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防“光大乌龙指”式巨震沪市出台资金前端风险控制业务指南

加入日期:2018-4-4 20:19:0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4-4 20:19:02讯:

  4月4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通过官网公布《上海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资金前端风险控制交易参与人业务指南》,自6月1日起实施。

  这份业务指南,是监管层对于搭建资金前端控制制度体系的进一步落实。

  早在2017年3月17日,沪深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就宣布了引入这一制度的计划,加强对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等持有或租用交易单元的机构的日常交易管理。

  经过数月向市场机构征求意见,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联合制定了《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证券交易资金前端风险控制业务规则》及配套细则,经中国证监会批准于2017年12月1日发布,自2018年6月1日起实施。

  根据《业务指南》,资金前端风险控制,是对交易参与人相关参与者交易业务单元全天净买入申报金额总量实施额度管理,并通过交易所对交易参与人实施前端控制的制度。

  被纳入前端控制实施范围的,包括实施竞价交易且为净额担保结算的七类交易品种,分别是A股、基金、债券、优先股、权证、债券质押式回购,以及经上证所、中国结算认定的其他证券品种。

  具体的控制方法是,对于资金前端控制适用的交易品种,当交易参与人的关联交易单元全天净买入申报金额达到或超过自设额度时,交易所技术系统不接受关联交易单元下的所有交易单元的竞价交易买入申报。

  用最通俗的话来讲,就是交易者净买入的量是有限额的,如果超过,交易所可以不接受买入申报。

  买太多了就不让买了?这是否会对投资者的日常交易产生影响?

  一位券商高管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业务指南》的实施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是完全没有影响的。

  这位业内人士认为,搭建资金前端控制体系,主要是为了防止交易参与者发生巨额、非正常买入,从而造成市场异常波动。

  最广为人知的案例,莫过于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ETF申赎套利交易中出现程序错误,以234亿元申购上证180ETF成分股,实际成交72.7亿元的天量,引发股市异常大幅波动。

  “有了这个制度,光大乌龙指就不会发生了。”上述券商人士这样说道。

  据《业务指南》第二章介绍,控制类别分为“会员自营”、“会员资管”、“会员经纪”与“机构业务”四类,分别对应会员单位的自营、资产管理、经纪业务涉及的交易单元,以及基金管理公司、保险机构、商业银行等租用的交易单元。

  不过,经纪业务对应的相关交易单元,包括普通经纪业务、融资融券和QFII交易单元,都暂未被纳入资金前端控制范围。

  也就是说,新规主要针对的是机构投资者,普通个人投资者的交易行为并不会因为新规受到影响。

  那么,机构投资者的买入上限又将如何划定?

  从《业务指南》来看,最高限额的设定主动权仍然掌握在交易参与人手中。按规定,交易参与人需通过其结算参与人向中国结算申报最高额度,中国结算于当日日终将最高额度信息发送交易所,交易所技术系统根据中国结算发送的最高额度等信息,对关联交易单元设置最高额度。

  此外,交易参与人因业务原因,需要在盘中进行自设额度应急调整的,也可以在交易时间内通过特定交易单元以交易申报的方式向交易所提交。

  在额度确定后,70%将成为第一条红线。

  《业务指南》指出,出现全天净买入申报金额达到或超过自设额度70%情形的,交易参与人应当立即进行核查,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后续交易的正常进行。

  而一旦当某笔竞价交易申报导致关联交易单元全天净买入申报金额达到或者超过自设额度,即达到100%的最终“死线”之后,交易所技术系统将对该关联交易单元开始实施控制。不过,所谓的控制,也并不意味着将所有申报动作都拒之门外。

  除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外,交易所技术系统拒绝接受该关联交易单元后续竞价交易买入申报,但仍接受该关联交易单元的撤销及卖出申报。

  对于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交易所技术系统拒绝接受该关联交易单元后续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卖出申报,但仍接受该关联交易单元债券质押式回购交易的撤销及买入申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