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股市名家 >> 文章正文

李志林:低价股革命 应健中:击鼓传花游戏玩不下去了

加入日期:2018-11-24 8:19:22

  顶尖财经网(www.58188.com)2018-11-24 8:19:22讯:

  导读:
  贺宛男:恶炒概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刘柯:创投股暴炒后熄火我们该关注什么?

  李志林:低价股革命还有拓展空间
  黄湘源:强制复牌“一刀切”或产生副作用
  皮海洲:赵薇再添紧箍咒监管举措一个都没少
  郭施亮:投资者该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减持风险?

  桂浩明:推进资产重组提升企业效益
  宋清辉:美股和A股之间保持着微妙关系
  应健中:击鼓传花游戏玩不下去了

  贺宛男:恶炒概念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10月19日-11月19日,一个月沪指从2450点涨至2700点,涨幅10%;之后一周,快速跌去5%;创业板、中小板更是急起直落,幅度在涨15-20%,跌7-10%之间。

  再看看那些“活蹦乱跳”的个股,基本是哪里来回哪里去,如岷江水电金利华电万家乐温州宏丰长城动漫……
  最引人瞩目的当是创投概念,A股的这波行情,正是靠着创投概念煽情给煽起来的!

  半个来月,创投概念涨幅达60-70%;可是,周四、周五就两天,创投概念大幅回落,特别是周五,在“龙头股”市北高新光洋股份带领下,两市共有30-40只创投概念股跌停!

  那么,所谓的创投概念到底是怎样的概念呢?

  我们不妨以市北高新为例,稍作分析。该股从11月2日3.52元起步,连续12个涨停至11.09元,涨幅高达215%。期间,公司曾多次提示风险,提及前三季营收下降31.29%,盈利下降29.93%;公司非地产类的股权投资业务规模较小,对利润贡献较小,不会对近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可市场就是不予理睬,天天一字涨停,炒得不亦乐乎。

  当时,就有一位朋友向笔者强调,公司在定期报告中明明白白地写着,以“打造中国大数据产业之都,创建中国创新型产业社区”为目标,主动对接“上海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建设”。目前,汇聚了优质纳税企业1800余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8家、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超过185家,还有什么“科技苗圃项目248项”等等。

  好家伙,仅云计算和大数据企业就超185家,只要有几家进入科创板,市北高新不就飞起来了吗?问题是,这么多高新企业又是怎么“汇聚”起来的呢?

  原来,靠的就是“租赁”二字。其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产业载体租赁收入为16211.16万元,占同期营收27891.20万元的58%。说穿了,就是造好房子租赁给这些大大小小的高新企业!至于“非地产类的股权投资”,就两家,一是“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注册资本2亿元,公司投资800万元,占比4%;二是“上海云中芯”,投资3000万元,占比30%。总共3800万元,占公司59亿元净资产的比例不足1%!纵然科创板中有几家是从市北高新起飞的,又与其何干?

  是的,科创板越来越近了。据《中国证券报》报道,预计本月底下月初,将会推出设立科创板的征求意见稿,最快明年一季度首批企业可在科创板挂牌。包括上交所和上海市方方面面都在抓紧做各种准备,诸如“多地积极谋划科创板‘上报名单’”,以及“券商‘摸底’潜在标的”之类的消息更是不绝于耳。在笔者看来,最重要的准备工作是,如何总结创业板等板块的经验教训,对照国际经验,使科创板真正成为中国的纳斯达克。

  在此,我们不得不说,深交所开设的创业板并不成功,上交所一度想推的战略新兴板、独角兽板块更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创业板不成功在哪里?一是速度过快,只上不下,从2009年10月至今,9年上市750家,退市仅1家(欣泰电气)。而纳斯达克从1971年开设至今近50年,上市公司不过3000多家,而且有数据表明,从1985年到2008年,上市11820家,退市12965家,净增长为负数。所以,注册制试点下科创板可以给市场带来机会,但风险可能更大。

  二是一定要注重科创板上市公司的内生式增长。创业板为什么大跌,从150多倍跌至现在仅30多倍?当初的150多倍是靠高溢价购并的外延式增长,伴随着高盈利承诺抬上去的,而今的30多倍又源于承诺到期(或即将到期),外延式增长不再持续乃至大幅缩水、商誉大比例减值出现的!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当一个市场靠的是恶炒概念,制造种种题材上涨的时候,怎么上去,还得怎么下来,散户远离为上。因为没有业绩支撑的空中楼阁,画得再美,终究是要倒塌的。




  刘柯:创投股暴炒后熄火我们该关注什么?
  出来混始终是要还的,科创板引发的创投概念炒作在周末算是划上了一个句号,鲁信创投九鼎投资、民丰纸业、新华传媒市北高新华控赛格等创投牛股全部被摁在跌停板上。

  实际上,创投股此次的炒作确实有点过火。科创板是未来可确定的大题材,但是不是所有的创投公司都受益呢?是不是A股的那些创投股都有机会将自己投资的公司送到科创板呢?怎么可能?不是所有的创投概念股都会受益,初期上科创板的公司不会很多,质地肯定都是一顶一的,基本可以确定和现在A股中很多创投公司一分钱关系都不会有。

  而且被市场暴炒的几个创投股,大家可以看一下,比如鲁信创投,投资了什么样的公司,有没有耳熟能详的高科技独角兽?目前很多创投股其实主业都是科技园区开发,说通俗一点就是房地产开发,真正坚持做创投的没有几个,因为最近几年资本市场不景气,创投退出渠道不通畅,创投项目又是风险极高的“九死一生”,如果坚持还做创投,业绩肯定不怎么样。比如妖股九鼎投资,这个在国内名气算是比较大的,当年在新三板也是叱咤风云,创造了每股850元的历史高价,但现在也沦为泛泛之辈,如果不是科创板这次点火,它基本就是被市场埋没的鸡肋。再比如鲁信创投,今年上半年占主营收入97%的居然是原有的磨料磨具(借壳前四砂股份的主业),考虑到创投项目退出的时间不确定性,我们看看2016年和2017年两年的年报数据,发现创投产生的投资管理效应占主营收入的8%都不到。这样的创投企业,除了名字亮眼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市场对创投概念的盲目炒作,让这些创投股看到了“混水摸鱼”的希望。比如只是大股东实控人变更成创投公司东方富海的光洋控股连续十多个涨停,在股价涨上去以后,第三大股东立刻推出清仓式减持方案,涨这么多都不卖,傻呀?还有翻了四倍的市北高新,当大家都在津津乐道公司的创投概念时,公司逆潮流公告称将拟以人民币4亿元的价格转让全资孙公司上海钧创投资有限公司100%的股权,而且明确告诉那些博傻的资金: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将不再持有钧创公司股权。

  我们并不是今天创投股跌了才说这个事情,其实我们一直在强调,A股的创投公司没有几家可以受益科创板的,如果这些公司投资了牛得一塌糊涂的独角兽,早就高高在上了,也不至于跌跌不休。那么,A股有没有真正会受益科创板的公司呢?还是有,个人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直接受益真实参股了独角兽的上市公司,二是间接受益现有的优质高科技企业。

  第一种上市公司有没有,肯定有,比如本身就是行业第一的科大讯飞,又是一个“兽王”,公司明确表示目前参股公司包括商汤科技、优必选、寒武纪等知名独角兽企业。但你看它的市场表现,这波科创板行情底部反弹还不到20%。反而是新华传媒因为大股东旗下有澎湃界面这样的独角兽,就被暴炒,其实和新华传媒没什么关系。有实质性参股独角兽能上科创板的公司没人关注,没有实质性参股的创投概念炒作此起彼伏,完全就是游资炒噱头。大家从创投股龙虎榜可以看出,几乎都是游资敢死队,击鼓传花的行情注定是短命的。

  第二种上市公司更多,也是市场下一步尤其值得关注的题材。科创板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注定了前期会比较火爆,甚至出现一定的泡沫溢价也是有可能的。如果现在A股中也有和科创板公司质地差不多的,则会出现一定的比价效应。A股3000多家上市公司鱼龙混杂,滥竽充数者不可避免,但也有部分优质公司,行业地位显赫,行业属性前沿,甚至是独挡一面的企业,这样的公司从各个角度比较都不比独角兽差。如果科创板将引发独角兽行情,那A股现有的优质科技公司就有可能亦步亦趋,在股价、市值和估值上跟上科创板的步伐。

  
  



  李志林:低价股革命还有拓展空间
  从10月19日2449点起,以“低价股革命”领衔的反弹行情,在11月19日冲高2703点、补掉缺口后见顶回落,以恒立实业、市北高新巨量冲顶回落为标志,显示这一波段行情进入了调整阶段。

  本周五的收盘指数2579点,已回落到前周五的2598点之下。据此,许多人认为这波恶炒“垃圾股”的反弹行情,已经结束,低价股将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

  我则以为,这场“低价股革命”值得肯定,只是第一波行情结束了,经调整后“低价股革命”还将继续拓展。

  小盘股指数大幅跑赢了大盘股指数
  从10月19日起,三个大盘股指数的最大涨幅是:上证50从2344—2544点,涨幅8.54%;沪深300从3009—3294点,涨幅9.48%;上证综指从2449—2703点,涨幅10.38%。

  而四个小盘股指数的表现却是:深成指从7084—8108点,涨幅14.96%;中小板从7118—8257点,涨幅16%;创业板从1184—1415点,涨幅19.52%;中证500从3948点—4691点,涨幅18.82%。

  可见,在这一个多月的反弹中,四个小盘股指数明显跑赢了三个大盘股指数,尤其是创业板和中证500的涨幅接近20%,相当于一次中级行情的反弹力度。

  “黑马皆出自于低价股”已成市场共识
  先看本轮行情打先锋的券商股,涨幅巨大的便是低价股。如天风证券,从2.15—8.54元,涨幅297%;又如华鑫股份从6.13—11.18元,涨幅82.4%。其余相当多低价券商股的涨幅,均在50%左右。

  再看本轮行情最早冒出的黑马股恒立实业和绿庭投资,也是从低价开始发动,并且是在质疑声中连续涨停。恒立实业从2.42—10.53元,涨幅335%;绿庭投资从2.46—7.37元,涨幅199.6%。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自11月5日宣布了上海将开设科创板的消息后,第三轮启动的是创投概念股:市北高新走势最为凶悍,从3.01—11.36元,涨幅277.4%;弘业股份从4.7—14.30元,涨幅204.3%;鲁信创投从8.01—24.5元,涨幅205.9%;九鼎投资从10.78—26.53元,涨幅145.1%;光洋股份从3.69—13.11元,涨幅255.3%。

  在上述黑马效应的刺激下,两市连续涨停的创投概念股此起彼伏、迅速扩大。如群星玩具7个板,大众公用累计5个板,西安旅游连续5个板,中元股份连续6个板,赛象科技连续4个板。

  有资产重组预期的均出自低价股:ST成城从3.25—6.63元,涨幅104%;华平股份从2.72—5.09元,涨幅87.1%;ST凡谷从3.57—7.47元,涨幅109.3%;长江投资从6.11—11.01元,涨幅80.2%;德兴交运从10.38—38.86元,涨幅达268.3%。

  至于更多的涨幅在30—60%的个股,比比皆是,在此不一一列举。

  可以说,近期低价股中每天都频现黑马,其火爆的财富效应已不亚于牛市。

  激发了市场活力,缓解了股权质押危机
  自10月31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激发市场活力,保持股市长期健康发展”之后,“低价股革命”对激发市场活力可谓居功至伟。平心而论,这是与10月30日证监会盘中关于“减少对市场交易行为的干预”的声明直接相关。

  在此以后,低价股连续涨停而较少被“特停”,交易所也不再发问询函;短时期内市场涌现出一批上涨1—3倍的黑马股,激发了更多的个股中的老机构主力,以及新进场的主力;火爆的赚钱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场外资金进场,捕捉低价股的机会。

  最显著的活力表现是:日成交量明显放大。10月19日见底2449点前一周的日均成交量仅2514亿,但10月22日—26日那一周,日均成交量是3279亿;10月29日—11月2日的日均成交量是3416亿;11月5日—9日的日均成交量为3235亿;11月12日—16日的日均成交量4170亿;11月19日—23日的日均成交量3745亿。也就是说,后五周的日均成交量比原先放大了50%左右。

  同时,日涨停板的个股数也经常在百只以上,而跌停板个股数量明显减少,“八二现象”占据了主导地位,绝大多数中小盘股都跑赢了大盘股和大盘股指数,让广大中小投资者在行情回暖中实实在在地获得了个股的丰厚收益,资金卡普遍都有10—20%的增幅。

  由于上市公司质押股权的个股绝大多数是中小盘低价股,因此,近期市场的股权质押危机的改善,一方面是得益于政策支持、各地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出资驰援,另一方面也是得益于本轮“低价股革命”,吸引了大量新增资金进场,令低价股普遍上涨了20%以上,致使近期已有数百家上市公司撤销了股权质押。

  如何应对“低价股革命”首先,以券商股、创投股、并购重组股为代表的“低价股革命”并没有结束,或者说,只是第一波行情的结束。

  此前的很多黑马股中,有些将就此沉沦,有些只是会有反抽行情,有些经过调整后还会有行情,有些才是刚刚开涨,而一部分有真正题材的个股,经过充分的调整和换手,还会有创新高的行情。对此,人们当加强风险意识,切忌盲目高位追涨。即使参与,也应认真研究,待充分调整换手、缩量时再关注不迟。

  其次,着重发掘新的低价股黑马。

  随着政策热点的逐步落实,如科创板、上海自贸区新片区、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购重组、国资改革、上市公司回购的具体方案和进展明确后,符合这些新概念、新热点的个股,才是人们下一步捕捉黑马的重点。

  再次,需把握好捕捉低价股黑马的正确策略。

  尽可能寻找K线走出底部后右侧持续放量、股价滞涨、基本面不错、有各类高成长题材的低价股。这通常是前期在高位套牢、一路往下做的主力,通过持续的对倒打压,将股价打到2—5元,然后通过反复的低位震荡,加一倍甚至加几倍地吸纳低价筹码,以挽回股价损失。待时机成熟时,就会连续拉升。

  须知,所有的黑马都是从原先高位的“精品商厦价”,打到低位的“地摊价”。然后重新做起,再从“地摊价”经持续的拉升,成为众人哄抢的黑马股,又变为高位的“精品商厦价”,亦即所谓的“白马股”。

  当弄清了股市中黑马到白马转换,以及机构为什么要将股价往下打压成低价股的奥秘,那么就应牢牢记住股市投资选股的第一原则——低价股+(如同互联网+,即各类题材)。

  2019年上半年,上海科创板开板是大概率事件,许多人对此感到恐惧。

  我认为,科创板不同于创业板,行业性质的选择门槛要高于创业板,数量控制会比较严,业绩要求有所降低。因此,科创板更注重未来的成长性,估值会比较高。

  这就为同样具有最新政策倾斜、有并购重组、国资改革、转型升级预期、有高成长性的中小盘低价股的运作,提供了参照系,打开了股价上升空间。

  2019年的股市主题,将明显不同于2016—2017年的唯“大”、唯“白(马)”、唯“蓝(筹)”、唯市盈率,而是重“小”、重“低(价)”、重成长、重“高(科技)”、重未来。还是那句老话:轻指数,重个股!

  我认为,在相对低指数背景下,“低价股革命”更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和轮动的机会!

  
  


  黄湘源:强制复牌“一刀切”或产生副作用
  停复牌新规一点不留余地的“一刀切”,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剂虎狼药。虽然说治乱须下狠手,但出手太急,药性太猛,对付有些顽症也许不失为对症下药,而对于其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则往往很可能会产生某种适得其反的副作用。

  “一刀切”总是容易出问题。强制复牌不给出路的“一刀切”所引起的一些股票暴跌,再次说明了这个道理。

  累计停牌89天以交易日计算则为57天的银亿股份,被深交所强制复牌后,当日开盘即跌停,此后又连续跌停。银亿股份本次停牌的原因为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事项。对于这项交易,深交所已经发函询问,但银亿股份未能及时回复。为此,深交所再次发出关注函及监管函,督促银亿股份及时回复问询函件并申请复牌。11月19日,银亿股份披露了回复深交所有关重组事项询问函的公告及相关文件,但未按照深交所的要求申请复牌。根据《股票上市规则》,深交所决定银亿股份次日开市起复牌。

  银亿股份为什么没有申请复牌呢?据银亿股份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称,当时是因为集团层面股东寻找战略投资者的工作正处在同步进行的关键阶段,所以希望能够再晚几天复牌。谁曾想,这项在过去无论如何也说不上太过分的要求,这次却不幸撞到了停复牌新规的枪口上。在停复牌新规出台后复牌的46家上市公司股票中,银亿股份的累计停牌时间其实还算不上有多长,跟累计停牌1080天的*ST新亿和788天的沙钢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小巫见大巫。可是,谁能想到停复牌新规不出台则已,一出台就是“一刀切”呢?

  上市公司停复牌乱象由来已久,应该说,确实已经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了。一些上市公司动辄以重大资产重组或其他重大事项的名义实行停牌,一停牌,复牌的时间就遥遥无期,也不及时进行信息披露。有的时候,避免股价过度下跌,居然也能够成为不成文的停牌理由。可是,如果停牌期间并没有能够进行像样的并购重组,也没有什么真正有料的重大事项,复牌以后不免无可避免地以补跌而告终,从而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伤害。

  这一次出台的停复牌新规,之所以被称之为史上最严停复牌制度,说到底,当然是为了让任性随意的停复牌再也不能像脱缰的野马肆意乱奔了。新规以不停牌为原则、停牌为例外,短期停牌为原则、长期停牌为例外,间断性停牌为原则、连续性停牌为例外,对停牌期限、信息披露、配套机制都做了规范。近日交易所发布征求意见的细则,更是进一步缩短了上市公司因重组等重大事项申请停牌的期限,明确了各种类型重大事项停牌的最长期限,同时,要求上市公司股票超过规定期限仍不复牌的,将强制其复牌。上市公司再也不能随意、任性地长期停牌了。优化交易监管,减少交易阻力,增强市场流动性,这对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护投资者利益,诚然是一件好事。

  不过,停复牌新规一点不留余地的“一刀切”,无论如何也算得上是一剂虎狼药。虽然说治乱须下狠手,但出手太急,药性太猛,对付有些顽症也许不失为对症下药,而对于其中一些体质较弱的,则往往很可能会产生某种适得其反的副作用。这也正是我们在政策的制定和运用上,历来就主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一切都要实事求是,千万不可简单化的道理之所在。以银亿股份为例,停牌前,其累计质押的股份比例已经超过80%,在未来相关法规约定期限内本就存在被强制处置的风险。这次出乎意料地被强制复牌,对风雨飘摇中的银亿股份来说,不啻雪上加霜。仅两个交易日的跌停,总市值就蒸发了53.57亿元。

  资本市场以往的很多监管政策曾都有过“新老划断”的规定,很少“一刀切”。那么,这次为什么就非得令行禁止,非“一刀切”不可,一点”新老划断”也不讲了呢?这未免让人费解。更何况,停复牌新规再怎么师出有名,再怎么言之有理,有些具体规则毕竟还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又有什么必要如此迫不及待地“一刀切”呢?事实上,强制复牌不留余地的“一刀切”,非但未必能使市场更稳定,反而有可能带来一连串的后遗症。更何况,这种一点也不留余地的“一刀切”,至少对于当前亟待纾困民企的大局来说,也未必是好政策。只管雪上加霜,不管给出路,这无论如何算不上好政策。

  


  皮海洲:赵薇再添紧箍咒监管举措一个都没少
  应该说,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投资者维权意识淡薄的原因,“赵薇们”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受到的惩处总体说来还是偏轻的。不过,也正是由于多种监管措施的全面出击,这对于“赵薇们”也构成一定的震慑力。

  11月20日晚,上交所发布《关于对浙江祥源文化股份有限公司、西藏龙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有关责任人予以纪律处分的决定》,宣布对黄有龙、赵薇予以公开谴责,并公开认定黄有龙、赵薇5年内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

  很显然,这是针对赵薇“空手套白狼”的“万家文化收购案”,管理层给黄有龙、赵薇夫妇送上的又一道紧箍咒。而根据上交所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上交所给黄有龙、赵薇夫妇的“空手套白狼”行为定下了“五宗罪”:一、龙薇传媒未审慎筹划收购事项、未充分提示终止风险,对市场和投资者产生严重误导;二、龙薇传媒披露控制权转让事项的筹资计划和安排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三、龙薇传媒未及时披露与金融机构未达成融资合作的情况;四、龙薇传媒对无法按期完成融资计划原因的披露存在重大遗漏;五、龙薇传媒关于积极促使本次控股权转让交易顺利完成的信息披露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如此一来,黄有龙、赵薇夫妇受到上交所的纪律处分也是罪有应得。

  实际上,上交所给予黄有龙、赵薇夫妇的纪律处分可以算是姗姗来迟。因为早在今年4月11日,证监会已经就“万家文化收购案”的“空手套白狼”问题给黄有龙、赵薇夫妇开出了罚单。这其中就包括对黄有龙、赵薇分别采取5年证券市场禁入措施,自宣布决定之日起,在禁入期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正是由于有了证监会的处罚决定出台在先,因此,上交所的纪律处分更像是对证监会处罚决定的落实。或者是从纪律处分层面所进行的一个补充。这也意味着对黄有龙、赵薇夫妇的“空手套白狼”事件,从纪律处分到行政处罚,一个都没少。

  “一个都没少”的还有相关的监管措施,比如罚款、禁入、不适、索赔等。一是罚款,总计120万元,但这已经是目前法律法规下的最高处罚了。二是禁入,市场禁入5年,在禁入期间内,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者担任上市公司、非上市公众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职务。三是不适,即不适合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这一条与“禁入”措施相匹配。四是索赔,就是投资者依法向赵薇等人提起诉讼,维护自身权益。从9月中旬开庭的情况看,有多达440位投资者向赵薇等提出控诉,索赔金额达到5585万元。

  应该说,由于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投资者维权意识淡薄的原因,“赵薇们”的违法违规行为所受到的惩处总体说来还是偏轻的。不过,也正是由于多种监管措施的全面出击,这对于“赵薇们”也构成一定的震慑力。如,尽管罚款金额不高,但由于处罚决定的作出,投资者可以依法维权了,而投资者索赔的金额显然远远超出了证监会的处罚金额,并且投资者维权意识越强烈,索赔金额就会越大。又比如,市场的禁入以及“不适”的认定,这就直接意味着当事人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或不能担任上市公司董监高职务,甚至就连非上市公众公司的董监高职务也不能担任。这对于“赵薇们”来说具有一定的震慑意义。

  也正是基于罚款、禁入、不适、索赔等监管与投资者保护措施一个都不能少所带来的震慑作用,这就提醒“赵薇们”进入证券市场,要遵纪守法。虽然证券市场充满了利益诱惑,而且由于法制建设不完善的原因,也给“赵薇们”提供了可乘之机,但在监管的面前,还请别自作聪明,尤其是在如今大数据监管的情况下,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实际上很难逃过监管者的法眼。一旦真的落入法网,面对一个都不能少的“罚款、禁入、不适、索赔”,这也足够“赵薇们”来“喝一壶”的。更何况监管只会越来越严,法律法规也会越来越走向完善,因此,对于“赵薇们”来说,需要牢记的是“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当然,“赵薇案”再一次被上交所推向前台,这也再一次提醒投资者,在生活中追星可以,但在投资市场,追星一定要小心。

  


  郭施亮:投资者该如何防范上市公司减持风险?
  对于资本而言,往往是聪明与敏感的,实际情况下它们仍可以通过组合减持、花式减持等方式回避减持新规的压力,更有甚者通过股权质押强制平仓的漏洞变相完成减持的需求。

  减持,这是近年来A股市场比较敏感的话题。实际上,但凡牵涉到减持,都几乎离不开上市公司股票价格下跌的冲击。至于非理性的市场环境下,大幅减持、清仓式减持甚至会引发跌停潮的风险。

  实际上,对于上市公司系列的减持行为,往往离不开IPO后庞大的限售股堰塞湖影响。根据Wind数据显示,从今年11月份以来,A股市场合计139家上市公司发布了减持公告,拟减持股份数量达到了17.62亿股。与此同时,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2月份,将会有232家上市公司迎来限售股解禁,合计562.37亿股,折合流通市值逾4000亿元。

  由此可见,限售股的解禁压力还是非常大的,而接连不断的限售股解禁,实际上也成为了A股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

  对于限售股接连不断的解禁减持需求,多来自于持股成本不对称下的资本套利需求。与此同时,从近年来的限售股解禁乃至减持情况分析,多来自于上市公司高管以及机构投资者,而这类群体往往属于A股市场限售股解禁的主要力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减持新规影响下,无论是对大股东,还是对特定股东等群体的减持行为,都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约束限制。至于非二级市场减持的途径,例如协议转让、大宗交易等,实际上都受到了减持新规升级版的约束限制,从一定程度上降低资本套利的空间。但是,对于资本而言,往往是聪明与敏感的,实际情况下它们仍可以通过组合减持、花式减持等方式回避减持新规的压力,更有甚者通过股权质押强制平仓的漏洞变相完成减持的需求。

  在疲软的市场环境下,但凡涉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的问题,都可能容易引发上市公司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例如,近期的博天环境,在三大股东拟清仓式减持之际,股票价格出现了大幅下挫,而随后则承诺6个月内不在二级市场通过集中竞价以及大宗交易的途径实施减持。不过却并没有承诺协议转让的方式减持,而股东减持的意愿可能还是不减,这对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构成不少的冲击压力。

  实际上,对于投资者而言,防范上市公司的减持风险,其实并不容易。笔者认为,对于以往有密集减持需求的上市公司,则需要谨慎回避。

  上市公司重要股东的减持举措,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而言,对于以往热衷于套现减持的上市公司,在随后的交易时间内,还是会存在较为明显的减持需求。与此同时,对于部分热衷于低价定增,而后待限售股解禁减持的上市公司,仍需要保持谨慎。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否接近限售股解禁的时间点,投资者可以在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中查阅。然而,对于临近上市公司的限售股解禁期,或限售股解禁比例较高的股票,往往会存在较大的抛售预期。因此,对于这类上市公司而言,投资者可以在限售股解禁之前,做好提前减持的应对策略。

  此外,对于基本面较差的绩差股,在股票价格获得快速拉升的过程中,需要警惕股东减持的压力。或许,在实际情况下,部分资金机构为了获得更高的卖出点,往往会与上市公司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股票价格的快速上涨,而后配合完成后续的解禁减持动作,这也是近年来市场比较常见的现象。由此可见,对于本身质地不佳、基本面与盈利能力较弱的上市公司,投资者需要做好冲高减持的应对策略。

  


  桂浩明:推进资产重组提升企业效益
  上市公司的资产重组,在本质上是公司利用资本市场发挥其股票流动性好的优势,通过资产置换、收购兼并等手段,实现提升效益的目的。无论是在境内还是境外的资本市场,资产重组作为一项基础性的业务,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也是股市中的一个重要操作题材。

  当然,在沪深股市中,长期以来资产重组所受到的关注度要远高于海外市场。这主要是因为沪深股市到目前还是实施核准制,企业上市审核严格,过程也比较长,这样一些急于想上市的企业,往往等不及“排队”,走上了与上市公司重组的道路,借此来实现资产证券化。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沪深股市上市的公司虽然为数不少,但真正质地优良的却不多,有些上市没有几年,就遇到了经营上的困难,它们也需要通过资产重组来改变自身的被动局面,在这方面的需求很强烈。最后,由于在不少资产重组案例中,企业的业绩变化相当大,有的几乎就是脱胎换骨,演绎出了“乌鸡变凤凰”的喜剧。在这种情况下,不少人对于资产重组题材的确是情有独钟,发展到后来就是凡听说有资产重组的事情,不管公司具体情况如何,都会去炒作一把,这就在市场上形成了一种过度投机的气氛,并且也为不良分子利用资产重组题材进行市场操纵或是内幕交易准备了相应的条件。也因为这样,近几年来资产重组在市场上的声誉不是太好,监管部门出于维护市场稳定、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考虑,对资产重组题材的审核也采取了比较严格的态度。

  从实践来看,严格资产重组的审核,特别是对跨行业的高溢价收购,采取审慎的态度,确实有其必要性。事实上过去出现过不少利用重组进行利益输送以及虚假重组等违规现象,损害了普通投资者的利益,也给市场增添了不稳定因素。但是反过来说,对于资产重组提出过高的标准,要求对重组后的公司收益有非常精确的测算,对重组资产的估值不能有任何水分,这虽然对保证重组的顺利进行有积极作用,但客观上也使得不少重组项目推进缓慢,影响了效率,这种局面的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对股市功能的充分发挥以及上市公司效益的提升,起到了一定的负面作用。

  令人振奋的是,最近监管部门根据优化监管的原则,大力推动资产重组的进行,并且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也出台了一些新的规则,总体来说,这将为资产重组的进行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运行条件,这有利于提高上市公司开展资产重组的积极性,同时也会在制度上为资产重组的有序推进提供良好的保证。投资者对这一监管制度的变化,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市场上也形成了相应的行情。应该说,近期股市活跃度的提高,特别是一些超跌的低价股的异动,与资产重组的松绑并获得大力度的推动是有关的。如果未来资产重组能够在规范的轨道上顺利推进,不但相关上市公司的面貌将出现明显的好转,同时整个资本市场也将形成均衡的良性发展局面,逐步走向成熟。当然,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此刻人们也要吸取过去在资产重组上留下的教训,对重组题材必须理性对待,防止恶性炒作,打击重组中的违规行为。否则,资产重组的好戏,还是会被唱歪,而这将是整个股票市场的损失。

  


  宋清辉:美股和A股之间保持着微妙关系
  在美股11月9日开始走出下行行情的同时,A股股指显得极为抗跌,从指数变化可以看出,道琼斯工业指数于11月9日至11月21日累计下跌了6.59%,上证指数在同一时间累计上涨了0.60%,A股在短期内跑赢了美股。A股在这段时间内无视美股、走出相对独立的行情,虽然不罕见但也不算什么特殊行情。A股短期的强势,并不意味着A股可以无视国际资本市场走出独立行情,而是多重因素所推动的,例如国内各种利好的驱动,估值在国际上具备吸引力等等。

  股民中常有戏称A股对美股“跟跌不跟涨”,A股近期打破这种魔咒也有一定的偶然性。从近年出现的情况来看,美股和A股的关系会出现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美股下跌,A股也下跌。这又分为两种可能,第一,可能是市场担忧美国经济、企业的表现不佳会影响到A股。简单来说,A股中存在诸如苹果概念、特斯拉概念等与国外大型公司挂钩的上市公司,如果这些国外公司的业绩不及预期或经营、战略调整等因素导致公司股价下降,就有可能会导致国内相关概念股受到影响。营收主要来源越是和这些海外企业挂钩,受到的影响就越大。由于美国经济目前依然在全球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因此如果美股因为经济情况不及预期出现下跌,导致市场认为美国经济的不佳会影响各国经济,就极有可能导致各国资本市场受到影响,A股市场也会如此。

  第二,可能是美股出现技术性调整,且这种调整和美国经济没有太多的关系。这种非基本面的因素会影响到投资者信心,也会对美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情况产生影响,继而也会影响到海外市场。如果A股在此时显得“萧条”、缺失信心,那么也会跟随美股的技术调整而向下调整。

  第二种情况是美股下跌,A股上涨。近期的行情就是如此,美股近期的一连串下跌,并不是因为其经济表现不佳,从各类经济数据来看,美国经济并没有什么问题,而且美国上市公司的业绩也表现不错,但道指近期的回调已经完全收回了今年的涨幅。简单来看,道琼斯工业指数今年10月再度刷新历史新高,但此次新高之前,道琼斯工业指数经历了一次回调,形成了大跨度的二次见顶,形成了中期压力。这种非基本面的因素会影响到投资者信心,但由于A股一是处于历史低点位置、二是高层多次释放信心、三是监管层今年下半年多次释放大招,加上A股相对封闭,这种技术型的调整没有太多地打击到投资者对A股的信心。

  第三种情况是美股上涨,A股下跌。这也有多种可能,第一,可能是美国经济在增长的过程中,影响到其他国家经济的发展,导致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不及预期,即形成美股经济增长强劲、推动美股上涨,其他国家资本市场增长乏力的情况。第二,可能是美国经济在增长过程中,中国经济也增长强劲,但由于美股稳定性、收益情况均要强于A股市场以及A股赚钱效应不强等情况,导致一部分资金从A股流入美股,使得A股未能在经济向好过程中走高;第三,可能是在美股走高的过程中,A股市场依然因为资金对其预期、信心等方面的不足,导致A股即便是估值达到了极佳状态也难以获得上涨的力量。

  第四种情况是美股上涨,A股上涨。这种行情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当时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在上涨,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这三大股指均挤入领涨的前十,但A股当时过于强势的表现透支了其动力。

  道指今年的行情也不如2016年、2017年稳健,整体处于震荡环境当中,尽管美股今年行情为近三年最差,但还是要完胜A股。美股本轮牛市开始没有多久,美国每年都有大量的分析师认为美股的强势即将结束、将出现恐慌,然而美股在近10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出现所谓的恐慌、持续性的暴跌;同样的,在A股处于熊市阶段的这四年里,每年也都有分析认为A股已经见底、牛市行情可期,但A股现在还没有明显的牛市迹象。预计A股和美股后期还将保持微妙的关系,美股未来还将或多或少地影响A股,无论行情如何,我们都需要对A股有信心,A股的牛市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应健中:击鼓传花游戏玩不下去了
  尽管当下呵护股市的政策出了一大堆,激活市场的办法也层出不穷,但股市还是如温吞水,涨不上去也跌不下来,偌大的市场像一个围城,里面的人想冲出去,而外面的人想冲进来,冲进冲出的力量相当,股市也就僵持在那儿了。

  尽管激活市场活力已经成了股市的主旨,但对于大炒垃圾股,管理层还是看不下去的。上周五收市后,沪深两地交易所同时公布了退市的配套规则,深交所同时宣布长生生物进入退市程序,近10个交易日,*ST长生从2.66元炒到3.94元,在炒作的过程中,谁都知道长生生物已经领到了巨额处罚单,是一个单程票,终点是退市,但在这种博傻的游戏中和在击鼓传花的博弈中,都相信自己不会成为最后的接棒者。不料上周五击鼓传花游戏的鼓槌落下,所有接棒者都挂在了3.94元价位上了。3.94,这个“就死”的数字也倒运,这怪谁呢?

  尽管现在管理层对市场好话说尽,各项措施也逐一到位,以“纾困”的名义给钱也落实到位,但里面的人还在时时刻刻准备着冲出股市的围城。本周,那个上市只有一年半的博天环境(603603),其举动让市场惊得目瞪口呆。6.74元发行价的博天环境上市后股价最高炒到过53.93元,然后开始了漫漫的下跌路,最低跌到11.50元,这样的走势几乎是近两年IPO新上市公司的标准走势,近期博天环境刚刚拿到北京海淀区政府联手江苏银行北京分行纾困优质民企的贷款5000万元(另外5000万元贷款也将于近期发放),受此消息影响,博天环境从11月9日至19日,连拉7根阳线,股价大涨39.55%。而此时,博天环境的三位大股东清仓式减持1.26亿股,占总股本的31.36%,减持数量之多,让市场愕然!

  这吃相实在太难看!在源源不断的IPO中,几乎所有的原始股股东,当年做股东的目的都是为了上市后不做股东,任何一个利好都成了反弹套现的机会,减持是一种套现,股权质押也是一种套现,资本是逐利的,而在今年股市的股权质押出现危机时,管市场的人似乎没看清质押的本质,也没搞清股权质押的玩法,甚至于一次次给市场的信号是:股权质押风险可控,以致出现问题救助的钱投错了方向,这才是当下股市始终病病殃殃的症结。

  股市的围城现象还在蔓延,由于想冲出来的人多,而且想冲出来的人手里的股票筹码都是低成本甚至于无成本的,这是持续压制大盘上行的阻力。面对这样的市场结构,投资者也只能短线做做差价,博取些短线的机会。今年还有20多个交易日就要结束了,今年开盘指数3314点,现在站在2579点的位置上仰视年初这个多幸福的指数,颇有感慨,今年年K线是一根长阴线已经是定局了,至于今年至今的最低点2449点,在年内20多个交易日中要跌破的概率也很低,在这个市道中,只有做做短线把握些机会,至于整体市场的机会还是要看市场会不会出现结构性的变化,只有改变源源不断的原始股胜利大逃亡式的清仓套现,股市才能真正走牛。



编辑: 来源: