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4月22日)晚间,《中外企业税负比较研究》(以下简称报告)在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上发布。报告研究者、联办财经研究院院长、前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许善达表示,根据调研,现行的留抵税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税制障碍。
“现在世界上的竞争是非常尖锐的,轻轻松松的日子已经没有了。”许善达在报告发布会上向包括《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内的与会者回顾近年来我国税改历程,表示应在现有基础上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快改革的速度。
留抵税款“滚雪球”有风险
曾准确预测“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以及特朗普减税方案通过的许善达,在4月22日晚间携调研报告呼吁改革增值税留底税款政策。
“留底税款这个不规范的政策对整个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急剧加大。”许善达认为,现行的留抵税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转型发展的最大税制障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它对于企业而言是一个“提高杠杆率、增加融资成本”的制度,与当前供给侧改革方向相悖;二,它造成对国家重点支持的高科技、重资产企业“税收负激励”,与提质增效的经济增长转型战略不符。
“现在是鼓励投资,但是还要让企业预缴这么多的税款,显然跟总的供给侧改革的方针有不相符合的地方。”许善达表示,留抵税款作为“政府预征、企业预缴”的税款,其本质上是政府的“无息隐性负债”、企业额外付息的“预缴税款”,本应纳入“政府负债”却被统计为政府预算收入,造成政府财政收入的“虚高”。
许善达介绍,2016年营改增以后,购进税款的数额增加很大,据其估算现在累计的数字已经到了上万亿。而据报告估测,营改增后,增值税收入的增量基本上是由留抵税款增加形成的。如任由留抵税款继续“滚雪球”,未来天量规模的留抵税款,只会加剧未来财政的风险。
“我们在报告里特别提出来,要把这个(留抵税)作为深化税制改革最优先要解决的。”许善达呼吁。
报告亦提出了两条解决方案,其一为一步到位式改革,即对留抵税款存量部分,采用政府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一次性彻底解决。对于新形成的留抵税款直接改为退税;其二为渐进性改革,即按照先增量后存量的原则,优先对留抵税款增量部分直接改为退税。
报告预测,政策调整后,如果在5~10年内消化留抵税款存量,每年形成的退税规模在2000亿元以上,再加上增量部分的直接留抵改退税,每年的减税规模合计应该在5000亿元。
全球竞争形势要求加快税改
上述报告亦关注所得税目前存在的问题。
在员工薪酬方面,上述调研发现,我国工薪收入个人所得税税率最高为45%,高收入群体对个税贡献并不大。另外,社会保障缴费率除了广东、浙江降到25%以外,全国普遍是40%,相对较高。
此外,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大型集团企业肩负着提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含量,带动大量中小企业发展,贡献转型力量的责任。但报告调研称,当前我国财税体制在一定程度上与企业集团化的发展趋势并不相适应,在同一集团内部常常出现一部分企业缴纳巨额增值税,一部分企业承担留抵税款;一部分企业缴纳巨额企业所得税,一部分企业亏损的税情况。
许善达还指出,在全球竞争的形势下,税制改革不再仅仅是在经济体内部起作用的制度,而关乎经济体在国际上的竞争能力。回顾我国近年来税制改革的历程,从2013年讨论是否应当降低宏观税负,再到2016年做出降低宏观税负的决定,以及在“营改增”后仍决定减税,方向正确,但他认为仍应该加大力度、加快速度。
“现在来看,税制建设第一个原则,应该先确立这个经济体在全球化的形势下有没有竞争力,税制是否具备让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力,以使在全球能够不被别人所淘汰。”许善达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