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5-3 15:03:58讯:
美凯龙:业绩美丽,龙头凯旋归来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笃慧日期:2018-05-03事件:美凯龙发布2018年一季报,2018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9亿元,同比增长25.36%;实现归母净利润11.82亿元,同比增长30.76%。收入盈利齐升,业绩远超预期。公司2017年Q1收入增速仅为5.76%,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4%,2018年Q1业绩提升显著,远超市场预期。
期间费用下降、规模效应显现。2018年Q1公司实现整体毛利率70.58%(-0.55pct),净利率43.77%(-4.97pct),期间费用率为29.01%,同比下降2.56pct,其中销售费用率9.00%(-2.48pct),管理费用率9.89%(+0.41pct),财务费用率为10.12%(-0.25pct)。受益于公司运营能力提升叠加规模效应显现,成本费用率下降持续推动盈利能力增强。
自营业务增长超预期,现金流稳定,确保业绩无虞。2018年Q1公司自营商场实现营业收入17.36亿元,同比增长9.8%,毛利率78.7%,与去年同期持平。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51家自营商场,面积达455.58万平方米,筹备中自营商场达25家。家居行业景气度向好令租金成长空间充裕,成熟自营商场同店租金收入持续增长,带来稳定现金流。高毛利、高占比(2018年Q1占营业收入约60%)和稳增长的自营商场业务形成公司业绩有效保障。
委管业务低成本+可复制,品牌输出形成商业模式闭环。2018年Q1公司新增2家委管商场(重庆市和福州市)至186家,面积达946.80万平方米。委管模式为轻资产运作,可复制性高且储备项目丰富,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筹备的委管商场中有348个签约项目已取得土地使用权证/地块。美凯龙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扩张且无需承担大量资本开支,同时委管模式以品牌输出的方式扩大美凯龙地域覆盖面、提高市场份额,强化美凯龙品牌力。
定位全渠道泛家居业务平台服务商,打造线上线下一体化互联网家装零售平台。美凯龙通过打造互联网家装零售平台,与家居商场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实现客源及供应链共享,降低家装和商场的获客成本,提高了商场的复购率和客单价。2017年美凯龙互联网家装零售平台超过2364家家装公司入驻,获得2.95万户家装预约,零售平台GMV达到24.41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估公司2018-20年实现总营收127.66、148.08、171.38亿元,同比增长16.48%、15.99%、15.7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4.98、52.00、60.58亿元,同比增长11.17%、15.75%、16.27%,对应EPS为1.14、、1.54元。我们给予2018年20倍PE,对应价格22.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景气程度下滑风险、委管业务储备项目大幅减少风险。
汇川技术:工控龙头强者恒强,新能源动力总成渐入收获期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邹玲玲日期:2018-05-03事件:1)公司发布2017年年报,实现营收47.77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母净利润为10.60亿元,同比增长13.76%,扣非归母净利润9.27亿元,同比增加8.24%;综合毛利率45.12%,同比下滑3个百分点。三项费用上,销售/管理分别为4.41/8.47亿元,同比+44.06%/+44.99%,相应费率为9.23%/17.73%,同比变动0.86/1.77个pct;其中研发费用5.92亿,同比增加53.69%。2)公司发布2018年一季报,实现营收9.75亿元,同比增长24.73%;归母净利润为1.96亿元,同比增长13.94%,扣非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增加21.94%。3)公司2018年度经营目标: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0%-4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10%-30%。
工控超预期增长,未来有望保持稳定。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年,工控行业在制造业升级及设备更新替代周期下持续复苏。据工控网,2017年中国工业自动化市场规模同比增长16.5%。长期来看“产业升级+工程师红利+国产替代”将从内生驱动工业自动化稳定发展。公司在2018年公司战略中提出,将坚持聚焦“一轴一网一生态”战略,打造“小业务、强平台”的核心能力,坚持技术营销+行业营销+进口替代”的经营策略。该策略在2017年效果显著。在其构建的平台下,公司逐渐从部件销售转向提供机电液一体化解决方案。2017年工控景气度回升下,公司的竞争优势充分体现,工控业务超预期增长,变频器及伺服产品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市占率逐步提升。具体分业务来看:1)2017年,公司通用自动化(通用变频器、伺服系统、PLC&HMI等)通过聚焦行业与大客户,实现收入约19.7亿元,同比78%高增长。经过我们测算,通用变频器实现收入约11亿元(同比+59%),通用伺服6.9亿元(同比+117%左右),PLC&HMI实现约1.66亿元。通过采取“行业营销+技术营销+品牌营销”策略下,公司通用自动化业务在下游3C制造、印刷&包装、纺织、机床、起重、空压机、冶金、化工等行业出现快速增长,其中部分产品还引领行业技术发展。
2)“电梯一体化”17年增速16%,18年Q1订单下滑,预计Q2将回暖。2017年实现营收11.21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高增长的原因,一方面是国内房地产市场景气,另一方面,公司突破国际大客户开拓增量市场;行业线上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别墅梯、旧楼加装电梯、自动扶梯、轿顶一体化等)提供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市占率不断提升。2018年Q1,公司电梯一体化业务一季度订单受房地产行业影响,有所下滑,但二季度订单有望出现好转。
3)专用伺服上,除了注塑机伺服外,公司积极拓展至油压机行业并实现批量销售。2017年,电液伺服事业部+伊士通团队合计完成销售收入4.82亿元,同比增长22%。
4)工业机器人增长加速。公司凭借对下游行业的深刻理解与“核心部件+整机+工艺”的竞争优势,在手机制造业等领域实现批量供应,实现8300万收入。
仍为物流车领域。2017年,新能源汽车业务实现9.14亿元,同比增长8%,主要系新能源汽车客车平稳,在补贴退坡及竞争加剧情况下,产品价格下跌导致客车业务下滑。在物流车领域,公司通过提供物流车特定车型的动力总成解决方案,同时凭借产品性能,2017年销量达3万台,市占率达20%。从其年度经营计划来看,2018年物流车将是重要的增长来源。在乘用车领域,公司已开始为部分车型批量供货,完成多家客户定点,2018年公司将持续完成三合一动力总成产品的B样开发,并争取定点2家以上战略客户。在双积分制度下,国内外新能源乘用车车型有望在2019年陆续投放,我们认为,公司在乘用车动力总成业务上,有望在2019年逐步进入收获期。
轨交成功实现异地扩张。2017年公司轨交实现收入1亿元,同比下滑56%,主要系地铁项目建设周期和收入确认的原因。公司轨交业务突破地域限制,实现宁波、贵州的轨交订单突破,截止2018.3.31,公司存量订单合计6.36亿元,若考虑中标苏州5号轨交项目(4.2亿,中标候选人),当前在手订单合计或超过13亿元。根据项目的交付日期,我们预计2018年将有部分轨交项目进入交付期。
研发持续大力投入,导致管理费用率较高。公司连续几年持续加大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研发投入,截止2017年底,公司研发人数1697人,相较于2016年新增407人,研发投入5.92亿,同比增长,53.77%,研发占比营收12.39%(2016年3.85亿,占比10.53%),预计在未来1-2年研发投入仍会保持较高水平,从而使得公司管理费用率将维持较快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管理层优异,以“小业务-强平台-大公司”成长模式,成为工控领军,未来将受益智能制造升级。公司立足“为客户提供机电一体化解决方案”,战略上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我们认为公司凭借其研发、服务、制造等本土化优势,有能力在乘用车电控领域及动力总成领域成为行业领军者。预计2018-2020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2.15/16.75/20.97亿元,同比增长14.62%/37.85%/25.23%,对应PE分别为45/33/26倍,维持“买入”评级。
横店影视动态点评:一季度业绩超预期为中报护航,五一观影热度有望持续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谭倩日期:2018-05-032018年五一小长假(4.29-5.1)约取得票房8.9亿(不含服务费),同比增加20%;观影人次约为0.28亿次,同比增加23%,国产电影质量提升助力观影热度不减。2018年五一档共上映7部影片《后来的我们》《幕后玩家》《战神纪》《黄金花》《低压槽:欲望之城》《午夜十二点》《玛丽与魔女之花》,内容题材涉及青春爱情、悬疑、动画、动作,其中爱情片《后来的我们》用时2天22时18分票房破8亿元,连续3天获单日票房冠军。4月28日猫眼平台发布声明平台疑似被恶意刷票并退票数量约38万张(被恶意刷单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涉及票房约1300万,被恶意刷票订单集中在19.9元等特惠票),猫眼暂时关闭退票功能。2017年3月颁布的《电影促进法》指出,“电影发行企业、电影院等应当如实统计电影销售收入,提供真实准确的统计数据,不得采取制造虚假交易、虚报瞒报销售收入等不正当手段,欺骗、误导观众,扰乱电影市场秩序。”线上宣发、预售票房、线上评分等已成为影城排片参考的重要指标之一,五一档中出现的退票、刷票等行为后,相关方将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该事件也将成为电影促进法颁布实施一年以来的一次重要分水岭。
我们认为2018年是中国电影行业的重要一年,虽2012-2017年五一档票房从2012年的2.34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7.39亿元,占全年票房比例约在1.2%-2.1%区间,占比比例角度看,五一档不属于重要档期,但国产影片内容从量到质的提升明显,短期的“退票”罗生门事件不改观影热度,小长假总出票2432万张,其中猫眼出品1344万张,猫眼出票占总出票比例超55%,假设5月1日观影人次与去年持平,2018年五一小长假总观影人次2804万次,同比增加23.2%,观影热度未减。
横店影视五一小长假中影投票房占比从2017年的3.7%提升至2018年的4.4%,影投观影人次从2017年的2.9%占比提升至2018年的3.2%。公司2017年资产联结影院数量266家,同比增加21%,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品牌宣传效应,公司以资产联结型影院投资为主导,一方面提高了公司对客户、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另一方面随着影院规模的不断扩大后形成规模效应,利于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品牌影响力。
2018年Q1公司合计电影票房取得8.72亿元,同比增加34%,观影人次0.26亿次,同比增加35%,其中,一二线票房取得3.15亿元(占比36%),三四线取得5.55亿元(64%),同比分别增加23%、40%;三四线成为公司未来有望成为票房增长主要驱动力。2018年4月16日公司发布公告报,2018年第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9.31亿元,同比增加39.9%(环比增加60%),主要由于第一季度票房收入增加;营业成本6.24亿元,同比增加3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9亿元,同比增加63.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1.81亿元。2017年第二季度公司取得营收5.76亿元,归母净利润0.86亿元,环比分别下降13.4%、25.7%,院线呈现区间波动,第二季度相对较弱,但由于公司第一季度在业绩高增速,有望为第二季度业绩护航,预计第二季度相对平稳,电影的爆款属于不确定性因子,但可确定的为横店影视在五一小长假中影投票房与观影人次同比提升。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买入评级作为民营院线的头部企业,一方面公司在一二线城市影院布局的同时加强三四线影院建设,2013-2015年公司四五线城市的资产联结型影院票房收入复合增长率分分别为82.75%、88.77%,2018年五一小长假公司影投数据中票房与观影人次同比均取得双升。从目前定档影片看,《复仇者联盟3》《一出好戏》《侏罗纪公园2》《动物世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等热度较高,五一后的观影热度预计持续,整体电影市场的复苏与质量提升下院线受益,叠加公司未来三四线城市院线票房仍将有望保持两位数增速以及非票房的卖品及广告收入规模、利润仍具提升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18-2020年归母净利润为3.97亿元、4.95亿元、6.23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8元、1.09元、1.38元,以4月27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35.8倍、28.7倍、22.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新传播媒体竞争的风险;优质影片供给的风险;电影票房不急预期的风险;影院运营不及预期的风险;业务快速扩张带来的管理风险。
科大讯飞:营收端持续高速增长,行业龙头优势不断加强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谢春生日期:2018-05-03公司披露2018年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3.25%;实现净利润8,19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83%;实现扣非后净利润0.30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46.34%。此外,公司发布2018年1-6月经营业绩指引,预计实现净利润区间为9,655.52万元~15,019.7万元,同比变动幅度为-10%~40%。营收端持续高速增长,费用持续投入影响利润释放。2018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基本符合预期,营收端同比大幅增长63.25%,呈现持续高速增长态势,同时扣非后净利润呈现同比下降,主要原因系:在当下人工智能战略机会窗口期,公司持续加大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研发投入及人工智能开放平台生态体系构建的投入,并在教育、司法、医疗、智慧城市等重点赛道市场不断布局。相应地,2018年一季度公司员工规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3000人,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分别增长92.66%和55.84%,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当期税后利润增幅。我们认为,相关费用的持续投入有利于夯实公司在人工智能产业内的技术领先优势,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和长期盈利能力。未来,随着公司营收端的持续增长,公司相关费用投入压力有望逐步获得缓解,业务逐步进入回报期。
“平台+赛道”战略扎实推进,各项业务逐步踏入高成长轨道。公司一方面构建可持续闭环迭代的生态体系,另一方面在各个人工智能应用赛道上,公司战略合作国家政府部门,自上而下卡位布局,逐步构建“刚需+代差”的持续优势。2017年,公司“平台+赛道”逐步进入收获期,讯飞开放平台开发者突破51.8万,同比增长102%,同时应用数量达到40万,同比增长88%。与此同时,公司在教育、智慧城市、公检法、汽车等重点领域2017年收入分别增长47.36%、50.72%、112.31%、113.06%。未来,凭借在算法+数据+顶尖专家的持续迭代及公司逐步构建起的业务高壁垒,公司各业务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18、2019、2020年实现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6.56、9.53、13.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1%、45%、39%,2018-2020年EPS分别为0.47、0.69、0.96元/股。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等费用投入持续上升、各业务推进速度慢于预期、互联网巨头进入带来的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志邦股份:品类拓展终端发力,业绩保持高速增长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陈天蛟日期:2018-05-03事件:公司2018年Q1报告发布:2018年Q1实现营收3.94亿元,同比增长38.28%,归母净利润0.3亿元,同比增长48.2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6亿元,同比增长26.11%,基本每股收益0.19元。
点评:控费能力提升,盈利水平改善。公司毛利率下降0.68pct至36.81%,净利率提升0.51pct至7.66%,期间费用率下降1.11pct至27.66%,销售费用率下降1.85pct至16.75%,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提升0.48/0.25pct至10.66%/0.25%。2018Q1公司预收款项2.76亿元,同比增长3.37%,环比增长140%。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2.43亿元,同比增长8.9%。
不断开拓产品品类,橱柜业务稳健增长。2018Q1公司橱柜端实现收入约3.23亿元,同比增长29.5%。其中经销渠道收入约2.5亿元,同比增长30.53%,我们估计新增门店贡献收入弹性约为13%,对应同店增长约为15%,C端客单价同比增长约为6%,对应同店订单增长约为8%。直营渠道收入约0.17亿元,同比增长3%,大宗渠道收入约0.4亿元,同比增长16.7%,出口收入约0.2亿元,同比增长97.5%。志邦厨柜产品分为美厨、名仕、御庭、爱尔兰、维也纳、凡尔赛6大系列37个品类184个色系,持续稳健增长。
衣柜业务高速成长,带来新的业绩增量。公司自2015年开展定制衣柜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发展至今衣柜门店已超400家。2018Q1公司衣柜端实现收入约0.59亿元,同比增长140.5%,其中经销渠道收入约0.48亿元,同比增长166%,直营渠道收入约0.11亿元,同比增长69%。厨衣联动协同作战,共同助力公司发展。
木门业务积极开拓,有望贡献新业绩。公司成立志邦木门与IK整体定制两大事业部,完善了产品品类与品牌建设,志邦木门是厨柜品类的重要补充及完善,也是定制家居向全屋定制发展的开端。未来将新增木门及家居配套50万套,以满足公司的扩充产能及消费者的市场需求。
品类扩张成效显著,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考虑到公司橱柜业务在多渠道营销的巨大优势,抗风险能力较强,同店增长较为确定,衣柜业务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我们预计公司未来收入将保持较高速度增长。我们预计公司18-19年EPS分别为1.97和2.67元,对应18-19年PE分别为31X和23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渠道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苏宁易购一季报点评:一季度线上GMV增长81.5%,归母净利润增长42.15%
类别:公司研究机构: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谭倩日期:2018-05-03苏宁易购发布一季报:2018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6.20亿元,同比增长32.76%;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12亿元,同比增长42.1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205.40%,EPS0.01元。
一季度GMV同比增长46.33%,线上增长81.5%超预期。2018年一季度公司总体实现GMV(含税,区域上涵盖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及日本市场,包括线上线下自营及开放平台,以及提供售后、金融等服务)693.30亿元,同比增长46.33%,增速较去年同期+27.19pct,较2017全年+17.17pct:公司线上GMV397.71亿元,同比增长81.50%,增速较去年同期+26.32pct,较2017全年+24.13pct,其中,自营商品GMV269.10亿元,同比增长55.15%,增速较去年同期-6.84pct,较2017全年-2.37pct;开放平台GMV128.61亿元,同比增长181.48%,增速较去年同期+147.65pct,较2017全年+124.61pct;线下所有门店4073家,合计经营面积526.14万平,实现GMV295.59亿元,同比增长16.07%,增速较去年同期+16.77pct,较2017全年+7.96pct。一季度苏宁易购APP月活跃用户数同比增长60.48%,2018年3月苏宁易购APP订单数量占线上整体比例提升至90.2%(2017年12月为89%)。
零售业务方面:线上一季度加强广告投放,强化全品类品牌心智;线下围绕“一大、两小、多专”的产品业态推进网络布局,净增加门店274家,经营面积9.2万平(+1.78%),其中苏宁易购直营店66家,苏宁小店187家,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14家,红孩子母婴店7家,可比店健康增长。线上,一季度公司开展年货节、315超级品牌盛典、春季家装节等重点促销活动,加强与头部媒体、供应商的合作;此外,还强化了苏宁品牌心智的宣传,尤其在3C、超市、母婴、百货特卖专业品类方面的广告投放,强化建立苏宁易购全品类专业经营的品牌心智,一季度线上开放平台增速大涨。线下,公司围绕“一大、两小、多专”的产品业态推进网络布局:苏宁小店强化组织建设,加快人员、店址储备,一季度新开187家店面,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苏宁小店210家,4月初,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迪亚零售有限公司及迪亚天天(上海)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100%股权(本次交易尚需获得相关政府部门的审批),迪亚在上海共拥有自营、加盟门店数量323家,本次收购将有助于完善公司在上海地区的社区便利服务网点的布局;苏宁易购直营店紧抓三四级市场消费机会,强化经营绩效管控,一季度公司新开苏宁易购直营店108家,关闭效益不佳的苏宁易购直营店42家,净增加门店66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苏宁易购直营店2,281家,可比门店销售同比增长35.23%,坪效同比增长35.21%;家电3C家居生活专业店(包括苏宁云店、常规店、县镇店)持续升级改造,围绕家居生活优化店面商品结构,强化体验,一季度新开店26家,关闭门店12家,净增加14家,可比门店销售同比增长5.86%、坪效同比增长6.56%;苏宁红孩子母婴店店面模型逐步清晰,开店速度加快,一季度新开苏宁红孩子店8家,关闭店面1家,截至2018年3月31日,公司拥有苏宁红孩子店60家,可比门店销售同比增长52.57%;超市店致力于店面经营效率优化,O2O运营进一步深化。
物流和金融服务持续高速增长。报告期末公司已投入运营8个自动化拣选中心,投入运营38个区域配送中心,4个自动化拣选中心在建、扩建,21个区域配送中心在建、扩建。截至2018年3月末苏宁物流及天天快递拥有仓储及相关配套合计面积近700万平方米,拥有快递网点达到21,904个,公司物流网络覆盖全国352个地级城市、2,910个区县城市。2018年一季度苏宁物流社会化营业收入(不含天天快递)同比增长84.84%。一季度苏宁金融支付业务生态圈渗透率同比提高257.8%;消费金融业务投放额同比增长127.5%。
增值服务快速增长助力毛利率提升,加强费用管控。线上销售收入占比提升,由于线上业务价格竞争激烈毛利率相对较低,对整体毛利率水平有一定影响;公司一方面加强商品价格管控,推进单品运作,提升毛利率水平,另一方面,在物流、金融、平台服务方面能力逐步增强,增值服务收入增长较快,也有助于毛利率的提升。综合来看,报告期内公司实现综合毛利率16.37%,较去年同期+0.3pct,较2017年全年+2.27pct。费用方面,公司为促进销售加大了广告促销费用的投放,费用率有所增加,与此同时,公司全渠道经营模式有较强的规模效应,随着销售收入较快增长,带来租金、装修、水电费、折旧等固定费用率水平下降;此外销售规模增长相应的支付手续费有所增加。整体来看,公司三项费用率合计为15.44%,较去年同期-0.04pct,较2017年全年+1.7pct。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维持原有盈利预测和买入评级。预计公司2018-2020年销售收入为2328.20亿、2907.97亿、3625.4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4%、25%、25%;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57亿、18.57亿和25.34亿,分别增长-75%(由于2017年公司出售阿里股权获得一次性投资收益43亿元基数大)、76%和36%;预计公司2018-2020年EPS分别为0.11元、0.20元和0.27元(已按照公司回购股份后最新股本调整),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13X、65X、47X。目标价17.51元,维持“买入”评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