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董事长杨子善夫妇双双失联,南风股份(行情300004,诊股)(300004,SZ)引来各方关注。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作为一家传统做核电厂通风设备、特种材料及能源工程管件装备的公司,南风股份还有一个更引人注目的“3D打印”标签。2012年8月,南风股份宣布拟投资1.68亿元建设“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3D打印)技术产业化项目”。南风股份设立控股子公司南方增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增材)承建该项目。
记者统计发现,2014、2015年,“3D打印”概念站上风口之时,南风股份不断接待各地的机构投资者。与此同时,公司股价也在2015年“一飞冲天”。2015年6月3日,上市公司股价达到107.98元/股(不复权)的历史高点。另一边,2015年3月、5月,杨子善与时任公司董事、高管杨子江(杨子善之弟)先后在高价位减持公司股票。杨子江累计减持套现3.57亿元,杨子善累计减持套现1.66亿元。
南风股份的“3D打印”故事
2012年,
南风股份披露,公司决定做“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的原因是看好这项技术的应用前景。
由此,做核电厂通风设备的南风股份开始了一次外延性发展尝试。当时公司在披露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曾预计,上述项目的建设期为2年,回报周期为6.06年(税后),项目达产后年利润为1.23亿元,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起初并不叫“3D打印项目”。在这个项目启动后,2012年9月、2013年3月、10月的机构投资者调研活动中,公司管理层还坚决将“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与3D技术进行区分,称两者有差异。但2013年下半年开始,“3D打印”逐渐成为资本市场追逐的热点,一大批“3D打印”概念股涌现。逐渐地,南风股份也开始将“重型金属构件电熔精密成型技术产业化项目”等同为“重型金属3D打印项目”,对外进行宣传。
公司在“3D打印”项目上也有一定进展。2014年公司的电熔精密成型成套工程专用设备声称已经成为当时全球最大型电熔精密成型(重型金属“3D打印”)成套工程专用设备,具备生产最大直径为6米,重量达300吨的重型金属构件的能力。2015、2016年,南方增材主要的“工作”则是先后与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多方展开技术合作。
根据去年12月份南风股份披露的最新进展,南方增材已经与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签订《中广核运营核电站增材制造技术及产品联合研发合作协议》,推动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在核电领域的产业化运用步伐。截至目前,南方增材已完成核电站SAP制冷机热交换端盖备件增材制造的研发、生产,并已交付中广核运营公司,但未产生收入。
此外,南方增材还与北京广厦环能科技(行情300425,诊股)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金额11万元的民用压力容器实验工装合同,该合同显示已交付。但奇怪的是,2017年南方增材的营收仍显示为0元。南风股份在年报中也表示,南方增材的重型金属“3D打印”工作正在推进中,尚未形成收入。
对于公司的“3D打印”技术,南风股份坦言:“目前,重型金属3D打印技术尚无大额订单,该技术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及市场开拓仍存在不确定性。”
5月10日,记者就南风股份在重型金属“3D打印”上的投入以及何时盈利等问题前往公司总部采访,但被婉拒。随后记者以邮件方式发去采访函,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杨子善兄弟高位减持套现
回顾2014年、2015年,应该是
南风股份最为风光的年份。资本市场“牛市”的行情,加上“3D打印”的风口,
南风股份“飞”了起来。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发现,2014年南风股份累计发布了20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15年累计发布26份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15年一整年,南风股份对外接受机构投资者调研29次,接待调研投资者130余人次,26份记录表中25份均主要探讨公司的3D打印业务。
与此同时,南风股份股价也开始一路上涨。2015年6月3日,南风股份当日股价达到了107.98元/股(不复权)的最高点。
记者还发现,2015年上半年,南风股份出现了高管密集减持。2015年3月、5月,时任公司董事杨子江、董事长杨子善相继减持所持的公司股票。其中杨子江减持800万股,累计套现3.57亿元;杨子善以83.5元/股、81.39元/股的价格分两次累计减持200万股,累计套现1.66亿元。
换句话说,在2015年上半年,公司股价上涨之时,杨子善及杨子江两兄弟累计减持套现了5.23亿元。
杨子善、杨子江及杨泽文(杨氏兄弟之父)减持套现的行为主要集中在2014、2015这两年。2014年公司实控人之一杨泽文密集减持公司股票。2015年7月,杨子江还因在此前卖出公司股票达到5%时,未按照相关规定及时停止买卖并履行权益变动的披露义务而遭到中国证监会的立案调查。
实际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在核电领域,虽然重金属“3D打印”技术被公认为理论上能解决很多行业痛点,可以大大降低设备生产成本,具备市场前景。但是要实现真正的工程化设计和应用,其实仍然有一段路要走。
“核电站很多零部件供应之类的审核本身就非常严苛,再加上建一个核电站5到6年的时间,做核电3D打印零部件肯定要有很长的路走。”一位业内人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