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前夕,读懂新三板密集采访50位学者、投资机构、业内人士,公司代表。请嘉宾为新三板改革建言献策,推动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杜明堂,北京洞见知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洞见资本是一家聚焦于新三板企业融资和市值管理的精品投行。
本文为50人建言新三板改革第十九篇。在此,读懂新三板向社会广泛征集对于改革和发展新三板各种建言,欢迎有识之士不吝赐教。请在后台留言,读懂君会与您联系。
融资是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FA 机构某种意义上就是整个市场的融资中介。但是目前新三板FA 促成的融资额还不到整个市场融资额的30%,最优质的项目融资很多都是企业自己搞定的。
杜明堂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有两个。一方面,企业还没有通过FA融资的意识,不信任FA机构。另一方面,新三板FA团队,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打法,资源的匹配,撮合交易的能力还不够完善。
杜明堂希望监管能够引导融资市场规范发展,他针对监管和FA机构提出了三条建议:一是,加快新三板融资类业务的流程审批。二是,尽快明确三类股东政策,解决资金方入口的问题。三是,可以对FA机构进行适当监管,比如对FA收费进行引导。
以下内容为杜明堂口述。
/01/
新三板应规范FA收费标准,短期内发放牌照意义不大
目前新三板1000多亿融资中有多少是由FA促成的?我觉得肯定不超过30%,大概三百亿,而且并不是最优质的项目。反观成熟的市场,融资业务大部分是交给专业中介机构来做,企业内部董事长等核心团队精力放在业务经营上,那么为什么新三板大部分企业融资不愿意交给FA来做?我觉得原因有两个。
第一,FA本身定价缺乏标准,市场鱼龙混杂。现在新三板FA还是个鱼龙混杂的市场。很多人为什么不愿意做三板的FA?因为费用太低。很多时候只有2到3个点。如果收2个点,几个人努力几个月融资3000万算下来才收90万,很难吸引更加专业有资源的人士进入。你要知道,2017年主办券商收的IPO承销费用,达到7到8个点,平均一单近3000万元。
如果签3个点,两家团队联合承销一起做,每家才1.5个点,这1.5个点可能还要分给团队成员,一算下来奖金可能才几千、几万块钱,大家都没积极性。
为什么费用这么低? 主要还是因为市场冷清,很多机构为了拿项目不得不接受低价。包括我们自己当年两个点也接,固定收费的也接。
比如你融3000万,老板说就给你50万人民币,成了就给你们50万,不成也给20万,算下来才一个多点。原来报价就报的比较低,后面如果再想提价,就跟杀了他一样。
还有深圳、上海一些机构,包括一些卖老股的,所谓的新三板FA机构,收了企业费用没有提供应该有的专业服务,搞的企业老怕被骗,不信任FA机构。这样一来真正有专业团队做FA的就很难收取比较高的费用。
另一个原因是新三板FA团队,大多都还没有形成专业的打法,专业度不够,包括融资项目专业深度的研判,资源的匹配,撮合交易的能力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系统优势。我们洞见资本这两年也主要花精力在做这样的一个专业融资系统。
对于FA机构,我认为市场可以有一些适当的监管,比如对FA收费进行引导规范提升。这样慢慢引导价格回到合理区间,规范市场良性健康发展,对于市场生态也是有好处的。
至于FA牌照,短时间内发放不发放,意义不大。
如果现在发放牌照,可能市场上就只有几家机构能做FA,其他人都不能做了,反而更难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目前来说还太早,等到1200亿或者1500亿融资中有一半是由FA促成的时候,可以按照一些标准来发放牌照。
/02/
加快审批融资类业务,明确三类股东政策
作为FA机构,我最大的建议就是,希望新三板融资类的业务报到股转公司的时候,审批能更快一点。
我每次做项目的时候,企业都会着急地问我,审批能不能快点。对于新三板企业来说,融资需要2到3个月,或3到5个月时间。报到股转公司的时候,能不能形成一个机制,比方7到10个工作日审批结束,拿到资金尽快能够投入发展。
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资金方的,希望能明确三类股东的政策,这对于定位于IPO项目的FA机构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
契约型私募、资管、信托这部分资金都投不进来,机构只能单线条地去找个人,或者股权投资机构,这样等于限制了部分资金。比如我们曾服务的计划IPO上市的凯雪冷链,当时我们撮合了一家湖南的机构要投3000万,但是这家机构是契约型的基金,企业就不方便接受了。
其实,对于有些项目,我们是有能力设立专项资管计划,设立专项契约型基金去帮助企业快速完成融资的。
所以对于资金方,希望监管层出台明确的条款。这样我们FA机构就可以清楚地知道,契约型私募、资管、信托对于IPO有没障碍,帮企业融资时也就可以匹配更合适的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