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中国对美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清单)

加入日期:2018-4-2 8:45:2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4-2 8:45:21讯: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商务部谈对美产品加征关税:大量民众赞成,部分民众建议增加力度
  中国财政部网站周日晚间发布通知,称周一起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是“经过评估”后作出的决定,此前征求公众意见时期“大量民众表示支持,部分民众还建议增加力度”。

  商务部网站刊登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态称,商务部3月23日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3月31日,评论期结束。

  」
  评论期间,大量民众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措施及产品清单表示支持,赞成政府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和产业利益,部分民众还建议增加措施力度。

  」
  谈及对美产品加征关税的原因,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
  」
  中方认为,美方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采取232措施,滥用世贸组织“安全例外”条款,实质上构成保障措施,而且其措施仅针对少数国家,严重违反了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基石的非歧视原则,严重侵犯中方利益。

  」
  为此,中方于3月26日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在世贸组织向美方提出贸易补偿磋商请求。然而,“美方拒绝答复”。

  商务部表示,鉴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3月2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通报了中止减让清单,决定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

  根据财政部网站发布的通知内容,中国对决定加征关税的美国进口商品多数为水果等农产品,以及钢铝制品。其中,对水果及制品等120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15%,对猪肉及制品等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税率为25%。现行保税、减免税政策不变。详情请点击《如期而至!中国对美国128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商务部还称,中方对美方中止履行部分义务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利。希望美方尽快撤销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使中美双方间有关产品的贸易回归到正常轨道。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关切,实现共同发展,避免后续行动对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更大损害。

  附: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决定对部分自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原文:
  
  」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中国决定对部分自美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发表谈话
  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决定自2018年4月2日起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加征15%或25%的关税。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

  3月23日,商务部发布了针对美国进口钢铁和铝232措施的中止减让产品清单,并征求公众意见。3月31日,评论期结束。评论期间,大量民众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对措施及产品清单表示支持,赞成政府采取措施维护国家和产业利益,部分民众还建议增加措施力度。经过评估,决定对自美进口的128项产品实施上述措施。

  中方认为,美方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采取232措施,滥用世贸组织“安全例外”条款,实质上构成保障措施,而且其措施仅针对少数国家,严重违反了作为多边贸易体制基石的非歧视原则,严重侵犯中方利益。3月26日,中方根据《保障措施协定》在世贸组织向美方提出贸易补偿磋商请求,美方拒绝答复。鉴于双方没有达成一致的可能,3月29日,中方向世贸组织通报了中止减让清单,决定对自美进口部分产品加征关税,以平衡美方232措施对中方造成的利益损失。

  中方对美方中止履行部分义务是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的正当权利。希望美方尽快撤销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的措施,使中美双方间有关产品的贸易回归到正常轨道。中美作为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双方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彼此关切,实现共同发展,避免后续行动对中美合作大局造成更大损害。(华尔街见闻)

 

  连平:中美贸易战是非对称的双输 中国承受能力更强
  在日前由中国金融信息中心、有鱼普惠等联合主办的“陆家嘴资本夜话”系列讲坛第三期上,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从动机、影响等各个方面综合分析,中美贸易战是双输,不过是非对称的双输。就一些领域的直接影响来说,可能中国受到的影响更多;但如果从整体经济的承受能力来看,中国的承受能力比美国更强。

  连平指出,如果特朗普提出一个能够削减美中贸易1000亿美元逆差的计划,可能会使中国2018年出口增速下滑到5%左右,测算下来对中国GDP的影响是增速下降0.15-0.2个百分点。从这个角度看,对中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的影响不会太大。相较于美国,中国的内需增长空间较大;中国的投资仍有空间,不仅城镇化的推进会带来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公共设施的投资需求,制造业中新业态、新产业方面投资的需求也还会保持一个不低的增速;此外,“一带一路”倡议给中国出口开辟了一个新的市场,带来了较好的成长空间,可以部分弥补贸易战给中国带来的损失。

  连平认为,从长期来看,中国要大力发展内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推动高新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未来有两点需要重视:第一,宁可较大幅度降低相关产品的关税,扩大进口,也要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避免大幅度的趋势性升值或者贬值;第二,宁可进一步扩大金融行业和金融市场的开放、降低准入门槛,也要保持资本和金融账户的适度,更多降低准入门槛。

  “未来既要稳妥和审慎地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资本和金融账户的开放,也要协调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它们能够相互支持、相互促进,这是保护中国经济抵御世界经济危机冲击的两扇‘大门’。”连平说。(中国证券报李良)
  

 

  远见比短视更致命:贸易战的尾部风险和中国的四元悖论
  受MPA考核影响,上周短端利率品收益率上升较明显,信用利差明显收敛。1年国债及国开债收益率分别上行8.5bp和7.2bp收于3.32%和4.01%,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4bp报于3.74%;3年期AA+及AA-企业债收益率均下行13.2bp报于5.18%和6.47%。

  当前市场展现出了一种复杂的情绪和激烈的博弈:
  1)这一轮的信用利差下降很难用单边思路去解释。一来贸易战事件不断推动资金谨慎情绪的上升,导致交易资金开始进入一个更高的收益率区间博弈;二来短期基础收益率的小幅上升增加了信用债的配置价值,避险资金也在寻求更厚的票息保护,从近一年来企业债收益率比国开债收益率在波动上更加稳定来看,信用债更多被市场当作了配置砝码(基础收益率越高,信用债配置价值越大)。

 

  2)这一次,时间并不是治愈市场的良药。在上周五贸易战事件同时影响了股债市场之后,两个市场还没有那次冲击中走出来,说明贸易战至少是个高度不确定因子,市场至今没有出现相对统一的预期。

 

 


  当前在投资上,远见要比短视更加致命,为贸易战未来下注更加危险。

  1)贸易战的尾部风险高于想象,并非造几栋房子就能弥补。一旦白宫官方要求削减的1000亿美元逆差达成,中国的名义增长率受到的负面影响可能高达2.1%;
  2)当前的人民币汇率已经显现了一些泡沫。2017年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相对美国开始逐步走弱,这也意味着国内资产的相对吸引力不断被削弱,但人民币并没有终止升值的进程。其一是这一轮升值显示出明显的政策痕迹,中间价是拉动这一轮人民币升值的主要推手;其二是中国对美贸易顺差不断加速也是一个重要力量。

 


  目前支撑汇率的两个因素都在松动,一旦汇率的根基逆转,金融资本项可能会加剧汇率贬值。一是贸易战可能导致贸易顺差收敛;二是在贸易战升级的担心下,我们很难再次动用汇率政策“去市场化”的力量。另外,本身金融资本项的顺差的扩张就因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起,如果人民币升值趋势逆转,金融资本项可能会与汇率相互加速向下。


  3)中国可能会陷入一种“四元悖论”之中,贸易战、顺差、增长及汇率很难同时稳定下来。短期来看,中国更可能去尽力维稳这四个因子,防止多米诺骨牌的垮塌,而非主动触动其中某个因子。在当前经济基本面尚稳的情况下,我们主动性推动货币宽松及汇率贬值不合逻辑,目前我们所感受的货币宽松是不可维续的,且中国在此时可能会更大力度用非货币的方式来维持增长的稳定。

  中国的维稳力量是个更确定的博弈方向,当前的内力很难主动导致债券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外力对增长及汇率的影响尚未出现时,我们仍然主张低杠杆、低久期和配置思路为主的投资策略,在此基础上,我们再去密切关注后续外力的预期差问题。

  本文作者杨为敩,来自方正固收,原文标题《远见比短视更致命:贸易战的尾部风险和中国的四元悖论》。(方正固收杨为敩)

 


  中美贸易战升级情景:美国贸易之外的打击手段
  此文是我们“中美贸易战”系列专题的第三篇,探讨了在贸易领域之外,美国可能对中国采取什么后手,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些手段可能给中国宏观经济带来的影响。

  

 

  ■ 美国擅于多维打击,贸易外后手难避免
  美国擅于在投资、汇率、技术等贸易之外的领域采取多样化手段对目标对手进行多维打击。目前中美贸易战面临升级风险,同时美国在贸易领域外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才技术流动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对中国加强限制的趋势。对中国而言,除了针对贸易制裁做好防范举措外,也需要就美国贸易领域外的后手进行防备。

  ■ 美加强直投领域审查,知识产权或为主要抓手
  中国对美直投增长显著,渐成提升技术新方式。随着对外投资的系统性支持政策不断跟进,2007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长显著,其中对美直投规模更是加速增长。随着中国对美直投规模显著提升,中国对美直投的范围也有所扩大。利用积累的资本进行海外并购投资来获取所需技术正成为中企提升技术水平的新方式。

  美国或加大投资审查力度,中国海外投资恐面临冲击。通过研究美国审查外资投资的制度可以发现,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作为核心机构有相当灵活性,在美国加大对中国投资的审查背景下,中国通过海外直接投资获取技术的难度将显著增加。即使中美贸易局势有所好转,美国增加中企投资限制的趋势或仍将继续,中国可能更加需要将提升技术的重心放到自身的技术研发与积累上。

  “301条款”调查结果关键,知识产权或为美主要抓手。我们认为,无论是贸易范畴还是投资领域,知识产权领域都会成为美国的主要抓手。美国政府或在审查外国投资的法规中增加对先进技术领域的投资限制。而知识产权保护可能会成为外国投资委员会、商务部等美国政府相关部门的托辞。

  ■ 人才流动或受限,留学审核恐趋严
  专项计划效果显著,海外人才加速回流中国。在各专项引才计划实施后,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明显上行,海外人才回流明显加速。伴随着海外人才回流,中国在各学科及产业的科研或技术的进步均有所提速。

  美展开调查华人学者,留学审核有趋严可能。在中国科技加速进步的当下,美国政府大概率将针对华人高科技人才向中国的流动实施更加严格的限制。这对中国的产业升级与科研工作将是非常不利的冲击。另外,可以预计美国大学未来对吸收中国留学生可能变得更加严格,这将影响我国的人力资本积累,从而给中国的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制造障碍。

  ■ 美或返多边贸易谈判,联合盟友对中国施压
  多边平台各国群龙无首,美国有望重返担当“领袖”。 联系到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重新谈判仍在推进,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有可能达成新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协定。美国或以此为范本针对目前的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展协定(CPTPP,又称“11国TPP”)进行修改并最终实现重返TPP。若美国在NAFTA、TTIP甚至TPP等多边贸易谈判中进展顺利,中国或成为美国及其盟友运用多边武器进行全面施压的对象。

  国际投资协定或趋严,中国面临压力恐增强。美国除了可能利用双边贸易谈判来团结部分经济体之外,多边谈判也将成为美国团结盟友的一大利器。双边贸易谈判达成的协定容易被一一击破,不稳定较强;而多边贸易谈判一旦达成具体协定,成员国作出违背多边贸易协议的成本将高出许多,且多边协议可以添加更广泛领域的明文条例。所以对中国而言,美国利用TPP等多边武器来团结盟友进行更全面的施压较美国通过双边贸易谈判来团结第三方更值得警惕。

   一、美国擅于多维打击,贸易外后手难避免
  从历次美国与各国的贸易战中可以看出,美国擅于在投资、汇率、技术等贸易之外的领域采取多样化手段对目标对手进行多维打击。

  在1985-1995年的美日贸易战中,美国通过签署《广场协议》获得了综合的战略优势,并在贸易、金融、汇率等维度对日本进行多维打击,不仅有效压缩了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还大幅刺激了日本对外投资与国内地产金融泡沫的膨胀,同时日央行受制于《广场协议》,货币政策空间不大,最终日本在贸易战中完败,迎来“失去的20年”。日本的经济实力虽然强大,但日政府缺乏战略眼光,且反制手段单一温和,导致了日本在贸易战中处处被动,难以招架。

  目前中美贸易战面临升级风险,同时美国在贸易领域外的外商直接投资、人才技术流动及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对中国加强限制的趋势。对中国而言,除了针对贸易制裁做好防范举措外,也需要就美国贸易领域外的后手进行防备。

 



 



 


  二、美加强直投领域审查,知识产权或为主要抓手
  近期特朗普政府在对中国进行贸易制裁的同时,也在加紧制定限制中国投资的方案。考虑到“301调查”主要针对知识产权领域,美国或利用知识产权作为主要抓手,加强在直投领域对中国的限制,从而对中国进行更加严密的技术封锁。

  2.1中国对美直投增长显著,渐成提升技术新方式
  随着对外投资的系统性支持政策不断跟进,2007年以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规模增长显著,其中对美直投规模更是加速增长,其增幅远超中美贸易顺差的增速。2016年,美国已超越欧盟和东盟,成为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最大的目的地。另外,由于中国海外直投中有一大部分是通过中国香港、海外第三方国家及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直接向美国投资的,并没有上报中国商务部;加上中国对美投资也可能转向别国,所以中美官方在双方直接投资规模上的统计数据存在较大差异。按中国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对美投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实际利用美资规模,中国在中美双向投资中已呈净投资状态;按美国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中国对美投资规模仍未超过美国对华直投规模。但中国对美直投增速超过美国对华直投增速已是共识。

  随着中国对美直投规模显著提升,中国对美直投的范围也有所扩大。2014年之前,中国对美直接投资主要集中于地产租赁、银行、运输设备、初级金属制品与批发贸易领域;2015年后,中国对美直投范围扩大到电子、非银金融、信息与科技领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电子、非银金融、信息、科技等技术密集领域对美直投的规模增速显著高于其他行业,可谓爆发式增长。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就采取了“用市场换技术”的方式来获取西方的工业技术与先进管理。由于中国起步较晚,基础较差,西方并不先进的技术在当时的中国看来已比较先进,所以西方起初并没有对中国的“市场换技术”策略产生过多的反感。各大跨国企业看中了中国内地庞大的潜在市场,纷纷用其并不十分先进甚至已处淘汰边缘的所谓“先进技术”来换取进入中国大陆这个黄金市场的敲门砖。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水平的迅速积累,中国需要的技术越来越接近全球最先进的水平,考虑到先进技术的高研发成本及中国企业强大学习能力的潜在竞争力,西方企业越来越难以接受中国“用市场换技术”的方针。在该背景下,中国企业利用积累的资本进行海外并购投资来获取所需技术正成为提升技术水平的新方式。

  除了海外并购之外,以“BATJ”为首的中企近年来也开始进行创建投资(即“绿地投资”)与早期项目投资。由于部分领域中国企业的科技水平已不亚于美国企业,加上美国拥有强大创造力的人力资本,中国移动、华为、阿里巴巴、百度、京东、苏宁等中国科技企业纷纷开始在美国加利福利亚洲等科技人才密集区域建立研发中心,平安、腾讯、阿里巴巴、中源协和、药明康德、丽珠医疗等集团则针对美国的生物科技与软件公司进行了早期投资布局。

  整体上看,随着中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逐渐被西方企业所排斥,海外直接投资正逐渐成为中国企业获得先进技术的新方式。中国海外直投的规模增速显著提升,投资范围也从传统行业向技术密集领域拓展,中企在并购美企的基础上,逐步增加了对美国的创建投资与早期项目投资。

 



 



 




 

此信息共有3页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