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9-22 20:08:56讯:
日前,《国际金融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金融街集团收购了上海睿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睿宝儿科”),涉及金额近4亿元。
针对前述信息,9月19日下午,睿宝儿科总裁杨唯璐进行了证实并接受了记者专访。据称,此次对睿宝儿科多数股权进行并购的为北京金融街集团旗下北京金融街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后者目前已成为睿宝儿科控股股东,但杨唯璐并未透露具体的控股比例。
据了解,为改变目前国内儿科医疗资源短缺这一现状,一周前,上海印发了《上海市儿童健康行动计划(2018年-2020年)》,预计用三年时间加强儿科,到今年年底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提供儿科门诊服务。与此同时,资本同样“嗅”到了儿科医疗领域的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在社会办医热潮下,包括儿科在内的妇幼领域仍大有可为,“头部玩家”也依然被视为资本追逐对象。但是,这一领域目前真正实现盈利的企业屈指可数,行业的发展还处在模式探索阶段。
1
引入战略投资者
截至2014年,我国0岁-14岁儿童约2.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16.6%。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预计到2024年,儿童人口有望达到2.65亿,占比达到18.3%。
但与之相对的是,中国平均每千名儿童配备的儿科医生数量还不足1人,这一数值远低于全国平均每千人配备2.06名医生的水平,且相对美国平均每千名儿童配备近1.5名儿科医师的差距也较大。业内认为,从需求端来看,儿科医疗领域需要更多的进入者。
临床医生出身、先后在外资医疗机构百汇、和睦家从事运营以及医疗投资管理十余年的杨唯璐,在2013年已经看到了机会。“那时候我自己的孩子已经出生了,看到公立医院儿科门诊的拥挤情况,为什么我不能做一家儿科门诊?”杨唯璐想。
2013年年中,杨唯璐决定创业:成立一个品牌定位中高端的儿科诊所。2014年底,睿宝首家门诊终于建成。
“对于我们来说,选址和拿证都很不容易,当初只有一家诊所的时候,我们要招募人才也很难。挑战来自方方面面,因为私立医疗还是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杨唯璐回忆说。
目前,睿宝儿科已经开设有5家门诊,下个月,第6家门诊也将投入运营,第7家则已在筹备中。杨唯璐坦言,和大部分儿科领域的创业者一样,目前盈利并非公司经营上的首要考虑指标。“新开诊所需要的投入,但我们几家成熟的诊所已经实现收支平衡”。
在此之前,睿宝儿科已经有过两轮融资。其中A轮融资时间为2015年6月,B轮则是在2016年12月,合计获得9000万元融资。
资本对投资企业有盈利追求,但对于需要时间沉淀积累的医疗领域来说,盈利并非短期就能实现。“所以我这一轮就找战略投资者,前两轮都是财务投资。”杨唯璐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此前的财务投资者已经退出,和北京金融街的相关股权交易在历时8个月后则是“刚刚交割完毕”。
“他们是一家国企,在资源上更为丰富,我们希望能够借助它的资源,在上海以外的地方开设更多的门店,我们也可能会成立一家医院,把整个服务链的上下游打通。”杨唯璐表示。
2
模式探索
据了解,2017年前后可以说是资本进入儿科医疗领域较为“火热”的阶段。彼时,包括唯儿诺、育学园以及美华等均获得了亿元级别的市场融资。但在今年,这一势头有所回落,行业的资本动态并不算“热闹”。
2018年6月,网红医生裴洪岗创立的怡禾健康获得了来自经纬创投的千万元融资。
而在去年,知贝儿科曾宣布完成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唯儿诺对外宣布完成3000万美元B轮融资,由高特佳领投,锐盛投资集团与道彤投资集团跟投。2016年底,瑞宝儿科以及知名医生崔玉涛旗下的育学园均获得了数额不小的融资。
不过,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向记者表示,目前资本针对儿科领域的态度仍旧相对热情,尤其针对“头部玩家”。“大家都很看好这块,毕竟高频高值,但关键还是要看解决方案,目前没人走通这条路,都还在摸索”。
一直以来,发展非公立儿科医疗机构被视为缓解公立儿科医院看病难问题的一条现实路径。在各类非公立儿科医疗机构中,面向基层的儿科诊所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方向。
不过,杨唯璐告诉记者,目前中国的儿科诊所处于初级阶段,大约18%的品牌开始发展连锁(直营2家以上),65%的品牌处于初级阶段(2家-5家),只有少数几个品牌因创立较早,有超过10家店的规模。截至2018年2月,尚无超过20家数量的儿科连锁诊所品牌。
国内一家排名靠前的互联网医疗企业线下门诊负责人向《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儿科领域创业模式有很多种,一方面,一批主打就医便捷、环境温馨的小型儿科连锁诊所此前已开始快速布点增长,如睿宝儿科、维尔诺儿科等。另一方面,一些儿科医生选择在线上通过微博和微信科普文等积累一定数量粉丝,成为有影响力的大V,而后落地线下门诊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典型代表有崔玉涛的育学园、裴洪岗的怡禾健康等。
上述人士指出,整个儿科医疗领域还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都在探索合适的模式,且未来还会有新的形式出来。“目前确实普遍是以开设诊所作为开始的创业项目,但是未来会演化出围绕诊所的医疗教育培训、相关供应链、儿童大健康范畴等更多的创新模式”。
3
互联网难颠覆行业
《国际金融报》记者注意到,和杨唯璐从实体门诊开始创业不同的是,此前不少科医疗“入局者”选择的是从互联网切入。待线上有一定会员积累后,再着手搭建线下门诊。
不过,依赖互联网的儿科医疗模式并非所有人都看好。
一名在医疗领域有十余年管理经验的人士指出,在互联网医疗这块,目前政策是给予支持,但整体还不算太明朗,且具体落实到执行层面,大家也都还在摸索,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问题。“医疗服务有它的自身属性,比如它特别‘落地’,看病其实还是需要看真人,虽然有一些咨询服务可以在线上完成,但纯线上不太可能”。
杨唯璐也表示,互联网对儿科医疗乃至整个医疗领域难言颠覆,更多是作为实体的补充工具。
前述互联网医疗企业线下门诊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儿童医疗多数企业还处于跑马圈地的阶段,且各自侧重点有所不同。在其看来,未来2年-3年,那些扩张太快的企业会被淘汰,主要因为运营管理和人力资源供给不上,盈利会遇到瓶颈。“行业竞争估计明年初就会开始,那些创办者不是医疗背景的诊所或最先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