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规模增长放缓零售业务收入普增

加入日期:2018-9-1 18:46:0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9-1 18:46:08讯:

  监管持续趋严、内外部环境不断变化,银行业的生态也在发生变化。

  截至昨日晚间,A股、H股上市银行悉数完成2018年半年报的披露,本报道以26家A股上市银行为样本,以窥银行业全貌。截至6月末,26家上市总资产达153.9亿元,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59%。

  券商中国记者对26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经营情况进行一一梳理:

  1、放慢脚步,资产规模增长继续放缓。总资产仅较年初增长3.65%,其中包括2家银行“缩表”;

  2、服务实体,贷款增速超资产增速。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6.4%,新增贷款在资产增量中占比达91.5%,贷款占比也升至53.7%;

  3、压缩同业,存款驱动负债增长。存款总额在负债中占比达73.5%,较年初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存款增量是负债增量的1.2倍;

  4、营收回暖,零售收入增长较快。总营收同比增长6.23%,较去年上半年同比增速明显回升,其中多家银行零售收入大增,甚至成为第一大创收板块;

  5、真实暴露,不良认定趋严。除少数银行不良仍持续暴露外,整体不良贷款仅较年初增长3.4%,20家不良率下降,但不同类型银行有所分化;不良贷款偏离度继续下行至85%;

  6、新规发威,理财规模及收入普降。受资管新规影响,多家银行上半年理财规模萎缩,甚至有银行理财收入同比下降超70%,但另一方面,净值化转型、客户渠道和结构调整继续深化。

  资产规模增长继续趋缓

  数据显示, A股上市银行资产规模增长整体趋缓。截至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总资产达153.9亿元,较年初增长3.65%。

  但与年初相比,上市银行资产规模排名基本不变。只有张家港行(行情002839,诊股)被吴江银行(行情603323,诊股)超越,前者以1009亿元成为资产规模最小的A股上市银行。

  整体来看,上半年总资产增幅超过5%的只有5家中小银行,包括北京银行(行情601169,诊股)、上海银行(行情601229,诊股)、成都银行(行情601838,诊股)、吴江银行常熟银行(行情601128,诊股),资产规模分别较年初增长6.7%、6.1%、9%、9.4%和12%。其中,常熟银行以接近12%的增幅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位.

  此外,浦发银行(行情600000,诊股)、张家港行上半年“缩表”,资产规模较年初分别减少0.74%和2.13%。事实上,浦发银行已经连续两个季度缩表,但该行在缩表的同时,也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了优化。

  其中在资产端,该行上半年投资类资产总额较年初减少1262亿元,新增贷款则达到1510亿元,贷款在该行总资产中的占比也升至55%,为近八年来的最高水平;负债端,该行大幅压降同业负债,并在存款竞争加剧的局面下,实现存款净增长1725亿元,增幅5.68%,零售存款增量占比高达71%。

  整体来看,银行对同业资产、投资类资产的配置占比持续下降,而受政策鼓励的贷款业务增长快速,不少银行增加了对信贷资产的配置。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银行资产增速放缓,去年以来不少部分银行持续缩表,是来自监管环境以及配置高收益资产以维持收益水平的双重压力,预计随着下半年流动性充足,银行资产规模增速将有所提升。

  贷款增速超资产增速

  银行在总资产规模扩张放缓、甚至部分银行出现缩表时,仍然保证了利润率较高、更受政策鼓励的贷款业务的增长。相比以往,银行资产端向信贷倾斜,贷款增速普遍明显高于资产规模增速。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贷款总额达82.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6.4%。

  其中,有9家银行在上半年实现贷款10%以上的增长,包括兴业银行(行情601166,诊股)、华夏银行(行情600015,诊股)2家股份行,上海银行等6家城商行,以及常熟银行这家农商行。上海银行6月末贷款总额较年初增长17.5%至7803亿元,贷款增速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位。

  信贷规模的扩大,也促使贷款在银行总资产中的占比较年初有所提升。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的贷款占比达到53.7%,较年初上升约1.4个百分点,新增贷款在总资产增量中的占比也达到91.5%。

  “很大原因是非标投资渠道受限,非标转向贷款带来的。”一家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告诉记者,“强监管引导鼓励金融回归本源、服务实体经济,从总量来看,信贷规模尤其是小微信贷有微增;从结构来看,非标转贷款或转标一直在进行”。

  具体到贷款投向来看,今年上半年,贷款投向主力仍是基建行业,房地产和制造业投向有所收缩;多家银行的零售贷款增速还明显高于对公贷款增速,平安银行(行情000001,诊股)、上海银行等银行的零售贷款余额比年初均有近20%及以上的增幅,其中房贷和消费信贷(含信用卡)增长较快。

  存款驱动负债增长

  上半年,存款市场竞争加剧,存款增长乏力的情况还是相对明显,但也有一些银行在存款增长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譬如常熟银行宁波银行(行情002142,诊股)、杭州银行(行情600926,诊股)、成都银行4家地方中小银行就都取得了10%以上的存款增幅。

  其中,常熟银行以接近14%的存款增速位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城商行中,除贵阳银行(行情601997,诊股)外,其他银行的存款增速都超过5%;国有大行中,工行存款增速领先,继续位居存款总额第一大行;股份行中,光大银行(行情601818,诊股)以7.2%的存款增速领先。

  结构上看,存款成为上半年多数银行负债规模增长的主要力量,部分银行的存款增量甚至高于全行负债增量。以存款驱动负债增长、存款增速普遍高于负债增速的案例比比皆是。与此同时,不少银行都选择继续压缩同业负债。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存款在负债中的占比合计达73.49%,较年初上升接近1个百分点。

  其中,无锡银行(行情600908,诊股)存款占比高达84%,位居A股上市银行第一位,农行、工行、建行3家大行的存款占比也分别达到83.2%、82.9%和81%,此外,存款占比超过80%的还有张家港行(80.2%)。

  兴业银行存款占比位列A股上市银行最低水平,仅为50.7%,该行上半年存款增速也仅为0.54%,同样居末。不过,上半年该行存款结构有所调整,低成本的个人法定利率存款增加411.2亿元;此外,该行同业结算性存款较年初增加1032亿元。

  兴业银行高管表示,下半年将加大一般性存款,尤其是结算性存款的拓展;明确客户分层分类,推动交叉营销,增强客户粘度;同业负债方面,发力同业结算性存款;拓展融资渠道,择机加大中长期负债吸收。

  前述高管也预计,下半年净息差水平将进一步提升。“下半年市场利率有望总体保持在低位区间,同业负债成本下降将推动整体付息成本下降,由于同业负债久期短于同业资产,所以在市场利率下行时,同业负债重定价要快于资产,给息差带来正面的影响,同时公司在继续优化资产结构,加强定价权,保持资产收益率稳定”。

  多行零售收入贡献突出

  “检验一家银行发展的模式,最终还是以收入计算”,这是一位银行高管在该行中期业绩会上的观点。这里的“收入”,既包括收入的增长,也包括收入的结构。

  数据显示,26家A股上市银行上半年合计实现营业收入2.08万亿元,同比增长6.23%,较去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明显回升。其中,仅有交行、浦发、华夏3家银行上半年营收同比微降,其余银行均实现同比正增长。

  具体来看,上半年营收增幅超过10%的合计有11家银行,包括1家大行、2家股份行、3家城商行和5家农商行。其中,成都银行、上海银行杭州银行营收增速分别达到32%、28%、26%,领先于A股上市银行。

  良好的营收增速,主要得益于部分银行净息差同比回升,甚至环比一季度也有所上升。26家银行中,就共有21家银行上半年营收增幅较一季度环比有所扩大,共有18家银行二季度营收较较一季度有所增长。

  兴业银行高管就表示,资产收益、负债成本两端的变动带来息差回暖。“资产重定价逐步完成后,低收益资产到期置换,新增资产收益率稳步提升,譬如我行二季度新发生贷款加权平均收益率、投资业务收益率环比均有所提升;在负债端,市场资金利率较年初高点逐步回落,同业负债成本明显下降,二季度平均付息成本率环比下降,虽然由于存款竞争加剧导致存款付息率环比有所上升,但整体负债成本还是明显下降。”

  而从收入结构上看,上半年多家银行实现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大幅上升,甚至不乏银行的零售收入成为三大业务板块第一大收入来源。

  数据显示,上半年吴江银行零售业务收入接近翻番,上海银行南京银行(行情601009,诊股)、平安银行零售收入同比增幅也分别达到43%、37%、35%,此外增幅超过20%的还有江苏银行(行情600919,诊股)、光大银行

  从占比上看,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行情600036,诊股)零售收入占比分别约51.2%、49.9%,约合全行营收的半壁江山,领先于其他上市银行,此外浦发银行、建行零售收入占比也接近45%。上半年,平安银行、招行、建行、浦发银行常熟银行的零售收入均为该行三大业务板块第一大收入来源。

  不良认定趋严

  延续去年以来的趋势,上市银行不良贷款增速继续放缓,少数银行上半年还实现不良“双降”。

  截至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1.28万亿元,较年初微增3.4%。其中,上市大行、农商行资产质量相对明显的好转, 5家大行上半年不良贷款仅增加2%,5家农商行不良增幅更是只有1.7%,这10家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则均较年初有所下降。

  与此相对应的是,A股上市股份行、上市城商行上半年不良贷款增幅分别达到5.8%、10%,仍处于风险暴露阶段。

  整体来看,上半年26家银行中,共有4家银行不良贷款率较年初有所上升,其中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不良率较年初上升0.12个百分点至1.8%;2家银行6月末不良率持平于年初;其余20家上市银行均实现不良率下降。

  其中,农行、招行、常熟银行吴江银行均在上半年实现不良“双降”,农行、招行更是实现连续六个季度不良“双降”。截至6月末,农行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减少4.2%,不良率较年初下降0.19个百分点至1.62%;招行不良贷款规模较年初减少3.5%,不良率同期由1.61%降至1.43%。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4家不良“双降”的银行不良认定都相对严格,不良贷款偏离度均小于100%。所谓不良贷款偏离度,计算公式为“逾期90天以上贷款余额/不良贷款余额”,描述的是一家银行对不良贷款的认定,偏离度小于100%,往往被视为逾期90天以上贷款已全部计入不良,不良认定较为严格。

  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26家A股上市银行整体不良贷款偏离度为84.94%,较年初下降0.6个百分点,不良认定整体趋严。其中20家银行6月末偏离度已低于100%,包括年初偏离度高于100%的交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南京银行

  但与此同时,华夏银行民生银行(行情600016,诊股)、成都银行、北京银行平安银行杭州银行6月末不良贷款偏离度仍高于100%。以华夏银行为例,该行不良偏离度甚至高达199%,较年初还有所上升,而该行其余资产质量指标也未明显见好,风险防控压力仍然较大。

  理财规模和收入普降

  资管新规威力持续显现。数据显示,共有15家A股上市银行在财报披露了理财余额数据,其中7家银行理财存续规模在上半年有所萎缩。

  截至今年6月末,建行理财产品余额约1.95万亿元,较年初减少了1366亿元,降幅达6.55%;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则较年初减少约1365亿元至9735亿元。前述两家银行理财产品压降规模相对较大。

  而从增速上看,光大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上半年减少了12.3%,杭州银行北京银行也减少超过10%。此外,6月末,招行理财产品余额(不含结构性存款)1.80万亿元,较年初同比口径下降4.00%。

  理财规模收缩的同时,多家银行理财业务中间收入降幅明显。比如华夏银行上半年实现理财销售业务收入15.6亿元,同比下滑58.1%;平安银行上半年理财业务手续费收入为5.6亿元,同比锐减75.1%;建行理财产品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7.1%至65.5亿元。

  不过,也有多家银行上半年理财产品规模继续较快增长。体量稳居市场首位的工行,上半年理财规模增加约3587亿,6月末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到3.37万亿元,保持同业第一。此外,吴江银行民生银行常熟银行上半年理财规模增速也分别达到69%、20%和17%。

  按照资管新规的要求,上市银行在银行理财的净值化转型上也有显著成绩。其中,兴业银行6月末净值型产品规模达3368亿元,占比超过30%;中信银行上半年净值型个人理财产品规模同比增长超200%;浦发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规模突破3200亿元。

  上海银行则有序推进非保本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已有四类产品形态中已有定期开放式产品、现金管理类T+0产品、封闭式产品三类实现净值化运作。6月末,该行净值化管理产品余额占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的比例提升至24.3%,较上年末提高5.55个百分点。

  同时,不少银行积极发力财富管理业务,提高零售理财客户占比。其中,上海银行6月末零售渠道产品规模较年初增长23.1%,占理财业务总规模的82.3%,较上年末提高16.5个百分点。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