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27 7:53:36讯:
首例基因编辑婴儿“横空出世”引发的舆论风波迅速发酵。
11月26日,一则消息引发各界广泛关注: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这对双胞胎的一个基因经过修改,使她们出生后即能天然抵抗艾滋病。两位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出自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的团队之手。在这篇新闻后,还附上了一张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申请表,表格抬头写着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
这则消息犹如一颗深水炸弹,引发公众热议,各关联方纷纷表态,撇清与贺建奎及其团队的关系。
截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发稿,南方科技大学发表声明,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并不知情;122位科学家共同签署联合声明,对此项研究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深圳卫计委发布消息称,深圳和美妇儿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未按要求进行相关备案。深圳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已于11月26日启动对该事件涉及伦理问题的调查。
国家卫健委也回应称,国家卫健委高度重视,立即要求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真调查核实,本着对人民健康高度负责和科学原则,依法依规处理,并及时向社会公开结果。
而处于舆论中心位置的贺建奎同时担任基因测序公司“瀚海基因”和肿瘤早期筛查公司“因合生物”的董事长。天眼查显示,贺建奎共担任6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
11月26日晚间,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向贺建奎发送采访邮件,邮件显示为自动回复:我11月26日~29日去香港参加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编辑峰会,由于网络限制,我将无法及时回复您的消息。记者多次致电贺建奎,均未接通。
记者实探:
最近不在学校办公
公开资料显示,贺建奎还是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26日下午3点40分左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致电该公司,对方回应称,世界首例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项目与该公司无关,建议向贺建奎本人及该项目团队了解情况。
下午4点半左右,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来到南方科技大学第一科研楼,找到了贺建奎副教授的办公室。该办公室已经上锁,门口还贴着瀚海基因(贺建奎系瀚海基因的法定代表人)一项技术的“临床测序系统在Nature子刊重点报道”的宣传海报。该办公室旁边就是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表示,贺建奎最近不在办公室,他也很少在这里做实验,“他在外面应该有自己的实验室”。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随后又来到南方科技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宣传部领导正开会研究此事。
下午4点50分左右,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专家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独家透露,校方表示该研究与南科大无关,该研究不在南科大,贺建奎目前停薪留职中。
下午6点左右,南方科技大学官网发布声明,表示在关注到相关报道后,学校第一时间联系贺建奎副教授了解情况,贺建奎副教授所在生物系随即召开学术委员会,对此研究行为进行讨论。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南方科技大学形成如下意见:
一、此项研究工作为贺建奎副教授在校外开展,未向学校和所在生物系报告,学校和生物系对此不知情。
二、对于贺建奎副教授将基因编辑技术用于人体胚胎研究,生物系学术委员会认为其严重违背了学术伦理和学术规范。
三、南方科技大学严格要求科学研究遵照国家法律法规,尊重和遵守国际学术伦理、学术规范。学校将立即聘请权威专家成立独立委员会,进行深入调查,待调查之后公布相关信息。
就在下午6点左右,南方科技大学宣传部相关人士表示,目前以官方声明为准,暂无更多消息发布。
南科大官网显示,贺建奎将参加11月27日至29日举办的第二届国际人类基因组编辑峰会,根据会议议程,贺建奎将发表两场演讲。
贺建奎投资布局广泛
市场方面来看,基因话题引燃了相关概念股,基因检测指数概念当天上涨1.07%,相关板块在午盘拉涨。冠昊生物以5.56%涨幅领先,其次是新开源和中源协和,龙头股华大基因午盘反弹翻红,报涨于58.65元/股。
对于该事件回应以及上市公司是否参与人类基因编辑事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采访了华大基因,公司方面表示对于非华大的相关事宜,均不予回应。
贝瑞基因方面有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还没有走到这一步”,首先伦理上就不允许,其次现在技术水平上没有达到,后果也无法预料。贝瑞基因介绍,公司所做的基因检测与基因编辑分属两个行业。
值得注意的是,“首例免疫艾滋病基因编辑婴儿”相关技术发布人贺建奎在投资领域布局广泛。企查查显示,贺建奎在深圳市瀚海基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瀚海基因)、深圳因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珠海南柒君道科技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深圳市瀚海创业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和深圳因合医学检验实验室担任法定代表人,对外投资了瀚海基因在内7家公司。
其中,贺建奎在瀚海基因担任董事长。资料显示,瀚海基因由南方科技大学孵化,获正威国际集团和启迪创投旗下基金的投资。今年4月份媒体报道已经完成了2.18亿的A轮融资,由同晟资本领投,希夷资产等五家机构参与跟投,自主研发第三代基因测序仪GenoCare,并已经建成测序试剂耗材的GMP厂房。本轮融资后,公司将建立测序仪的量产线,并联合三甲医院、科研院所进行测序仪的外部测试,准备申报CFD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穿透瀚海基因股权关系显示,天壕环境通过福州紫荆海峡科技合伙企业(以下简称福州海峡)间接投资入股了瀚海基因。11月26日午盘,天壕环境直线冲击涨停。
当天,天壕环境董秘办工作人员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公司在2016年开始投资入股了福州海峡,实缴了约900万元,后者进一步投资瀚海基因,上市公司主营还是做公共事业、环保行业。
接近华大基因方面人士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个人持怀疑态度,这技术在动物实验阶段都不稳定,一下子就用在人的身上,太夸张了,毕竟在转基因植物都还没个共识,业内的人也很好奇是如何做到的。另外,里面涉及的伦理审批也不靠谱。
业界声音:
合法性令人担忧
北京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玲向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这两个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给法律、伦理、道德等出了一个大难题。
“科学技术是一头魔兽,不加控制必然危害人类,必须用法律、伦理严格管控。”刘玲表示,从法律伦理上来讲,假如基因编辑实验失败,又如何处理错误基因的婴儿?婴儿长大如果要繁衍后代,其自身特殊基因可能影响后代人类基因,那么,他们结婚生育等民事权利是应当保障还是限制?
刘玲认为,对于基因研究实验,关系人类未来,我们应当完善相关法律,严格控制科学研究、实验,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活动要进行严格的审批制度,对于违规科研人员,应当予以制裁。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张新年则质疑该项目程序涉嫌违法。张新年告诉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目前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机构负责批准和许可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在基因测编辑领域立法还存在一定空白,相关概念没有明确,比如基因编辑后的胚胎是否属于人体,是否可以发展至胎儿降生等。
清华大学全球健康及传染病研究中心与艾滋病综合研究中心主任张林琦对媒体表示:对健康胚胎进行CCR5编辑是不理智的,不伦理的;CCR5编辑不能保证100%不出错之前,是不可以用于人的;HIV感染的父亲,和健康的母亲,100%可以生个健康和可爱的孩子,根本无需进行CCR5编辑。
此外,本次试验对象是一对双胞胎,其中一个婴儿并未编辑成功,也是令人担忧的另一因素。
第三,从技术上来说,此次试验并没有新的贡献,新闻噱头大于技术贡献。近年来被发现用于编辑基因的技术CRISPR-cas9,多用于治疗成人的致命疾病。但编辑精子、卵子或胚胎是不同的,这种变化可以继承。在美国,临床应用是不被允许的。
(文章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