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市场传言国家“4+7”试点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揭晓,受此拖累,医药板块全线暴跌。
具体来看,刚刚成为上证50指数成分股新贵的两家医药巨头复星医药(行情600196,诊股)和药明康德(行情603259,诊股)分别下挫8.61%和6.23%。另外,中证医药指数收跌3.9%,其中,乐普医疗(行情300003,诊股)在下午13:00之后直接跌停,除此之外,包括华东医药(行情000963,诊股)、丽珠集团(行情000513,诊股)、海正药业(行情600267,诊股)等在内的10只个股跌幅均超5%。据测算,12月6日,一日之内,整个申万生物医药板块市值蒸发近13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同为医药行业的华海药业(行情600521,诊股)今日逆势上涨3.04%,成为唯一亮点。
华海药业12月6日晚间公告,公司参加了4+7 城市药品集中采购的投标。公司已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品厄贝沙坦片、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赖诺普利片、利培酮片、氯沙坦钾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6个品种拟中标本次集中采购。
4+7带量采购是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在11座城市中实行采购试点。带量采购,就是在招标公告中,会公示所需的采购量,投标过程中,除了要考虑价格,还要考虑你能否承担起相应的生产能力。具体来看,由于带量采购规则为最低价中标,而且是独家中标,因此市场对于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较为谨慎。在医保控费、降低医保支出的大政策趋势下,市场担心这一新政令药品降价,或将对医药企业形成利空。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短期对医药行业中化药制剂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但危机之中仍然有机会,例如品种中标较多的华海药业、石药集团及京新药业(行情002020,诊股)等。
带量采购落地 最大降价幅度达90%
从网传结果来看,华海药业成为最大赢家,31个品种中标7个,除此之外石药集团、扬子江药业、京新药业等也有多个品种中标。从中标价格降幅来看,正大天晴在国家集釆中恩替卡韦分散片以每片0.62元的价格拔得头筹,此前最低中标价6.72元,降价幅度达90%。信立泰(行情002294,诊股)的氯吡格雷及北京嘉林制药的阿托伐他汀处于竞争相对宽松的环境,即使如此,降幅也达到了60-70%。从中标内外资企业来看,31个品种仅有两个品种外资企业中标,分别为百时美施贵宝的福辛普利和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
带量采购的落地,也引发投资者的关注。12月6日下午,有投资者在互动易平台咨询药明康德,带量采购政策会不会打击市场创新创业药企的积极性,从而对公司主营业务市场产生影响?
对此,药明康德回应称,“公司作为全球领先的医药研发赋能平台,公司主营业务不受国内药品集中采购降价影响。仿制药降价加速了传统医药企业向创新药转型。公司作为少数全面端到端新药研发服务平台之一,具有覆盖整个药物发明、开发及生产价值链的服务能力,通过我们的平台,能够迎合传统制药企业的需求。”
网传带量采购中标结果
图片来源:E药经理人
“4+7”试点带量采购
4+7带量采购是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试点地区范围为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和沈阳、大连、厦门、广州、深圳、成都、西安11个城市(4+7城市)。
11月14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明确了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
11月15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发布《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文件》(下称“4+7”文件)。按照文件公布的各地采购量,是“4+7”地区根据2017年同品种采购量,按照60%—70%的比例核算而定的。
早在2015年2月,《关于完善公立医院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意见》发布,就提出了分类采购和带量采购等思路。药品招标应引入“量”的概念,以帮助企业产生规模效应,最终实现合理降低药价,扶持优质企业做大做强。
实际上,广东、上海两个用药大省(市)均已开展“带量采购”探索,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在一些招标文件中也强调了“带量采购”的执行。上海已先后分三批实行带量采购,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显示,在前两批带量采购试点工作中,上海市医保部门学习国际通行做法,“小步慢走”,稳步实施,分别对16个药品开展了带量采购,药价平均降幅64%。通过自建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实行货款预付及使用近红外光谱全程监管等方式,筛选出了质量可靠价格低廉的药品、解决了企业药款回款后顾之忧、创新科技保障了中标药品质量稳定。
医药行业面临大洗牌
华融证券医药行业分析师张科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12月6日带量采购预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价格下调幅度超预期,31个品种均只有一家中标,与此前预期偏离程度较大。此前预测降幅应该在30-50%,个别品种中标家数可以有2-3家,但从预中标情况来看降幅均在60%以上,每个品种均一家中标,可见竞争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赢者通吃,输者出局丧失整个市场,这一趋势一旦形成,医药工业将进入大洗牌阶段。
张科然认为,自2018年3月国家医保局成立开始,解决了一直诟病的多头管理状态,“三保合一”、“四权合一”,使得医改政策推行更加畅通无阻,因此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医改进入深水区。仿制药企业同质化格局下,如何破局成为监管机构首先考虑解决的问题,一致性评价的推行及国家试探性推出4+7带量采购政策,均表明未来改革的方向,鼓励创新,压缩同质化竞争激烈的仿制药企业利润空间,以此倒逼企业要么走创新药路径,要么走以价换量仿制药路径,原研药可以享受高价格、高回报,一旦专利到期,将沦为低价格和低回报仿制药,以此彰显对创新药的支持,符合医保控费政策。
张科然表示,带量采购在试点城市的推行,有望形成燎原之势,短期对医药行业中化药制剂企业形成较大冲击,但危机之中仍然有机会,例如品种中标较多的华海药业、石药集团及京新药业等。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表明国内仿制药高利润时代已经过去,估值体系也随之改变。由于价格降幅较大,部分企业以量补价比较困难,营收端大幅下滑无疑,利润端也会下滑。
国海证券(行情000750,诊股)表示,此次带量采购涉及31个品种,按照目前一致性评价的进度,2家以上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有14个,其中包括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两个大品种,按照目前全国最低中标价测算,年采购量超过5亿元。带量采购规则为最低价中标,而且是独家中标,因此对于纳入带量采购的品种,市场都较为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