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证券要闻 >> 文章正文

3426位“金领中的金领”谁更强?12位保代过会项目最多成能人IPO否决率居高不下

加入日期:2018-2-28 22:51:2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2-28 22:51:25讯:

  作为企业上市的中介之一,掌握签字权的保代是投行里收入最高的岗位,年薪百万者比比皆是,被誉为“金领中的金领”,只是如今券商IPO投行业务不再像原来那么好做。

  在从严监管、IPO否决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无论是投行业务还是保荐代表人都承受着不小的压力,表面光鲜的他们在富凯大厦发审委会议门外踟躇,有不安、有烦躁,有被否后的失落、也有通过后能力获得证明的欣喜。

  按照中国证券业协业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券商保代人员总数为3426人,占券商35.99万总人数比例仅为1%。也即每百名券商员工中仅有一名保代,这些保代的能力又要一分高下。IPO从严审核下,我们一起来看看哪些保代是佼佼者。

  明星保代的产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所在平台的“功劳”。一家券商承销业务能力强,会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保代为其服务。同样的,多个金牌保代为一家券商服务,这家券商在行业内的口碑也会直线上升。券商中国记者也对一年多来投行的项目过会率进行梳理,从严审核下,看哪家投行仍然是行业佼佼者。

  这12名保代过会项目数最多

  3426人,这是保荐代表人的总数。但并非每个保荐代表人都有能力签字,并非每个保荐代表人都有能力承接项目,也并非有资格承接项目的保荐代表人都有能力陪发行人走到最后。对保代的能力衡量标尺很多,比如对项目盈利能力的判断、能否帮助企业规范到位、是否履职尽责与审慎核查等。谁是从严审核下的强者,大浪淘沙下能屹立在冷风中的金牌保荐将获得市场更多的尊重。

  在投行团队高薪酬的背后,是资格的高准入。

  通过梳理,我们发现,12名保代人可谓金字塔尖的“能人”,所保荐项目不仅多而且过会率高。

  券商中国记者选取了“2017年以来上会家数超过2家”的保代群体作为分析样本,2017年至今,共有12名保代的过会项目最多,达到了3家,其中广发证券多达3位保代,分别是陈运兴、蒋勇、谭旭;海通证券的龚思琪、赵鹏;国信证券季诚永、钟德颂;中信证券的黄艺彬;中信建投证券蒋潇;西部证券的李锋;民生证券的徐杰;中航证券的杨德林等。

  其中广发证券陈运兴、蒋勇、谭旭;中信建投证券蒋潇;国信证券钟德颂,他们的3个上会项目均100%过会。

  但上会家数多并不意味着过会率高,国元证券车达飞,保荐的3个项目中仅有1家过会。此外,安信证券董欣欣与吴中华,3个项目里有2个过会。另外还有3名保代保荐的IPO项目均“全军覆没”,他们分别是广发证券何宇、安信证券李玉坤、招商证券吴茂林。保荐代表人的能力高下立现。

  要成为保代,按照监管规定,除了具备3年以上保荐相关业务经历、在最近3年内在境内证券发行项目中担任过项目协办人的硬性规定之外,还需要通过证监会认可的保荐代表人能力考试。

  近年对保代的能力要求变了

  在2012年前,因考试门槛较高,保荐代表人数量较少。

  2012年起一系列新政的出台开始使保代队伍逐渐扩大。“保荐人保荐项目数量的放开,是当年一个比较关键的举措。从两名保代具体负责一家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可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一家在审企业的基础上,调整为允许同时在主板和创业板各有两家在审企业,这意味着每名保代在同一时间签字的IPO 项目增至4家。此后一年,保代考试又由往年的一年一次变更为一年两次。”在某大型证券投行人士看来,资源供应的日渐充足,使得保代不再是稀缺人才,这一“签字权”也不再是异常抢手的“香饽饽”。

  加之,胜景山河造假上市一案中,两名保荐代表被撤销了保荐资格,监管的严格要求让“签字权”成为必须担责之人,“如今,仅仅能签字,竞争力已经很弱了,没人还幻想着能靠着这个资格证年薪百万了。为了不被市场淘汰,保代们必须由此前只拿着‘签字笔’,向承揽、承做项目能力和业绩导向上转型,由业务岗位向管理岗位及业务项目带头人转型。这是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上述人士表示,在项目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行的业务流程可划分为承揽、立项、上市辅导、尽职调查、制作并上报材料以及发行承销。

  目前,一些券商投行管理多采用项目承包制,投行团队找到项目有收益后,券商会拿出一大块儿利润来奖励,相对来说收入就比较高。总体来说,现在的保代主要是看有没有承揽项目的能力,将来承揽项目的保代比承做项目的保代更有竞争力。

  大券商揽项目能力强,老牌券商强者恒强

  明星保代的产生,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所在平台的“功劳”。一家券商承销业务能力强,会吸引更多有能力的保代为其服务,同样的,多个金牌保代为一家券商服务,这家券商在行业内的口碑也会直线上升。

  通过多年的沉淀和大浪淘沙,承销能力强的券商浮出水面。截至2月27日,证监会自2017年以来共审核了543家企业,其中,通过企业数为403家,发审通过率为75.47%,被投否决票的企业数为114家,否决率为21.35%,其他情况,包括了取消审核或暂停审核的企业有17家,占比为3.18%。

  从承销情况来看,自2017年始,一年多以来,中信证券保荐项目数居首,广发证券紧随其后,中信证券以4家优势将广发证券甩在第二位。国金证券招商证券海通证券国信证券的承销数紧随其后,保荐项目数也居前。

  从保荐项目的成功率来看,剔除保荐项目十位数以下的券商,可以发现,在行业内有较好口碑的保荐团队,确实有着不俗的成绩。

  华泰联合、中信建投保荐成功率遥遥领先,均达到了90%以上,其中华泰联合成功率最高,达到了94.74%,远远高于平均值75.47%将近两成。民生证券、广发证券国信证券东吴证券国泰君安等券商成绩也不错,保荐成功率稳居8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发审委自去年10月份换届以来,发审通过率降至36%,较低的IPO通过率,除了上会企业感到很受伤外,承担保荐承销之责的券商投行同样是“受害者”,这不仅大幅拉低了保荐机构的发审通过率,让投行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投行无法获取IPO承销收入,而且还影响了投行的声誉,对今后的业务开展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IPO投行业务,不仅能体现一家券商投行的保荐承销能力,也是券商自身实力的见证。

  上图可以看出,去年以来,这一年多的时间里,兴业证券光大证券、中德证券的发审通过率较低,多在60%左右徘徊,国金证券招商证券的保荐成绩也不甚理想,和74%的平均成绩还有10%左右的差距。

  证监会曾在去年对证券行业进行了“自查自纠、规整规范”的专项活动,通过检查,券商投行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包括了风险防控让位于业务规模、稳定健康发展让位于追求短期利益,以及内部控制未有效执行、尽职调查不充分、信息披露有失准确完整以及后续管理未尽责等问题,这些问题大大增加了投行保荐项目的被否概率。

  随着IPO项目被否率的升高,保代和券商投行部门更需要思考多重问题,已有不少投行人士调整了甄选项目的标准和节奏。

  一家北京券商的投行人士指出,此前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少券商加大力度进行项目储备,往往“胡子眉毛一把抓”,忽视企业质量方面的考核,而当前,IPO审核从严,已有券商划出了三年盈利过亿的红线,否则将不接手该项目,券商投行更重视项目质量。

  在关注发行人业绩水平的同时,券商投行更关注持续盈利能力、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是否健全等多个方面。上述人士表示,“唯利润论”已成为过去式,单纯的重视业绩很可能遭遇项目被否的命运,对于手中项目,大部分券商已进行了自我检查,符合当前审核条件的再细细筛查是否有风险点,对于明显不符合审核要素的则劝退发行人终止审查。

  这几家券商储备项目较多

  证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2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438家,其中,已过会27家,未过会411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04家,中止审查企业7家。

  券商中国记者梳理显示,在会项目中,中信建投、中信证券储备项目较多,招商证券广发证券排队企业数紧随其后。

  上述项目过会与否将成为投行能力的试金石。2017年监管层对多家未勤勉尽责的券商保代重拳出击。从九好集团与鞍重股份“忽悠式重组”牵出并购重组顾问西南证券,到登云股份的保荐机构新时代证券及相关保代未勤勉尽责被罚3400万元,再到黑龙江证监局发现因振隆特产IPO造假而被证监会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的签字保荐代表人寻源、李文涛,在被处罚一个月后,依旧参与研究同达创业的股份转让方案。

  监管层持续的监管措施,就是要让IPO项目的质量更为可靠,从制度上杜绝造假上市,让保荐机构担负起市场责任,让有充分责任感的保代会成为保荐市场的核心力量。

(原标题:3426位“金领中的金领”谁更强?12位保代过会项目最多成能人,IPO否决率居高不下,谁的饭碗堪忧)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