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证券业“严冬时分”:“看天吃饭”魔咒难逃?

加入日期:2018-8-30 3:21:0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8-30 3:21:04讯:

  在A股震荡下行、严监管和防风险背景下,证券行业也随之进入“严冬”,证券公司的日子也不好过。在今年上半年,证券公司多个业务条线出现收入下滑,致使证券公司业绩明显下降,甚至多达25家公司出现亏损。在行业不景气下,从业人员的日子也不好过,业务拓展难度加大,收入出现下降、奖金少发或者缓发。不少从业人员不得不考虑自己的未来,部分选择了离开,虽然收入可能减少,但是前景更加稳定。在目前的证券行业,由于多项业务与二级市场关联,“看天吃饭”的境地在短期内难以摆脱。(张星)

  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三年来的上半年期间,未盈利券商家数分别仅为5家、9家和12家,而在2018年上半年,却有多达25家券商未能实现盈利。

  证券业或正在经历“严冬”。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截至8月29日已披露中报的20家上市券商数据显示,营业收入、净利润出现下滑的券商数量分别达13家和18家。

  上市券商的业绩下滑亦是行业处于整体低迷期的脚注。中证协数据显示,131家证券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净利润分别为1265.72亿元和328.61亿元,两项数据分别较去年同期下滑11.92%和40.53%。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交投活跃度的下降、监管稽查力度的加强、股票市场的不断下行等原因亦成为冲击券商多项业务的原因,而在业绩压力下,不少券商也在悄然降薪,而亦有部分从业人员试图转型“过冬”。

  在业内人士看来,此轮证券业“入冬”仍然折射出其“看天吃饭”的特质,而在投资者日趋成熟,场外业务、交易所债市得到进一步发展前,这种与二级市场高度捆绑的周期性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亏损券商数或创纪录

  证券行业不景气的背后,交易热度的下降或是主要原因。

  数据显示,2018年初至8月29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额为65.98万亿元,较去年同期进一步下滑10.01%。

  “有交易的客户越来越少,一些大客户的交易频率也在下降,一些机构客户的个股配置有的空仓,有的则转入了ETF进行长期配置。”一家汇金系券商的北京某营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

  投行业务规模的同比下降也成为打压券商业绩的推手之一。

  数据显示,2018年初至8月29日,沪深两市共有70家公司完成IPO,涉及募资金988.87亿元,两项数据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达77.12%和34.84%;增发规模上,虽然截至8月29日增发募集资金达5766.45亿元,与去年同期的5853.45亿元相差不大,但其173家的家数却较去年的312家减少达44.55%。

  “今年IPO规模整体缩水的原因和去年为了解决IPO堰塞湖的发审提速有关,从去年大发审委上任后,一方面过会率下降让IPO的出口收窄了,另一方面大部分存量项目已经被去年消化,留给今年的并不多。”上海一家券商保代表示。

  多重利空因素下,出现“亏损”券商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历史数据显示,2015年至2017年三年来的上半年期间,未盈利券商家数分别仅为5家、9家和12家,而在2018年上半年,却有多达25家券商未能实现盈利——值得一提的是,在A股下挫力度最大的2008年,未盈利券商数量也仅为12家。

  有分析人士预测,若下半年证券市场活跃度仍然未能扭转,则今年未能盈利的券商数量有可能创下历史新高。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有史以来全年未能盈利券商数量出现最多的年份是2011年,多达19家券商未能实现盈利。

  “目前市场的情绪并没有好转,加之从严监管、金融防风险等举措,不排除会对部分中小券商带来较大影响,进而导致其出现亏损。”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分析师表示。

  降薪下的选择

  业绩下滑带来的行业不景气下,降薪或者实际到手收入减少正在成为证券行业的一种普遍现象。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数据统计发现,已披露中报数据的20家上市券商中,多达19家证券公司上半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人均值同比下降,其中中信证券财通证券中信建投三家券商下降比例超过30%。

  反映到不同部门,因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而导致佣金收入下降最明显的部门非证券公司的营业部门莫属。

  “现在有交易意愿的客户越来越少,我们今年上半年有好几名客户经理都没有完成业绩考核。”东北一家券商营业部负责人透露。

  投行部门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北京一家券商债券承销人士向记者表示,目前其团队的降薪主要体现在奖金层面。

  “主要是奖金的下降,工资和补助都没怎么变。一方面是公司实发的奖金变慢、变少,另一方面新项目机会也在减少,市场违约事件的增多让公司对信用债的内控卡得更严了。”前述债承人士坦言,“今年奖金到手就比去年少了一半,如果今年项目没有起色,明年可能会更低。”

  另一方面,IPO、再融资等业务虽然进入新的常态化,但发审层面的监管升级,部分标的企业业绩的不及预期,以及储备项目竞争的白热化,亦对投行人员的收入预期构成冲击。

  “去年IPO提速后,各家券商都在抢项目,好项目越来越少,而发审委越审越严。”前述投行保代指出,“经济环境压力下,一些储备企业的业绩出现变脸,行业变化下财务数据也比较难调整,上市进度也随之向后推迟,而团队拿到奖金的时间也不可预期了。”

  另有部分券商人士在监管层的稽查从严执法下承受着更大的收入压力。

  “立案调查的影响很大,除了项目更难拿外,很多刚招进来的应届生被劝退了,团队的奖金发放也被推迟。”一家2018年上半年受到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券商投行人士称。

  而对于部分拟上市券商而言,收入、利润的降速叠加为IPO改善业绩的目的后,其员工收入受到影响更加明显。

  “为了让报表更好看,加上行业不太好,去年我们团队的一部分年终奖被延后发放了。”一家拟IPO券商的投行人士坦言。

  此外,资管新规的落地带给券商资管的影响,也让从业者面临新抉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部分券商资管人士正在考虑或已经离职,并试图向其他行业转型。

  例如北京一家券商资管部团队负责人张华(化名)日前就刚刚提交了离职OA,但对于其接下来的去处,却仍然没有确定。

  “之前主要依靠银行资源做通道业务,但现在资管新规落地后,这部分规模很难增长了。”张华告诉记者,“现在有一个机会是去公募做机构销售,但目前市场环境下,公募的处境可能也并不好。”

  而据张华透露,其目前更希望的是在企业端供职,寻求更稳定的工作环境。

  “目前正在接洽的是一家拟上市公司的董秘岗位。”张华告诉记者,“过去后工资可能不但不会涨还有可能更低,但是业绩压力会减少很多,而且收入增长是可预期的,公司一旦上市还会有高管持股上的收益。”

  “看天吃饭”难解

  对于张华而言,其选择从机构跳槽至企业岗位,目的之一是规避证券行业的周期性。

  “都说行业是‘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这种周期性带给从业者的压力是不小的。”张华表示,“跳槽到企业主要是更稳定,不用再‘看天吃饭’。”

  张华的个人职业选择,或许能够让其逃离该行业的不确定性,但对整个证券行业而言,“看天吃饭”仍是一个难以逃脱的魔咒。

  此前,不少分析认为代理证券买卖等传统经纪业务在券商总收入中的占比逐渐下降后,证券行业才有望打破对市场交投高度依赖的周期性。

  过去,经纪业务的确占据券商收入的半壁江山。例如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中证协数据计算发现,2013年至2015年三年期间,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高达47.68%、40.32%和46.79%。不过2018年上半年,券商收入结构中的经纪业务占比已然处于较低状态。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131家证券公司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363.76亿元,仅占1265.72亿元行业总收入的28.74%。

  但是,经纪业务占比的萎缩并未能对抗证券业“看天吃饭”的周期性魔咒。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券商传统业务集中度有所下降,但大量创新业务仍然围绕场内交易展开,而这也导致券商业绩仍然与市场状态相捆绑。

  “经纪业务占比下降后,融资融券等比重提升的业务仍然和二级市场交易相关,基本围绕在场内市场。”前述非银分析师指出,“因为大量的交易资源都集中在交易所,场外资源没有搞起来,因此券商基本上是和交易所景气度捆绑的看,场内市场活跃度下降必然会对券商业绩产生影响。”

  “一级市场往往也要兼顾二级市场状况,这也导致IPO、再融资被捆住手脚,而近年来的强监管,亦让并购重组、资管等业务受到冲击。”前述分析师进一步指出。

  在其看来,证券业若要告别“看天吃饭”,一方面需要资本市场培育更加长期稳定的投资者,降低二级市场过强的波动性,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发展交易所债券市场和场外市场,逐渐扩宽证券业务的适用边界。

  “因为投资者不够成熟,所以国内市场波动本身要高于成熟市场国家;而我们的场外市场发展不足,债券市场的主力又集中在银行间市场,如果不能解决这些因素,证券行业仍然要在较长一段时间承受这种‘周期困扰’。”前述分析师坦言。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