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三位获奖者聚焦解决全球贫困问题!这一奖项也迎来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

加入日期:2019-10-14 20:57:3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0-14 20:57:38讯:

  10月14日诺贝尔奖官网消息,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14日中午,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揭晓,获奖者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Banerjee)、埃丝特·迪弗洛(Esther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Kremer),以表彰他们“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

  201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应对全球贫困的能力。在短短的二十年中,他们基于实验的新方法改变了发展经济学,如今已成为一个蓬勃发展的研究领域。

  同时,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迎来史上第二位女性得主。因为在之前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奖者中,只有一位女性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那就是2009年摘得诺奖桂冠的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解决贫困问题

  诺贝尔经济学奖官网新闻稿指出,尽管近来在解决全球贫困问题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人类面临的最紧迫的问题之一是减少各种形式的全球贫困,仍有7亿多人收入很低。每年,约有500万五岁以下的儿童死于疾病,而这些疾病本来可以通过廉价的治疗方法预防或治愈的。世界上有一半的儿童仍然没有基本的识字和计算能力就离开了学校。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者引入了一种新方法,以获得有关消除全球贫困的最佳方法的可靠答案。

  三位获奖者的研究直接结果之一,有超过500万印度儿童从学校的有效辅导课中受益。另一个例子是,许多国家已经对预防性医疗提供了巨额补贴。这些只是这项新研究如何帮助缓解全球贫困的两个例子。它还具有巨大的潜力能进一步改善世界上最贫困人口的生活。

  据了解,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签署了他最后的遗嘱,将财产中的最大一份给了一系列奖项,即诺贝尔奖。诺贝尔奖初始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等五个奖项。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俗称诺贝尔经济学奖。

  三名获奖者

  阿比吉特·巴纳吉(AbhijitBanerjee),1961年生于印度加尔各答,198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美国剑桥麻省理工学院福特基金国际经济教授

  2003年,他与EstherDuflo和SendhilMullainathan一起创建了AbdulLatifJameel贫困行动实验室(J-PAL),并仍然是该实验室的负责人之一。

  埃丝特·迪弗洛(EstherDuflo),1972年出生于法国巴黎。1999年博士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扶贫与发展经济学教授。EstherDuflo是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也是第二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女性得主。此前,最年轻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肯尼斯·约瑟夫·阿罗,1972年他获奖时为51岁。

  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Kremer),1964年生,1992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大学发展社会学教授。

  克雷默在其研究领域建树颇丰,并屡次获奖。他是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的院士。曾获得麦克阿瑟奖学金(1997年)和总统学院奖学金,并被世界经济论坛任命为全球青年领袖。他还致力于慈善事业的研究,以帮助全世界贫困人口。

  阿比吉特·巴纳吉和埃斯特·迪弗洛合著有《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

  《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的两位作者在本书中探讨:为什么穷人吃不饱饭还要买电视?为什么他们的孩子即使上了学也不爱学习?为什么他们放着免费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却要自己花钱买药?为什么他们能创业却难以守业?为什么大多数人认为小额信贷、穷人银行没什么效用?15年以来,为了弄清为什么会贫穷,贫穷又会导致哪些特定问题,从而不断让穷人陷入无法逃离“贫穷陷阱”的怪圈。

  两位作者深入五大洲多个国家的穷人世界,调查贫困人群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从穷人的日常生活、教育、健康、创业、援助、政府、NGO等生活的多个方面,探寻贫穷真正的根源。同时,《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也对关于贫穷的一些流行观点进行了反思,比如援助越多穷人的依赖性越强,外部援助不起作用等等。他们指出,多年来的扶贫政策大都以失败而告终,原因就在于人们对于贫穷的理解不够深刻,好钢没有用在刀刃上。《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用大量实例,提出了一些实用性较强的建议,寻找那些经得起检验的扶贫方案,为政策制定者、慈善家、政治家及所有希望天下脱贫的人提供了重要指导。

  该书用九章大篇幅,从营养、健康、教育、生育、风险管理、贷款、存款、创业、政治参与等九个方面探讨穷人的生存、选择和突围,以及援助、制度对穷人的意义。穷人进行选择的困顿以及消除贫困的理论、政策的种种困顿,在这些章节中被充分揭示出来。该书至少给我们充分区分选择的两种状态,一种是穷人的选择,或者说穷人的非选择;一种是非穷人的选择。从该书可知,选择是需要空间的,这空间至少要大于自身的温饱条件,否则由于可供选择项的稀少而使得残存的选择毫无意义,或者说不同选择之间的差异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中国扶贫成就瞩目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表彰的是“在减轻全球贫困方面的实验性做法”。事实上,中国的扶贫减贫事业同样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减贫加速了世界减贫进程,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中国是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发展中国家,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尤其是精准扶贫方略的实施,走出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为全球减贫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介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了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这就是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按照我国农村现行扶贫标准,2013-2018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8000多万人,每年减贫人数都保持在1200万以上,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832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436个。

  同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大量增加,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显著改善,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贫困县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个多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高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发展差距逐步缩小。

  预计到今年底,全国95%左右现行标准的贫困人口将实现脱贫,90%以上的贫困县将实现摘帽,再经过2020年一年的努力,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背景资料

  纵观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主要涉及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以及经济分析方法三大领域。获奖的经济学理论听上去高深莫测,实则与生活息息相关。

  2002,“锚定效应”

  具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的这一理论是指当人们做出判断时,会不由自主地受到第一印象的支配。例如,餐厅在制定菜单时,会故意设置一个价格特别高的菜品,让其他菜品看起来更实惠。

  2012年,“博弈论”

  2012年获奖者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斯的“博弈论”帮助纽约高中生解决择校难题,为美国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毕业生合理配对,还用于设计医院的肾脏捐赠系统,提高器官匹配率。与罗斯一同获奖的美国人罗伊德沙普利更是将匹配算法用于男女约会,计算出如何在集体相亲中让所有人都配对成功。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网)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