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拥抱中小实体经济科创板推进加速IPO新变革起航

加入日期:2019-1-29 5:38:3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9-1-29 5:38:33讯:

  2018年在中国资本市场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A股、港股和美股IPO市场均可谓跌宕起伏。

  这一年,A股IPO发行审核明显趋严,过会率创新低,大批企业中途撤回IPO申请,IPO“堰塞湖”问题得到缓解;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向中小实体经济敞开大门,这一趋势亦有望在2019年得以延续。

  另一备受瞩目的动作是,科创板的设立并试点注册制改革也在2018年提出,如今距离走向落地越来越近,将推动A股资本市场深化改革。

  在港股市场,“同股不同权”政策在2018年正式落地,被称为港交所25年来最大力度的上市制度改革;港股市场还上演了一场新经济公司集体IPO盛宴,全年IPO募资总额稳居全球之冠,赴港IPO热潮在2019年也将成为大概率事件。

  2018年,国内企业赴美IPO数量创8年新高,尽管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等因素增添了不确定因素,但2019年赴美上市依旧为市场所看好。

  A股、港股和美股三大市场争夺中国企业上市的竞争正在不断升温,至于最终哪个资本市场能吸引更多优质的企业,答案还需在2019年逐步揭晓。

  拥抱实体经济

  2019年以来,A股IPO过会率开始回暖,在前两场发审会中4家公司上会均通过。值得关注的是,这4家过会企业都属于中小实体企业。

  在IPO过会率回暖之际,发审委的换届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1月18日,证监会正式公布了第十八届发审委委员候选名单,共有21人入选,相比此前53人的候选人名单减少过半。

  在很大程度上,新一届的发审委决定着2019年A股IPO的走向,未来是否会沿袭2018年的严厉监管态势备受市场关注。数据显示,2018年发审委共迎来185家上会公司,其中111家成功过会,过会率约60%,创下9年来低点。

  “新一届发审委拟任名单仅有21人,主要是对兼职委员进行了削减,但这并不意味着过会率会显著上升,严监管的态势依然会延续。”新时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潘向东认为,从发审委人员构成结构来看,未来的审核将以合规与信息披露为核心,因此将会淡化财务指标,发审委人员中也降低了财务人员进入新一届发审委名单的人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核尺度的放松,而是要加强IPO制度改革,未来审核理念将会发生转变,在从严审核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强调信息披露。同时,2019年IPO“堰塞湖”问题将会基本消除,但是低过会率并不会改变。

  与此同时,2019年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小实体企业敞开大门也被视为重要趋势之一。中信证券认为,A股在2019年将迎来未来3至5年复兴牛的起点;配置上聚焦结构转型,拥抱高端制造业和服务。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中小实体企业面临的问题,而资本市场支持中小企业的大门一直是敞开的,不过由于过去三年A股市场大幅下跌,导致资本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幅减弱,加上这些年实体经济整体增速放缓,以及在金融去杠杆政策的背景下,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尤为突出。

  “IPO能否回暖其实取决于资本市场能不能回暖,一个繁荣的资本市场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杨德龙认为,2019年一旦资本市场有所好转,对于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会增加,其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也会得到一定的缓解。

  此外,有市场分析人士认为,2019年发审委将把重心放在中小企业IPO上,将有更多中小实体企业通过IPO进入资本市场,未来中小实体经济融资难困局将进一步得到破解,真正发挥出中国资本市场支持实体企业发展的作用。

  冲刺科创板

  如果说2019年资本市场将进一步向中小实体经济敞开大门,那么作为新时代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头等大事,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则是A股IPO体制市场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更有利于实现多层次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支撑。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

  这意味着,从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11月5日首次提出在上交所设立科创板到审议通过上述实施方案,仅仅用了79天;而注册制也终于在等待5年之后即将在科创板实现。

  “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作为当下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的重大改革,将对我国资本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潘向东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注册制有利于吸引优质公司上市,加快上市进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而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如果科创板与注册制运行良好,注册制有望推广到主板市场,从而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发行制度,促进整个经济效率的提高。

  在对2019年A股IPO制度与发展的影响方面,潘向东认为,2019年A股IPO将会积极配合证监会推动IPO制度的改革,逐步实现从核准制向注册制的过渡,在加强信息披露的同时,完善退市制度、证券法等相关配套制度修改,从机制设计上相互借鉴,从而推动整个资本市场基础制度改革。

  “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是A股市场第一次尝试真正意义上IPO市场化改革。”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在董登新看来,未来IPO标准设计将更包容,会淡化盈利指标考核,而侧重科技含金量及成长性评估;IPO审核将首次交由证券交易所独立完成;IPO定价将交由市场自由博弈生成,不会再有23倍发行市盈率上限管制;废除新股“市值配售”,所有投资者都有权参与打新;新股上市首日将不设涨跌幅限制,新股上市首日“破发”成为可能。

  与此同时,科创板的设立也将促进资本市场进一步助力中小实体企业。潘向东表示,科创板主要是针对我国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技术等新经济和战略新兴产业的中小实体企业,未来资本市场将成为优质中小实体融资的重要场所,大批优质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将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得到破解。

  “初创企业将会得到天使投资,中小企业可以在新三板和创业板上市,创新型企业可以在科创板上市,实体较强的企业可以在主板上市。”潘向东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这样将会吸引更多中小企业到资本市场上来融资,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整体格局和生态,有利于推动中国资本市场活力和高质量经济发展,这也是未来我国资本市场IPO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随着科创板与注册制渐行渐近,市场上也暗流涌动,不少投资机构、企业纷纷布局,试图搭上政策落地的首班车。近期,上海、浙江等多地证监局也接连披露一批硬科技企业提交IPO辅导备案,这被视作为冲刺科创板提前做准备。

  根据中金公司预测,2019年年内,科创板的上市企业有望达150家,合计募资规模将达500亿–1000亿元。

  港股、美股IPO热潮未减

  当A股资本市场掀起关于“科创板与注册制”热潮之时,经历过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之后的港股资本市场依然值得期待。

  自港股市场2018年开放“同股不同权”结构企业以及未盈利生物科技企业赴港上市之后,新经济企业赴港IPO便呈现出前仆后继的态势。

  据富途证券整理统计,2018年有204家企业在港交所上市发行新股,显著超出2017全年的168家,累计募资额约2722亿港元,全年IPO募资总额稳居全球之冠。

  硬币的另一面是,港股资本市场在2018年也经历了一股破发潮。数据显示,2018年港股破发率70.4%,美图、阅文集团、小米、美团点评等明星企业都跌破发行价。

  不过,这并没有浇灭内地企业赴港IPO的热情,从目前已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项目储备来看,内地企业在2019年赴港上市热潮未减。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曾表示,2019年有超过250家企业有意赴港IPO,且包括很多科技和生物科技企业。

  德勤预计,2019年将与2018年基本相同,有200家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资额最多达到2300亿港元。科技、医药和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以及教育等新经济企业很可能引起最大的市场关注。

  除了登陆港交所,赴美IPO仍然是众多中国企业的选择。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2018年约有33家中国企业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几乎是2017年赴美上市企业数17家的两倍,创2010年以来新高,融资总额约为90亿美元。

  同时,中概股在美国资本市场也同样遭遇到了新股集体破发的问题,2018年大部分中概股跌破发行价,仅B站和蔚来汽车成为为数不多能保住发行价的中概股。

  “美国和香港的市场是以机构投资者为主的市场,加上境外的IPO定价机制很难有机会给个股制造上涨的泡沫。”对于新经济公司频频破发的原因,国泰基金曾在研报中如是表示。

  值得关注的是,由于美国联邦政府部分机构“停摆”,近期有高达20家赴美IPO的中企受到影响,这也给2019年赴美IPO带来了不确定因素,同时A股即将推出的科创板,也被认为可能给中资企业海外上市带来影响。

  “去年6月至今美国市场经历了一场多事之秋,美国证监会的审计工作愈加严格,这些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对近期上市的中概股企业造成了影响。”从事中概股投资研究的基岩资本副总裁岑赛铟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不过从上市规则和新经济企业能够拿到的估值来看,美国资本市场对于新经济企业的吸引力在2019年仍然不会低。

  在岑赛铟看来,从估值方面来看,美股市场的估值仍介于A股与港股之间,但综合考虑公司估值和上市规则的情况下,很多新经济企业在选择海外上市时,众多中企偏向选择赴美上市。

(文章来源:时代周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