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30%的投资都是错的还能赚钱吗?

加入日期:2018-5-5 5:20:09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5-5 5:20:09讯:

  今年以来,全球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多变,A股市场上证指数自1月底以来跌幅超过500点。尤其是近期更是上演白马股的“萝卜蹲”行情,整体投资回报率下挫。不少投资者都充满了担忧情绪。

  其实,在一个相对短期的时间内,市场的波动呈现如此剧烈的情景对于投资经历较为丰富的投资者而言,并非新事。之前我们也经历过更为激烈的下跌,长达数年的熊市,但是回过头来看,依旧有不少基金产品,投资者实现了不菲的投资回报。

  投资从来就不是坦途,挫折是难免的。所有的投资方法都是一种概率思维,一定要追求大概率的正确。既然是一种概率论,那么偶尔跳出预估的概率区间的“小概率”事件就属于一种正常的现象。股神巴菲特就曾表示,犯错是投资的一部分,并坦诚自己“犯了好多错”。

  可怕的是犯错之后的处理方式。有统计数据显示,更多投资者的亏损并不是因为初始的犯错,而是在犯错之后的继续犯错。这背后最大的罪魁祸首就是短视的投资周期。

  在行为金融学范畴,有一个很有名的“厌恶损失(Loss Aversion)”理论。根据该理论,人都是厌恶亏损的,亏损给投资者带来的的痛苦感受,是盈利带来的快乐感受的两倍。多数投资者都会按照自己心理账户的“平衡”来作投资决策。这种“平衡”的频率从某种程度而言将决定着投资的回报率。

  假设有一只股票,80%的时间是不涨甚至是下跌,但是一个完整的年度区间内上涨了20%。从年初持有到年尾即有20%的回报,但多数投资者是赚不到的,而且甚至亏损。

  因为他们看账户的频率太高,也就是投资周期过于短视。习惯性每天看一次账户,那全年250天的交易时间里,可能有超过200天的感受是痛苦的。即便选择每周看一次,失望的次数依旧可能高达数十次。

  更多的投资者会受到这种短期亏损的影响而做出投资决策,割肉,小幅获利即卖出筹码。因为多数时间内是失望的,而我们天生厌恶损失。所以金融心理学里面有一种回报理论叫真实回报与心理回报。当真实回报低于心理回报的时候,即使真实回报已经很可观,依旧是不幸福的。降低心理回报与真实回报的确认频率,改变短视的投资周期理念,或许能大大提升投资的幸福感。

  在一直致力于追求大概率的成功的时候,遭遇小概率事件时,这种厌恶损失的情绪会更加强化。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小概率事件时无法完全规避的。即便是业绩卓著的成功投资者,也曾吃过这方面的亏,比如对冲基金巨头鲍尔森投资嘉汉林业,巴菲特投资所罗门兄弟等,用我们今天的话说,都属于“踩雷”了,投资大师索罗斯也坦诚过其犯过许多投资错误,但这并没有阻碍他取得卓越投资业绩,成为伟大的投资者。

  任何一位投资者都很难追求所投资的每一只股票都赚钱,以组合投资见长的基金管理也难以例外。一个好处是这些小概率事件都只占到了整体配置资产的一部分,这正是基金产品的最大优势之一。有亚洲巴菲特之称的惠理集团主席谢清海就曾坦言:“我对我们从1993年开始的所有决定做过一个研究,发现投资错误率达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一的投资决定是正常的,而剩下的三分之一则是很明智的。在这样的投资成功率下,已经足够让惠理取得优秀的投资业绩。”

  投资非坦途。今年以来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资金面也总体收紧,市场情绪低迷。越是这种时候,我们越不能被短期的市场波动或者小概率事件所影响,从而被“厌恶亏损”的情绪主导。寻找优质的基金,标的,虽然短期会有小波折,但是拉长投资周期,相信依旧会取得不错的回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