9.26倍,相比于同期全国货币金融服务行业近一个月的平均静态市盈率6.68倍,高出近四成。尽管作为渝农商行号称过万亿的总资产足以傲视群雄,在全国星罗棋布的农商行中堪称最大。可是,不容讳言的是,在其报表上所反映出来的业绩高增长却是靠高息差支撑起来的。今年上半年,渝农商行实现净利润58.4亿元,同比增长19.5%,净资产收益率15.7%,高出上市农商行近5个百分点,其上半年净息差率也高达2.35%,较上市银行平均水平高出0.17个百分点。其二,萝卜快了不洗泥的高扩张。截止6月末,渝农商行共有1775个网点,虽然说80%都服务于县城,却并不限于本地。经审计,去年渝农商行下属的13家分支机构中,至少6家控股农商行出现经营亏损,其中亏损最为严重的张家港农商行亏损了4549万元,全年亏损差不多已经接近期末净资产的50%。其三,有失理性的高溢价率。作为一家A+H股,渝农商行的AH股溢价率高达143.11%,在所有A+H银行股中高居首位。即使是位居第二的郑州银行,也要比它低四成还多。与渝农商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9.35元相比,其H股的股价仅为4.27港元。显然,摆在市场面前的,不是港股向A股靠拢,就是A股向港股靠拢。

  建立在新股不败预期基础之上的打新炒新赚钱效应,与其说是新股发行改革所带来的上市公司高成长回报,还不如说是审核制所带来的结果。渝农商行一上市就出现了向破发逼近的迹象,这充分说明,这种并不是靠真实的业绩和可靠的成长性所支撑起来的新股不败不过是带有泡沫的神话,并不是上市公司质量得以提升的真实反映,更不可能成为市场进步的标志。

  我们之所以只是说新股破发离我们也许不会太远了,是因为这不可能一个早上就会忽然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随着注册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那种为了让上市公司多圈钱,为了让参与配售或跟投的机构多得利,人为拔高的虚高估值早晚会越来越没有市场。一切在新股不败的维护中得到太多好处的人们尤其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以及那些和他们一起获利的机构当然也就更是乐见其成而不愿眼看着它就此而烟消云散,至于一些通过打新炒新似乎就能多挣了一点钱的普通投资者,哪怕是为了一点好不容易才到手的蝇头小利,又何尝会真正舍得与之挥手告别呢?然而,新股不败毕竟不是蜜糖,而是裹着蜜糖的砒霜。估值过高的新股再美,也不过是蛇蝎美人。它不仅扭曲了人们的价值观,而且影响了必须建立在利益公平基础上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正常发挥,可谓有百弊而无一利。

  投资者的用脚投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渝农商行的高估值泡沫游戏起到了拆穿西洋镜的作用,不过,这充其量也不过是小试牛刀而已,无论是对其刺破泡沫的主动性还是积极效果,至少在目前还不宜估计过高。在笔者看来,要想让投资者在挤压打新炒新泡沫方面这种小试牛刀的积极作用达到可复制可推广的程度,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市场发行制度的整体性的根本变革。也许,只有当新股不败神话这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能够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并由此而形成上下一致的改革共识,市场才有可能充分唤醒投资者的风险意识。同时,也只有更多的投资者能够对于打新炒新的风险较好地保持理性的警惕,积重难返的打新炒新顽习方才有可能在这种兄弟齐心其心其利断金的牛刀面前望风披靡。(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白马股批量大跌都是业绩惹的祸?
  过去十年时间内,A股白马股的身影有着不少的变化,但多年来真正为投资者带来持续有效投资回报率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却是寥寥无几。在经济转型的背景下,白马股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有着更强的探底回升韧性,将会影响到其核心投资价值。

  到了季报披露时间,往往属于上市公司公布业绩成绩单的关键时间点。与半年报及年报相比,虽然一季报与三季报的市场关注度略有逊色,但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其业绩增速如何,持续盈利能力如何,往往会影响到一家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进而影响到大资金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态度。由此一来,对于上市公司的季报业绩披露,还是具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与参考性。

  10月31日,当属A股市场三季报业绩披露收官的关键时间点。对于市场而言,比较关心的往往会是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业绩整体表现,而上市公司的业绩波动,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的投资价值。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今年三季报的业绩披露,却造成了一批白马股的接连下跌。在白马股价格大幅下跌的背后,却从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业绩表现的影响。从白云机场到多家有着白马股称号的上市公司,在近期股票价格大幅波动的背后,都几乎与业绩不符合市场预期等因素有关。值得警惕的是,对于白马股的下跌,并非简单小幅度调整,而是出现了单日大幅度下跌的走势。

  以白云机场为例,10月29日股价出现了跌停板的走势,而自10月10日高点调整以来,股价累计最大跌幅已经达到了20%以上。至于白云机场的三季报业绩,确实并不亮眼,净利润同比下降37.64%,营收同比增幅仅有0.51%。

  除此以外,对于天味食品、生益科技等一批白马股上市公司,同样遭到了股价大跌,而上市公司的业绩分歧也明显加剧,有时候业绩表现不如市场预期的亮眼,都可能成为股票价格大幅下跌的推动因素。除此以外,仍可能与同期的市场环境因素有关,若遇到低迷的市场环境,则市场可能存在“放大利空,缩小利好”的表现,业绩不及预期可能成为资金抛售的一个借口。

  近年来,A股白马股常有价格非理性下跌的现象。

  例如,曾经的白马股老板电器,曾于2018年1月份创出了反弹新高,但后因业绩不及预期,导致股票价格拐点的出现。从2018年1月份到2018年10月份,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老板电器的股价就出现了50%以上的跌幅,至今尚未有效走出大底部区域。

  同样曾属于A股白马股的欧菲光,曾经在过去几年的时间内,业绩表现比较亮眼,反映在股票市场上,则是股价与业绩齐飞。但是,在股票价格创出新高后,业绩疲软却导致股票价格骤然下行。纵观这两年欧菲光的业绩数据,2018年录得每股收益为-0.1934元,而在2019年三季报,欧菲光净利润却出现了86.88%的降幅,而近年来的股价表现,却起到了晴雨表的功能。

  白马股,言下之意,即长期处于业绩优良的状态,且可为投资者带来持续可观的投资回报率的上市公司。例如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上市公司,基本上呈现出股价与业绩齐飞的状态。有时候,股票价格早已创出了历史新高,但上市公司相应的估值却越来越便宜,这也是A股白马股不可取代的投资魅力。

  但是,多年来可以经受起市场考验的白马股,其实数量并不多。过去十年时间内,A股白马股的身影也有着不少的变化,但多年来真正为投资者带来持续有效投资回报率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却是寥寥无几。

  股票价格与业绩齐飞,固然有利于巩固白马股上市公司的市场地位。但是,对于市场而言,难免会存在一些被错杀的白马股上市公司。有时候,对于一些白马股上市公司而言,在其业绩不及预期的背后,或许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原因。但是,在经济增速下行以及经济转型的背景下,恰恰考验到这类上市公司自身的抗风险能力。经历过业绩回撤的表现后,白马股上市公司的业绩可否有着更强的探底回升韧性,将会影响到白马股的核心投资价值。

  对于一些老牌白马股上市公司而言,在经济环境不佳的背景下,这类公司同样出现了业绩不达标乃至业绩下滑的问题。但是,在上市公司经历了阶段性业绩下滑的过程之后,却很快呈现出业绩回升的趋势,且业绩增速能力明显高于之前的增幅水平。由此可见,对于一家上市公司来说,其业绩增速多少,并非市场最关心的因素。与之相比,对于业绩下滑后的业绩回升弹性以及业绩探底回升高度,将会反映出上市公司自身的核心价值,对于业绩回升力度较强,触底回升能力强劲的白马股上市公司,反而会是大资金更偏爱的对象。(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证券分析师为什么喜欢吹“牛”
  投资者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性以及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不要被证券分析师牵着鼻子走。毕竟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吹“牛”是没有成本的,吹错了也就错了,反正没有什么损失。但投资者则不同,投资是有成本的,如果投资错了,投资者是要付出代价的。

  “牛市来了”,“股市在走慢牛行情”,“股市迎来了十年牛市”,“中国股市正处在百年牛市初期”,不论股市上涨,还是股市下跌,市场上始终都充斥着这种吹“牛”的声音,而且这些声音不少是证券分析师吹出来的。

  而在吹“牛”声中,上证指数从6000点跌到了1664点;从5000点跌到了2638点;从3587点跌到了2440点。到目前上证指数还在3000点下方挣扎。实际上,按照某些证券分析师的说法,牛市其实早就来了,何须到如今还在一次次呐喊“牛市来了”呢?因此,把这些“牛市论”连接到一起来看,一些证券分析师们被打脸是很明显的。

  但这种打脸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是很正常的,相反不被打脸的分析师才是不正常的,也是罕见的。毕竟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脸皮厚是最基本的特质,如果脸皮薄的话,是不适合做证券分析师的,这就像网红一样。更何况有的证券分析师本身就是网红,还有不少证券分析师也希望成为网红,因此,谁也不会拿打脸当一回事,虽然被一次次打脸,但“牛”还得照吹不误。

  那么,证券分析师为什么喜欢吹“牛”呢?可以说,证券分析师吹“牛”是一种职业行为,它甚至是证券分析师的生存之道。

  就A股市场来说,基本上是一个单边市,投资者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哪怕是发展到现在,市场做空机制仍然不健全,广大散户仍然只有做多才能赚钱。因此,在这样一个单边市里,投资者最愿意听到的就是唱多的声音。而吹“牛”正好可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这种需求。虽然中国股市一直以来牛短熊长,但唱多市场的声音总还是受欢迎的。而唱空市场的声音基本上是受排斥的,哪怕唱空市场的声音是正确的,那也会被市场称为是“乌鸦嘴”。更何况在A股市场,唱空市场的声音有时还会招来莫须有的打压,认为唱空股市就是唱空中国经济,这顶帽子也是证券分析师们所戴不起的。所以,证券分析师们自然会选择唱多市场,选择吹“牛”。

  就股市的运行规律来说,长期吹“牛”总会有吹对的时候。毕竟股市总是有涨有跌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股市只跌不涨,也没有任何一个股市只涨不跌,无非是涨跌周期的时间长短而已。既然如此,长期坚持吹“牛”自然会有吹对的那一天。而只要有一回吹“牛”吹对了,真的吹来了牛市,那么证券分析师就可以扬眉吐气了,至于以前吹“牛”长期吹错,也就没有人会来计较了。

  并且从利益关系来说,证券分析师也必须吹“牛”。一方面吹“牛”利于新股发行。毕竟新股发行是A股市场的首要任务,而要新股发行顺利进行,就必须提振市场信心,因此,吹“牛”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唱空市场,让投资者信心缺失,股市陷入低迷,这显然不利于新股发行。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券商与证券分析师自身的利益需要,证券分析师也需要吹“牛”。毕竟券商本身也有自营业务,也有经纪业务,甚至还有理财产品,如果唱空的话,显然不利于券商业务的开展。同时证券分析师本身处于卖方市场,他们要把自己的研报卖出去,也必须吹“牛”,要代表买方如基金等投资机构的利益,不然,投资基金等机构也不会购买证券分析师们的服务。而作为基金来说,要保证基金的顺利发行,当然也需要证券分析师们来吹“牛”。

  因此,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吹“牛”是一种常态,而唱“空”通常只是偶然事件。所以,投资者对于证券分析师的吹“牛”要理性对待。毕竟证券分析师的吹“牛”是一种职业行为,并不代表牛市真的来了。因此,投资者置身股市之中,一定要有自己的理性以及自己对市场的判断,不要被证券分析师牵着鼻子走。毕竟对于证券分析师来说,吹“牛”是没有成本的,吹错了也就错了,反正没有什么损失。但投资者则不同,投资是有成本的,如果投资错了,投资者是要付出代价的。这就是投资者与证券分析师最大的不同。也正因为这种不同,所以,证券分析师总会乐观地对待市场,而投资者则必要慎重地对待市场。套用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让证券分析师们吹去吧。(金.融.投.资.报.)
  



  曹中铭:科创板还需严监管与控风险
  7月22日,肩负中国资本市场改革“试验田”重任的科创板开市。10月29日,是科创板满百天的日子。设立科创板,证监会曾提出“高标准、稳起步、严监管、控风险”的基本要求,在目前看来,科创板的“高标准”已得到体现,“稳起步”的要求已经达到。对科创板而言,今后还需做到“严监管”与“控风险”。

  客观地说,在科创板开市的最初阶段,受到市场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市场对科创板似乎已经不那么“感冒”了。这既与科创板热度已过有关,也与市场对科创板已产生审美疲劳有关。事实上,类似的现象在中小板、创业板都发生过,并不值得大惊小怪。

  时间往往是最好的检验剂。虽然科创板开市至今只有百天的时间,但科创板所暴露出的多个方面的问题,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笔者认为,科创板在三个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需引起格外重视。

  根据《关于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科创板股票实行市场化发行,其新股发行价格、规模、节奏等主要通过市场化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科创板新股发行,首先需要通过上交所上市委的审议,在证监会同意注册之后,才可以启动发行程序。从挂牌的科创板新股看,截至10月29日,科创板挂牌公司36家。这意味着,除了首批挂牌的25家公司外,7月22日之后上市新股11家,平均每个月上市4家,每周挂牌1家新股,这样的速度显然不会对市场形成压力。从发行家数来看,8、9两个月份分别仅有1家、5家公司发行。但进入10月份后,当月已安排发行家数已达17家,其中10月25日一天就有多达7家科创板公司完成发行,为科创板开市以来发行家数最多的一天。从数据看,科创板新股发行呈现出加速态势。科创板新股发行呈现出严重的高低不一现象。科创板实行的是市场化发行,但从目前的结果看,市场化发行或徒有其名。笔者认为,这是科创板新股发行需要改进之处。

  另一方面,科创板的高溢价现象同样值得关注。科创板的高溢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发行价格高企。由于不再有23倍发行市盈率红线,导致科创板新股高价发行成为常态。首批25家公司中,最高发行市盈率达到170倍,确实令人咋舌。科创板的新股发行,让曾经久别市场的“三高”发行再次出现。对于科创板公司而言,由于需要资金的不断投入,“三高”发行的高超募或有其有利的一面,但“三高”发行成为常态,其实并不利于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其二,个股高溢价。目前科创板股价较发行价格涨幅超过100%的比比皆是,超过200%的也不少见即是最好的证明。

  科创板高溢价产生的后遗症也开始在市场上凸显。如科创板首批25家公司都曾遭到市场爆炒,但资金高举高打的结果,必然导致股价虚高。虚高的股价,又必然会有一个价值回归过程。截至10月25日,36家科创板公司中,多达28家公司股价较上市首日收盘价出现下跌,跌幅超过10%的有26家,其中5家公司股价跌幅超过40%,晶晨股份的回撤幅度甚至高达57.66%。科创板的投资风险由此可见一斑。

  笔者认为,对于科创板所存在的问题,要尽量让市场的归市场。当然,对于科创板炒作中存在的诸如操纵市场等违规违法行为,监管部门更要进行严惩。(金.融.投.资.报.)

  


  文兴:对标携程模式寻找A股好公司
  11月1日是美国万圣节,看到朋友圈在美生活的朋友发的视频和照片,想起去年我在夏威夷经历的万圣节之夜,时间真的过得很快。这不,我们出行常用的旅行工具——携程,也刚刚庆祝了自己的20周年纪念日。不经意间,携程竟然20年了!

  我喜欢旅行,喜欢看看与我们不同的人们和地方,自然会与携程这样的旅行工具和平台打交道。想想看,一边看着股市行情,一边翻看着携程的网页,异国景色他国风光,把波动行情中赚到的钱花在携程网上介绍的地方,内心真的感谢自己从事的工作。看行情看携程当然也看别的,自己也在各种看中喜欢上了携程。

  我特别赞同携程创始人梁建章在公司20周年庆典上说的一段话:旅游就是世界上最好的行业。旅游是一个唯一用物质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看所有行业,“衣食住”显然是物质的需求,而不是精神的需求。还有一些行业,比如娱乐行业、游戏行业,可能是用虚拟的方式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用物质的方式满足精神需求,唯一一个用物质满足精神需求的行业是旅游行业。

  我研究股市多年,发现企业越是与人们日常需求相关就越容易出好公司。最近有个段子说得有点意思:凡买了猪肉股票的,就能吃得起猪肉;买了茅台股票的,就能喝上茅台。初听段子觉得别扭,可是看看猪肉股价的走势,看看茅台股票的K线,只能默默点头同意段子的说法。

  其实,在携程股票上也是类似的道理。你喜欢出游,需要买机票吧?上携程下单。需要住酒店吧,携程上有。到了伦敦想坐坐伦敦眼(摩天轮),携程上也能买门票。没有理由不买它的股票吧?

  更何况旅游是对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甚至于对全球的经济来说是特别重要的一个行业。人们都会赞同的一个观点,就是旅游对于促进交流、减少误解、加强理解、促进和平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对于减少贫富差距也是非常有帮助的。现在世界上全球经济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贫富差距的加剧,创新集中在直接某几个创新的核心地区,其他地方其实没有力量跟这些核心地区进行竞争,只能做资源型的行业,包括农业、矿产,包括低端的制造业。

  而携程20年走过的路,对我们当下的选股也是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你是否同意这样的看法呢?物质的需求会饱和,人们不会买更多的汽车家电,因为它到了一定程度就饱和了。真正不饱和的、长期增长的就是精神需求行业,用物质来满足精神行业只有旅游行业。携程的新战略就是G2战略。第一个G是全球化,第二个G是高品质。携程想在三年内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旅游企业,五年内成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公司,十年内成为最具价值、最受尊敬的在线旅游企业。那么,在我们国内投资者能投资的A股市场中,有没有与携程类似思路的上市公司呢?回答是有的,而且不是一家,是一批!携程的20年给笔者很大的启发,今天就先给大家介绍一家。

  刚发布三季报的石基信息就其中之一。它的国际化和平台化与携程极为相似。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4.37亿,同比增长22.43%;实现归母净利润3.22亿,同比增长1.83%;扣非净利润3.13亿,同比增长6.66%。业绩稳健成长,转型投入期影响利润表现。第三季度公司营收9.20亿,同比增长25.27%;归母净利润1.13亿,同比增长1.29%;扣非净利润1.1亿,增长5.71%。费用方面,受公司业务转型扩张期及海信智能并表影响,三季度费用表现有所提升,销售费用率同比提升至10.90%,研发费用率同比提升至9.66%,管理费用率同比提升至19.59%。笔者认为,公司海外业务正处于高速扩张期,面临云PMS及POS等产品研发持续投入、海外渠道扩张及人员招聘等压力是转型必经阶段,伴随公司SaaS业务规模放量,利润表现将稳步回升。

  国际化加速,云POS实现突破。2019年公司继续在海外加大投入,石基美国陆续收购Touchpeak60%股权,收购ICEPortal100%股权;石基新加坡收购quickcheck100%股权。同时,公司依托在云POS领域的技术实力,在国际酒店集团的云化软件选型中顺利进入半岛、凯悦、洲际、马可波罗等顶级酒店技术标准,上半年云POS酒店+餐饮客户数已突破千家。我们认为,酒店云化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公司一方面通过外延积攒技术及渠道,另一方面云POS的突破能够为公司在酒店集团积攒良好声誉,为未来云PMS渗透夯实基础。

  平台化战略持续推进,直连业务持续增长。公司依托在酒店、餐饮及零售行业的优势地位,打通信息系统与客户预定渠道。目前在酒店行业内渠道超过150个,直连产量超过410万间夜,同时支付业务交易总额超过735亿元,公司预定及支付平台均保持快速增长。

  最近公司的海外人员变化也引起笔者的兴趣。因为这对全球化业务拓展有积极意义。根据公司官网信息,历任MICROS酒店业务高级副总裁和Oracle北美酒店娱乐业(方案)高级副总裁的DanBell正式加入石基信息出任高级副总裁,负责石基美国相关业务。Micros是酒店管理系统的行业先驱,美国也是石基信息新一代云PMS主攻的国际高端连锁酒店集团总部集中地,这一人事变动对石基后续海外业务扩展有积极意义。公司酒店业务的全球化发展前景值得期待,目前产品就位、人员就位,期待市场推广方面获得突破。

  有国际化视野也有国际化的能力,携程的20年,让笔者看到了A股好企业。(金.融.投.资.报.)
  


  宋清辉:退市常态化才能助市场价值回归
  作为年内最后一次业绩披露,三季报往往被看做是公司年终业绩的一次预演,业绩翻番的公司随着上行的股价将更进一步,业绩欠佳的则会面临被“降级”的风险。10月9日晚间,安纳达率先披露了A股两市首份三季报,第一个拉开了2019年股市三季报行情的序幕。从A股市场过往的风格来看,越早披露财报的上市公司,可能越容易被二级市场盯上。不过,投资者不要盲目跟风,还是应该将目光转向成绩优异的相关个股,而不是披露财报名次抢先的个股。例如打头阵的安纳达,交出的三季报成绩单难以令人满意,其在报告期内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同比下降逾四成。

  在笔者看来,随着上市公司三季报业绩预告的披露,市场目光也转向发展前景好且业绩预喜的公司,业绩预喜股有望站上风口。国盛证券在研报中指出,聚焦业绩确定性个股,市场情绪短期扰动下,业绩好才是硬道理。笔者认为,估值和业绩增长相匹配的标的是投资者选股的法宝。从短期热点方向来看,题材、碰上时机概念股等,也可以适时逢低建仓。除此之外,投资者应尽量避开那些玩数字游戏的伪业绩股。很多上市公司此前业绩亏损或者盈利规模较低,此后通过卖资产等方式扭转亏损局面,不过这种公司业绩增长并不是真实的,甚至可以将其归于垃圾股行列。

  在价值投资逐步成为市场主流的背景下,未来垃圾股会逐渐被多数中小投资者抛弃,而分红尤其是现金分红会被看做是上市公司注重价值,回馈投资者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投资者的青睐。作为A股价值投资的一个重要基石,现金分红不得不提及。但是与此同时,为何有的“铁公鸡”却一毛不拔?笔者认为,上市公司长期不分红的原因不外乎“没有钱”或者“用于弥补亏损”等。但从投资者角度而言,短期不分红的A股上市公司无疑会降低投资者热情,而对于长期不分红的上市公司来说,一方面会使得投资者逐渐远离,另一方面则会令品牌形象受损。长期而言,显然得不偿失。

  在价值投资方面,相较于国内投资者谨慎投资A股,具有较长投资期限、崇尚价值投资理念的外资一直在大量买入A股。对于外资近年来持续流入内地资本市场的现象,笔者认为,外资加码布局A股有其自身考量,一方面目前A股估值正处于历史低点区域,中长期投资价值显现,从而吸引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参与;另一方面也是外资持续看好中国经济的表现,这是内在动力。从长远看,外资流入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将带来深远影响,或将逐渐改变A股的投资习惯,开始注重价值投资。

  纵观当下的A股市场,投机氛围仍然十分严重。一些投机者频繁地在证券市场上进出,买低卖高,不求股票分红,只求从股票价格差价中获利。与此同时,当前市场上,仍有不少扣非后连续超过三年亏损的上市公司,这些仍旧不退市的问题公司的存在,已经严重扭曲整个A股估值体系,从而导致股价失真,几乎丧失资源配置功能。不管是新兴市场还是成熟市场,通过严格的退市制度实现股票供求均衡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同时,作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之一,虽然退市制度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突破,但要真正对造假行为产生威慑作用,还有待加大违法成本。加强退市执法力度是大势所趋,有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而且对于规范市场管理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A股市场监管趋严,可以预见的是,未来A股中的“不死鸟”将会越来越少,退市将成为常态。退市制度作为资本市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制度,严格执行退市制度对于推动资本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的形成具有重大意义,不但能够使资本市场得以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而且还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并从源头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切身利益。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市场化改革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也是证券市场推进注册制改革的重要配套制度安排。改革完善退市制度虽然重要,但发挥退市制度的功能作用,更要在监管实践中确保退市制度的严格遵守和执行。(金.融.投.资.报.)
  


  应健中:打新收益递减大盘快见底了
  IPO全方位提速了,新股长期不败,发行时中签率低到如同中彩票,偌大的股民队伍抢食着新股筹码,上市后恶炒一把,各路人马都想在一级市场分享饕餮大餐。拿到低价筹码的机构大块吃肉,有幸中签者啃点骨头,二级市场敢去赌一把的有点汤喝已经不错了,稍不留神便被砍一刀......这几年,股市二级市场疲弱不堪,一级市场欣欣向荣,市场始终显现出新股供不应求的虚幻景象,于是,你们不是抢着要股票吗?那就大量供应,要多少有多少。

  然而,市场规律使然,一、二级市场的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状态,最终还是要回到理性的轨道上来。近期新股明显退潮,新股不败神话阶段性破灭了。

  首先,银行新股面临破发。本周上市的渝农商行,上市第一个涨停(44%)仅停留一小时就抛压汹涌,中一签挣个两千元属于高手,第二天即封跌停板。本周四盘中,渝农商行股价最低达到7.66元,离7.36元的发行价仅一步之遥。这一效应还将影响接下来发行的浙商银行和邮储银行。

  其次,银行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发行意在“圈钱”。上周是IPO发行的最高峰值,计划一周发行17只股票,其中包括浙商银行。当时二级市场大幅震荡,而浙商银行突然宣布延期3周定于11月14日发行,这一信息立马被解读为重大利好,这市场真的把人跌傻了,连IPO基本规则都忘了。浙商银行计划发行价为4.94元,发行市盈率为9.39倍,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6.91倍。按规则,高于行业平均市盈率的,要进行“风险提示”,延缓3周发行,这被市场解读为利好信息,真有点莫名其妙。按这一规则,列入下周四发行的邮储银行延缓3周也是大概率事件,也许下周又被市场解读为利好了。

  再次,科创板新股盈利空间开始缩小。本周四科创板新股杰普特光电上市,发行价43.86元,开盘价56.10元,有幸中一签,能赚6000多元。从科创板第一批股票中最高中一签赚10万元到如今赚6000元,可看出财富效应也在递减,不过有赚已经很好啦,那些参与恶炒科创板的人,已经输得一塌糊涂了。比较典型的是晶晨股份,当初上市开盘价136元,最高价166元,如今跌到最低55元左右,股价只剩零头。

  股市一级市场也潮起潮落,按惯例一波IPO高潮要延缓好几年,当下新股仍然还处于盈利阶段,新股较高的发行速度还会保持一段时间,而发行主流分两路:科创板和接下来面临注册制改革的创业板,这是一股主流;在主板市场中,中小银行将是另一股主流。不过,炒新股的主力开始节节败退,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投资者对一级市场可能面临的风险也要有风险意识,等到一级市场也无利可图之时,市场的真正底部也差不多要到了。

  


  陈立峰:年末选择医药股的几个思路
  最近一段时间,市场的表现总体上还是挺给力,特别是一些医药类个股,不断轮番冲击新高。那么,2019年马上就要过完了,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我们在投资医药股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选择投资标的呢?这显然也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

  从市场走势来看,三季报行情已启动,估值切换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医药板块的行情也已展开。不管是已发布预告的绩优公司,还是预期业绩向好的公司,在最近一段时间表现都不错。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近一半的医药类公司利润增速有望达到20%以上,大部分公司延续了稳健增长趋势,形成这种格局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头部公司的优势效应。在集采推广、鼓励创新的背景下,头部企业的集中度与竞争优势日益明显,上市公司作为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增速有望持续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笔者一直认为,上市公司是行业内的优质资产,肯定要比行业平均水平好一些,而且一些龙头企业甚至会高过行业平均增速好几倍。

  二是政策利好。这其中既包括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强度一般较大),也包括从4月1日开始的增值税下调。对于医药这类终端产品定价稳定,毛利润率明显大于净利润的行业而言,减税的弹性是较大的。根据笔者测算,很多企业能达到5%左右的利润弹性,这一弹性可以延续到2020年一季度;也就是说,由于增值税的变化,会导致医药企业利润大幅增加。

  三是基数效应。2018年一季度,由于流感疫情和原料药涨价,导致了高基数,根据统计,2018年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达到36%,但随后逐步走低,2019年的同比利润增速有望持续走高。

  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导致今年医药公司利润增速普遍有越来越好的迹象。这样的变化,对投资者来说当然是最希望看到的,而市场的反应也是节节上涨。考虑到医药本身是一个业绩驱动型的行业,笔者认为,在三季报行情中,只要是优质医药类公司,都可以将其纳入选择范围,然后按照头部企业的标准再去精挑细选。(金.融.投.资.报.)
  


  桂浩明:3000点何以阻力重重
  刚刚过去的10月份,上证综合指数曾经冲击过3000点。那是在10月14日,股指盘中摸高到3026点,收盘也在3000点之上。而随后的两个交易日盘中也一度走高到3000点之上,但收盘都在该点位之下。但自此以后,大盘似乎就与3000点无缘了,即便是在区块链炒作进入高潮的10月28日,大盘也仅上摸2980点;到月底时,股指已回落到2930点下方,距离3000点又有了2%以上的差距。3000点的得而复失,尤其是久攻不下对人气的打击不小,成为多头恶梦般的存在。而作为理性的投资者,也确实不能不认真去想一个问题:3000点为何阻力重重?

  其实,在很大程度上,3000点作为一个整数关口,更多的是具有象征意义。而在此刻,它实际上是成为了股市是弱势调整还是强势上行的一个重要分界线。虽然3000点成为分界线是偶然的,也未必精确,但毕竟近几年市场在此反复拉锯,客观上让很多投资者都认可了它所具备的某种代表意义;换言之,它对于多空双方来说,都具有重要的心理提示意义。

  应该承认,时下股市冲击3000点失败,在某种程度上与宏观经济有一定的关系。今年前三个季度,GDP增速分别是6.4%、6.2%和6.0%。尽管说在世界各主要经济体中,这还是一个很高的增速,但其放缓的特征也是明显的,或者说经济下行压力仍然很大。显然,这样的宏观面是难以支持股市展开大级别上涨行情的,也就是无法形成牛市所需要的经济环境。这样一来,股市大盘只能是以区间震荡为基本特征。如果说在上半年,3200点是震荡区间的上沿,那么到了下半年,随着经济增速的继续放缓,3000点成了震荡区间的上沿。特别是因为通胀明显抬高,市场利率很难下移,这就使得经济活动的政策空间调整余地被压缩,市场所期望的降息等政策自然也就难以推出。应该说下半年货币投放不算少,社会融资规模也在往上走,但对经济的影响十分有限。在此背景下,股市走势自然变得艰难。

  另外,如同很多投资者都感觉到的,最近一个阶段,新股发行节奏明显加快,特别是进入10月份以后,不但科创板批量发行,主板、创业板新股也络绎不绝,而且还有一些筹资规模超百亿的新股排队登场,可转债也呈现出密集发行态势;而与此同时,并没有形成实质性的增量资金入场的格局,保险、社保等资金入市规模仍然很低。一些机构拿了下属的控股公司股票认购ETF,看上去是增加了指数基金的份额,但实际上却是在进行变相减持。尽管MSCI调高了中国A股的纳入因子,从盘面上看“北向资金”是在不断流入,但考虑到“南向资金”的运行状况,两者对冲以后也就没有什么净流入了。扩容是必须的,但在资金面如此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持续加快扩容就必然使得大盘面临更大的压力,股指在3000点大关面前止步不前,与供求关系的失衡也是有关的。

  从市场角度来说,现在大蓝筹以及所谓的“核心资产”,经过几轮炒作后价格已经不低,在市场没有整体提高估值中枢的前提下,它们的进一步上涨空间已经不大。而各种题材股由于各自的成熟度普遍不高,所以要形成持续的炒作也非易事。而题材股的此起彼伏看上去虽然很热闹,但却无法对指数的上涨作出什么贡献。于是,也就有了3000点大关之前的反复拉锯,突破变得很困难。

  现在距离年底只有两个月时间了,很多投资者希望在这段时间里行情能够有所作为,指数能突破3000点,进入到年度高位区。如果能够这样,当然是令人欣喜的。但结合以上所分析的几个方面来看,年底前大盘再度上试3000点还是存在某种可能的,但要站稳3000点,并进一步向上拓展,则未必现实。(桂浩明,市场资深人士)(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