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关注 >> 文章正文

A股年终总结:前几年靠“运气”赚钱今年靠实力亏钱

加入日期:2018-12-29 21:14:21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2-29 21:14:21讯: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刮奖经历:刮到"谢"字的时候,明明知道接下来是"谢谢惠顾",却总要全部刮完才舍得放手。

  后来的许多事都是如此。

  比如,明明知道2018年A股的结局已经提前写好,明明知道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散户都拿着一张与“谢谢惠顾”同样意思的投资“奖券”,但是,大爷我跟很多人一样,总心存侥幸,还不肯轻易死心,还是要在电脑前坐到下午三点,直到2018年A股市场的最后一个收盘价定格,才确认没有奇迹发生。

  接下来看朋友圈里各种与2018年股市的告别仪式,有写“再见!2018”的,有写“终于熬过来了,2018”,最狠的是“快滚!2018”。

  可见,这一年过得有多不容易。

  还有就是,财经媒体的各种数据统计与排名铺天盖地。都提到一件事:基金年终排名大战七年来最惨!有个说法不知道是段子还是真事,说是一只新募集的基金,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建仓,没想到,最后它竟然以零收益获得了排名大战冠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主动股基“一哥”竟还真是零收益,而纯债基金大赚10%却进不了前10,可见权益公募基金有多惨。

  对于每一位公募权益类基金经理来说,压力和煎熬都难以名状。段子手尖酸刻薄却一点情面不给:前几年靠“运气”赚钱,今年靠实力亏钱。

  虽然无法改变投资业绩,但是,基金经理们可以改变对待业绩的态度,至少部分基金经理可以从相对排名中找到些许安慰。

  即便是一哥,战胜了所有的对手,还是输给了趋势。

  这似乎是一个客观理由:不是我们无能,是市场环境太恶劣。

  项羽遭遇十面埋伏,也只能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拔剑自杀。

  所以,你们也别逼我啊,2018年英年早逝的资管精英已经够多了。

  自我安慰加自我壮胆之余,这一年来,面对那些打败我们的“敌人”,我们主观上真的无法识别它们的“狡猾”之处吗?

  全年交易结束之后,从年头到年尾,我把包括基金经理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关于A股市场的有代表性的预测与策略梳理了一遍,发现误判率之高,也是史无前例的,至少有以下10个集体性误判:

  1第一,对市场风格的误判

  众口一词2017年是价值投资元年,市场风格会延续蓝筹股高歌猛进的结构性牛市行情,对蓝筹股泡沫完全视而不见。

  由于2017年“漂亮50”空前绝后地独领风骚一整年,所以,几乎没有人怀疑2018这样的市场风格会延续,受益于蓝筹股的强劲表现和个人投资偏好相契合,大胆撸大票的公募基金整体呈现正回报突出的趋势。据2017年基金公司年报显示,120余家基金公司合计为投资者赚取收益高达5617亿元,较2016年增加了7356亿元,明显跑赢私募、保险资管及券商资管等机构,在投资者心目中树立了理财专家的高大威猛形象。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赞美之声不绝于耳。

  骄傲让人疯狂。

  结果就是一开年就把“抓大放小”演绎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茅台(600519,股吧)干到800,恒瑞干到100,连建设银行(行情601939,诊股)也一口气干上去50%,上证综指走出了罕见的11连阳,逼近3600点。他们完全不理会像建行、中信银行(行情601998,诊股)这样的大银行股的AH股溢价竟然可以高达40%,特别不可思议的是,在沪深港股通早已开通的背景下,如此之高的溢价,无论是北上资金还是基金经理,都继续选择撸更贵的A股银行股。

  接下来的A股银行股“变脸”之快让人目瞪口呆,建行快速冲到接近10元后调头向下,直奔7元附近,跌掉30%跟玩儿似的,这样的价值投资,跟投机没啥两样。

  他们忘了,或者打死不相信这个“魔鬼规律”:A股没有一年的投资风格是上一年的简单重复!

  没有什么“这次不一样了”,2018,重复的是魔咒。

  2第二,对投资主题的误判。

  以为喝酒吃药可以包医百病,以为“买入——持有”的躺赚模式可以永不过时,2018年年初,整个市场充斥着一股对“王国斌”式投资的痴迷。

  到2018年上半年收官盘点时,权益类基金已经感受到了“寒意”,但是仍有亮点,医药主题基金和食品饮料主题基金业绩不俗。

  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在上证综指大跌近14%的情况下,医药基金上半年平均赚得5%以上的收益,表现最好的一只在7个多月的时间里赚得了近40%。

  然而,好景不常。7月中旬的疫苗事件,年底一次带量采购降药价,直接使医药板块血流如注,医药主题基金被当头一棒,业绩随之大幅回吐,维持了大半年的正收益一周就被抹得干干净净。

  白酒主题基金也相似。茅台利润增速轻微放缓,机构投资者就受不了,翻脸比翻书还快,争相用脚表态。结果,历史上的第一个“一字跌停板”献给了2018。其实,白酒股的下跌只有一个真正的原因,那就是2017年涨得太快太猛,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000858,股吧)涨起来茅台也拦不住它,跌起来比茅台还要命。

  医药股下跌的逻辑还是邱国鹭四年前在《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中讲得比较透,也很有预见性:医改前,药费由患者买单,患者是弱势群体,药企与医院拥有无限定价权,毛利率比肩白酒豪门茅五洋,所以,医院的药房是利润中心;医改后,药费由政府买单,没有一家药企或者医院有力量跟政府抗衡,定价权转移到了买方手上了,买方为了降低成本,那一定是往死里砍价的,扛得住的独家品种只能赚取微利,扛不住的大路货大部分就得死掉,医院的药房就变成成本中心了。

  A股喝酒吃药这么多年,老黄历早该翻篇了。但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回到2018年年初,有哪个基金经理相信呢?

  3第三,对A股安全边际的误判。

  早在年初,某著名卖方研究就做出预测:低市盈率、低市净率策略将有超额收益,尤其是港股和海外市场。

  所以,当上证指数跌到3000点的时候,就有很多基金公司预测估值底已经出现了,A股到了安全边际足够大的区域了,特别是白酒医药家电保险,PE与PB从高位快速回落,都认为是“千金难买牛回头”的好机会。

  但是,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一大批股票的股价,跌掉一半还可以再跌一半,其中就包括了一些低估值的品种。

  4第四,对股权质押风险的误判。

  2018年A股市场连绵下跌的最重要推手非股权质押莫属了。

  但是,整个上半年,包括基金公司在内的机构投资者并没有把股权质押这颗“天雷”放在眼里,都认为风险可控,不可能会出大事,都认为最多就是融出资金的银行券商信托要倒点小霉,大霉也倒不了。所以,对股市的冲击是局部的,小范围的,可控的。

  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美股22倍的平均市盈率为何还不跌A股12倍市盈率为何还不涨”这个“天问”上面,仿佛A股下跌都是美股惹的祸,只要美股下跌了A股才能涨,A股跟跌不跟涨,让人很不服气,耿耿于怀。

  其实,这个时候,A股的下跌已经跟估值没有什么关系了,股权质押造成的流动性不足和投资者信心的崩塌远远超过美股的冲击。

  然而,机构对这个问题的严重程度没有引起重视,出现了致命的误判。

  5第五,对中美贸易战严峻形势的误判。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在一片美国要是敢跟中国开打贸易战就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的乐观氛围中,机构对于“贸易战打不起来”是成竹在胸的。

  A股今年出现了很多个奇特的“推特缺口”,就是每次特朗普发推特宣布一项针对中国的贸易措施之后,A股就会跳空低开,形成巨大的跳空缺口,对市场的人气打击都很大。

  这些缺口的形成,反映了对贸易战的影响缺乏心理准备,“推特缺口”就是负面冲击超预期的反映。

  6第六,对美股见顶传导A股的误判。

  由于普遍预期中美股市会出现“跷跷板效应”,大家觉得A股下跌就是被美股上涨给气的。所以,只要美股跌了,A股肯定能涨。

  有位券商策略首席打了一个生动的比喻:美股下跌是A股的布谷鸟!

  但是,美股见顶对A股的冲击会不会超预期,会是怎样的传导机制与路径,预判是不充分的。

  还是把问题想得简单了一点,比如,山顶上的美股见顶基本上是大概率事件,而A股处于山脚,处于政策底已出,情绪底夯实,市场底正在构建的过程之中,可以继续保持对A股的乐观态度。跷跷板效应可能导致从美股逃离的资金流入A股等等。

  结果,A股的独立行情还是没能继续下去,美股来了个黑色圣诞节,我们就来了个绿色的。

  见鬼!说好的布谷鸟飞哪儿去了呢?

  7第七,对外资流入的误判。

  “北上资金”持续净流入一度被视为国际资本强烈看好A股的证明。

  加上A股被纳入MSCI和罗素指数,导致一种“外资要来A股扫货”的强烈预期,分析师所列出外资青睐标的正是2017年已经涨了一倍的消费升级板块,喝酒吃药榨菜方便面,凡是老外喜欢和老乡喜欢的,不管多贵,照撸不误。

  后来发现,这些价值投资的“原教旨主义者”血统并不纯正,也许就是入乡随俗,他们的投资风格同样飘忽不定,谈不上坚定不移。美国见顶,A股继续下跌,他们照样大幅流出。按理说越便宜这北上资金应该越高兴,越应该买更多,好像他们也不按价值投资的套路出牌。还有就是,这些资金是不是来自“国际”还是一个问号。这年头,换着法子玩跨境操纵的也大有人在。

  8第八,对传统交易策略有效性的误判。

  过往的年份,再烂的行情,总会有一些策略能挣到钱。今年是一个例外,不管你是单纯玩阿尔法或者贝塔,还是两种策略混用,赚钱都是不可能的任务。今年也许只有一种策略是有效的,那就是自始至终严格控制仓位,空仓的做了“一哥”,说明怎么做都是错,只有什么都不做才对。

  9第九,对系统性风险的误判

  也可以说是对国内经济形势和企业盈利水平的误判。

  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某知名卖方机构年初作出的预判就是“将至少持平或加速”,偏于乐观的情绪更多一些,对制造业和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还是估计不足。

  10第十,对自身能力圈的误判。

  这个也可以说是面对2017年超乎想象的高收益,对个人能力与运气的作用孰轻孰重出现误判。

  搞投资的人,能客观认识自己能力圈边界的不多。赚钱的时候都认为靠的是自己独到的投资能力,而亏钱的时候则完全是运气不好。

  赚钱,特别是赚大钱之后,人很容易膨胀,觉得自己无所不能。

  管理几个亿的基金赚钱了,认为管理几百亿也不过是小菜一碟,“无非就是后边加两个0”而已,在他们看来,能力圈是根橡皮筋,拉多大都可以。

  其实按照以往基金行业发展规律,权益类基金越好卖的时候市场可能就要见顶,市场一直有这样的预期,但是,身在其中的基金经理觉得“这次不一样了”,加上年初,一年刚刚开始,蓝筹股投资正是热络之时,大家觉得也许风格会逐渐转变,但肯定会有一个过程,短期反转下跌的概率不大,还是可以继续乐观一段时间。基于这种预判,大多数基金经理的持股仓位都不低,许多基金公司制订的目标就是大力发展权益,打造网红权益产品,增厚规模。

  据Wind资讯统计,2017年受益于股市的上涨,当时有数据可查的6800余只基金,约有6600只实现净值上涨,占比高达97%。基金火力全开,干劲十足,大家都认为公募权益类基金从短暂的春天一头跃进夏天了。在這样的极度亢奋状态中,基金销售重现似曾相识的癫狂,基民哭着喊着要把钱塞到明星基金经理手里,这跟2007年底的情形何其相似。

  2018年1月,公募基金新发数量有68只,合计规模达到1208亿份,其中有三分之二为权益类基金。

  一时间爆款频出。比如,2018年1月23日,兴全合宜基金宣布成立,有效认购户数34.91万户,首募规模327亿元。这只基金的成立使得兴全基金主动权益类规模达到842亿元,直升6个名次在行业中位列第5位。除了兴全合宜外,当月的爆款基金还有华夏稳盛、东方红睿泽等。这些爆款后来的表现,公开信息都有,也就不用赘述了。

  十多年来,爆款必败已经不是个案,是一种宿命。

  腾讯金融科技通过调查百位基金经理后发现,7成基金经理认为2019年股票仍是最佳投资机会。

  平均资产管理规模在100亿以上的基金经理们对2019年的投资预测颇有价值。70%的受访基金经理仍然认为股票是大类资产中的最佳投资机会,其中,28.26%的受访者认为A股投资机会更好,21.3%认为成长股投资机会更好。另外,数据还显示,53%的基金经理比较看好科技行业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普遍认为在2019年科技股可能是表现最好的行业板块。

  21世纪经济报道的调查也显示相似的乐观向上,目前权益类基金经理普遍认同以下观点:2018年即将翻篇,2019年的光景应该会好些。

  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绝望的股市,只有对股市绝望的人。

  A股永远充满希望,尽管,这年复一年冀望“明年会更好”的眼神中有苦涩的倒影。

  处于食物链末端的散户赚钱越来越难,但是,他们有永不言败的耐心;基金经理外表风光内心沧桑,但是,他们有屡败屡战的勇气。

  其实在这个世界,没有谁比谁容易,只有谁比谁能扛!在A股市场,尤其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扛住市场非理性波动,总有一天能扛到新的机会到来。

  一直都记得电影《七宗罪》片尾老侦探威廉最后的那句话:这个世界很美好。值得人们为此而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编辑: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