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美欧日货币政策分化中国加息压力减轻

加入日期:2018-6-24 10:55:54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6-24 10:55:54讯:

  6月14日,美联储如期宣布加息25个BP,将基准利率调高到1.75-2%区间。不过之后的两天,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先后宣布维持利率现行水平,三大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出现分化。

  美联储加息后,中国面临跟进的压力,但欧洲和日本维持不变的货币政策,为中国减轻了部分加息的压力。

  货币政策分化背后

  这次美联储加息完全在市场预期之内,此前根据利率期货推算出来的加息概率高达90%。在加息的同时,美联储还暗示,将在今明两年加快加息的步伐。但与美国不同,6月15日欧洲央行举行工作会议,虽然宣布将逐步退出债券购买计划,但维持当前的利率水平不变。同日,日本央行公布的利率决议也显示,维持利率不变,不跟随美国加息。

  显然,世界上主要的三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在分化,美联储率先收紧政策,而欧洲和日本,虽然没有继续扩大之前的超宽松政策,但仍不愿意此时就解除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支持。货币政策分化的背后,是美欧日三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的分化。美国经济独领风骚,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则在前两年短暂的复苏后,再次放缓。

  美国经济在今年表现非常强劲。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年化为2.8%,达到2007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二季度预计能加速到4%,为最近四年来最高。美联储特别关注的物价水平也超过了其目标值,4月PCE达到1.97%,核心PCE指数为1.8%,5月上升到2.10%,超过美联储的目标2%。另一个关键的经济指标,失业率在5月份达到3.8%,创2000年4月以来的新低,表明美国经济已实现了充分就业。其他一些经济数据也非常靓丽,零售业消费在5月飚升了0.8%,为近六个月内最大的上涨;4月贸易逆差缩小至462亿美元,创去年9月份以来新低。种种迹象表明,美国经济动力强劲,让美联储有信心加息,同时经济过热的可能也迫使美联储不得不加息。

  相比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表现就差的太多。欧元区核心国家德国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工厂的订单在4月份下降了2.5%,而欧元区的增长在第一季度从2017年4季度的0.7%下滑至0.4%。另外两个消息更令欧洲央行糟心。一是油价上涨,这可能会推升欧洲的成本,进一步导致经济放缓。美国已经从石油进口国变成了石油出口国,油价上涨有利于美国经济,却对欧洲是个坏消息。另一个是意大利的政治动荡。意大利是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现在政府正在为是否退欧吵得不可开交,对欧元区是一个重大挑战。

  日本的经济更糟糕。2018年1季度,日本经济意外下降0.6%,2季度能否好转,尚未可知,不过极有可能维持疲软的状态,而陷入真正的衰退。类似的糟糕数据还有很多,日本4月家庭支出下降,5月新订单增长为2016年9月以来最低,同月采购经理人指数(PMI)降至51。同时,今年以来,通胀一直走弱,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甚至表示,7月份要就物价疲软做深入的讨论。

  此时非加息好时机

  美联储加息给我国央行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最近一段时间,由于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土耳其、阿根廷等数个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大幅贬值。美元加息,特别是美联储关于加快加息步伐的暗示,给人民币的汇率和跨境资本流通带来了压力。如果中国央行不跟随加息,美元资产的收益率在上涨,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就会下降,资金自然的流动方向是从中国到美国。如果引发企业和居民资产配置去人民币化,国内的金融市场、房地产市场都可能遭遇冲击。在此过程中,央行要么使用外汇储备平稳汇率,要么只能让人民汇率自由浮动。前者必然导致外储减少,影响市场的信心;后者人民币汇率会面临贬值的压力。

  然而,从国内经济的情况来看,此时并不是我国加息的好时机。首先,国内正在去杠杆的关键时刻,前期收紧的流动性正在显示出威力,债券市场的违约接连不断,数个经营状况较好的企业都出现了债券违约,部分城投公司的信托、贷款等也有违约传闻,市场已经承受巨大的压力,加息无异于火上浇油,加大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其次,实体经济数据不乐观。我国实体经济也和欧洲、日本一样,不及之前强劲。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6.8%,增速低于前值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8.5%,增速低于前值9.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6.1%,增速低于前值7%。加息很有可能使前两年供给侧改革千辛万苦得来的成果毁于一旦。第三,金融数据现实,市场的融资供求在恶化。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加7608亿元,环比少增近8000亿元,同比少增约3000亿元。在堵住各项影子银行融资渠道之后,即使现在释放流动性,资金也未必能到渴求资金的实体企业手中,更遑论加息?

  美国和欧洲、日本货币政策的分化,为中国舒缓了一些加息的压力。一方面,2014年之后,国际市场的流动性主要来自于欧洲和日本的超级量化宽松政策。虽然吉拉德表示欧洲央行逐步退出债券购买计划,但偏鸽的声明显示,这个过程不可能过快。日本央行去年12月悄然试了一次缩表,但效果非常不好,当前疲软的经济和物价既然使加息变成不可能的选项,相信短期内也会让缩表不在日本央行的考虑范围内。其次,欧洲、日本和美国的利差远较中美利差为大,且欧洲、日本的资本流动性也好于中国。欧洲、日本维持利率不变,中国身上资本流出的压力由欧洲、日本分担,骤然减小很多。以我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较为严格的资本账户管理,相信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的压力不会重蹈2015年的覆辙。

  每次美国加息,都会有国家出现经济危机。这并非阴谋论下某些利益团体故意为之,而是美联储作为全球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后的必然结果。本轮加息中,借助欧洲和日本货币政策的分流,我国加息的压力有所缓解,但归根到底,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是经济增长。我国经济增长需要尽快跟上美国的步伐,不仅增速要跟上,质量更要跟上,彼时,我国才有更强的实力抵御美国加息带来的压力。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