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供应链金融政策加码,市场前景广阔
5.2.1。 供应链金融政策加码,市场前景广阔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长久以来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世界银行、中小企业金融论坛、国际金融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小微企业融资缺口:对新兴市场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融资不足与机遇的评估》报告中表示,中国40%的中小微企业存在信贷困难,或是完全无法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外部融资,或是从正规金融体系获得的外部融资不能完全满足融资需求,有1.9万亿美元的融资缺口,接近12万亿元人民币。供应链金融能够将贸易环节与融资环节相结合,有利于产业发展。
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规模接近15万亿元。供应链金融的担保物主要有应收账款、货单、现货存货等。以应收账款为例,2017年末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净额接近13.5亿元。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0年,国内供应链金融市场规模将接近15万亿元。
5.2.2。 政策暖风不断,模式支持与资金投放两面开花
政策加码,供应链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2017年10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首次对供应链创新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其中对供应链金融提出多项任务,标志着产业发展正式进入快车道。2018年来政策利好释放加速,4月八部委联合发布《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国务院常委会7次发布供应链金融的模式鼓励与融资利好政策。
金融监管引导资金流入实体经济,利好供应链金融。在去杠杆去产能的同时,资金面政策不断出台,支持引导资金流入小微企业。由于小微企业缺乏担保物,以背靠核心企业、经营性资产为担保物的方式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正是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方式。增加资金定向流入利好供应链金融。
5.2.3。 计算机公司数据风控优势明显,有望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数据风控优势明显,有望获得更多金融机构的认可。计算机行业公司进入供应链金融领域,相比资金更为雄厚的商业银行,优势在于所控制的产业链数据。在拥有更多数据的情况下,公司可以更为详细地掌握征信对象的运营情况,从而更好地控制风险,或者给予更低的利率提高吸引力。经过几年的发展,风控模型不断成熟,同时具备一定规模的流水数据也获得越来越多金融机构的认可。
在扶持政策不断加码的背景下,计算机公司流水规模有望快速扩大,从而分享行业发展红利。以新大陆为例,新大陆推出了“网商微贷”、“随星贷”、“网商保理”等一系列金融服务。其中通过对中小商户供应链、产业链数据的大量收集和深度挖掘,盘活企业应收账款资源,推出了“分润贷”、“POS贷”等供应链金融服务。
5.3。 竞争格局优化,支付行业量价齐升
支付行业“去现金化”趋势延续,扫码支付成为第三方移动支付增长新动力。随着线上消费的增多及线下第三方支付的普及,我国支付行业“去现金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央行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报告显示,至2017年,我国全年非现金支付金额超过3000 万亿的规模,非现金支付笔数同比增长28%。
第三方支付方面,扫码支付经历了前期推广后,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铺开。2015年,支付宝、微信开始布放二维码,2016年,收钱吧、钱方在线等聚合支付公司开始主要承担二维码的推广,推广节奏加快。2017至2018年,微信与支付宝相继推出了“绿洲计划”和“蓝海行动”,加速扫码支付向餐饮商户的渗透,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聚合支付公司、银行等也积极抢占扫码支付高地,扫码支付正在全国范围内向餐饮、商超、零售等各大线下场景大规模铺开。扫码支付的大规模普及推动了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快速增长,据艾瑞咨询预测,2019年我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将达229万亿元,同比增长38%。
全国银行卡联网商家数突破2500万,收单行业整体流水有望持续提升。据央行统计,2017年全国银行卡跨行支付联网商户数达2592.60万户,同比增长25.41%。巨大的商户基数为收单行业整体流水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国银行卡消费笔数和金额逐年提升,2011至2017年,全年银行卡消费笔数由64.13亿笔增长至586.27亿笔,消费金额由15.21万亿增长至67.92万亿元。随着第三方支付公司商户服务的快速下沉,全国银行卡联网商家数将有望持续保持较高增量水平,收单行业整体流水有望持续提升。
监管加强收单牌照续展审核,市场上存量牌照减少,收单行业整体格局已基本确定。2016年9月6日,发改委和央行对收单业务进行了市场化定价、借贷分离、取消商户类别等相关改革,收单行业整体格局开始发生变化,行业竞争不断充分,不规范企业逐渐减少。在此期间,监管层加强了对收单牌照的续展审核,停止新发牌照并谨慎对待第三方支付牌照的续展,市场上存量牌照不断减少,拥有全国范围银行卡收单牌照的公司数量由2016年下半年的43家减少至2018年上半年的33家。在96费改两周年之际,经历了两年的行业充分竞争与政府强监管,目前,收单行业的整体竞争格局已基本确定。
资本化进程临近尾声,行业焦点转向盈利,收单行业整体费率提升。2017年以前,支付公司纷纷寻求资本化,以扩大规模享受高估值为首要目标,收购笔数激增,收购价格水涨船高。近期,随着支付巨头拉卡拉与另一家支付企业漫道金服IPO上市申请被证监会中止审查,收单行业资本化进程已临近尾声,越来越多的收单企业意识到提升公司业绩才是正确的发展路线,各公司或将积极利用牌照稀缺性,聚焦公司自身业绩发展。由于此前行业为寻求资本化,业内公司采取降价扩规模的激进路线,国内收单费率大致在0.6%的水平,较国外1%-2%的水平有较大差距,国内收单费率有着较高的上升空间,各收单机构为扩大盈利或达成行业一致,提升收单费率,收单行业有望迎来量价齐升。
6。云计算渗透率提升空间大,高景气有望持续3-5年
6.1。对标美国,云计算开启To B黄金时代
纳斯达克泡沫破裂后,美国To B市场才真正迎来春天。IT领域的变化往往从To C领域延伸到To B领域。C端市场客单价远低于B端市场,决策速度快,用户基数大,业务快速增长,在早期更受资本青睐。以英特尔-微软为代表的To C科技股在上世纪90年代全面进入快车道,而在2000年后IBM-甲骨文才开始受益于企业软件需求的集中、持续释放。
中国To B产业,仍是一片蓝海市场。A股计算机公司普遍利润在1~2亿元,而其中企业软件公司的表现也比较突出。但实际上,中国企业IT支出占比远低于美国,中国企业IT支出较美国存在近5倍的发展空间。
中国To B软件产业发展受到企业管理意识和付费意识的制约。由于业务往往由关系驱动,中国企业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尚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企业间管理水平差距大,大多数中小企业仍处于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阶段。另外,中国企业的软件付费意识差,很多企业倾向于选择免费软件甚至盗版软件,这也是360杀毒软件相比于付费杀毒软件更加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To C到To B,云计算有望催化中国To B软件加速渗透。从企业角度看,中国企业规模、企业管理边界不断扩张,与经济增速放缓等因素共同推动企业从粗放经营走向精细化管理。
6.2。产业验证,云计算行业景气度持续
云在美国已得到充分验证,诞生近万亿市值公司。美国云计算发展已有20年,原生SaaS龙头企业Salesforce创建于1999年,市值约7000亿元,2017年营业收入超过700亿元。Adobe在2012年进行云转型后,创意软件业务收入在5年内几乎翻倍,达到480亿元,市值超过8000亿元。
产业链数据显示,2019年云计算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作为SaaS发展的先行指标,我国IaaS企业营收持续高速增长。(1)业绩层面:根据阿里巴巴集团公布的业绩数据,2018财年阿里云收入达到21.35亿美元,约为133.9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2019财年一季度,阿里云实现收入46.98亿元,同比增长93%,是阿里增长最快的业务。此外,腾讯三季报显示,腾讯三季度云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00%,2018年前三个季度腾讯云服务的收入超过60亿元。我们预计,随着大客户的增加、服务价值的提升和云计算渗透的加速,明年阿里云、腾讯云收入将继续保持高增长;(2)技术层面:中国IaaS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足够的实力,根据Gartner发布的2016年全球IAAS报告,阿里云市场份额已进入全球公有云前三行列。另外,在IAAS 产品成熟化方面,阿里云正式对外开放时间和自动弹性伸缩产品上线时间相比AWS仅落后6年,综合考虑中美发展差异,我们认为中美在云领域的差距仅在五年左右。考虑IAAS是云计算基础,我们判断SaaS行业发展有望加速。
SaaS进入高景气长周期,2021年规模将达313亿元。在需求端,国内SaaS市场接受度逐渐提升,随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企业对于高效率、数字化管理变革的需求迅速增加,大型企业子公司及集团新业务板块开始使用云产品。在供给端,从产业链层面来看,近两年上游IaaS及PaaS发展迅速,以阿里云为代表的厂商技术已基本趋于成熟,使国内SaaS服务商开发产品时有了更多基础设施选项,为国内SaaS的应用开发和在大企业尤其是国企中的普及提供了便利。根据IDC预测,未来五年SaaS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超过40%,市场规模将在2021年达313亿元。
7。投资建议
泛To G信息化领域预计持续高增长。看好组织机构变革为相应信息化公司带来巨大增量空间,叠加存量市场的持续投入,有望为3-5年的业绩增长奠定市场基础。逆周期调控助推电力信息化等加速增长,特高压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行业投资力度持续扩大;配网投资第四期试点启动,配售电业务迎来政策红利期。医疗、教育等民生信息化政策红利开始显现。泛TO G建议关注恒华科技、科大讯飞、辰安科技、华宇软件、启明星辰、苏州科达、新开普、卫宁健康、思创医惠、东华软件、航天信息、超图软件、太极股份等。
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医疗信息化迎来发展黄金期。我们认为,目前对于政府而言,医保控费需求十分强烈,而信息化系统是实现医保控费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在密集政策的激励下,以电子病历、DRGs、互联互通为代表的医疗信息化将迎来投资建设高峰期。建议关注思创医惠、卫宁健康、东华软件、创业软件、和仁科技、万达信息、东软集团等。
金融开放带来IT系统需求,支付行业结构优化,量价齐升。以取消银行外资持股比例限制为代表,新一轮金融开放力度空前。在金融开放大背景下,外资机构入华、沪伦通、科创板集中带来IT系统建设需求。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普遍深刻,供应链金融市场空间广阔,2020年规模接近15万亿元。政策持续催化下,供应链金融进入发展快车道。支付行业“去现金化”趋势延续,监管加强收单牌照续展审核,市场上存量牌照减少,收单行业整体格局已基本确定,行业焦点转向盈利,收单业务有望量价齐升。建议关注恒生电子、新大陆、同花顺等。
云计算渗透率加速提升,景气度有望持续3-5年。我们认为, To B软件产业正发生深刻变化,A股计算机行业蕴含机会。企业IT支出中美占比存在约五倍的差距,制约因素是企业管理意识。云催化企业服务门槛下降,市场扩大。而云在中国已经开始落地,Iaas厂商成熟促进Saas加速渗透,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3-5年。建议关注用友网络、深信服、恒华科技、广联达、宝信软件、汉得信息、长亮科技、金蝶国际、浪潮信息、航天信息等。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