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戈壁滩中的中广核德令哈光热项目,非常壮美(中广核集团供图)
频频遇冷的光热发电项目迎来一份暖意。7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中广核集团方面获悉,国内首个大型商业化槽式光热电站——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50兆瓦光热项目一次带电并网成功。
中广核方面表示,这次成功填补了我国大规模槽式光热发电技术的空白,使我国正式成为世界上第8个拥有大规模光热电站的国家。
享受1.15元/度的上网电价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该项目位于青海省德令哈市的戈壁滩上,项目所在地距德令哈市7公里,海拔3000米,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寒冷。项目共占地2.46平方公里,于2015年8月主体工程开工,是国内第一批光热示范项目中首个开工的项目,亦是截至目前唯一并网的项目。
国家能源局于2016年9月启动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总装机134.9万千瓦,并在当年12月印发的《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明确2020年建成500万千瓦太阳能热发电装机的目标。今年2月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2018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显示,年内计划建成的电站仅有“中广核德令哈、首航节能(行情002665,诊股)敦煌等示范项目”,装机容量约20万千瓦。
今年5月,国家能源局在官网发布了《关于推进太阳能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根据示范项目实际情况,首批示范项目建设期限可放宽至2020年12月31日。而首批20个光热发电示范项目的标杆上网电价为1.15元/度(含税),该电价仅适用于在2018年底前建成投产的示范项目,而未能在规定时间内投产的项目则面临着电价退坡的风险。对中广核新能源德令哈光热项目而言,此时并网成功,也意味着能享受到1.15元/度的上网电价。
2017年9月23日,一名工人经过中广核太阳能开发有限公司德令哈光热发电项目建设现场
(图片来源:新华社)
光热产业技术路线争议多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此前曾报道,高昂的建设成本和不确定的技术路线一直困扰着光热产业的发展。光热发电在我国还是新事物,一个项目的投资都在10亿元以上,甚至达到二三十亿元,而光热技术目前技术路径多且复杂,其中名字仅仅几字之差就谬以千里。
目前,主流的光热技术路线包括了槽式、塔式、菲涅尔式、碟式四种。其中,槽式还分传统导热油槽式和熔盐槽式,此次中广核德令哈光热项目便全部采用槽式导热油太阳能热发电技术。据悉,在全世界目前运行的光热电站中,其中导热油槽式技术占比超八成,技术风险低,发电量和投资收益均非常稳定,使得成为投资光热的首选技术。
然而,其他技术路线就各自面临着不同的争议,比如熔盐槽式,相对传统导热油槽式电站来说,缺乏成熟运维经验,实施难度较高,而菲涅尔式技术路线则被业内人士直言“太偏门”,投资人对其经济性和技术成熟度还存在一些质疑,因此融资困难较大,总的来说,不少项目受技术路线选择等原因处于观望阶段,要么融资较难,要么尚未招标,要么尚未开工。
此前,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行情603357,诊股)新能源部副主任王霁雪在出席一个能源论坛上就表示,光热发电后续示范项目需要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外围环境,天时地利人和具备时启动,今年下半年主要用于筹备,争取在明年年中之前有一定的实施路线图出来,到时候还希望能够得到包括地方政府、主要企业、研究机构继续的支持。
一位业内人士对此坦言称,本身示范项目的目的就在于试验各种技术路线的可行性,并不是要求所有项目都成功。现在示范项目推进过程中有些项目被质疑没有进展,就意味着这些项目暂时不具备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