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减持规则有望调整,减持规则适宜宽松一些还是收紧一些?

加入日期:2019-10-24 9:17:5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0-24 9:17:59讯:

  步入今年四季度,A股市场的限售股解禁压力并未有实质性减缓的表现。与此同时,纵观今年以来的解禁市值表现,10月份的解禁压力并不逊色,甚至成为年内的一个解禁小高峰。

  实际上,与IPO发行堰塞湖的因素相比,如今投资者的关注点则是在限售股堰塞湖的泄洪问题身上。不可否认的是,在IPO发行常态化的背景下,随着批量上市公司的上市时间已满一年以上,自然离不开限售股解禁的压力。在实际情况下,虽然限售股解禁未必意味着大面积的限售股减持,但从近年来上市公司的减持意愿来看,似乎处于热情不减的状态,而这也是资本套利、及时锁定利润的关键时刻。

  A股市场的限售股解禁以及减持问题,一直备受各方的热议。其实,针对市场的减持问题,近年来从监管的态度来看,还是倾向于偏紧的状态。其中,前有减持新规乃至减持新规升级版的出台,并进一步堵住减持的空间,且有着更加细化的要求。

  自减持新规推出以来,虽然仍存些许的变相减持漏洞空间,但从整体上来看,大股东、董监高的减持需求遭到了实质性的减缓,而这类群体变相减持的难度也骤然提升。不过,在实际情况下,仍存在借道ETF变相减持、组合式减持等现象。总而言之,在减持新规的压力下,资本的减持需求却有所压制,但部分资本却想尽办法实现变相减持,试图及时锁定减持利润。

  或许,有观点认为,减持新规的持续收紧,并不利于盘活市场的流动性。与此同时,对于减持新规的设计,实际上并未从本质上解决资本减持的问题,而是把减持的压力持续延后,而当解禁期集中到来之际,终究难逃资本密集减持的压力。

  从某种角度思考,减持本身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仍需要尊重市场的自我选择,若过度干预市场的自我调节需求,则可能会影响到市场的流动性以及市场自我调节的功能。但是,在A股市场中,减持背后,则离不开大股东持股成本极度低廉的现象,而上市公司大股东凭借着信息优势、资金优势等特点,却在资本市场中长期占据一定的优势。因此,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思考,减持松紧的背后,关键还是在于资本市场的财富再度分配是否公平以及市场发展土壤是否良好。

  近年来,随着IPO发行常态化的出现,限售股解禁,尤其是限售股集中解禁压力,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构成较大的影响。在此期间,对于限售股解禁比例偏高,且上市公司自身基本面欠佳的现象,往往会导致解禁当天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大幅波动,进而影响到市场的投资信心。

  那么,为什么上市公司大股东及相关资金机构的减持意愿却如此强烈呢?

  站在上市公司大股东的角度思考,减持锁定利润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可能考虑到企业发展经营的资金需求。然而,在融资渠道相对受限的背景下,企业却想尽办法筹集资金,股权质押是一种方式、资本减持也是一种回收资金的方式。然而,在减持受限的环境下,上市公司也借助各种各样的途径完成回收资金的目的。

  站在资金机构,尤其是专注于股权投资的资金角度思考,前期深度投资企业,关键还是要看退出的效果。其中,对于企业成功上市,往往会为股权投资的资金机构带来可观的投资收益率。在实际情况下,有时候投资十家企业,只要有1至2家企业成功上市,都可以把损失弥补回来,凭借资本市场新股不败的神话效应,持股成本比较低廉的资金机构,却在退出期内实现丰厚的投资收益。如今,在减持新规的压力下,资本对流动性的需求更为明显,同时还会考虑到时间成本等因素,而减持规则持续收紧,则可能会进一步增加资本的时间成本以及套利成本,甚至影响到资本深度参与市场的积极性。

  不过,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出发,股票市场本身还是一个财富再度分配的投资场所。多年来,因持股成本的差异化,往往导致持股成本非常低廉的资本获得巨额的投资回报率。与之相比,持股成本偏高的投资者,却很难在二级市场中获得投资收益。与此同时,随着限售股的陆续解禁,在密集的解禁及减持压力下,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却频繁遭到冲击影响,股票价格的价值回归之路也显得遥遥无期。

  或许,对于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来说,其本身的减持压力并不大,甚至大股东及董监高还会采取不减反增的策略。但是,在A股市场中,真正优质的上市公司数量确实不多。与之相比,不少上市公司的上市意图却非常明显,多年来并不重视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需求,而投融资不对等、不平衡的状态,却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的切身利益。或许,从资本角度思考,更希望减持规则更宽松一些,但从投资者的角度出发,则可能希望减持规则进一步细化,降低资本持续减持套利的需求。

编辑: 来源:.价.值.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