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7 21:08:00讯:
这两天的行情充满戏剧性。
“一致预期是2019年医药底舱防守,5G进攻,现在两条腿都断了。”12月6日收盘后,第一财经记者看到某券商知名分析师在其朋友圈如此调侃A股。
今天(12月7日),5G的“腿”算是接上了,但医药股继续大跌!
截至收盘,乐普医疗、普利制药、华东医药封死跌停,医药生物指数大跌3.75%。港股生物制药板块也同样继续下跌,中国生物制药、石药集团跌幅超10%,机构加速抛售手中筹码。
盘后数据统计,三机构席位卖出华东医药1.79亿元,深股通卖出4272万元并买入3175万元。四机构席位卖出丽珠集团1.08亿元,深股通买入 1386万元并卖出1371万元。四机构席位卖出乐普医疗1.37亿元。
华东医药
丽珠集团
短短一天半时间内,生物医药指数累计下跌7.71%,粗略估算,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市值缩水超3000亿人民币!
这一切是从12月6日的下午开始…
当天早间的热点集中在华为事件上,5G、通信板块受消息影响暴跌拉动大盘向下;下午,医药板块开始接力狂泻。
背后原因是:“4+7”城市带量采购中标结果公布,预中选药品大幅降价远超预期,令资金集中抛售医药股。
其中,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乙肝用药的“霸主”,降价90%!今年上半年,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口服片销售额为17.36亿元。
恒瑞医药的厄贝沙坦,高血压常用药,降价60%
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肺癌靶向药,降价75%
信立泰的氯吡格雷,冠心病常用药,降价75%
“惊呆!”面对相继出炉的地板价,有药企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砍价砍到不赚钱?
什么是“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
这就涉及带量采购的概念,简单说就是以量换价;用试点地区所有公立医疗机构年度用药总量的60%~70%,交换通过一致性评价产品以及原研产品的最低报价。
以往的药品招标,只招标价格而没有数量,中标企业还需要组织销售队伍进医院做工作,以此促进药品的使用和销售。而带量采购在招标时就承诺药品的销量,且保证在8-15个月之内用完。这就是所谓的“带量采购,以量换价”。
第一批带量采购目录共31个品种;同时对申报品种同时做出了具体要求:
原研药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参比制剂。
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
“4+7”城市就是涉及的11个试点城市,分别是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
采购确定中选的品种,需通过预中选和拟中选阶段。对于符合申报条件的企业≥2家的品种,最低报价者获得预中选资格。价格次低者作为中选候选企业,在中选企业无法保障供应时备选。
仅从采购流程就已经能预测到,药企想要最终中选必须要打“价格战”。
因此,这次带量采购的药价降幅远超预期。之前市场预计降价幅度只是30%-40%,没想到招标价格降幅达到了70%-90%!甚至从部分药品初步价格来看,生产的药企很难盈利。
今天晚间最新公示的采购拟中选结果显示,31个药品变成了25个。其中,京新药业、北京嘉林药业、信立泰、正大天晴、华海药业、成都倍特药业、扬子江药业、江苏豪森药业、海南先声药业、四川汇宇制药等均有产品中标。
对于目前预中标药品的价格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援引上海市卫生和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的观点称,“中标药企价格下降得有点太厉害了,这样可能会造成不可持续的情况。到时候供应不上或是出现质量问题,可能比价格问题还严重。”
他表示,对于采购方来说,其实价格合理是最好的,而不是价格越低越好。最好的办法是螺旋式下降,比如每年下降20%左右,不能采用休克式疗法。
事实上,市场已有不少对“带量采购”担忧的声音出现。一家大型药企销售区经理认为,如果部分药企“恶意”降价,或引发行业大洗牌,大量药企在竞争中破产,而存活下来的寡头药企掌握了“定价权”后,对企业、医院和患者长期来看或许并不是好事。
仿制药利空,跨国药企几乎沦陷
毫不意外,从12月6日公布的预中选结果来看,跨国药企原研药几乎全线“沦陷”。
此次带量采购的25个品种,原本共涉及到13家跨国药企。如今预中选结果显示,跨国药企中仅有阿斯利康、百时美施贵宝两家跨国药企入围。目前暂不知未入选的跨国药企是主动放弃竞标,还是报价后没有入围。之前有人统计,若跨国药企产品竞价失败,损失金额可达十亿元级别。
而对于国内仿制药企业来说,更是“一场噩梦”。
某中资药企的一位工作人员认为,参与带量采购的品种都是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价格如此之低直接影响了企业参与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毕竟在药品一致性评价过程中,企业投入很大。原本过了一致性评价弄个免死牌,结果换个竞标死法。
不过中标价格也并不都是降价,其中也有涨价的品种,比如石药欧意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862%;常州制药的卡托普利片25mg涨幅569%;石药欧意的盐酸曲马多片50mg涨幅232%。
一位医药界业内人士表示,“感觉还是能保证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很少有低于0.5元报价的,只有京新的氨氯地平0.14元、华海的厄贝沙坦0.2元,这些都是超大量的品种,原料药工艺技术成熟。”
根治药价虚高如何不伤害药企?
药价虚高是在中国长期存在的顽疾,在国家发改委进行了30多次的降药价动作之后,虚高的药价并没有降低,反而出现了短缺药。有效降低药价成为新成立的国家医保局抛出的首枚炸弹。
有业内人士对第一财经透露,上市公司很多营销成本达到了60%以上,这个比例就是医保局通过带量采购大幅度压价的依据。医保局认为带量采购了,药企就不必设置营销体系了,这部分费用可以用于降价。
而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则表示,带量采购需要关注五个核心问题,才能真正在中国铺开实行,不至于伤害医药行业的发展。
首先,带量采购重要的是先有量,而且用具体的数据来谈判价格才是真实的带量采购。既往带量采购的量仅仅是以一省或一市使用量的模糊语言,没有明确的数据。
“拿用药量的占比来谈判,这是不可控的,这个比例在实际医生用药和医院采购中根本就没办法控制。”
其次,还要解决支付问题。以往带量采购失败,在支付上面出来很多问题,导致带量采购失败,比如医院逾期不支付,也没人管。在他看来,现在公立医院欠药企应收账款非常严重,一些医院前些年大规模扩建,已经外债累累,医院根本没能力当期支付药企的应收账款,现实中拖欠两三年的都正常。
“药品降价了,医院不按期支付应收药款,药企会背负沉重的财务成本,导致降价后的药品仅有的一点利润也被侵蚀。”。
第三,以前很多带量采购具体完成了多少量,医院采购了多少,没人去关注。药企降价后采购量也降了,苦水只能自己咽,这也导致很多药品在过去多年来面临降价死的尴尬局面。
第四,国内医生的用药习惯,是否选择推荐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这都将成为问题。
第五,管辖权问题,医保局对医院没有管辖权,医院不按期支付药款,药企找哪个部门解决?
“不要到时候每个部门都推脱,都不管,就害惨了药企。”北京鼎臣管理咨询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史立臣对第一财经表示。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