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资本市场退市制度进一步完善,A股“退市难”的曾经正在逐渐远去。
11月12日收盘,*ST华业(行情600240,诊股)股价跌停,报0.86元/股。这已是公司股价连续20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面值,按照规定,其面临终止上市。由此,*ST华业或成为第7只面值退市股。
推动面值退向重组退转变
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上市公司退市方式越来越多样化,是市场进步的表现。A股出现面值退市股,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首先,面值退市股的基本面较差;其次,当前市场生态发生很大变化,壳资源已经大大贬值;其三,市场投资理念与投资方向的变化,是面值退市股产生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政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后,绩差股回归基本面后股价下跌就难以避免,跌破面值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发生了。这几年,价值投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人接受。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随着今年退市制度改革,面值退市的公司数量增加,是市场的选择。资金越来越认识到,好的公司才能够有长期的投资机会,而垃圾股会越来越被资金所抛弃。长此以往,可以畅通A股一个重要的退出渠道,进一步推动公司的优胜劣汰,完成市场自我净化。
值得关注的是,并购重组同样是上市公司重要的退市渠道。10月18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的决定》,允许符合国家战略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相关资产在创业板重组上市。
“实际上,在部分成熟资本市场中,相当比例的上市公司是通过并购重组退出的,这既是市场化退市的理性选择,也是实现产业整合的重要渠道。当前,经济转型的大背景必将催生行业整合,从而达到优化资产配置、扩大企业规模、调整产能结构、完成战略转型等目的,进而实现产业,并购重组已经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面临的生存常态。“朱振鑫如是说。
在李湛看来,重组退是依法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退出,其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退市监管制度,畅通市场主体的退市渠道。同时,重组退可以使得市场主体退出渠道进一步畅通,有利于经济转型和引导资源,为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起到了有力支撑。
退市常态化逐渐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年内A股已强制退市公司数量共7家,相比2018年A股市场退市公司数量来看,今年退市公司数量已经增长133%。
在李湛看来,退市新规实施后,退市股数量增长,也侧面反映出监管部门对于那些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的公司绝不手软,严格执行退市,进一步减少劣质股票对直接融资资源的占比。另一方面,随着资本市场重大改革的推进,资本市场生态的逐渐变化,市场各方对完善退市制度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将推动退市制度的完善和监管力度的加强。
朱振鑫认为,坚持增量和存量并重,把好市场入口和出口两道关,以增量带动存量,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退市常态化也折射出市场正走向成熟。投资者“用脚投票”逐渐转变过去投机为主的市场氛围,基本面良好的上市公司受市场追捧,绩差股越来越边缘化、甚至面临面值退市的风险。市公司退出制度逐步完善,A股市场出口逐步优化与通畅,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多元化的退出渠道和较为稳定的退市实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