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A股又跌出一头雾水?忍不住抄底却抄在了半山腰?理清这六个“为什么”

加入日期:2018-2-7 23:38:30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2-7 23:38:30讯:

  A股的持续调整引发了市场对于行情的担忧,很多主流观点都认为,美股大跌不会对A股带来冲击和影响,但是今天的A股走势显然事与愿违,跌出一头雾水。

  要问的“为什么”有很多。

  是上周的预亏引燃大跌?是中国经济基本面出现变化?是悲观人士提到的“金融危机效应”出现?是严监管之下的挤出影响?种种原因似是而非,到底该如何清醒看待A股的变化?如何看待蓝筹行情……

  券商中国记者通过采访市场资深人士和各参与主体,分析当前市场行情。

  我们先来看看市场资深人士的主要观点:

  1、当前我国宏观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对股市运行形成一定支撑;

  2、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亏不改股市基本面总体向好态势;

  3、近几日股市回调具有一定合理性,是前期股指持续上涨累积风险的有效释放;

  4、美股大跌对我国股票市场是有一定影响,但不宜过分夸大;

  5、近期多家上市公司的负面信息导致市场存在一定焦虑,加之部分上市公司业绩预亏、外围股市的调整导致市场分歧较多,对这些情况需客观看待;

  6、市场在估值、市盈率、市净率、上市公司整体业绩、经济基本面等方面有一些积极信息。

  预亏引燃大跌?

  与预亏企业相比,更多企业业绩向好

  最近有市场观点认为,公司业绩预告下降预期是下跌的重要原因,不容忽视的是,特别是近期几家公司的高额预亏确实一定程度上引燃了市场的担忧情绪。

  但数据不会说谎。多个统计渠道数据显示,上市公司预亏加剧的说法没有依据,经济和上市公司整体的发展形势是好的。目前,已经披露2017年业绩预告的公司共2512家,预披露比例达到72%。

  据银河证券研究院统计,有647家企业业绩预亏预减,较2016年的591家增长了9.5%,若和2017年IPO上市公司12%的增幅相比,还是有所减少的。其中,2017年预亏公司数量174家,比2016年188家还减少了14家。

  与此同时,业绩预增且同比增速30%以上的上市公司占比达到34%,同比增速低于30%的占比达到24%,扭亏占比7%,续盈占比7%,整体向好比例达到74%。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林晶统计的数据显示,上游的钢铁、有色、建材;中游的机械设备、电力设备、化工;下游的家电、食品饮料、休闲服务、轻工制造都保持了较高的盈利增速。

  经济基本面出现变化?

  2017年6.9%增长超预期,2018稳中向好持续

  在基本面方面,银河证券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鞠厚林和林晶均认为,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

  鞠厚林指出,2017年全年6.9%的经济增长是超过去年年初预期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外贸、基建、房地产投资和消费。从经济增长动力看,消费增长稳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8.8%;从行业结构看,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高端制造业投资实现了10%以上的增长,而传统原材料加工行业投资增速放缓,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动能领域的投资持续发力。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长较快,东北地区投资企稳向好,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这也意味着未来经济增长的动力会更强、结构更优;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外贸需求不断改善,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2017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14.2%,结束了连续两年的负增长态势。

  对于今年宏观经济的走势,林晶认为,2018年,外贸料将继续向好,消费和基建相对平稳,房地产受政策和资金限制比较明显,但市场已有所预期,不会形成大的预期差,GDP增长低于市场预期的概率较小。预计未来随着居民收入不断提升带动居民消费能力增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持续以及全球经济继续复苏,我国经济基本面稳中向好的态势会持续。

  金融危机效应?

  不存在金融危机环境,美股对A股影响较小

  在全球经济联动日益频繁的当下,美股的大幅异动让投资者担心会引发A股的蝴蝶效应。实际上,仔细分析美股这波调整或对A股影响有效。

  林晶认为,美国股市的暴跌,是因为1月非农数据超预期,引发通胀预期上行从而带动长端利率上行,对股票估值产生了压力,对之前美股较高估值水平进行的一次修正,部分量化产品的自动交易也加大了市场波动幅度,本质上并非是美国经济增长基本面出现拐点,仅是技术层面的回调。

  就市场担心的“此轮股市波动是金融危机的反应”,在业内人士看来,美国经济和金融的基本面远非2008年可比,美国股市下跌是上涨三倍之后发生的正常调整,不存在股灾,更不存在新一轮金融危机,近9年股市上涨已经让美国企业储备了足够未来5到10年的发展资本。

  鞠厚林认为,美国股市多年持续上升,前一段市场加速上涨,估值已经较高,存在一定的回调需求,而我国股市刚从底部复苏,加之投资还处在起步阶段,估值仍有吸引力,美股波动长期来看对A股市场影响较小。

  A股能否独善其身?

  不会造成大规模外资退出,增量资金更强劲

  华夏基金投资研究部总监林晶也认为,对比近期美债、美股和其他市场的走势,资金是从较高估的美国市场持续流出增配新兴市场的,对应看到美元指数持续走弱。从中长期看,A股优质权益资产相对美股仍然有明显的吸引力,目前A股配置占全球资产配置的比例并不高,预计不会造成大规模外资退出。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中国股市绝不能落入“跟跌不跟涨”的陷阱。如果股市被毁,中国经济不得不继续依赖债务扩张而支撑,那中国经济杠杆还会继续上升,如果在这个过程美国加息,而中国继续跟随,那中国债务泡沫就极易崩溃。

  “展望2018年,在A股正式纳入MSCI指数全球资本加大配置的背景下,理财资金降低非标配置,寻找高收益标准化投资产品的趋势下、社保养老金企业年金等长期资金的每年持续进入,A股整体流动性总量仍然会温和扩张。”林晶强调,在全球经济持续复苏、企业盈利持续改善的推动下,仍然看好A股中长期走势。

  如何看严监管影响?

  长远看,股市是资金流入受益者

  对于市场近期的分化,多位市场人士表示,股市回调主要受投资者情绪的影响较大,是前期上涨后的正常调整,投资者应克服恐惧心理,坚持价值投资理念,寻找投资机会。

  除了外围股市波动外,国内投资者预期资管新规落地,担心高杠杆信托持股业务收缩,部分信托持股的股票遭到投资者逃离,同时也有部分投资者认为2018年防风险、去杠杆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会有影响。

  目前来看,监管并未全面叫停信托结构化业务,存量业务的清理存在较长的缓冲期,从统计数据看,2017年Q3证券投资信托的规模远低于2015年Q2的水平,信托资金持仓仅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0.81%,不具备形成系统性风险的条件。

  对于强监管的影响,银河证券研究院执行总经理鞠厚林指出,股票市场应该是资金流入的受益者,包括理财资金、地产资金、海外资金、保险资金等,可能有几千亿甚至上万亿的新增资金,远远多于2017年几百亿的资金增量,而且这些资金都秉持价值投资理念,有利于市场稳定向上。

  如何看待蓝筹行情?

  分化仍将持续,价值投资必须是主基调

  林晶指出,今年以来上证指数上涨较快,资金持仓相对集中,经过一个月上涨投资者有所获利,随着春节临近,获利盘兑现盈利需求增加,高估值个股压力释放,使得前期涨幅居前的板块出现回调。需要强调的是,短期回调并非是基本面出现转折,而是涨幅过快后市场内在的自我纠正。

  对于风险较小的蓝筹股,投资者不妨秉承价值投资的理念进行关注。2017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分化,全年A股走势涨幅不大,结构性差异很小,但掀起“漂亮50”行情。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代表的优质大盘股,股价一路上扬,纷纷创出历史或阶段新高,全年平均达涨幅31.5%。与此同时,其他80%的中小市值的股票出现连续下跌,其中创业板指数跌幅达10.67%。2018年开年以来,这个分化仍然在持续,价值投资逐渐成为资本市场运作的主基调。

  工商银行战投部副总王昌盛指出,一系列资本市场机制和金融监管政策的推进,如互联互通政策逐步落地、A股将于2018年6月纳入MSCI、证监会对操纵市场和内幕交易的监管加强、银监会开展“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专项治理、一行三会发布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等,从资金面、政策面多个角度引导市场投资风格转向追求低估值、高分红、业绩稳健的白马股和蓝筹股。

  业内人士指出,过去两年间,A股市场实现了空前的健康发展,股市调整并没有让服务实体经济的IPO出现中断,从严监管并未对市场行情造成影响,炒小、炒差、炒新的市场氛围逐步减退,维护了实业家的尊严,投资者信心增强,场外资金开始有序、逐渐进场,股市涨而不疯,进退有序,A股的走稳的市场基础越来越坚固。

  王昌盛预计,A股市场仍处于稳中向好的态势。短期内金融严监管政策不会松动,投资者仍然看重上市公司未来的成长能力,价值投资理念或将更加深入人心。

  还需强调的是,资本市场每个环节都渗透着鲜明的舆情特性,每个市场主体都是舆论的制造者和参与者。腾讯安全管理部副总经理陈勇表示,腾讯一直以来致力于弘扬网络正能量,利用平台优势打击网络谣言,降低虚假信息和误导性信息对大众民生的影响。

  比如说,最近对上市公司业绩预期的报道就存在误读。根据银河证券的数据,2017年业绩预告预亏预减的是647家,而2016年预亏预减的是591家。同比略微增长了9.5%。但是需要注意,上市公司总数增长了12%,从这个层面来讲不存在上市公司业绩不存在大面积下滑,存在舆论的误导。

  侠客岛财经主编胡洁菲认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需要在第一时间,向大众原原本本的展现他们最关心的诉求。能否客观理性的清楚报道,对舆论的引导非常重要。“这个问题上,券商分析师、财经媒体素养更高,应该及时客观理性的发声。”

  资深媒体人士指出,在互联网时代,有害信息的传播就像“高铁拉着粪便跑”,并且不关窗关门。目前,在互联网传播领域,存在推手制造和媒体失责两大现象,对此,必须依法依规治理,强化各级各类主体责任。对以获取商业利益和扰乱公共秩序为目的的有害信息制造者和推手,必须出重手处罚。资本市场舆论也要扫黑除恶。一些有合法资质的媒体不加核实和辨别,乱转发所谓“自媒体”发布的内容,不讲社会道德标准和事实标准。个人开个平台账号就想发什么就发什么,对内容质量没有把控机制,误以为这就是做媒体。

  上述资深人士还呼吁,专家学者对资本市场具体问题发表看法,应多从建设性的角度出发,考虑“信息博弈”是对大多数市场参与者的影响。他举例说,近期个别专家以发公开信的方式批评某保险资管计划,虽然表达了对市场的关切,但也容易引起市场的误读。这些现象需要严管。被津津乐道的“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提法,其实不准确、不合适,应该改为“人人依法使用麦克风”。

  当前,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市场出现了短期波动。市场资深人士呼吁,媒体应该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传递正能量,坚持价值投资,倡导理性投资,规范信息传播,共同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