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贺宛男:证监会抓紧抓实三项基础性制度“路数”对头

加入日期:2018-8-11 10:15:3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8-11 10:15:32讯:

  贺宛男:改变供求关系才能稳预期
  日前,证监会在深入学习“7·31”政治局会议精神之后的工作部署中,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和抓紧抓实的三项基础性制度:一是股份回购;二是员工持股;三是养老账户入市试点。

  这三项内容我们时有所闻,特别是近半年来股市大幅下跌,不时听到有上市公司回购股份,还有诸如“兜底式员工持股”等招数,但将此作为基础性制度,似乎还是第一次。

  我们先来看看回购。苹果市值超万亿美元,是最近资本市场的一大新闻。但很少有人追问,在智能手机业务有所下降(出售手机台数下降13%)的情况下,苹果市值为什么能超万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回购。

  早在今年5月,苹果公司就宣布了10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迄今已实施430亿美元,而2017年全年苹果公司盈利也就484亿美元,同比仅增长5.8%。数据还显示,从2012年到2018年上半年,苹果公司已通过股票回购和派息,向股东返现了2750亿美元,其中股票回购就达2000亿美元。美国著名分析师托马斯·福特甚至说:“我认为回购是(苹果公司)股价上涨的决定性因素。”

  什么是回购?国际市场的提法是,回购就是注销股份,就是给投资人的“资本回报”。可我大A股呢?据统计,截至7月30日,今年以来已有165家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回购上限537亿元。目前约100家公司实施了回购,回购资金规模为124亿元。这一金额虽创历史新高,但绝大部分公司是为了稳定股价,有的大股东股权高比例质押,希望通过回购提振股价避免爆仓;更有忽悠式回购,发消息时说拿出几亿、十几亿,结果几百万敷衍了事。有把回购股份作为资本回报的吗?翻遍3500多家上市公司,好像还找不出一家。

  是A股上市公司缺钱吗?非也。别的不说,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金额就动辄数千亿乃至上万亿。统计显示,2014年有443家公司购买理财产品,累计金额3445亿元;2015年增至637家、5614亿元;2016年增至838家、8480亿元;2017年再增至1229家、1.36万亿;今年上半年又达1050家、6460亿元。要知道一年IPO募资也就两三千亿,再融资最高年份约万亿,可以说,将近一半的募集资金去买理财产品,在那儿空转呢。上万亿理财,仅百亿回购,居然还是历史记录!这是多么鲜明的对比,多么辛辣的讽刺!

  股市暴跌,证监会“背锅”。但笔者还是要说,这次证监会将上述三项举措提高到“基础性制度”,表示要加紧完善,对头!因为这三项基础性制度的背后是改变供求关系。完善股份回购和员工持股制度都是减少股票供给,推动公募基金参与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账户试点,则是增加股市的长期资金。笔者多次撰文提及,在外部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内部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唯有通过改变供求关系,才能真正做到“稳预期”。在这方面,央行通过将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调整为20%,短短几天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就有所企稳,就是最好的例子。

  如果说,在改变股市的供求关系上,年退市家数目前还只能是个位数,新股不能不发,再融资也不能一家不批的话,那么最具操作性的就是回购减资!我们总是说增资扩股,似乎高送转才是大利好,不对!现在是到了减资缩股的时候了。

  有人已经提及,现金流极其充沛的贵州茅台能否率先行动起来?其中报显示,上半年货币资金836.6亿元,公司没有一分钱应收账款,相反预收货款高达百亿元。如今这800多亿资金全躺在银行吃利息,上半年利息收入18.5亿元,算下来收益率仅2.2%,能否拿出数百亿用于回购减资?同样,上证50和沪深300中还有一些公司,例如两桶油货币资金都在上千亿元,除了分红,也该以回购形式给中小股东以“资本回报”啦。

编辑: 来源:□.贺.宛.男.金.融.投.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