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专家:美方不要期待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加入日期:2018-8-13 19:55:18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8-13 19:55:18讯:

  导读:
  专家:美方不要期待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中国大豆缺口超9000万吨 南美豆进口占比超六成将补缺
  美国国内专家学者批评美政府贸易政策:挑起贸易战有损全球共同利益
  特朗普加征关税欲逼中方购买美国货,却对美产肉品产生反效果

  专家:美方不要期待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美方不要期待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这一次美方以贸易战为借口,打压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不以中国的愿望、意志为转移,自然也就不是所谓中国“不韬光养晦”、“太过高调”而导致的。

  近年来,在美国舆论看来,中国包括军事力量在内的国力正快速增长,积极扩展战略空间的势头正盛,在对外打交道过程中显露出强势,似乎中国已放弃“韬光养晦”战略。在特朗普挑起对华贸易战之际,有观点认为这是中国过于高调,锋芒毕露,引起了美国人的警觉,才对中国进行打压。这样的“反思”不符合实际,也不符合真实的逻辑。

  所谓中国放弃韬光养晦,这是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误读。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战略,是对20多年前邓小平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的多次归纳概括、高度浓缩后的提法。当时,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指出,中国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决不当头,还要有所作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是在当时严峻形势下以“冷静、冷静、再冷静”这样的态度对待形势急剧的变化。

  “韬光养晦、善于藏拙”,并不能从字面上,从成语的原有含义来理解。在中国面临“怎么办”、“向何处去”等尖锐问题急需回答时,邓小平强调,中国“不当头”(不当第三世界国家的头),“不扛旗”(不扛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旗)。从邓小平讲话的时代背景看,从战略层面讲,“韬光养晦”的含义是:“韬”意识形态之“光”,即超越意识形态,在处理国际事务时不从意识形态观念出发;“养”经济建设之“晦”,即埋头实干,搞好发展,维护稳定。

  简言之,“韬光养晦”指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本质上是“发展”的同义词,是要长期坚持的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来日报一箭之仇”的策略、计谋。今天的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不结盟、不扩张、不谋霸,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共谋发展为核心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这都是韬光养晦思想的体现,不存在放弃韬光养晦的问题。一些美国舆论把“韬光养晦”战略错误地翻译和理解为中国“隐藏实力”、“卧薪尝胆”、“徐图东山再起”,完全曲解了这一战略的本质,即和平发展。中国不会放弃和平发展,也就不会放弃韬光养晦。

  如果说“韬光养晦”还有保持低调、谦虚的意思,克制、理性、不张牙舞爪,不咄咄逼人,这也是中国外交一贯的风格,中国外交的内在本质。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二者并不对立,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都是中国外交理念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不是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了,就可以放弃韬光养晦战略了;也不是说要韬光养晦,该维护的利益就不坚持了,该发挥的引领作用就放弃了。不错,中国外交越来越具有进取性、主动性,在捍卫主权和海洋权益方面十分坚定,但并没有超出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的范围。不能把“韬光养晦”与中国发展必要的防御能力、捍卫正当的权益对立起来,与中国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作出更大贡献对立起来。对于中国的外交言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可能得出不同的看法。比如,在南海问题上,中国一些民众可能认为中国政府立场不够强硬,而美国一些舆论却认定中国太过强硬。如果说过去中国坚持“韬光养晦,有所作为”,那么今天和今后中国要无愧韬光养晦,矢志大有作为。中国要站着搞外交,搞平等外交,美方不要期望中国会跪在地上搞外交。

  当然,我们的对内对外宣传都要实事求是,不自吹自擂,也不自怨自艾,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作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要有,危机感、也不可或缺。国内宣传发展成就,振奋民心,凝聚人心,总体上是实事求是的。舆论场个别人的浮躁、浮夸不代表主流认知,误导不了国家决策,也不至于能影响其他国家对华政策。所谓中国国民心态膨胀、国内不明智言行触发了贸易战,这种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厉害了,我的国”反映了我们在一些方面取得的长足进步,反映了广大民众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需要这样的精气神儿。与此同时,国内对一些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差距是有清醒认识的。中国领导人指出,“中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如果我们不识变、不应变、不求变,就可能陷入战略被动,错失发展机遇,甚至错过整整一个时代。”上述言论反映了中国政府的清醒。

  至于我们的宣传,美国就那么容易相信我们的宣传?似乎我们一说什么,美国就信了?我们一说“厉害了,我的国”,美国就认为明天的世界就没美国什么事儿了?我们对自己的成就藏着掖着,美国就不认为是威胁了?我们也苦口婆心地宣传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几代领导人都一再对外讲,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不谋求霸权,就想着中国老百姓生活的好一些,再好一些,国际环境好一些,再好一些,同美国能够和平相处,合作共赢,所以美国用不着怕中国,应该坦然欢迎中国的和平发展。至于社会制度、发展模式,中国有自信,同时强调不照搬别人,也不强加于人。问题是,这种理念并不容易被美国人接受。美方“零和游戏”的思维还是根深蒂固的。

  退一步讲,即使按照美国一些人或者一部分国人对“韬光养晦”的理解,在“韬光养晦”战略提出后的20年间,美国也并没有因为中国“韬光养晦”而减少对中国的打压、牵制甚至遏制。中美关系走过几十年,美国各种版本的“中国威胁论”从来没有缺席过。这一次美方以贸易战为借口,打压中国发展壮大,这是不以中国的愿望、意志为转移,自然也就不是所谓中国“不韬光养晦”、“太过高调”而导致的。

  再退一步讲,即使中美这场贸易战最后以双方谈判收场,美国今后恐怕仍会以各种借口开辟对华打压的新“战场”。

  
  (贾秀东,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海外网智库专家)(海.外.网.)
  



  中国大豆缺口超9000万吨 南美豆进口占比超六成将补缺
  8月12日,大连北良港方面向媒体证实,此前曾引发世界关注的飞马峰号货船(Peak Pegasus)已经靠岸开始卸货。

  这艘货船之所以牵动那么多人的目光,是因为转载着7万多吨看似普通的货物--大豆。此前在7月6日,为反击美国对价值34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25%的关税,中国宣布对同等规模的美国商品加征关税,而大豆就在这一批加税商品名单中。虽然这艘万吨巨轮当时开足马力一路狂奔,但却没能赶在关税落地前抵达大连港(港股02880),此后便经历了一个多月的海上漂泊,直到刚刚过去的周末才尘埃落定。

  一艘船的命运再怎样坎坷,也只是大时代中的一个小插曲。然而在这背后所反映出的国内大豆供应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粮食安全隐忧,却不能不让人揪心。目前,我国大豆年需求量超过1亿吨,然而国内的年产量却只有1000多万吨,换句话说,我国大豆的产需缺口高达9000万吨左右,需要依靠进口来进行补充。而美国近年对中国大豆出口约在3000万吨以上,那么贸易争端开启后这一块供应若出现缺口,能否得到填补呢?

  国内产需缺口超9000万吨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中国粮食累计进口13062万吨,其中大豆累计进口9553万吨,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9%;出口大豆11万吨,同比下降15.4%。

  8月11日,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我国农业贸易体量巨大,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而美国是全球最大农产品出口国,中美双方加强农产品贸易合作,有利于促进两国农业发展。

  由于中美贸易摩擦升级,中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一些人担心在短期对我国食用油、畜禽养殖饲料供应产生一定影响。但是,中国完全有能力应对美国大豆进口减少的缺口,一是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二是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韩俊说。

  韩俊表示,目前国内大豆的产需缺口为9000多万吨,需要依靠国际市场补充。美国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产量在1亿吨左右,但其国内消费量有限,一半左右依赖出口国际市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7月预计,2018年度全球大豆供需基本平衡,美国大豆产量11779万吨,比上年减产1.5%。而在2015~2017年,美国出口到中国的大豆占其出口总量的59%。据此估算,如无贸易摩擦,2018年度美对我大豆出口量将在3000万吨以上。

  美国大豆依赖出口的同时,我国对于进口大豆的需求也呈现上升的趋势。

  东方艾格农业资深分析师马文峰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对进口大豆依赖度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在缩减、耕地资源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进口大豆单产高。而国内的大豆单产相对较低,且不具有价格优势。最后一点,国内大豆的规模化种植水平低,从而导致豆农利润比较低,影响到豆农的积极性。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国祥表示,美国大豆对出口具有较高依存度,大豆产量40%以上须通过出口来消化,而出口的60%以上都是中国市场。对美国大豆采取反制措施,对美国来说是降低了美国大豆的优势,削弱了它的出口优势。
  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关税会不会影响到国内大豆的供应呢?马文峰认为,中国对美国进口大豆加征关税无疑会减少进口量,而减少进口美国大豆短期内的影响表现在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是今年四季度至明年2月,这段时间正好是美国大豆的出口期;第二阶段则是明年3月份以后。第二阶段,可以通过扩大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市场来弥补。
  扩大南美采购大豆规模
  据媒体消息,中储粮正积极调整大豆采购来源地,构建更多元的供应体系。据介绍,相关部门正扩大从南美采购大豆的规模。5月份以来大豆采购量约250万吨,其中南美大豆占90%以上。

  2017年我国饲料消耗1.05亿吨蛋白类原料中,豆粕占7230万吨。中国对美采取反制措施,自美大豆进口会大幅度下降。为防止产生联动效应,增加国内食品价格上涨压力,有关部门进行了周密充分的准备,比如拓展大豆进口来源;通过调整饲料配方减少豆粕用量,应用配制新技术降低蛋白类原料需求,并增加其他油籽和粕类进口,弥补豆粕缺口;加大其他食用植物油供给力度等。

  中储粮相关负责人表示,近段时间,外界有人推测,中美经贸摩擦导致的加征关税措施,有可能会使国内的大豆供应产生一定缺口,因此中国可能仍需要进口一部分美国大豆。从业内企业的角度看,这部分缺口完全可以通过多元化渠道予以解决。
  中储粮油脂公司数据显示,其2017年进口大豆26.2%来自巴西,43.2%来自阿根廷、乌拉圭,30.6%来自美国。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大豆进口贸易实际操作中,采购方拥有货源地选择权,更倾向于选择贸易关系良好、有稳定政策预期、进口税率更低的大豆主产国。

  马文峰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大豆主要有榨油、食用、饲用、种用四种价值。作为进口大豆的主要用途,其加工出的豆油和豆粕均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全球有比较充足的供应。

  早在2016年,我国对南美大豆的进口占比已超过美国。据海关统计,2016~2017年度,我国大豆进口量9349万吨,其中巴西4534万吨,占48.5%;美国3684万吨,占39.4%。以南美为主的非美大豆进口已占我国进口量六成以上。

  马文峰表示,在中美贸易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从南美国家扩大进口规模将成为弥补国内大豆消费缺口的重要渠道。当然也要谨防南美国家抬高价格的行为,从而影响到国内大豆终端售价。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程国强则认为,从短期来看,贸易战会对我们的大豆进口供应产生一些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实际上有利于我们调整大豆的供给结构。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也正采取多种措施,降低对进口大豆的依赖,倒逼国内相关行业转型升级。(每日经济新闻)



  美国国内专家学者批评美政府贸易政策:挑起贸易战有损全球共同利益
  据媒体报道,自美国挑起贸易战以来,美国国内许多专家学者纷纷发声,批评美国政府贸易政策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利益日益交融的时代潮流不相符合,影响全球价值链上的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损害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和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在分析未来全球经济走势时,美国政府挑起贸易战成为各方忧虑的信心杀手,专家认为这将破坏来之不易的复苏态势,动摇全球经济增长的根基。 (证.券.时.报.网)



  特朗普加征关税欲逼中方购买美国货,却对美产肉品产生反效果
  原标题:特朗普加征关税欲逼中方购买美国货,却对美产肉品产生反效果
  逼中国购买美国货是特朗普加征关税的重要理由之一,但关税却对美国肉类产品出口中国产生事与愿违的效果,有美企为了维持出口还要自掏腰包承担损失。

  据香港《南华早报》8月12日援引法新社消息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对中国加征关税的关键目标之一,便是向北京施压,要求其购买美国货。可比起进口巨额美国肉类产品,被施压的中国可以干脆和别国做生意。


  报道截图
  5月17日,作为对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回应之一,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出口商品中止关税减让义务,其中,对原产于美国的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

  据报道,中国加征的报复性关税导致美国产猪、牛肉贵得离谱,中国进口商选择改变购买渠道,这一趋势也将蔓延至其他行业。

  美国(肉类)价格因关税变得如此之高……我们将寻找其他进口产品来源,一家国际肉类采购商上海分公司经理张丽惠(Zhang Lihui,音译)这样说道。

  比如牛肉,我们会增加澳大利亚和南非牛肉的进口量,或许也加购一些加拿大牛肉。
  据了解,中国向美国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导致其价格上涨后,该采购公司已经停止向中国进口美国猪肉。

  张丽惠认为,关税战导致的贸易模式变化必将帮助其他国家夺去美国的利益,中国市场肯定会寻找替代品。
  报道称,中美贸易摩擦引起的后果将在一系列行业中蔓延,且仍然难以预测。有分析师警告,美国出口商将失去大量中国业务。

  美国肉类出口协会(USMEF)数据显示,在关税生效前,美国6月份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4亿美元的猪、牛肉及相关副产品,约占美国猪、牛肉出口的10%。

  英国凯投宏观(Capital Economics)公司的中国经济学家朱利安·埃文斯-普理查德( Julian Evans-Pritchard)表示,中国(加征关税时)显然瞄准了肉类、大豆、小麦和石化制品等产自美国的大宗进口商品,中国可以轻易在全球市场找到这些商品的替代来源。

  他还指出:关税的概念就是:你在试图伤害对方的同时,别太伤了自己。我认为这场摩擦可能会导致相当显著的流动--哪个国家从哪儿购买什么。
  但这位经济学家也表示,由于全球贸易体系相当灵活,贸易摩擦对进口商品价格的影响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不计,因为双方供应商都将自行承担大部分关税成本,以维持出口贸易。

  报道以上海一家高档牛排餐厅为例称,该餐厅主要供应美国和澳大利亚的高品质牛肉。受贸易摩擦影响,美国优质牛肉成本已经上涨30%至40%,但该餐厅老板和美国供应商自行承担了损失,而非转嫁给消费者。

  该老板表示,目前仍希望与我们的供应商和农场合作。
  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第一季度猪肉产量为1543万吨,而一季度进口数量32.4万吨,进口肉仅占我国总猪肉产量的2.1%。

  据路透社此前介绍,美国是中国最大的海外猪肉供应国之一,去年共提供约4.89亿美元的肉类。

  但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在中国进口猪肉中,从美国进口的比例逐年降低,从美国进口的绝对数量也在逐年降低。2017年全年我国共进口猪肉121.68万吨,进口的美国猪肉量16.57万吨,占比为13.6%,相较于2011年的54%有较大降幅。

  由此看出,美国猪肉进口的占比本来就越来越小,因此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生猪市场影响非常有限。(.观.察.者.网 .童.黎)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