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个百分点。按照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的说法,当前内需是决定力量,内需中消费又是顶梁柱。在消费需求持续扩张的背景下,消费金融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消费金融仍处于发展初期
数据显示,去年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8%,消费已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来自日本瑞穗银行的预测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可能达到5.8万亿美元,有望首次赶上甚至超过美国,而在10年前,这一数字仅为美国的1/4。
快速增长的内需反映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的消费金融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消费金融通过在终端为消费者赋能,从而释放出更大的购买力,直接拉动内需,助力中国消费升级。”乐信CEO肖文杰说。
肖文杰认为,消费金融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工具,将有效助力中国消费升级。此外,发展消费金融能有效帮助银行优化信贷结构,降低系统性风险。
据了解,消费金融业务涉及环节较多、参与主体众多,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他们对于这一新兴业务也越来越重视。有数据统计,中国住房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总额中占比超过80%,其他个人消费信贷占比不到20%。和房贷相比,其他个人消费信贷不仅增长空间更大,安全边际也更高,因此成为银行转型的重点领域。
“近年来,在国家消费升级、的推动下,消费金融发展迅猛。尽管如此,目前消费金融还处于发展初期,依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中邮消费金融总经理余红永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消费金融发展挑战犹存
在余红永看来,挑战表现在多方面。在市场层面,一是征信覆盖不完善,依然有很多人是征信“白户”,消费金融机构在对没有征信记录的群体提供服务时面临着授信风险,这是行业面临的普遍挑战;二是企业缺乏自律,黑产扰乱市场秩序,此前有收取“砍头息”、故意不提醒消费者还款从而多收利息、增加隐性收费的消费金融产品出现,扰乱市场秩序,更有企业打着普惠金融的名义实际上是做非法集资的生意;三是网贷行业“爆雷”潮影响公众对消费金融行业的信心,今年6月开始,数家P2P平台密集“爆雷”跑路,严重打击行业信心,波及消费金融行业。在企业层面,消费金融公司面临两大风险,金融风险和消费场景难拓展。
“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客户群主要是中低收入人群,其中不乏农民工、蓝领工人、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这部分人群有巨大的消费需求,但因其缺乏稳定收入、人员流动性较强、信用记录不完善等,容易出现逾期还款、恶意逃债等情况,这是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的主要金融风险之一。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发布,明确禁止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发放无指定用途贷款,此规定对无场景依托的消费金融机构产生了较大冲击。”余红永说。
对于银行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也面临诸多问题。比如,因为征信体系不健全,导致大量人口央行征信记录缺失,无法对其授信;另外,大部分银行的互联网运营经验缺乏,导致获客、运营成本畸高,产品缺乏竞争力。“当前银行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独立发展金融科技周期长、成本高,还要面临失败的风险。”肖文杰说。
加强金融科技的布局
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将呈现怎样的趋势?肖文杰认为,一是强化行业准入制度,金融业务须持牌经营;二是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明确分工,“金融的归金融,科技的归科技”;三是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深度融合。
“在合作中,金融科技公司帮助银行获客、运营场景和用户,并且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为银行提供辅助授信、贷后管理等服务。银行只需要提供资金和最终的审核,这样就能够大幅提升效率,同时也符合监管要求。”肖文杰说。据悉,乐信目前已通过这种方式与工、农、中、建、交等80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涵盖用户、资金、场景、技术等多个维度的合作。
余红永表示,科技对促进消费金融发展将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取得了重大进展,越来越多的消费金融机构都在加强金融科技的布局,极大提高了消费金融的发展质量和效率。例如云计算的应用,可以让企业实现对已有信息系统的整合,实现新业务的快速上线,为业务创新提供支撑;借助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能够整合分析已有的金融数据,进一步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据余红永介绍,中邮消费金融通过分布式计算和云计算,整合了各方资源,快速实现了O2O;通过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对公司内外数据进行全方位整合和打通,构建了自己的信贷工厂,对94.12%的进件实现了秒批秒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