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刘士余告别资本市场轮回供销社资产证券化猜想

加入日期:2019-1-29 6:05:5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9 6:05:54讯:

  1月25和26日,证监会召开全国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议,绝大多数证监系统中高层齐聚富凯大厦。

  而让这些从全国各地聚集而来的证监会官员没有预想到的是,就在这次会议结束之时,他们见证了证监会掌门又一次更迭的历史时刻。

  就在1月26日下午3时15分左右监管工作会议散会,参会官员从富凯大厦东门鱼贯而出,另一侧出口刚刚卸任证监会主席的刘士余则登上了开往供销集团大楼的车,资本市场从此告别刘氏监管时代。

  刘士余去职证监会主席,履新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党组副书记(下称“供销总社”),其未来工作所面对的供销总社系统并不比资本市场轻松许多,在服务“三农”上供销总社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另外,目前供销社系统资产证券化率较低,这位曾经的金融监管大员将在新职位上有怎样的发挥,市场拭目以待。

  强监管风格

  2016年初,股市异常波动之后的A股尚未恢复元气,又遭遇了熔断重创,市场情绪之低迷前所未有。2016年2月20日,资本市场掌门人更替终于在官方层面得以确认,时任农行董事长的刘士余接任证监会主席一职。

  2016年3月12日,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当时银、保监会尚未合并)在北京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联合举行全国两会记者会,刘士余首次以证监会主席身份公开亮相。

  当日发布会上,刘士余带着浓厚的江苏灌云乡音,但有问必答,张弛有度,其首次公开亮相获得一致“点赞”。当时即有市场评论指出,刘士余的话如同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一次亮相仅仅是个开始,随后市场很快发现,这位新主席一改刚上任之时的沉寂,在随后多次讲话和表态中直指资本市场诸多乱象,金句频出。

  刘士余执掌证监会不光是说,其监管风格的重要标签即是“三个监管”: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在刘士余逐渐熟悉资本市场之后,市场各方很快便开始感受到监管的压力。

  首先是并购重组,2016年6月证监会一口气公布了四项有关并购重组的重磅政策,大幅收紧了并购重组市场的监管,迅速为并购重组市场打下了严监管的基调。

  随后是再融资,2017年2月,证监会修订了原有规则多管齐下,从定价到融资间隔期,对再融资尤其是定向增发的市场乱象完成了精准打击。

  除了并购重组和再融资,刘士余任上还有一项重磅的政策,即是减持新规的发布。

  刘士余强监管风格的另一个注脚则是证监会稽查执法和处罚的全面推进。任上三年,稽查部门新启动调查和新增立案案件快速增长。罚没金额也一再创下新高,多个天价罚单震惊市场。

  但如果要评选刘士余留给资本市场的监管“遗产”中哪一项影响最深远,很多市场人士必然会选择IPO常态化。

  2016年末,证监会喊出IPO常态化的口号。即便在今天,投资者依然敏感于IPO对二级市场的影响。在当时,经过一年的恢复,A股终于在各方努力下稳定,此时推动IPO常态化面临着非常大的舆论压力。

  事实也如此,就在证监会表态大力推进IPO常态化之后,市场的“口诛笔伐”如期而至。而刘士余治下的证监会最终顶住了市场质疑,IPO常态化步入正轨。

  如果将视线抛得更远一些,可以发现A股历史上每次的IPO暂停键似乎都在类似的暂停舆论声中按下。但这一次IPO常态化得以持续,中国资本市场首次破除了IPO唯指数论,即便在2018年大盘一度触及2400点近期二级市场大底部时,也鲜有市场声音再提暂停IPO。

  在任上大力推行IPO常态化也让刘士余成为了近几届主席中唯一没有IPO暂停经历的主席。“相信除非有特别极端的事件发生,IPO常态化发行将会一直持续下去。”北京地区一家大型券商投行部的项目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资本市场轮回

  2018年1月26日,蓝筹白马股的狂欢造就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之后大盘的新高点3587点。随后,大盘指数开始了下落的过程,这一跌就是一整年。

  2018年1月26日至2018年12月28日(2018年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去30%,深证成指跌去37%,有的公司股价甚至跌破了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的最低点。一些市场人士甚至认为2018年是时间拉长版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

  更为相似的是,2015年股市异常波动和2018年大跌都面临着市场杠杆工具带来的巨大风险,2015年是配资,2018年是股权质押

  最终这一切都反馈在了A股的行情上,而始料未及的是此前诸多从严监管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题。

  如再融资收紧后,可转债等其他再融资工具并未能有效填补企业融资的缺口,而减持新规也大大延长了股东周转资金的速度。在民企信用扩张周期的最后阶段,很多民营上市公司股东趋同选择了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融资。

  从政策执行的效果来看,证监会从严监管肃清了不少市场乱象,但叠加大周期去杠杆以及经济的不景气,事前或许也很难预料到资本市场将这些问题进一步反馈和放大。

  2018年第四季度开始,上证指数一路下跌触及2500点,这也被市场认为是监管层的政策底。多位金融监管部门高层一一发声稳定市场情绪。另外,多个部委也承诺将会尽快推进诸多稳定市场的政策落地。

  然而,在证监会发布的多项以稳定市场为目的的措施中不难发现,为了稳住市场,证监会不得不重新调整部分政策。

  一些市场观点认为,刘士余上任后从严监管,这一过程中免不了有过度监管的情况。尤其是在交易环节,类似的监管影响了市场的活力。而这一则声明则是正式放宽了证监会的管制。

  近年来的三任主席,从郭树清到肖钢,从肖钢到刘士余,三个人风格迥异,主导的监管方向也大相径庭。但无论谁执掌证监会,资本市场的一些核心问题始终都在求解的过程中。每当市场以为这一任主席即是答案之时,市场的剧烈变动又将他们推上风口浪尖。

  供销社新猜想

  如今的刘士余已经不用再去想资本市场监管的种种,卸下重担的他在完成任命离开供销集团大楼时也被媒体捕捉到露出了轻松的笑容,等待刘士余的是一片新天地。

  事实上,供销合作社系统内也有不少上市公司。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供销合作社全系统旗下上市公司超过6家。其中,供销合作总社是上市公司中再资环的实际控制人,而中国供销集团也是上市公司中农立华的实际控制人。

  不过,即使该系统内拥有多家上市公司,但占全系统总企业的比例仍非常之小,供销合作总社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系统共有各类法人企业21852个(不含基层社),基本上涵盖了工业品生产加工、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农副产品经营、日用消费品经营以及宾馆、饭店、餐饮业、物流业等多个行业。

  另外记者也了解到供销总社旗下资产还有整体上市的打算,刘士余的到任或加速供销总社旗下资产证券化的速度。

  与此同时,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

  尤其是2015年,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下发了《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作出顶层设计,这是1995年供销总社恢复成立后,时隔20年再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文件。

  “如今的供销合作社的地位虽无法与昔日计划经济时期相比,但正在呈上升趋势。”一位熟悉供销社系统的人士告诉记者。

  1月15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第六届理事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全国供销社系统年度工作会议)上,供销总社党组书记、理事会主任王侠表示,2018年供销总社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9万亿元人民币,实现利润468亿元,资产总额1.6万亿元。目前有基层供销社3.2万家,基本把中国的乡镇全覆盖了。

  王侠在这次会上说,通过深化综合改革,供销合作社的社会形象和影响力明显提升,在“三农”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供销社”的招牌正在被重新擦亮。而这也必将是刘士余未来工作的重点。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