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不死鸟”复活 李志林:股市管理者最高宗旨

加入日期:2018-8-25 8:05:5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8-25 8:05:55讯:

  导读:
  贺宛男:不死鸟复活要折腾到几时
  李志林:投资者盈亏应成制定政策参照系
  刘柯:A股下跌不该让人民币贬值来“背锅”

  黄湘源:注重投资回报才能提振A股信心
  郭施亮:炒房资金会被赶进股市吗
  皮海洲:治理“迷你式”增持必须动真格

  贺宛男:“不死鸟”复活要折腾到几时
  A股又见“满血复活”。本周五,暂停上市一年多后的*ST钒钛撤销退市风险警示,变为“攀钢钒钛”恢复交易,当日股价最高涨43.65%,收盘涨25%,成交27亿元。成交量在沪深3500多只个股中排名第四,比第五名贵州茅台足足多了10亿元。

  周四,*ST钒钛披露半年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67.7亿元,同比增长60.28%,净利润11.5亿元,增长176.6%。要知道该公司2014、2015、2016年分别亏损37.75亿元、22.07亿元和59.88亿元,合计逾100亿元。之所以能走出巨亏泥潭,主要是通过重大资产重组,剥离了铁矿石、钛精矿及海绵钛等亏损资产,专注钒钛业务。而2017年起恰逢钒钛价格猛涨,如钛白粉每吨从7500元涨至19500元,钒氮合金每吨从6万元涨至32万元,公司碰上了好时光,恢复上市无可非议。君不见在*ST钒钛的十大股东名单中,国家队汇金和证金公司分别以1.3亿股和1.27亿股,列控股股东鞍钢集团和攀钢集团之后,排名第三、第四大股东,人家早就“埋伏”好了。

  问题是,钒钛产品价格之前曾遭遇断崖式下滑,如果再来一次“断崖”又会怎样?这就不去管它了。不过,*ST钒钛在恢复上市公告中,一句话泄露了天机:公司称,目前未分配利润为-113万元,将面临由于存在未弥补亏损而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分红,以及通过公开发行证券的方式进行再融资的风险。原来恢复上市之后,接下来就要再融资圈钱了。

  此外,暂停上市的*ST建峰,也将更名为“重药控股”,将于本月28日恢复上市。这家1999年上市的老公司反反复复,不知经历了多少次停牌又复牌。之所以能“起死回生”,靠的就是再融资。2016年定增11.29亿股,原有的化工业务转身变为医药股。然而在2017年盈利11.06亿元后,今年一季报“自由落体”降为1.37亿元。

  更有甚者,8月15日恢复上市的*ST宁通B(现为宁通信B),2017年勉强盈利898万元后,今年一季立马露相,亏损641万元。

  从严退市喊了那么久,2013年至今,沪深股市退市股总共才9只(炎黄、长油、二重、博元、欣泰、新都、昆机、吉恩、烯碳);而同期起死回生恢复上市的倒有24只,至于从戴帽到成功摘帽的则多不胜数。在24只个股恢复上市股中,尽管有一半左右如今又陷入亏损,但首日开盘上涨20只,有10只更是暴涨100%以上。谁说“关进去”就是生死劫,放出来个个都是英雄好汉!

  可是,绝大部分复活股,在复活之初跳过一阵之后,又露出了狰狞面目。如协鑫集成2015年8月12日复活,从1.91元大涨至19.4元,涨幅高达986%,如今只剩4元多。公司业绩自2015年盈利6.38亿之后,迅即转亏,今年一季度亏1.47亿。“不死鸟”恒立股份,人称“A股老司机”,1996年上市,期间累计停牌8年,主业连亏14年,5次被迫“改嫁”、3次卖壳、重组失败不计其数;“成功系”、“中技系”等众多资本大鳄参与围猎,统统折戟沉沙,铩羽而归。就是这样一只烂股,在经历了最长一次停牌后(2006年4月停牌,至2013年2月复牌),股价从1元多依然猛涨至5元多,最高达19.49元。如今呢?一切又回到原点,业绩亏损,股价大跌。

  更不用说因违法违规被证监会立案调查的,如ST慧球、*ST华泽神雾节能等害人股,都曾经“满血复活”过。

  都说美股创造了11年的大牛市,如果我们的A股老是“打烂了再回锅”,“死马当活马骑”,又怎么牛得起来?(金.融.投.资.报)
  


  李志林:投资者盈亏应成制定政策参照系
  本周一,在市场“2638点必破”的一致预期下,大盘探底2653点,随后被强大的买盘急速拉到2698点收盘。当夜有消息称,有保险资金和国家队资金进场。其后4天,沪指在2700点上方站稳,转危为安。

  上证50、沪深300、上证综指、深成指、中小板、创业板,均收出了4.12%、2.98%、2.29%、1.52%、1.11%、1.12%的周阳线,表明保险资金和国家队确实已开始作为。

  中国股市是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
  从1990年10月—2000年3月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美股曾创下长达113个月(3452天)的超长牛市纪录,标普500曾暴涨了417%。然而,这项纪录如今已成为历史。从2009年3月9日—2018年8月24日,美股新一轮大牛市已成功超越了上世纪末,长达3454天,股指涨幅高达323%。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股市与中国股市没有可比性。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一看同样是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股市的表现。印度股市从2008年10月27日—2018年8月24日,这轮大牛市延续了3588天,股指大涨350%,比美股更厉害!

  相比之下,A股的表现实在是无地自容。10年过去了,上证指数仍在2700点附近徘徊不前,并两次从6124点和5178点暴跌,至今还在金融危机前高点的半山腰位置,而全球股市早已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前高点踩在脚下了。

  维护“晴雨表”就是维护国家利益作为资本市场的A股市场,有着几十万亿的股权资本,拥有3500多家上市公司,股市的热点都是围绕着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取向而展开的。

  令人遗憾的是,中国经济在大踏步地前进,然而股市却在倒退。在上周和本周,人们居然还能经常看到2675点的这个“老掉牙”的指数,哪怕股票的家数已增加了一倍多,指数的内涵(股价)早已贬值的面目全非。

  如果像管理层一再强调的中国股市要健康稳定的发展,要法制化、规范化,与国际股市接轨,那么,强调“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功能的重要性,是绝对要高于融资功能的。不然,别说国内投资者,外资更是绝对不会进来的。

  A股的政策必须有一个根本性扭转
  我党的宗旨,就是“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同样,这也应该是股市管理者的最高宗旨。

  就中国股市而言,有1.4亿股民,涉及5亿家庭人口。因此,股市的持续暴跌,影响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

  但是,现实却是:10年股市涨幅为零,甚至12年涨幅为零,并且指数从高位腰斩后的涨幅为零。这意味着,亿万投资者十多年在股市的投资,都被割了“韭菜”,辛勤劳动所得的财富都“打了水漂”。

  我认为,A股的发展、规范、监管政策,必须有一个根本性的扭转——把人民的利益、把广大投资者的盈亏,作为制定政策时的一个重要参照系。

  不能曲解“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谁都不会否认股市要为实体经济服务,要为企业融资发展服务。

  但是,不能把股市为实体经济服务曲解为不顾一切地让更多的新股上市融资,搞扩容大跃进。而必须平衡新股扩容与市场承受度的关系,兼顾实体经济的新股融资与实体经济老股的价值稳定的利益平衡,考虑新股上市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股市市值的问题。要算大帐,不能算小帐;衡量管理层的政绩,不能净看融资额有多少,还要看二级市场投资者是盈利了,还是亏损了;股市总市值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通过并购重组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A股的规模还太小,上市公司数量还太少,所以应把新股高速扩容作为“新常态”,坚持不懈地加以推进。

  殊不知,美国一两百年的股市,至今也只有3700家上市公司。但人家是不断地新陈代谢、优胜劣汰,通过并购重组把上市公司做大做强,还不断地回购股票,提升上市股票的价值含金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尤其是,美股管理层精心培育了苹果、微软、谷歌、亚马逊、Facebook五大引领世界潮流的高科技股,大力支持他们进行并购重组,遂涌现了万亿美元市值的股票。

  反观A股,由于这几年严控并购重组,尤其是颁布了史上最严的抑制重大资产重组和借壳上市的新规,导致场外新增资金无法进来,而存量资金因新股扩容、大小非减持而变得越来越少,造成股票的市值不断缩水。

  所以,A股的当务之急既不是新股扩容,也不是让在海外上市多年、规模巨大、已过了成长期的“独角兽”回归A股,大量圈钱,而应是加快推进国资改革、并购重组、借壳上市,将现有的上市公司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

  加强对市场的目标管理和预期管理
  资本市场本质上是一个信心市场,尤其是像中国股市85%以下的投资者是10万元以下的散户,更是如此。同时,股市又是一个最厌恶不确定性的市场,国内外信息面上稍有风吹草动都会引起A股的剧烈波动。

  鉴于当前A股若任其下跌,那么必定会有几百家市值严重缩水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按章程规定进行清盘;8600多亿的场内融资盘会争先恐后地清仓;大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的股权质押融资盘,也无接盘者而导致券商破产。这三股被迫的做空力量,如果同时出现,那么,2015年夏天对场外配资盘强行平仓、导致市场流动性枯竭那一幕就将再现,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便不可避免。

  故此,特建议:第一、除提高保险资金入市比例外,应充实壮大以证金公司为代表的国家队的资金实力,肩负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平准基金功能,高调进场。

  第二、要有稳定股市健康发展的切实有效的行动,如前不久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推出了8项举措,比较实在的有鼓励上市公司回购股票,鼓励上市公司员工持股,鼓励上市公司增持股份。

  第三、进一步鼓励更多的上市公司的“大非”主动延长减持期限。

  第四、管理层应旗帜鲜明地向市场展示每年的监管目标:股市上涨的幅度不低于GDP。

  第五、理直气壮地向投资者喊话,“中国股市12倍平均市盈率太低了,还不到美国、欧洲、日本股市估值的一半”,“20倍市盈率完全有投资价值”等。(金.融.投.资.报)
  


  刘柯:A股下跌不该让人民币贬值来“背锅”
  今年4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强,8月一度升破96关口,创13个月以来新高,虽然8月中旬人民币有所反弹,但现在美元指数依旧在95.5之上。市场预计美元已经进入第三轮上涨周期,将对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

  从美国经济复苏的步伐和美联储加息的态度可以看出,美元升值是大势所趋,尽管强势美元其实并不是美国政府的意愿,也不符合美国经济利益,甚至成为中美贸易争端谈判的核心问题,即用人民币升值对冲强势美元。但市场经济有其自身规律,不是谁可以随心所欲控制的。美国经济强劲复苏,美联储连续加息,制造业加速回流美国,这些都势必造成全球流动性涌向美国,推升美元持续上升。

  过于强势的美元也让美国自己在走钢丝,尽管美国制造业科技水平很高,但因为制造业回流美国以后,产成品输出端还是在全球,美元升值将削弱美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毕竟技术含量相差不多的日本和德国制造业竞争力也很强,中国这些新兴制造业强国也在欲欲跃试。因此,美国其实并不希望美元过于强势,过于强势的美元会抵消美国很多制造业产品的出口,比如波音飞机的竞争对手欧洲客车,还有美国的汽车产品现在都无法对抗德国的顶级品牌。当然,美国的高科技领域对汇率的波动敏感度较小,高科技出口产品也不会因为美元强势而遭受大的冲击,但高科技的总销售额又不是很大,所以美国现在也是两难之中骑虎难下,它喜欢全球资本向自己聚集,但又不会纵容美元过于强势。

  强美元周期的出现,给其它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身陷金融危机漩涡之中的土耳其早在今年5月就爆发了危机,现在不过是发酵而已,今年以来里拉已经贬值了近50%。日前,中国香港金管局在市场买入21.59亿港元,开始出手捍卫联席汇率,因为联汇之下港币其实就是影子美元,美元升则港币升,但触发到了一定比值后,必须注资以保稳定。相比较而言,人民币反而不是风险最大的,因为对于汇率波动的把控,中国比较得力,人民币无法自由兑换。这成了一把双刃剑,此前说中国外汇管制过严,现在看来无管制的外汇机制将极大地冲击本国经济。

  强美元周期已经无法避免,美元属于“独强”,拥有“影子黄金”的地位,相对应其它货币则会处于弱势,不管是经济实力雄厚的欧元、日元还是人民币,这本身就是一个跷跷板。对于出口产品有竞争力的国家来说,弱势货币反而是一件好事,可以降低出口成本,增加出口商品的竞争力。比如德国的汽车制造业,日本的电子制造业等,但美国也不是傻子,一边美元强势,一边关税大棒随时伺候。

  最后谈谈资本市场影响,汇率波动势必影响股市,不过这也要一分为二地看。强美元周期虽然出现,但它并不是摧毁性的。怎么理解呢?美元对欧元、英镑和日元其实都是升值的,相对应这些货币也不断贬值,比如英镑自2016年6月英国脱欧以来贬值了大约13%,欧元也从以前的1.4贬值到现在的1.15-1.25之间,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股市却一样红火,屡创新高。还有一个典型是印度,十年前印度卢比是40左右兑1美元,现在是70卢比兑1美元,十年差不多贬值了一倍,但这十年印度股市上涨了350%!比道琼斯指数还牛!

  由此可见,把货币贬值当作股市下跌的罪魁祸首非常牵强,汇率波动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不会影响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人民币虽然对美元是在贬值,但一是双向波动可控,二是中国经济不会受到太大冲击,适当的贬值还能增强出口产品的竞争力,所以对于“股汇双杀”的担心完全没有必要。

  当然,A股目前处于极弱之中,对于利空因素相当敏感,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过度反应,经常是自己把自己吓得半死。比如上周人民币出现了几天大涨,但A股依旧弱势。以前说人民币贬值所以A股跌,现在人民币反弹了A股依旧跌,做空A股完全没必要让人民币贬值来“背锅”。(金.融.投.资.报)
  


  黄湘源:注重投资回报才能提振A股信心
  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不把投资回报放在心上的市场,会真心实意地对待任何一个投资者。你对中小投资者没有感情,外资,产业资本以及其他更多的大资金,就会相信你会对他们有诚心了吗?所以,增什么也不如增信心。只有将心比心,以诚心换信任,才有可能换来市场信心的倍增再倍增。舍此之外,什么都是谈不上的。

  一宣传产业资金增持,股指果然就又涨了,但是,这一涨究竟能涨几日呢?这终究不能不是一个问题。不是吗?此前并不是没有过来自资金面的利好消息,可是,有几多的所谓利好不是一阵风,一阵雨,一风吹过就烟消云散,雨过地皮湿?短暂的利好,不开花,更不结果。股指翻红喜不了几天,就又满盘皆阴。不见阳光,就看不到希望。这又能算得上是什么利好呢?

  管理层尽管不遗余力地为外资入市铺路搭桥,摇旗呐喊,政策开放的力度也不可谓不大,可是,为什么股指还只是扑腾几下就又蔫了下来,甚至反而还有越走越低的趋势呢?这让人对这个政策的意图不能不产生几分怀疑。是啊,为什么股市越是低迷,对外资开放的力度却反而越来越大?中国股市的后市是不是从此还非得请外资来主宰沉浮?

  当股指越来越接近股灾底的时候,市场就传出了管理层召开救市会议的消息。当然,权威媒体很快就辟了谣。不过,言为心声。谣言之所以会流传,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场的某种心态。尽管后续报道证明证监会市场部确实召开过某个会议,不过,此会议非彼会议,研究的不仅不是救市,而只是听取一下机构分析师的看法而已。但证监会对当前市场情况究竟有什么看法,有关的报道终究没有说,当然也无法说些什么。

  一个多月前,证监会高层确实曾召开过一个规格更高的会议,一是听取对当前经济金融形势的看法;二是听取对维护资本市场稳定、促进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健康发展的建议;三是听取对证监会工作的意见。不过,参加这次会议的也只是上市公司负责人,并没有市场人士。证监会方面表示,下一步还将召开不同的会议。但此类会议显然也不是救市会议。证监会方面对救市不救市照例没有任何表态。

  尽管市场的低迷似乎与上市公司上半年的业绩增长很不相称,但迄今为止,证监会却从未对来自市场的救市呼声表过任何的态。言不离口的除了IPO新常态之外,就是严监管,大开放。这不免让人感到几分困惑。在股市越来越低迷的情况下,光靠坚持这些所谓IPO新常态下的严监管,大开放,就真的能有效地维持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吗?如果广大投资者的亏损面还在扩大,则这个市场又如何才能谈得上什么健康发展不健康发展呢?

  诚然,几个主要指数近期已经创下了股灾以来甚至2015年以来的新低,但是,股指越是接近前期新低,市场对反弹的信心却并不是越来越强烈,反而还似乎越来越迷惘。让人迷惘的不仅是增量资金的到来,到底是为了抄底还是救市,更多的也是对政策协调性的越来越似有所缺和似有所失的难以理解。尽管我们的监管层面在口头上没有一次不同中央保持一致,但是,对股指表现的不尽人意却为什么如此熟视无睹呢?无动于衷,难道也可以算得上是对支持实体经济的回应吗?

  市场估值当前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的困境。按理说,估值反映的是未来盈利的预期。但是,A股上市公司尽管已经有了三千多家,质地较好业绩稳健增长的比例却并不能算有多高。重要的是,在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诸多方面所存在不确定性,怎样才能不越来越突出地成为一个有极大的可能会严重影响业绩成长稳定性的问题呢?在这样的问题怎么想回避也无法回避的情况下,我们的上市公司在下半年及以后究竟还能不能继续保持目前这样的业绩增长态势呢?这也就更加不可能不成为一个无法不面对的新的问题。而这,不妨可以说也正是我们的市场为什么对上半年的业绩喜报竟然无法兴奋得起来的难言之隐。

  在某种意义上,资本市场与其说是资本市,还不如说是信心市。有了信心,就不仅会有方向,更不愁会没有资金。这是由资本的逐利本性所决定的。资本只有在看得到盈利希望的条件下,才会舍得投入,敢于入市,同时也才有坚守阵地、百折不挠、争取胜利的信心和决心。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稍纵即逝的蝇头小利,谁会来为了贪一点小便宜冒着吃大亏的极大风险呢?一些外资机构,甚至包括一些产业资本和回购资金,目前尽管入了市,但是,他们是不是真的使出了浑身解数?恐怕也不是没有问题的。没有人会相信,一个不把投资回报放在心上的市场,会真心实意地对待任何一个投资者。你对中小投资者没有感情,外资,产业资本以及其他更多的大资金,就会相信你会对他们有诚心了吗?所以,增什么也不如增信心。而信心问题,说到底无非就是一个政策面诚心不诚心,投资者信任不信任的问题。只有将心比心,以诚心换信任,才有可能换来市场信心的倍增再倍增。舍此之外,什么都是谈不上的。(金.融.投.资.报)
  


  郭施亮:炒房资金会被赶进股市吗?
  在大量资本聚集到房地产市场的背景下,容易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泡沫不断膨胀;而从高房价延伸至高房租,也是资本任性的真实写照。如果把炒房资金赶进股市,或许股市有可能立马就盘活了。但对于A股而言,监管层可能并不希望再度重演三年前的疯牛行情,因此,把炒房资金赶往股市的可能性也不大。

  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大热,且逐渐从高房价现象延伸至高房租的问题,而大众的矛盾,也从买不起房,向租不起房转变。从一二线城市房价的大幅飙升,到三四线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快速补涨,高房价却倒逼一系列调控政策升级出炉。然而,在密集限购、限售政策影响下,房地产市场高烧不退的现象略有平缓,但在货币金融环境大扩张以及土地供应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背景环境下,实际上高房价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根本性解决。

  然而,又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高房租现象的持续演绎。据数据统计,从过去一年的时间内,已有多个一二线城市的房租涨幅超过了20%,更有甚者,部分地区房租涨幅超过30%乃至40%以上。从高房价到高房租,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炒房资金的逐利性。与此同时,在货币金融环境持续大扩张的背景下,却为高房价、高房租创造出一个有利的基础环境。

  实际上,影响房租价格的高低,一个要看当地市场的实际租赁缺口,一个要看当地市场的实际吸引力以及产业聚集程度,与此同时,仍与高房价现象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性。而在高房价的背景环境下,实际上还是会提升周边环境的租房成本以及日常生活开支成本,对于部分中介机构乃至部分群体而言,可能还会通过高价抢房、囤积改造等手段间接抬升房租价格。归根到底还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表现。

  从高房价到高房租,一方面与货币金融持续大扩张的大环境有着正向关系;另一方面,则与政策引导、资本逐利需求等因素有着密切关联。确实,随着近年来各类资本的快速壮大,颇具逐利性的资本在市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响。而对于部分租赁机构而言,更是通过高息融资的方式进行抢房,试图争夺更多的房源。而高杠杆抢房背后,实际上也暗藏着投资风险,一旦资金链断裂或面临政策监管的收紧风险,那么对于高杠杆抢房的租赁机构而言,本身还是一种不可小觑的风险。

  或许,对于当下的国内房地产市场而言,也面临着两个严峻的问题:一个在于租售比例较为极端,远远超过成熟市场的平均水平;另一个则在于租金回报率偏低,同样与海外成熟市场相比存在不少的差距。但这些问题最本质的问题,还是在于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水平确实偏高,而价格遭到大幅炒高的房地产市场,本身已远远透支掉未来的发展预期。以租金回报率为例,造成国内市场租金回报率偏低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月租房价格过于便宜,而是因为房屋价格过高,由此导致租金回报率很难回归至理想状态。

  这些年来,在国内货币超发环境下,资本的壮大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影响开始逐渐显现,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民间资金多,投资渠道少”的问题。然而,对于当下的货币金融环境,虽然M2增速逐渐回落至个位数的水平,乃至创出了近年来的M2增速水平,但考虑到基数问题,实际上仍离不开货币金融扩张宽松的环境。因此,从高房价到高房租现象的先后出现,实际上还是长期宽松货币、民间资金过于庞大的结果。

  由此可见,从高房价延伸至高房租,也恰恰是资本任性的真实写照。退一步来说,假如把炒房资金赶进股市,或许也就立马得到盘活了。但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早已在三年前经历了一轮轰轰烈烈的杠杆牛市行情,而市场也经过了数年的时间,才艰难地把杠杆牛市的泡沫压制下去。或许,经历了三年前的经验教训,监管并不希望股市再度重演三年前的疯牛行情,把炒房资金赶往股市的可能性也不大。或许,在实际操作中,通过房地产这一蓄水池,把大量资本与流动性锁定在里面,而后通过股票市场的反复波动压缩超发流动性,或许更有利于经济与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但由此一来,实际上却在不断增加居民财富的保值增值难度,股市基本上很难发挥出应有的保值功能,反而加快财富资金涌向房地产市场,加速房地产泡沫的膨胀。

  由此可见,鉴于国内投资渠道狭窄,又加上外汇管制等因素,导致大量资本无法找到合适的投资出路;而对于发展壮大后的资本,往往具有非常强的冲击影响,如何正确理性引导资本去向,降低资本的任性,这或许还是当下的一道难题。(金.融.投.资.报)
  


  皮海洲:治理“迷你式”增持必须动真格
  基于“迷你式”增持对市场的欺骗,甚至不排除以“增持”之名来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迷你式”增持不能限于问询与关注,还应该加强对“迷你式”增持的监管,让包括实控人在内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不能进行“迷你式”增持,也不敢进行“迷你式”增持,以此进一步来规范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事宜。

  近日,华铭智能星源材质两家公司实控人的“迷你式”增持受到交易所的问询关注。两家公司实控人的“迷你式”增持堪称是上市公司大股东“迷你式”增持的典型。

  今年2月1日,华铭智能实控人、董事长张亮计划6个月内择机增持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6个月期满,8月3日,公司披露增持计划完成公告显示,张亮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万股,占总股本0.01%。张亮实际增持数量与增持计划存在较大差异。

  星源材质的情形与此相类似。今年2月8日,星源材质披露增持计划,控股股东、实控人陈秀峰和陈良计划6个月内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3700万元、不高于5760万元,累计增持股份比例不高于公司总股本的1%。但星源材质8月8日披露的公告显示,截至8月7日,陈秀峰实际增持10万股,占公司股本比例为0.05%;陈良未增持公司股份,实际增持股份数量与增持计划存在较大差异。

  从两家公司实控人增持公告发布后的股票价格走势来看,两家公司实控人的“迷你式”增持,显然对市场构成了忽悠。实控人增持公司股票,通常被视为是公司股价低估,实控人看好公司后市的表现。所以,在两家公司实控人增持公告发布后,两家公司的股价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走势。如华铭智能股价从2月7日的最低价15.17元上涨到4月19日的最高价33.72元,大涨了120%。星源材质股价则从2月7日的最低价18.74元上涨到7月23日的最高价43.10元,涨幅高达130%。在公司股价大幅上涨的背后,两家公司的实控人却玩起了“迷你式”增持的把戏,硬是把市场、把投资者给耍了。

  正因如此,交易所对两家公司实控人的“迷你式”增持予以问询关注是有必要的,至少需要弄清当时实控人提出增持计划的目的,是否有以增持来操纵股价的嫌疑,包括其最终的“迷你式”增持是否与增持计划相违背,是否违反诚实守信原则等。

  不过,基于“迷你式”增持对市场的欺骗,甚至不排除以“增持”之名来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因此,对于“迷你式”增持不能限于问询与关注,还应该加强对“迷你式”增持的监管,让包括实控人在内的上市公司重要股东不能进行“迷你式”增持,也不敢进行“迷你式”增持,以此进一步来规范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事宜。为此,在治理“迷式你”增持的问题上须动真格,有必要采取这样三条措施。

  首先,是规范大股东等重要股东增持公告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发布重要股东增持公告,必须落实交易所及证监会的相关规定,披露重要股东增持股份的下限。像华铭智能的公告只披露了实控人增持的上限“不超过总股本2%的股份”,但对下限没作出具体的规定,这本身就不符合沪深交易所相关规定的要求。这样的增持公告原本就不应该对外发布。发布这样的增持公告,让实控人有漏洞可钻,从一开始,其出发点就存在问题。

  其次,实控人或公司其他重要股东在向公司提交增持计划时,应按最低增持计划的承诺将增持所需要的资金打入自己的证券账户,以体现实控人或重要股东履行增持计划的能力,表明其增持的可行性。否则,没有资金实力作为保障,实控人或重要股东的增持就是空口说白话,这种增持计划是缺少诚信的,最终就会演化为“迷你式”增持,甚至根本就不增持。作为上市公司来说,也只有在核实实控人证券账户的资金后,才可以对外正式发布实控人或重要股东增持公告,否则,上市公司就不能对外发布实控人或重要股东增持公告。

  其三,对于实控人或重要股东未按增持计划履行增持承诺的,上市公司发布的增持公告应视同发布虚假信息来处理,并以此来追究上市公司及实控人或重要股东的责任。同时宣布实控人或重要股东为不诚信人员,不适合出任上市公司相关职务,并对其实施市场禁入处理。让“迷你式”增持者在A股市场没有容身之所。(金.融.投.资.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