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3-21 6:20:24讯:
欢迎红筹股回归的趋势正被高层所明确。
3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过去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现在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境内上市的制度措施,欢迎他们回归A股,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
摩根士丹利3月19日发布报告认为,2018年年底发行2-3只CDR将成为“最有可能”的情形,管理层同时将对如何避免市场波动有所考虑;其据此预测2018年IPO融资将小于2017年。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2018年初至今IPO融资冷清的原因来自春节、年报、大发审委从严等多个因素。
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层的券商投行处获悉,对IPO堰塞湖的有效治理,也为加速推动CDR创造了更稳定的市场环境,因此CDR发行对市场的影响相对可控。
亦有分析人士指出,CDR机制的初期阶段不排除初期存在“只数少、单笔大”的情况,因此这也将对头部券商构成利好。
CDR、IPO跷跷板?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Laura Wang在3月19日的报告中指出,今年年底前大概率将有2-3只CDR项目实现发行。其同时认为,近期IPO审核收紧是在为CDR留出更多增量资金,预计今年A股的IPO规模将小于2017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数据统计发现,截至3月20日,仅有30只新股完成发行,募资总额360.26亿元;而去年同期,共有111只新股完成了551.14亿元募资。
不过,对此多位投行人士却表示,近期IPO市场融资收缩来自春节、补年报、IPO从严审核等多方面因素。
“今年春节时间比较晚,这让不少企业选择节后补年报,因此影响了上会和发行节奏。”一家拟IPO的新三板企业董秘表示,“更多的原因是大发审委启动后,一是过会率下降挡住了不少排队企业,二是监管层也在打压带病排队和带病申报现象。这减少了不少IPO的竞争者。”
一位接近监管层的华东券商投行人士透露,今年IPO规模收缩预期虽然明显,但主要得益于2017年监管层对堰塞湖的治理成果,而这也正是进一步推动CDR机制的环境基础。
“压缩IPO是为了给CDR让路的观点是倒因为果了。”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去年通过提速IPO发审和从严审核纾解堰塞湖后,IPO市场更加稳定,这恰恰让推动CDR的时机更加成熟了。”
上述接近监管层的投行人士坦言,CDR机制的胎动是战兴板设立取消以及监管层限制“拆VIE回A”下的蛋。
“2016年战兴板取消、中概股借壳被严管等事件先后发生,但为独角兽和四新企业创造上市条件一直是高层并没有放弃的方向;CDR正是在这个背景下被推上台前的。”该人士说,“但那时IPO市场的主要矛盾仍是堰塞湖,所以去年的主要工作仍然是捋顺IPO。先化解堰塞湖,再推CDR的市场环境也就更成熟了。”
市场冲击有限
市场人士判断,当前CDR的推出对A股市场的影响相对乐观。
摩根士丹利依据此前传闻中首批试点CDR的八家企业(腾讯、阿里、百度、京东、新浪微博、网易、携程、舜宇光学)2.5%-5%的流通股比例计算认为,发行CDR对A股流动性及港股通资金面的影响较为有限。
据其预测,CDR带来的资金需求约在330亿美元至650亿美元之间,约合人民币2000亿元至4000亿元;而该体量仅为A股总市值的0.4%-0.7%,以及流通市值的0.9%-1.9%。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比对发现,上述预测规模相当于2017年全年IPO融资金额的1-2倍。
摩根士丹利也表示,对于特定板块资金的结构性影响仍然存在。
“与已上市股份相比,CDR可能会出现估值溢价,而通过CDR上市的中概股因此也可能会出现价值重估的现象。”摩根士丹利认为,“存量A股中的科技股、互联网股票短期有可能面临CDR在资金上的竞争压力。”
不过招商证券则预计,CDR带动的规模有可能超过IPO。
“从规模上看,CDR带动的回归规模远超当前IPO规模。基于相关假设,首批CDR试点规模接近8000亿元。”招商证券非银分析师郑积沙、刘雨辰3月19日发布的研报表示。
招商证券同时认为,这一规模将给头部券商创造较好的收入机会。
“CDR将是龙头券商投行业务的强心剂。” 郑积沙、刘雨辰指出,“从收入上看,头部券商有望爆发。根据美国经验,ADR承销费率与普通IPO并无明显差异,甚至略高于普通IPO。据测算,首批CDR将有望带来120亿元承销收入,并预计将被个别券商垄断。”
另有分析人士认为,若CDR回归募资额度较大,不排除多家券商组成承销团模式开展业务,届时部分投行业务较强的中型券商也有机会分羹。
“投行业务较强的中型券商、一些精品投行可能也有机会,CDR的试点企业规模都很大,一家承销商很有可能吃不下。”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分析师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