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郭施亮:错失上涨时机 A股还会考验2449低点支撑吗?

加入日期:2018-11-30 8:30:55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30 8:30:55讯:

  近日,美股大涨逾2%,A股却并未跟随上涨,反而出现了冲高回落,乃至报收中阴线的走势,错失了良好的上涨时机。然而,经过了一轮反复震荡的走势,A股市场还是处于近期大底部区域,依旧未能够真正有效走出市场底部区域。

  不过,我们可以发现,从最近一段时期的A股走势分析,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却存在些许的分化表现,但同时展现出A股市场的独立性正在增强。但是,比较有趣的现象是,最近一段时期内美股与A股市场的走势存在一定的差异化,有时候美股大涨,A股反而逆势下行,而美股大跌,A股市场却走出震荡回升的走势,彼此之间的联动性反而有减弱的迹象。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与美股市场走势不同的是,A股市场却已经经历了长达三年五个月的熊市调整走势,且自2015年6月的最高点大幅下行50%左右的空间,而创业板市场累计最大跌幅更是达到70%左右,股票市场的整体估值也因此骤然下行,当前的A股市场价值状态显然与三年多前的A股市场表现截然不同。

  与之相比,美股市场却依旧处于过去十年估值上限的水平,且目前美股市场正处于历史高位区域附近,两者之间的估值分化、市场价格差异化等因素也在逐渐加剧。其中,作为敏感指标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储备,也处于历史高位区域的水平,恰恰暗示出当前市场可以筛选的优质标的越来越少。甚至,对于部分资本,也逐渐寻找更高安全性的投资渠道,对于目前估值更便宜的A股、港股,甚至成为了部分全球资本的避险港湾。

  估值本质上还是对企业的内在价值评估,但估值本身具有一定的浮动性,更容易受到综合因素的影响。与此同时,作为经济的晴雨表,股票价格的波动往往具有一定的先兆,而先知先觉的资本,往往会具有更强的投资嗅觉,对企业经营状态以及盈利能力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因此,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市场,资金更热衷于炒作市场预期,而对于两地市场而言,盈利预期的变化往往更具有参考性,对资本的配置需求更显关键。换言之,如果下一个季度或随后两个季度美股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跟不上市场价格的上行速度,乃至出现盈利增速持续放缓的表现,那么资本可能会加速抛售筹码,强化资本避险的需求。至于A股市场,随后两个季度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同样决定估值底部是否得到有效确立的关键所在,一旦A股市场有效确立政策底、市场底以及估值底,那么整个市场的价值中枢水平就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资本入场需求也会随之升温。

  不过,影响股市走势的因素还有很多,而且显得比较复杂。对于A股市场而言,当前乃至明年所面临的不确定风险,大致离不开这几个因素。

  其中,正如上文所述的估值底部的有效性问题。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可否保持较为稳健的状态、整体抗风险能力可否有效增强等因素,往往会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以及基本面状态构成比较直接的影响。

  再者,股权质押风险的后续处理问题。最近一段时期内,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质押平仓风险逐渐引起了市场的重视,但是地方国资的驰援,并非完全消除了股权质押的风险,关键还是在于可否正确引导,有效化解较高的质押率风险以及股权质押等高杠杆工具任性运用的问题,而目前看来,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只是阶段性缓解,但当市场走势持续低迷,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持续下行,股权质押的风险依旧存在。

  同时,则是商誉减值的问题,尤其是前期频繁采取高溢价并购的上市公司,在业绩履行不达标的背景下,往往容易引发上市公司商誉减值乃至大幅减值的风险。近年来,A股市场并购现象不少,高溢价并购行为也是比较常见,但若上市公司业绩不符合市场预期,那么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誉减值风险还是需要引起警惕。这一个问题,恰恰也是市场比较容易忽略的因素。

  此外,则是限售股堰塞湖的风险释放,紧随其后的,则是限售股解禁潮乃至重要股东减持潮的来袭。实际上,与普通投资者相比,重要股东尤其是原始股东的持股成本极低,即使上市公司股票价格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大幅下行的走势,并导致普通投资者亏损累累,但对于原始股东而言,依旧远远高于其持股成本。在实际情况下,对于首发限售股解禁以及定向增发解禁的风险,仍需要引起警惕,对于持股成本不对称的现象,实际上还是会加剧重要股东的减持需求,或多或少对A股市场尤其是限售股解禁比例较高的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构成直接冲击。

  目前,A股市场仍处于大底部区域,且距离前期低点2449.20点也仅有100余点的空间。就目前而言,2449.20点可以确立为政策大底,但是否属于绝对低点,仍存一定未知数。然而,一旦股市估值底部得到有效确立,那么退一步分析,即使2449.20点最终被市场击穿,但距离真正意义上的绝对低点应该距离很近了。换一种角度思考,若市场选择再度下行,并考验新低支撑,或许也是中长期资金加快投资布局的良好时机。(文章来源:财富号郭施亮财经评论)

编辑: 来源:□.郭.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