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1年来,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经历了飞速发展的黄金成长期。然而,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同质化竞争、低质量资产、类信贷业务等共性问题。近一个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依旧错综复杂,干扰因素和不利因素增多,租赁行业的发展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形势,业内人士认为,进一步完善融资租赁行业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环境,构建多元化的融资体系,创新利用金融工具开拓新业务市场,成为租赁公司应对新环境和新挑战的重要举措。
完善政策环境
国际著名租赁专家苏迪尔·阿曼波表示,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有五大动力,即经济大环境、资金来源、工厂和设备的替换率、资本市场充盈度以及公共政策。
作为支撑融资租赁发展的四大支柱,法律、监管、会计、税收政策环境的完善,对于行业的有序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就目前而言,租赁企业发展过程中在法律层面仍存在着诸多瓶颈。建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昌苗表示,融资租赁在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难以解决的问题,同时,在司法实践中,各地存在差异,急需建立融资租赁制度、简化程序,完善租赁专业立法,维护租赁公司合法权益。
纵观全球融资租赁行业的发展,众多的非传统企业如亚马逊等纷纷进入市场。而在税法以及《新租赁会计准则》发生变化后,租赁的业务模式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
在租赁服务内涵不断升华之下,进口保税租赁模式、出口租赁模式、离岸的租赁模式等日趋成熟,一系列的政策创新也有效地引导了租赁企业向更高的发展水平迈进。
随着租赁产业创新升级需求的不断增加,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管委会主任沈蕾建议,要尽快出台融资租赁监管新规,一方面,治理行业乱象,推动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加强融资租赁企业自身规范治理结构,优化业务模式、缓释化解风险。
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沈蕾表示,租赁产业对资本需求和对流动性的要求非常迫切,但当前,大部分的租赁公司仍然依靠股东增资的方式来解决增资问题。目前,企业债、ABS各类计划有所增加,但准入门槛较高,企业仍然需要依赖银行信贷解决流动性的问题。因此,进一步开放资本市场、鼓励多元化主体投资、实施差异化货币信贷以及进一步开拓新的融资渠道是关键所在。
近年来,随着我国航空工业的快速发展,航空租赁已成长为租赁公司重要的业务板块之一,越来越多的中国租赁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活跃度较高。随着租赁业务逐步朝着国际化方向发展,如何获取充足的流动资金保障跨境业务顺利开展,成为摆在租赁公司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中航资本(行情600705,诊股)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宏伟表示,境外融资成本投入大、风险暴露期长,项目能否成功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体现“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须对融资储备推动航空产业“走出去”提供相应的税收优惠,鼓励有效利用市场上的资金,构建融资资本市场体系。此外,融资租赁企业还应该与多边金融机构开展进一步合作,特别是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等,以此获得更充分的资金支持和风险保障。
“实际上,金融租赁业是我国最具创新能力的一个行业。”国新国际投资有限公司首席投资官黄国波认为,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实际上为金融租赁行业开辟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个空间体现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人民币和外币两类货币的运用、股权和债权两种工具的应用上,也体现在融资租赁和投资方两方面的协同上。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多的对外金融投资和直接投资活动。
加快与资产管理融合
随着租赁业务不断深化,融资租赁与资产管理这两种金融工具的融合趋势也越发明显。业内人士认为,资产管理这一金融工具,能够在助力融资租赁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作用。
中国长城(行情000066,诊股)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兼总裁张晓松表示,从广义上来说,融资租赁本身就是一种资产管理工具的手段,能够发挥出优化财务报表、整合资产功能、提升资产和资金运用价值的作用。
通过借助资产管理的手段,可以提高融资租赁的运用效力,实现资金和资产的良性互动和价值循环。实际上,租赁的标的大多数为大型的机械设备,比如飞机、轮船资产,其价值较昂贵,期限和资产折旧年限较长,具有较长的资金吸附和沉淀效应,可能会限制公司进一步做大和发展的能力。但是通过应用资产管理工具,可以实现资金、资产、价值渠道的打通和循环,加速交易资产的货币化流动,提升交易资产运用扩大的效率。
此外,资产管理还可有效盘活存量化解风险。有分析人士表示,由于多种原因,当前租赁公司不良资产有所增多,给经营带来了较大压力,通过发挥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资产的专业优势,盘活存量化解风险,以市场管理的手段收购租赁公司不良资产,可以帮助租赁公司化解违约风险,助力租赁公司健康发展。
张晓松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融资租赁与资产管理的融合,还需坚持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合作创新、依法合规的原则,充分发挥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的特点和资产管理工具功能的优势,在不突破法律和底线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的需求,在交易模式、交易架构、业务产品和业务监管等方面进行创新性的探索,实现多元化合作和互利共赢,共同推动我国金融改革,促进实体企业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