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个股点评 >> 文章正文

涨停敢死队火线抢入6只强势股

加入日期:2019-1-8 6:02:1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8 6:02:12讯:

  中宠股份:营收高增,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强日期:2019-01-07
  营收高增,利润回暖。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亿元,四季度营收再创新高主因系:1.公司各电商团队完成组建,于四季度开始发力。2.双十一、双十二、圣诞、元旦等节庆活动带动销售增长,双十一当天全平台销售额达4500-5000万元,双十一期间除合肥团队外,其他团队均实现了较大业绩增长。利润降幅进一步收窄,单四季度净利率为4.57%,环比上升0.15%。叠加明年原材料(鸡胸肉)价格下行概率大,毛利率改善,利润拐点或将在2019年出现。海外市场由于美国、加拿大的产能布局,公司受贸易及关税影响的波动性减小,海外市场营收比较稳定。

  公司产品结构以及地区结构促进毛利提升,多渠道布局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占比不断提升,高毛利的主粮、湿粮占比提升,公司毛利率有望出现结构性改善。公司在国内收入的毛利率要优于出口部分,主要系:1)国内收入来源于自有品牌,享有品牌溢价。2)公司在国内主要布局干粮、湿粮产品,该类产品比零食类毛利率高5-15%。2015-2017年宠物主粮的毛利率分别为34.76%、37.48%以及44.21%,毛利率仍在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大量铺放销售费用,旨在快速占领市场。公司积极拓展国内销售渠道,组建销售团队,销售团队人数由去年的177人增长到今年的200余人,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达8.37%,同比上升2.1pct。目前电商团队组建已经基本完成,线下渠道公司也在积极拓展过程中。公司拟用持有的原美联众合股权通过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方式,换取瑞鹏股份453.9202万股(占总股本1.2532%)。通过与瑞鹏旗下宠物连锁医院的合作,可以借助医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将公司产品推荐到宠物主,拓宽产品营销的专业渠道,增强公司影响力。

  盈利预测:预计2018-2020年EPS为0.61、0.96、1.27元,对应PE为54、34、2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变动。




  大冶特钢公告点评:中信特钢板块拟整体上市,造就国内竞争力最强特钢企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王招华,王凯日期:2019-01-07
  拟定增收购兴澄特钢86.5%股权,中信特钢板块整体上市。大冶特钢公告拟定增收购兴澄特钢86.5%股权,届时中信集团特钢板块将实现A股整体上市,成为年产1300万吨特钢的中国规模最大、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特钢企业。兴澄特钢具备完整产业链,2017年底总资产为大冶特钢的8.34倍,上市公司产量、资产、盈利规模都将成倍增长。

  拟定增发行价为10元,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不变。大冶特钢本此定增拟发行价为10元,拟发行23.18亿股。重组后中信集团旗下的一致行动人将持有公司83.52%的股份,仍为实际控制人。

  重组后2018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EPS将增厚21%,BPS稀释14%。大冶特钢本次收购兴澄特钢价格为7倍市盈率。兴澄特钢近期盈利表现出色,2018年1-10月实现31.57亿元净利润。据我们测算本次重组后上市公司2018年1-9月EPS将增长21%至1.03元/股;上市公司BPS则将下降14%至8.15元/股;资产负债率将增长21个百分点至63%。

  大冶特钢产品盈利稳健,2018年以来盈利向好。大冶特钢的产品盈利向来稳健,即便在2015年仍实现了11%的高毛利率,具备抵御行业周期属性。2018年以来大冶特钢盈利向好,1-9月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7%创近六年最佳,2018Q3则受下游汽车行业低迷影响环比略有下降。

  重组提振公司长期竞争力,维持增持评级。本次重组有望使上市公司长期竞争力显著增强。我们暂不考虑定增影响,鉴于近期汽车需求低迷,小幅调低大冶特钢盈利预期,预测2018-2020年EPS分别为1.12元、1.21元、1.33元。大冶特钢长期以来盈利稳健且具备安全边际,我国高端制造发展可为特钢产品提供长期需求。我们维持大冶特钢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重组进程不及预期;特钢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公司经营不善风险等。




  亚夏汽车跟踪报告:中公教育过户完成,职教龙头剑指千亿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光大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刘凯日期:2019-01-07
  中公教育借壳亚夏汽车事项已完成标的资产北京中公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公教育)的100%股权过户手续及相关工商变更登记,中公教育已成为亚夏汽车的全资子公司。本次交易方案分为三大部分:(1)重大资产置换:上市公司亚夏汽车拟将除保留资产以外的全部资产与负债作为置出资产,与中公教育等值部分进行资产置换。(2)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拟置入资产中公教育最终作价185.0亿元,考虑两次分红,拟置出资产最终作价10.15亿元,两者差额为174.85亿元。上市公司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为3.27元/股,拟发行股份约53.47亿股。(3)股份转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亚夏实业向中公合伙和李永新分别转让其持有的8000万股和7270万股亚夏汽车股票。中公教育承诺2018-2020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不低于9.3、13.0和16.5亿元,185亿元对价对应2018-2020年P/E为20x、14x和11x,对应38.8亿元的3年合计利润P/E为4.8x。

  中公教育是国内职业培训龙头企业。中公教育是国内领先的非学历职业就业培训服务提供商,主要领域包括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等。截至2018年4月30日,中公教育拥有覆盖31个省市自治区319个地级市的619个直营分支机构,并拥有7,264名全职授课教师。中公教育2015-2017年收入分别为20.7、25.8和40.3亿元;2015-2017年参培学员累计288.46万人次(含面授和线上培训),3年CAGR约62.1%。中公教育2017年面授和线上的培训人次分别为88.24和58.36万人次。公司2017年线下培训业务中,公务员实现20.7亿元收入、事业单位5.7亿元、教师6.7亿元、其它4.4亿元;线上培训实现2.8亿元收入。

  公务员培训业务:国考岗位缩编但参考人次平稳,竞争压力加剧驱动参培率提升。2019年国家公务员计划招录1.45万人,岗位已缩编至历史低位,未来有望保持相对平稳;2019年参考人数约92万人,2012-2019年参考人数基本稳定在90-100万人之间。公务员社会地位高且薪酬水平稳定,就业竞争加剧且岗位缩编有望提高公务员培训意愿。目前公务员考试全行业的参学率约40%,参培率约15%;相较于考研约60%参培率,公务员考试的参培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报考人次小幅下降,但参培率和客单价提升的背景下,我们预计中公教育公务员业务2018-2020年收入为30.83、38.53和44.69亿元,两年CAGR约20%。

  事业单位业务:公务员招录减少,事业单位增长明显。事业单位相比公务员每年招录人数充足,2017年事业单位报考人数600万人,录取率约15%。目前事业单位的参学率在35~40%,参培率为15%左右,随着事业单位报考人数的持续提升,竞争程度提升,我们预计未来事业单位参培率有望逐步提升。2017年事业单位笔试客单价约为4500元,面试客单价8000-10000元。相较于公务员培训的客单价仍有较大增长空间。我们预计中公教育事业单位业务2018-2020年收入为9.36/13.56/17.63亿元,两年的CARG为37%。

  教师培训业务:政策红利,空间宏大。(1)2018年教师资格考试参考人数651万人次,同比2017年参考418万人次增长56%。中国中小学公立校和高等学校共计约1600万名教师,中小学教师约1200万名,高职高等教育学校约400万教师。中小学校教师每年大约40万岗位的轮换,考虑到平均报录比10:1,每年参与考试的人数约在400万人次。申请高等学校教师资格的,应当学有专长,并有相关领域教授推荐,并不对社会开放,但仍需参加教师资格考试。2018年8月22日国办80号文规范校外培训机构,要求所有从事学科类线下培训和在线教育的教师必须有教师资格,目前全国约80万所各类培训机构,假设每所机构平均20个老师,总计约1600万名培训机构教师,目前持证比例约30-50%,潜在参考人数约800万人。(2)教师资格考试全国统考,2017年全国通过率仅为20%左右,30%笔试通过率、70%面试通过率;教师招聘考试由学校组织转为区域统考,且包含笔试和面试两个环节。较低的通过率和不断提升的规范度有望驱动参培率提升。我们预计中公教育教师培训业务2018-2020年收入为11.94、19.09和26.35亿元,两年的CARG为49%。

  双师课堂开启全国布局、低收费班转为录播,驱动净利润率提升。中公教育从2017年末开始进行课程体系改革,采用双师课堂提高高级别师资利用率,降低总成本提升净利润率。线上采用高级教师同时覆盖多个地区的学员、线下配备助理教师跟踪和反馈。截止目前,中公的双师课堂对中高级教师的覆盖率不到10%,2019年有望突破30%,未来有望超过50%。中公2018年开始将低收费班次逐步转移到线上录播,例如某教师培训班型收费2000元,包含60节录播课和3天线下培训课。双师和录播课有望大幅降低成本,增加公司净利润率。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教师考试培训业务的快速增长以及公务员考试培训业务和事业单位考试培训业务的稳定增长,以及双师课堂带来公司盈利能力的提升,我们上调亚夏汽车(中公教育)18~20年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0.17/14.26/18.55亿元,EPS预测分别为0.16、0.23、0.30元。当前股价7.81元/股和考虑股本增厚后61.67亿股本,480亿元市值对应19-20年P/E约为34x和26x,维持亚夏汽车(中公教育)买入评级。

  估值分析。中公教育是职业就业考试培训龙头,好未来是K12课外培训龙头,利润体量都在10亿元人民币以上,好未来目前150亿美元市值,对应FY19财年Non-GAAP净利润PE为43x。好未来FY16-19财年Non-GAAP净利润复合增速39%,PEG波动区间是1.2-3.0。中公教育17-20年净利润复合增速45%,2019年PE为34x对应PEG约为0.76,估值有提升空间。

  风险提示。业绩承诺不能完成的风险等。


  万科A:投资稳健,全年销售突破6000亿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齐东日期:2019-01-07
  事件
  万科公告2018年12月经营数据:2018年12月份公司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30.1亿元,同比增长1%;销售面积43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2018年1-12月,累计销售金额6069.5亿元,同比增长15%;累计销售面积40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

  点评
  全年销售破6000亿。万科12月份实现合同销售金额630.1亿元,同比增长1%,单月销售增速有所回落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所致;销售面积438.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销售均价为14363元/平米,同比增长5%。2018年1-12月,累计销售金额6069.5亿元,同比增长15%;累计销售面积403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根据CRIC公布的2018年房企销售金额排行榜,公司位列第二位。

  投资力度有所提升,全年拿地成本小幅增长3%。万科12月份共获取32个新项目,其中22个为住宅开发类地产项目,10个为物流地产项目。公司单月新增土地项目建筑面积达485.2万平米;拿地总成本321亿元,同比增长2%(不包括物流项目),拿地金额平均权益比例为56%。12月拿地金额占销售金额比重为51%,较前值提升6个百分点;单月拿地均价仅6623元/平米,占当期销售均价的46%。从累计数据来看,公司1-12月累计拿地成本2960亿元,同比增长3%;新增建面达5071万平米,同比增长7%;公司稳控拿地节奏,确保土地储备规模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万科作为行业龙头,坚持三大都市圈+中西部重点城市的城市布局,销售规模持续扩张,拿地力度持续提升。同时在多元化业务方面,万科在物流地产、物业管理、长租公寓、商业地产等方面进行了前瞻布局,业务已逐渐成熟。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3.28、4.10、4.96元,对应PE分别是7.61、6.08、5.02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销售波动;政策调整导致经营风险(棚改、调控、税收政策等);融资环境变动(按揭、开发贷、利率调整等);企业运营风险(人员变动、施工、拿地等);汇率波动风险;棚改货币化不达预期。




  中航电子:公司发布股份回购预案,彰显发展信心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川财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员:孙灿日期:2019-01-07
  回购股份彰显发展信心,将有利于公司后续资本运作
  本次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1.50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含)。如以回购资金总额不超过人民币3.0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18.50元/股测算,预计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621.62万股,约占公司截至2018年12月31日总股本1,759,182,006股的0.92%。其中,拟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目的的,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人民币0.75亿元(含),不超过人民币1.50亿元(含),股份数量约为810.81万股。拟用于转换公司发行的可转债目的的金额在0.75亿元(含)至1.50亿元(含)之间。公司股票回购彰显公司管理层对未来发展信心,公司尚未开展过股权激励事项,此次回购后的股份将有利于公司开展后续资本运作。

  航电系统上市平台,集团资产证券化水平不断提升
  公司目前托管企业包含雷电所、光电所等5家院所及9家优质航电系统相关公司。随着我国科研院所改制的不断推进,我们认为,公司作为航电系统上市平台,未来存在改制后优质科研院所及已托管航电资产注入上市平台预期,提升航空工业集团资产证券化率。当前公司估值处于低位,未来具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盈利预测
  预计2018-2020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6.67、86.35、97.95亿元,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5.84、6.80、8.03亿元,PE分别为46、40、34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科研院所改制进度低于预期;股票回购计划进度低于预期。




  恒顺醋业:五个品种提价,将小幅提升毛利率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东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李强日期:2019-01-07
  事件:公司公布部分产品提价的公告,对旗下5个品种产品提价。基于包装材料等成本上涨因素,为便于进一步聚焦A类产品战略、理顺价格体系,恒顺香醋系列平均提价幅度为15.04%,该系列产品2018年全年销售额约为9,685万元;陈醋系列产品平均提价15.04%,2018年全年销售额约为4,861万元;料酒系列产品平均提价幅度为10%,2018年全年销售额约为4,391万元;镇江香醋【K型010072】系列产品平均提价幅度为10%,2018年全年销售额约为3,716万元;镇江香醋【金恒顺115050】系列产品平均提价幅度为6.45%,2018年全年销售额约为958万元。

  五个品种营收占比小,提价对业绩有一定贡献。据公司披露销售额,2018年该五个品种销售额总计达2.36亿元,占总营收约13.64%,综合提价幅度12.96%。在提价不影响该部分产品销量的前提下,预计提价将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一个百分点。此次提价是2010、2014、2016年提价中提价幅度最大的。前三次提价幅度均低于10%。对比恒顺三次提价前后公司营收的变化,2010、2014年公司提价后一个季度的营收环比均回落,提价后公司销量减少。而2016年公司提价后,公司营收提升。公司的提价能力在逐步改善,这包括了公司品牌力以及对经销商的库存控制力的提升。本次提价涉及产品范围较少,并采取了优势产品提价多,薄弱产品提价少的策略,预计提价对销量影响较小。

  醋类产品增长空间广阔,产品结构不断改善。2017年恒顺醋业的销量在全国食醋行业中位列第一,但占比仅为4%,远低于酱油行业第一名海天的市占率(16%)。公司将在华东成熟市场落实渠道下沉,积极拓宽餐饮渠道,并且拓宽外沿市场。另外,公司推出三年陈、六年陈和十年陈为代表的高端香醋,毛利率超50%。随着十万吨高端醋新产能逐步投产销售,公司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盈利预测:预计2018-2020年EPS为0.39、0.46、0.49元,对应PE为26、22、21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销售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变动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