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亏钱也上市!这家创媒巨头IPO在即烧钱速度飙升背后有经纬中国、招商局创投等一大批机构

加入日期:2019-10-29 21:04:3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0-29 21:04:31讯:

  36氪美股上市在即!

  今日凌晨,36氪传媒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提交了新的美股招股书,计划于11月7日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正式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KRKR”。

  此次美股IPO,36氪(36Kr Holdings Inc。)拟发售360万股美国存托股票(ADS),每股美国存托股票代表25股A类普通股,发行区间为14.5美元至17.5美元。

  悉知,36氪已向承销商授予30天额外配售选择权,允许其额外购买最多54万股美国存托股票,若承销商完全行使额外配售选择权,按照IPO发行价区间的上限计算,36氪或将筹集最多7245万美元资金。

  作为一家已成立9年的创投媒体,现如今,36氪已成长为一家集金融与数据于一身的科创综合服务集团,积累了超过80万家的企业库资源,深入服务过的客户有数千家。36氪一直致力于通过媒体和服务促进新经济各个社群间的连接与融合,为各个社群的用户提供在线广告、企业服务以及会员及订阅服务,并通过俱乐部、咨询、整合营销、线下活动等丰富形式,连接和服务各个新经济社群。

  其旗下的三大业务板块也逐渐形成“前中后”的商业闭环——作为前台的“媒体业务”负责沉淀新商业数据;中台的“鲸准”对接各方资源,推动数据变现;后台的“氪空间”则作为线下的共享办公空间,为创业团队提供融资、办公场地、法务税务咨询公司对接等服务。

  其中36氪最核心、也是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媒体业务,就是此次上市的主体。

  三大收入来源并未披露细分业务具体数据

  招股书所示,目前36氪的的大部分营收来自于广告服务、企业增值服务,以及综合性营销、咨询及订阅服务这三大业务。

  今年以前,线上广告服务费一度成为36氪的王者营收,然而,自自2019年上半年以来,企业增值服务收入开始超过线上广告费用成为36氪主要营收来源。具体到2019财年上半年(结束于2019年6月30日)当中,企业增值服务的占比已经提升到了50.07%,即在2.0187亿元当中占1.0107亿元。线上广告收入则为7947.7万元,位居第二。

  可以说,企业增值服务的迅猛增长十分符合36氪的预期规划。尽管是通过内容起家,但36氪想要打破传统媒体、采用“增值”服务的想法由来已久。早前,如今36氪的最大股东冯大刚就曾表示,36氪想要提供更有深度的服务,加深传媒和读者之间的联系,将服务的对象从读者变为用户。

  不管是终端用户数量(包括个人与机构投资者),还是平均每笔服务交易的营收的逐年稳定增长,都体现出企业增值服务对36氪的重要性。然而就招股书的内容来看,仍稍显说服力不足。36氪仅披露了三大营收主要来源的收入数据,并未告知其子集合的具体数据与占比,如企业增值服务营收所包含的综合营销、线下活动、咨询服务等细分板块。

  实际上,在企业增值服务地位日趋重要,未来将成为公司营收主力贡献者的情况下,想要分析其具体的增长趋势,度量公司在不同时间周期的表现,每一个子业务板块的具体数据都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订阅续约率,该指标对未来客户保持率的研究分析更是至关重要。

  尽管整体而言,36氪的营收数据一片欣欣向荣,但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近几年的成长轨迹都不甚规律,而大多数投资者更青睐连贯性增长。此外,对于公司业务重点日益向企业增值服务方面转向,管理层到底有怎样的考虑,这也是投资者迫切想要了解的,而36氪提交的文件对于这一转折也没有给出明确的解释。

  营收增长

  却连年亏损

  根据招股书,36氪在整体营收保持增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亏损却在连年增多。

  显然36氪的营收增速并未赶上其成本开支的速度。从2018年开始,36氪的烧钱速度便开始大幅提升。2018年上半年,公司净亏损达到831万元人民币,而2019年上半年更扩大到4550万元,对比2018年全年收入的4052万不禁令人胆战心惊。那么36氪赚的钱都去了哪儿?

  管理层解释说,2019年上半年亏损大增的原因主要用于业务扩张,公司总运营支出从2018财年上半年的3870万元增加到了1.1370亿元。分析来看,一般和行政费用从去年同期的794.9万元暴涨至今年上半年的4684.9万元,涨幅达4.89倍,这部分支出占其所有运营费用中的比例也从去年同期的20%翻了一倍。

  此外,由于员工总人数已经由去年年底的411人增加至今年的478人,且现有人员构成中,营销团队共计217人,占比最大,为45%;研发团队其次,有56人,占比13%,36氪上半年销售团队人员开支大幅增加了106.9%,研发团队的人员开支也同比增加193.0%。

  在团队人数快速增加的同时,如何把控好有关团队人数增长带来的开支增加并平衡收支,现已成为36氪需要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

  除此之外,2016年再未获得任何新一轮融资的情况也从侧面也验证了36氪目前深处的尴尬境地。根据天眼查相关数据显示,从2011年起至今,36氪累计共获得7轮融资,股东名单里包含蚂蚁金服、IDG资本、经纬创投、华泰瑞麟等著名投资机构。

  但36氪的最后一笔融资停留在了2016年12月,继招商局创投投资的数亿元融资之后,36氪便没有再继续获得融资。互联网行业的资本寒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36氪的融资情况,或许这也是36氪选择在现在这个不完美时间点上市的根本原因。

  当然不仅是内部的运营成本和融资问题,36氪更需要面对的是外部环境所带来的压力。随着流量红利的逐渐消失, 互联网行业进入“下半场”,36氪所处的科创媒体行业迎来了更多竞争对手的崛起。

  尽管36氪算是重量级别的科技资讯平台,但中国其他的互联网巨头完全可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同等品质的资讯将其取代。更不要说作为与36氪的媒体业务高度重合的两家,钛媒体、虎嗅早已虎视眈眈,其强势发展更加剧了与36氪主营媒体业务的竞争,使36氪面临着更大的威胁。

  回首过往,36氪的确曾经辉煌过,借势国内互联网大环境的“东风”得以迅速发展,2017年左右的巅峰期甚至实现了“国内90%早期项目首次曝光都是在36氪平台上完成。通过36氪的报道,有54%项目最终获机构投资,当中34%甚至获得优良机构的投资”的成绩。但如今风光不再,如何打破僵局,再次重现辉煌,还让人拭目以待。

(文章来源:中国基金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