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中国对英国投资存量为183.18亿美元(排名欧盟国家第一),2017年投资增量为20.7亿美元(排名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九、在欧盟仅次于瑞士和德国),增长率接近11%。
英国议会下院将在当地时间1月15日就英国与欧盟达成的英国脱欧协议进行表决,英国脱欧进入关键时刻。
外界分析,这份协议很可能无法获得通过。而如果协议遭到否决,英国3月底可能面临“无协议脱欧”,这将意味着,英国被迫与欧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条件进行商贸往来。
两年的脱欧进程,至今停滞不前,让英国陷入死局。在分析人士看来,英国追求脱欧的过程已经令其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助理研究员田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金融服务业一直是英国引以为傲的传统优势,且伦敦一直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而如今,随着脱欧进程的逐渐明朗化,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在德国法兰克福布局,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将被削弱。虽然现在断言欧洲金融中心迁移为时尚早,但这个趋势已很明显。
尽管如此,英国的吸金能力却并未受到脱欧的影响,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目前,仍可见以中韩为代表的亚洲投资者大举进军英国市场。
1
进退维谷
英国下议院于近日表决通过了两项修正议案:1月8日,财政法修正案通过。该修正案规定,无协议脱欧后,英国任何财政法税法条款的修正和变动,均须获得议会批准;1月9日,另一份修正法案通过,要求如果1月15日脱欧草案遭国会否决,特雷莎·梅政府必须最迟于1月21日拿出脱欧的替代方案,而该计划不能是“无协议脱欧”。
这两条修正案的通过对特雷莎·梅来说,无疑是近期内的第二次大挫败。从这次的表决结果来看,国会的态度根本是反对无协议脱欧。
据悉,目前的脱欧草案于2018年11月敲定,原定于同年12月交付议会审议,但被临时叫停,延迟表决。
按照《华盛顿邮报》的说法,“脱欧派”和“留欧派”都不满意现有脱欧草案。
在“脱欧派”看来,草案可能导致英国被要求无明确期限地遵守欧盟单一市场规范,却无法参与其规划,并且难以和其成员国另商贸易协定。
“留欧派”则称,这份草案降低了英国的影响力。对北爱尔兰而言,草案可能导致北爱与英国本土分别出现不同的贸易协定。苏格兰则要求英国政府给他们与北爱相似的承诺。
田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当前北爱问题是脱欧谈判中的死结,特雷莎·梅政府主导的谈判受到党内的反对意见、国内反对党和欧盟强硬态度的三重压力。虽然她挺过了党内不信任案投票,但保守党内的意见分歧并未因此而消失。而以工党为代表的反对党更是步步紧逼,很可能借助“枪毙”脱欧方案来推动对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并举行重新大选。指望欧盟在脱欧方案上再次让步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在此情况下,特雷莎·梅将本该在圣诞前进行的下院投票延迟至1月15日,说明她仍在为脱欧方案的通过尽最后努力,但目前来看收效不大,脱欧草案获得通过的概率较低。
不要首相特雷莎·梅的脱欧协议,也不要无协议脱欧。如此一来,英国只留下两个选项:要么暂时不脱欧,准备二次公投或者提前大选,要么选择重新留在欧盟。
据路透社报道,欧盟正在为英国“暂不脱欧”的各种可能性做准备。不过,要延后脱欧,英国必须先得到全体欧盟国家的同意。
且不论欧盟国家未必愿意再为脱欧事务花费心思,更有可能借机向英国求取利益,仅英国内部要达成统一意见都困难重重。
2
恢复自主
一向主张自由贸易的英国人要求脱欧的原因之一在于,假如没有了欧盟的关税壁垒,英国将更方便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直接的贸易关系。
不过,两年的脱欧进程,至今停滞不前,让英国陷入死局。在分析人士看来,英国追求脱欧的过程已经令其受到一定影响。
田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在经济层面上,英国在欧盟(欧洲)的传统优势在于其高度发达的服务业,尤其是金融业。脱欧之前,伦敦一直是欧洲最大的金融中心,随着脱欧进程逐渐明朗化,许多银行已经开始在德国法兰克福布局,伦敦的金融中心地位将被削弱。虽然现在断言欧洲金融中心迁移为时尚早,但这个趋势是很明显的。而英国在贸易上可能受到的负面影响并不大,甚至由于更大的自主性而获得更多的贸易机遇,如积极推进与其他经济体间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在国际政治层面,英国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直享有较大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但脱欧前的英国政策自主性或多或少受到欧盟意见的掣肘。脱欧后,英国卸下欧盟成员国的责任,其自主性反而得到提升,在部分议题领域可能发挥更大作用。与之相对应的是,欧盟的国际话语权必然受到英国脱欧的影响。”田旭认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英国目前正面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政治危机。
不过他认为,“无论英国脱欧的结果如何,伦敦都将保持其作为欧洲最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目前,仍可见以亚洲投资者为代表的巨量国际资金相继涌入伦敦等英国市场。
在商业地产方面,2018年,中国对英投资金额超过60亿英镑。但韩国后来者居上,2018年以比中国(不算港澳台地区)多3倍的巨额资金进入伦敦商业房地产市场。脱欧公投两年之后,“股神”沃伦·巴菲特近日宣布,他也看好伦敦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和英国合作方签署协议设立伦敦地产机构。
从科技和其他产业市场看,英国宣布脱欧这两年,苹果、谷歌、脸书相继在伦敦建立其欧洲总部。
3
机遇窗口
英国希望拥抱更多发展机遇。从目前来看,英国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仍十分具有吸引力。
相关调查显示,中国投资者尚未担心英国政局影响经贸投资。
2018年9月28日,由中国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17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至2017年底,中国对英国投资存量为183.18亿美元(排名欧盟国家第一),2017年投资增量为20.7亿美元(排名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第九、在欧盟仅次于瑞士和德国),增长率接近11%。中资主要投资并购领域为金融、通信、商业地产、汽车、石化、运输、传媒、服装和医药等行业。
“2017年,在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首呈负增长的情况下,对英投资逆势上扬,说明中方对英投资态度积极,英国脱欧并未对中方的投资节奏产生多大影响。”田旭表示。
调查机构Invest Europe的分析也显示,相较于2017年,投资者对于英国脱欧后的投资情绪更为乐观,大多数国家对于投资英国的意向更加强烈。数据显示,全球范围内,2017年时,15%的投资者表示,“非常有可能”投资英国,而到了2018年,这一数字增加到了23%。
另有数据显示,2018年,有76%的中国投资者愿意投资英国,而2017年,这一数字仅为58%。
“从短期来看,一旦发生‘硬脱欧’,中英经贸关系受到的冲击将比较大。但从长期来看,通过在WTO框架内进行谈判,中英有望在自贸协定上取得突破。英国脱欧所释放的自主性有助于中英两国相向而行,构建积极大国关系。换句话说,英国脱欧打开了战略机遇窗口,对中国等与其不存在根本利益冲突的新兴大国而言,机遇大于挑战。”田旭表示。
罗思义则提醒,虽然英国仍旧保持着金融领域的优势地位,但在脱欧结果公布之前,英国其他经济部门的情况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除了金融行业之外,在考虑英国其他投资项目时,中国投资者需要非常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