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2-23 8:53:53讯:
上周对于上会企业来说,堪称“黑色的一周”。 1月23日上会企业创下了“7否6”的新纪录。1月24日,上会企业通过率仅为“5过1”。1月26日,6家企业上会,通过率又是1家。一周内18家企业上会接受审核,结果竟然只有3家企业成功过会,IPO通过率低至惊人的16.67%。
自去年10月份新一届发审委履职以来,在监管部门“终身追责”的高压之下,新一届发审委委员审核企业时更加认真与仔细,其涉及面也更广。此前,只要一家企业每年创造的利润可观,那么过会往往十拿九稳。“唯利润论”的结果,也导致上会企业所存在的问题要么被忽视,要么降低了门槛。正是在此背景下,新股频现业绩变脸甚至是大面积变脸的现象,也引起投资者的质疑与诟病。
而新一届发审委不再“唯利润论”,审核上会企业时,更加重视上会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持续盈利能力、关联交易、公司治理与内控机制等多个方面。发审委审查的重点多了,客观上要求上会企业在各方面都不存在纰漏,这是产生审核从严的重要原因。但一家企业,在各方面都做得比较好的往往很难,于是乎被否企业出现增多,而IPO审核通过率出现走低的现象。
一家企业是否能过会,与企业本身的质地关系密切。除此之外,笔者以为也与承担保荐之责的券商投行的职业胜任能力同样分不开。近些年A股市场发生了多起财务造假的欺诈发行案例,监管部门在进行处罚时,券商等中介机构往往被认定为未履行勤勉尽责的职责。笔者以为,勤勉尽责固然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券商投行本身的职业胜任能力同样难辞其咎。如果券商投行无法发现造假企业所存在的问题,那么造假企业同样有可能“蒙住”发审委委员的双眼,进而成功过会。
对于券商投行而言,既要具备职业操守,也要具备职业胜任能力,两者缺一不可。忽略了任何一面,或只重视其中的一面,那么问题企业就有可能“跻身”于资本市场。比如券商操行的职业操守存在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排除券商投行与拟上市企业勾结在一起,使发行人通过蒙混过关的方式实现上市的目的。如果职业胜任能力存在问题,造假上市无法发现,问题企业也混进市场。
新一届发审委审核趋严,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过会率走低这一现象,往往忽视了券商投行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显然是有失偏颇的。证监会相关负责人希望把好企业留在国内,让好企业尽快上市,如果券商投行自身的能力不足,又如何能够发现哪些是好企业?哪些是不好的企业呢?更别谈什么尽快上市的问题了。
目前的券商投行,普遍存在风险防控让位于业务规模,稳定健康发展让位于追求短期利益的现象,导致在去年开展的证券行业“自查自纠、规整规范”专项活动中,多家券商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此现象应引起警惕。
对于券商投行而言,规范经营,重视职业操守,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才能提高执业质量。券商投行只有提升职业胜任能力,才有可能发现拟上市企业所存在的问题,并能为拟上市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才有可能避免上会被否的局面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